金錢草(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2021-02-12 明德初心

《中藥大辭典》:金錢草

拼音Jīn Qián Cǎo

別名遍地香(《祝穆試效方》),地錢幾(《救荒野譜》),鈸兒草(《救生苦海》),連錢草(《質問本草》),銅錢草(《慈航活人書》),白耳草、乳香藤、九裡香、半池蓮、千年冷、遍地金錢(《綱目拾遺》),金錢艾(《本草求取》),馬蹄草、透骨消(《植物名實圖考》),透骨風,過牆風、巡骨風(《分類草藥性》),蠻子草(《天寶本草》),胡薄荷(《現代實用中藥》),穿牆草(《經效實驗單方》),團經藥、風草(《貴州民間方藥集》),肺風草、金錢薄荷、十八塊草(《福建民間草藥》),江蘇金錢草(《中藥通報》5(1):27,19

出處《綱目拾遺》

來源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全草帶根全草。4~5月採收,曬乾。

原形態活血丹(《植物名實圖考》)

多年生草本。根莖短。莖細,具四稜,上升或直立,通常單一,基部帶紫色,被細毛。葉對生;葉柄較長;葉片腎狀心形、圓狀心形或心形,長達2.5釐米,寬與長略相等,先端鈍或稍尖,邊緣具圓齒,被細毛,下面有透明腺點。花腋生,2至數朵;萼筒狀,被刺毛,具5齒,先端芒狀尖突;花冠淡紫色,筒狀漏鬥形,長約18~25毫米,花冠管狹長,為萼的2~3倍長,外面被細毛,先端2唇形,喉部膨大,上唇近平坦,下唇3裂;雄蕊4,2強,花絲頂端2歧;子房4裂,柱頭2歧。小堅果,長圓形,平滑。花期5月。果期6月。

生境分部生於闊葉林間、灌叢、河畔、田野、路旁。分布東北、華北、華東等地。主產江蘇、廣東、四川、廣西。此外,浙訌、湖南、福建等地亦產。

性狀乾燥全草多皺縮成團,莖細長,方形,常扭曲,具縱稜線,灰綠色或微帶紫色,有短毛,斷面中空。葉多捲縮,腎形或心形,邊緣具圓鈍齒,灰綠色,質脆易碎。葉柄長4~44毫米,多扭曲。花、果通常不見。氣微香,味辛涼。

化學成分金錢草有芳香型和非芳香型兩類。芳香型含多量單萜酮,其主要成分是l-蒎莰酮、l-薄荷酮和l-胡薄荷酮;尚含α-蒎烯、β-蒎烯、檸檬烯、對-聚傘花素、異薄荷酮、異蒎莰酮、芳樟醇、薄荷醇、α-松油醇。除上述揮髮油成分外,尚含熊果酸、β-谷甾醇、棕櫚酸、琥珀酸、多種胺基酸、鞣質、苦味質、膽鹼、硝酸鉀等。地下部分含水蘇糖。

藥理作用用金錢草煎劑20克(生藥)/公斤給大鼠灌胃,有顯著的利尿作用,連續應用則利尿作用逐漸降低。在麻醉家兔的急性試驗中,以10克(生藥)/公斤灌胃,也有明顯的利尿作用,這與其所含之灰分或鉀鹽有關,是否尚有其它有效成分,尚待研究。其酊劑無利尿作用。對貓、大鼠無利膽作用,對肝膽疾患的良好影響,可能與其所含的游離胺基酸有關。

本品毒性很低,煎劑給大鼠灌胃,每天20克/公斤,共享6天,並未死亡,犬1次灌胃100克,對血壓無大影響。

性味苦辛,涼。

①《綱目拾遺》:"味微甘,性微寒。"

②《嶺南採藥錄》:"味澀,氣香,性平。"

③《現代實用中藥》:"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尿,鎮咳,消腫,解毒。治黃疸,水腫,膀胱結石,瘧疾,肺癰,咳嗽,吐血,淋濁,帶下,風溼痺痛,小兒疳積,驚癇,癰腫,瘡癬,溼疹。

①《百草鏡》:"治跌打損傷,瘧疾,產後驚風,肚癰,便毒,痔漏;擦鵝掌風;汁漱牙疼。"

②王安卿《採藥志》:"發散頭風風邪。治腦漏,白濁熱淋,玉莖腫痛,搗汁衝酒吃。"

③《綱目拾遺》:"去風散毒。煎湯洗一切瘡疥。"

④《本草求原》:"祛風溼,止骨痛。浸酒舒筋活絡,止跌打閃傷(痛),取汁調酒更效。"

⑤《植物名實圖考》:"治吐血、下血。"

⑥《中國植物圖鑑》:"可作強壯劑。治慢性肺炎。"

⑦《現代實用中藥》:"解熱,鎮咳,止渴,止血,利尿。治小兒癇熱,疳病,瘰癧;研汁點暴赤眼;以鹽揉貼腫毒並風癬。"

⑧《安徽藥材》:"治膀胱結石。"

⑨《民間常用草藥彙編》:"鮮草搗汁外敷撐耳寒(腮腺炎)。"

⑩《陸川本草》:"消腫止痛,破積。治婦人小腹痛。"

⑾《貴陽民間藥草》:"治紅崩帶下,肺結核。"

⑿《浙江民間草藥》:"治高血壓。"

⒀《四川中藥志》:"治風溼麻木,筋骨疼痛,黃疸,肺癰。"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或浸灑,搗汁。外用:搗敷或絞汁塗。

注意《福建民間草藥》:"凡陰疽諸毒,脾虛洩瀉者,忌搗汁生服。"

複方①治黃疸、臌脹:連錢草七至八錢,白茅根、車前草各四至五錢,荷包草五錢。共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②治腎炎水腫:連錢草、萹蓄草各一兩,薺菜花五錢。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③利小便,治膀胱結石:連錢草、龍鬚草、車前草各五錢。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④治瘧疾:㈠瘧發前用連錢草七葉為丸塞鼻中。(《質問本草》)

㈡連錢草一兩五錢至三兩。水煎,分兩次服,每日一劑,連服三天。(《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⑤治傷風咳嗽:鮮連錢草五至八錢(幹的三至五錢)(洗淨),冰糖半兩。酌加開水,燉一小時,日服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⑥治胎咳、子腫:團經藥、尖驚藥、大莧菜、花蝴蝶各三至五錢。燉肉或雞吃。

⑦治白帶:團經藥五錢,杜仲三錢,木通一錢五分。煎水加白糖服。

⑧治月經不調,小腹作脹:團經藥、對葉蓮各三錢,大葉艾二錢。泡酒吃。

⑨治風溼性關節炎:團經藥,捶絨酒炒熱,外敷。(⑥方以下出《貴陽民間藥草》)

⑩治小兒疳積:連錢草三錢,加動物肝臟適量,燉汁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⑾治瘡癤、腮腺炎、皮膚撞傷青腫:鮮連錢草搗爛外敷。(《上海常用中草藥》)

⑿治白虎丹:鮮車前草、遍地香。洗淨搗爛,少加白酒,絞取汁,鵝毛蘸搽患處。(《祝穆試效方》)

⒀治溼疹、膿庖瘡。稻田皮炎:鮮連錢草、野菊花各半斤。加水煮沸,乘熱反覆擦洗患處(有膿皰者必須挑破膿皰),再用痱子粉或牙粉撒布潰破處,每天一次。如三次見效不顯,可加木槿皮或葉半斤同煎洗。(《江蘇省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資料選編》)

⒁治瘡疥:鈸兒草,加鹽少許,搓熟頻擦,全化,然後洗浴。若用煎冼,反不見效。(《救生苦海》)

⒂治蛇咬:連錢草生藥鮮吃,並搗爛敷傷口。(《浙江民間草藥》)

臨床應用①治療腮腺炎

將連錢草洗淨,加少量食鹽搗爛,敷於腫處,不論一側或兩側腮腺腫大,均須兩側同時敷藥。治療50例,全部治癒;腮腺腫大消退及體溫下降平均為12小時。

②治療燒傷

新鮮連錢草1把,洗淨,用較厚的黃草紙包2~3層,水中浸溼後置旺火中烤熟,約20~30分鐘取出,去紙,乘熱將藥草揉爛絞汁,盛於杯中,用消毒鴨毛蘸藥汁塗搽傷面,每天搽數次至數十次,以保持傷面溼潤為度;傷勢嚴重的,藥汁中加入適量冰片或麝香(研成細粉),可加速痊癒(但加麝香每易遺留瘢痕);如創面感染化膿,須先經清洗消毒處理,然後搽藥。治療Ⅱ、Ⅲ度燒傷30例,燒傷面積1~30%不等,其中已感染化膿者17例,引起全身症狀者3例。結果均治癒,且無功能障礙。製藥時要注意掌握火候,藥草既要充分烤熟,但亦不能烤焦,否則將無法絞汁。治療時創面要暴露,不能覆蓋,也不能和其它藥物混合施治;塗藥汁時最好用鴨毛,如用棉花,其纖維每易脫落,可能影響創面癒合。在治療期間,忌食豆莢、絲瓜、雞蛋、魚類等食物。

備註各地稱"金錢草"供藥用的植物,除本種外尚有下列幾種:

①報春花科過路黃,詳"大金錢草"條。

②旋花科馬蹄金,詳"小金錢草"條。

③傘形科白毛天胡荽和天胡荽,詳"江西金錢草"條。

④豆科金錢草,詳"廣東金錢草"條。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金錢草

拼音Jīn Qián Cǎo

別名神仙對坐草、地蜈蚣、蜈蚣草、銅錢草、野花生、仙人對坐草、四川大金錢草、大金錢草、對坐草、一串錢、臨時救、黃疸草、一面鑼、金錢肺筋草、藤藤側耳根、白側耳根、銅錢花、水側耳根、大連錢草、遍地黃、黃花過路草、龍鱗片、真金草、走遊草、鋪地蓮蓮

出處本品首載於《百草鏡》,名"神仙對坐草",云:"此草清明時發苗,高尺許,生山溼陰處。葉似鵝腸草,對節,立夏時開小花,三月採,過時無。"《綱目拾遺》中亦載有"神仙對坐草"曰:"一名蜈蚣草。山中道旁皆有之,蔓生,兩葉相對,青圓似佛耳草,夏開小黃花,每節間有二朵,故名。"《植物名實圖考》所載"過路黃"之二,曰:"過路黃,江西坡膛多有之。鋪地拖蔓,葉如豆葉,對生附莖。葉間春開五尖瓣黃花,綠跗尖長,與葉並茁。

來源藥材基源:為報春花科植物過路黃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ysima chiachristinae Hance

採收和儲藏:栽種當年9-10月收穫。以後每年收穫兩次,第1次在6月,第2次在9月。用鐮刀割取,留茬10cm左右,以利萌發。割下的全株,除去雜草,用水洗淨,曬乾或烘乾即成。

原形態多年生蔓生草本。莖柔弱,平臥延伸,長20-60cm,表面灰綠色或帶紅紫色,全株無毛或被疏毛,幼嫩部分密被褐色無柄腺體,下部節間較短,常發出不定根,中部節間長1.5-5(-10)cm。葉對生;葉柄長1-3cm,無毛;葉片卵圓形、近圓形以至腎圓形,長(1.5-)2-6(-8)cm,寬1-4(-6)cm,先端銳尖或圓鈍以至圓形,基部截形至淺心形,稍肉質,透光可見密布的透明腺條,幹時腺條變黑色,兩面無毛,有腺毛。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1-5cm,通常不超過葉長,花梗幼嫩時稍有毛,多少具褐色無柄腺體;花萼長(4-)5-7(-10)mm,5深裂,分裂近達基部,裂片披針形,橢圓狀披針形以至線形或上部稍擴大而近匙形,先端銳尖或稍鈍,無毛,被柔毛或僅邊緣具緣毛。花冠黃色,輻狀鐘形,長7-15mm,5深裂,基部合生部分長2-4mm,裂片狹卵形以至近披針形,先端銳尖或鈍,具黑色長腺條;雄蕊5,花絲長6-8mm,下半部合生成筒,花葯卵圓形,長1-1.5mm;子房卵球形,花柱長6-8mm。蒴果球形,直徑3-5mm,無毛,有稀疏黑色腺條,瓣裂。花期5-7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於土坡路邊、溝邊及林緣較陰溼處,垂直分布可達海拔2300m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中南、西南及山西、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栽培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陰涼、溼潤環境,不耐寒。適宜肥沃疏鬆、腐殖質較多的砂質壤上。

栽培技術 用扦插繁殖或種子繁殖。種子繁殖:因種有硬實性,一般硬實率為40%-90%,播種前需用砂磨3-5分鐘或在80-90℃熱水中浸2-3分鐘,可明顯提高發芽率。

2.2.扦插繁殖:因種子很小,不易採集,苗期生長緩慢,故生產上一般多採用扦插繁殖。南方在5-6月,北方在7-8月植株生長茂盛時,將匍匐莖剪下,每3-4節剪成一段,作為插條。在整好的畦上,按行株距各約20cm開淺窩,每穴栽插2根,入土2-3節,露出地面1-2節,用上壓緊,然後蓋拌有人畜糞尿的重土1層,約1.5cm厚。扦插後,如天旱無雨,要澆水保苗,以利成活。

田間管理 在發出新葉時,要施清淡人畜糞水1次,如有缺苗,要及時剪取較長插條補苗,蔓長20cm左右時,中耕除草1次,培土1次,並追肥1次。每1hm(2)每次施清淡人畜糞尿15000kg左右。在秋季收穫後,也要中耕除草和追肥1次。以後每年3-4月及每次收穫後,都進行中耕除草和追人畜糞尿1次。

病蟲害防治 蟲害有蛞蝓及蝸牛,可在早晨撤生石灰粉防治。

性狀性狀鑑別 全草多皺縮成團,下部莖節上有時著生纖細鬚根。莖扭曲,直徑約1mm;表面紅棕色,具縱直紋理;斷面實心,灰白色。葉對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葉寬卵形或心形,全緣,上面暗綠色至棕綠色,下面色較淺,用水浸後,透光可見黑色短條紋;葉柄細長,葉腋有時可見花或果實。氣微、味淡。以葉大、色綠者為佳。

顯微鑑別 莖橫切面 表皮外被角質層,有時可見腺毛。皮層寬廣,薄壁細胞偶含紅棕色分泌物;有分泌道散在,周圍5-10個分泌細胞,含紅棕色分泌物;內皮層明顯。中柱鞘纖維微木化,斷續成環。韌皮部狹窄,老莖的木質部偶有纖維。髓常成為空腔。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葉橫切面:上表皮為1列切向延長的薄壁細胞、類長方形,具角質層,無氣孔。下表皮細胞形狀與上表皮相似,有氣孔。柵欄組織常1列,稀2列。海綿組織細胞4-6列,偶含紅棕色色素塊,分泌道散列,直徑45um。主脈1條,於下面明顯凸出。近表皮細胞處及韌皮部外面有厚角組織,維管束被維管束鞘包圍。側脈小,不發達。葉表面觀:表皮細胞垂周壁略呈波狀,具角質層,腺毛紅棕色,頭部單細胞,類圓形,柄為多細胞,脫落後留有圓形基部,周圍有放射狀角質層紋理;下表皮細胞氣孔不等式或不定式;葉肉組織有分泌道散在,含紅棕色分泌物。被疏柔毛的莖、葉可見非腺毛,非腺毛有1-17個細胞,長60-1070 μm,基部直徑15-53μm,平直或彎曲,表面具細條紋,胞腔含黃棕色物質,有的細胞縊縮。

化學成分全草含黃酮類成分:槲皮素(quercetin),異槲皮甙即槲皮素-3-O-葡萄糖甙(isoquercitrin,quercetin-3-O-gluco-side),山奈酚(kaempferol),三葉豆甙即山奈酚-3-O-半乳糖甙(trifolin,kaempferol-3-O-galactosids),3,2&',4',6`,四羥基-4,3`-二甲氧基查爾酮(3,2',4',6`,tetrahydroxy-4,3'-dimethoxy chal-cone),山奈酚-3-O-珍珠菜三糖甙(kaempferol- 3-O-lysi-machia trioside),山奈酚-3-O-葡萄糖甙(kaempferol- 3-0-glucoside),鼠李檸檬素-3,4-二葡萄糖(rhamnocitrin-3,4`-diglucOside),山親酚-3-O-芸香糖甙(kaempferol-3-O-rutinoside),山奈酚-3-O-鼠李糖甙-7-O-鼠李糖基(1→3)-鼠李糖甙(kaempferol-3-O-rhamnoside-7-O-rhamnosyl(1→3)-rhamnosi-de]。還含對-羥基苯甲酸(p- hydroxy benzoic acid),尿嘧啶(uridine),氯化鈉;氯化鉀,亞硝酸鹽,環腺苷酸(cAMP),環鳥苷酸(cGMP)樣物質,多糖和鈣、鎂、鐵、鋅、銅、錳、鎘、鎳、鈷等9種元素,鈣、鎂、鐵含量最多,鋅、銅、錳、鎘、鎳、鈷含量也很豐富。

藥理作用1.排石作用 金錢草有利膽排石和利尿排石的功效口。用蝌蚪實驗性草酸鈣腎結石模型試驗表明,金錢草煎汁對於預防和治療蝌蚪實驗性腎結石是有效的。麻醉狗半開放式記錄系統實驗結果表明,金錢草可引起輸尿管上段腔內壓力增高,輸尿管蠕動增強,尿量增加,對輸尿管結石有擠壓和衝擊作用,促使輸尿管結石排出。一水草酸鈣為尿路結石的主要成分,金錢草的醇不溶物中的多糖成分,對一水草酸鈣的結晶生長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隨濃度的增加而增加,正常人尿液對一水草酸鈣結晶生長的抑制作用與1.94×10(-5)g(生藥)/ml所提取的多糖的作用相當。採用導電法,發現精製多糖抑制一水草酸鈣結晶生長百分率高於水煎液醇沉部分。

2.抗炎作用 金錢草50g/kg及其總黃酮及酚酸物3.75g/kg腹腔注射,對組胺引起的小鼠血管通透性增加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對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部炎症具有非常顯著的抑制作用,對注射蛋清引起的大鼠踝關節腫脹和大鼠棉球肉芽腫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3.對免疫系統作用 金錢草對細胞免疫有抑制作用。玫瑰花試驗:金錢草小鼠脾細胞與綿羊紅細胞形成玫瑰花的百分率,明顯低於對照組,即便在停藥後10天仍受抑制,其程度與環磷醯胺相似。金錢草與環磷醯胺合用抑制更明顯。皮膚移植排斥反應:金錢草組和環磷醯胺組小鼠皮膚移植排斥反應出現的時間,均比對照組晚,兩藥並用組尤甚。金錢草對體液兔疫亦有抑制作用。免疫的小鼠,服金錢草組溶血素生成受抑,血清中含量約為對照組的1/2;金錢草組小鼠生成鉤端螺旋體凝溶抗體受抑,血清中滴度一般低於對照組;金錢草與環磷醯胺並用,作用尤為顯著。金錢草能增強小鼠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其吞噬功能百分率為對照組的兩倍;給小鼠注射葡萄球菌後不同時間檢查嗜中性白細胞的吞噬功能可見金錢草組具有吞噬功能的細胞數均高於對照組,注射後4、6、8小時最明顯。

4.對血管平滑肌及人血小板的作用 金錢草對血管平滑肌有鬆弛作用,對試管內ADP及花生四烯酸誘導的人血小板聚集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毒性臨床報告金錢草能引起接觸性皮炎和過敏反應。

炮製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搶水洗淨,瀝去水,切段,乾燥。飲片性狀:本品為不規則的小段,根、莖、葉、花混合。根纖細,淡黃色。莖細扭曲,有縱紋,表面棕色或暗棕紅色。葉多皺縮,完整葉片寬卵形或心形,葉上表面灰綠色或棕褐色,下表面色較淺。主脈明顯突起。花黃色或棕色,蒴果球形。氣微、味淡。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性味甘;微苦;性涼

歸經肝;膽;腎;膀胱經

功能主治利水通淋;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主肝膽及泌尿繫結石;熱淋;腎炎水腫;溼熱黃疸;瘡毒癰腫;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60g,鮮品加倍;或搗汁飲。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注意據報導[《四川中醫》1983,(3):40],外用本品引起接觸性皮炎12例,均系風溼性關節炎、肩周炎患者,用鮮品煎水燻洗所致。]]

複方本品與唇形科金錢草效用相仿而葉大,故名大金錢草。花、葉均對生,故有「對坐草」之稱。喜生路邊,莖蔓延,以形狀之,稱地蜈蚣、蜈蚣草。因花黃,亦稱「過路黃」。可治黃疸,而稱「黃疸草」。

臨床應用1.膽寧片金錢草200g,人工牛黃30g,水飛薊素17.5g,鹽酸黃連素12.5g,延胡索125g,大黃125g,蒲公英150g,薄荷油2g。延胡索、大黃照滲漉法,以60%乙醇為溶劑滲漉,漉液70℃以下濃縮;蒲公英、金錢草加水煎煮至味盡,濃縮液與上述相合併再濃縮成稠膏狀,乾燥,粉碎,再與人工牛黃、水飛薊素、鹽酸黃連素及輔料制粒,噴薄荷油,壓製成1000片,每片相當於原生藥0.66g,包糖衣。片心呈棕褐色,具薄荷香氣。功能利膽排石,抗菌消炎,解痙鎮痛。用於急、慢性膽囊炎,也可用於膽道感染和膽結石。口服,每次2-3片,每日3-4次,膽囊炎10d為1個療程。膽結石30d為1個療程。(《陝西省藥品標準》1985年)2.利肝片金錢草3288g,豬膽汁3125g。取金錢草1/2量粉碎成細粉;剩餘水煎2次,分次濾過,合併濾液,濃縮成膏,加豬膽汁濃縮至相對密度1.08(熱測),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60%,沉澱,濾過,回收乙醇,濃縮成膏;將粉末、濃縮膏混合,加適量蔗糖粉和輔料,制粒,乾燥,壓片,包糖衣。每片重0.2g除去糖衣後呈灰褐色;味甘、苦。功能清肝利膽。用於急、慢性傳染性肝炎,膽翼炎及肝臟分泌機能障礙。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吉林省藥品標準》1986年;《江蘇省藥品標準》1977年)3.排石片金錢草1000g,木通300g,海金沙500g,滑石粉300g,車前草300g,地龍300g。地龍研細粉,過篩,備用;金錢草、海金沙、車前草、木通、滑石粉加水煎煮2次,濾過,濾液合併,濃縮至約260m1,加地龍粉混勻,烘乾,研碎過18目篩,加硬脂酸鎂,混勻,壓製成1000片。功能清熱利水,通淋排石。用於尿路結石。口服,每次6-8片,每日3次。(《湖南中草藥製劑方劑選編》1976年)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焦點

  • 自然銅(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自然銅拼音Zì Rán Tónɡ別名石髓鉛(《雷公炮炙論》)。出處《雷公炮炙論》來源為天然硫化鐵黃鐵礦礦石。①《日華子本草》:"涼。"②《開寶本草》:"味辛,平,無毒。"③《醫林纂要》:"辛苦,平。"歸經《玉楸藥解》:"入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功能主治散瘀止痛,接骨續筋。治跌打損傷,筋斷骨折,血瘀疼痛,積聚,癭瘤,瘡瘍,燙傷。①《日華子本草》:"排膿,消瘀血,續筋骨。治產後血邪,安心,止驚悸。以酒磨服。"
  • 蓖麻葉(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蓖麻葉拼音Bì Má Yè出處《唐本草》來源為大戟科植物蓖麻的葉。③《陸川本草》:"治惡瘡。"④《廣東中藥》Ⅱ:"煎水外洗,治盜汗。"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外用:煎洗、熱熨或搗敷。複方①治腳氣初發,從足起至膝烴骨腫痛,及頑痺不仁:蓖麻葉蒸熟裹之。(《嶺南採藥錄》)②治腎囊腫大疝氣痛:蓖麻葉和鹽搗爛,敷腳底湧泉穴。(《嶺南採藥錄》)③治咳嗽痰涎:蓖麻子葉三錢,飛過白礬二錢。
  • 竹茹(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竹茹拼音Zhú Rú英文名Caulis Bambusae in Taeniam來源為禾本科植物青稈竹Bambusa tuldoides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藥大辭典》:竹茹拼音Zhú Rú別名竹皮(《金匱要略》),青竹茹(《本草經集注》),淡竹皮茹(《別錄》),淡竹茹(《食療本草》),麻巴(《草木便方》),竹二青(《上海常用中草藥》)。
  • 玫瑰花(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玫瑰花拼音Méi Gui Huā別名徘徊花
  • 白果(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白果拼音Bái Guǒ別名靈眼(《太倉州志》),佛指甲(《浙江通志》),佛指柑(《一握坤輿》)。⑥《本草再新》:"補氣養心,益腎滋陰,止咳除煩,生肌長肉,排膿拔毒,消瘡疥疽瘤。"⑦《本草便讀》:"上斂肺金除咳逆,下行溼濁化痰涎。"⑧《現代實用中藥》:"核仁治喘息,頭暈,耳鳴,慢性淋濁及婦人帶下。果肉搗碎作貼布劑,有發泡作用;菜油浸一年以上,用於肺結核。"⑨《山東中藥》:"治遺精,遺尿。"
  • 魚腥草(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魚腥草拼音Yú Xīnɡ Cǎo
  • 青皮(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青皮拼音Qīnɡ Pí別名青橘皮(《品匯精要》),青柑皮(《本草求原》)。④《本草備要》:"除痰消痞,治肝氣鬱結,脅痛多怒,久瘧結癖,疝痛,乳腫。"⑤《現代實用中藥》:"治胃痛,吐逆,解熱,消痰水。"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注意氣虛者慎服。①《仁齋直指方》:"有汗者不可用。"②《本草蒙筌》:"老弱虛羸,尤宜全戒。"③《本草經疏》:"肝脾氣虛者,概勿使用。"
  • 天冬(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天門冬拼音Tiān Mén Dōnɡ別名大當門根(《石藥爾雅》),天冬(《藥品化義》)。②《日華子本草》:"貝母為使。"③《本草正》:"虛寒假熱,脾腎溏洩最忌。"複方①治嗽:人參、天門冬(去心)、熟幹地黃各等分。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櫻桃大,含化服之。(《儒門事親》三才丸)②治吐血咯血:天門冬一兩(水泡,去心),甘草(炙)、杏仁(去皮、尖,炒熟)、貝母(去心,炒)、白茯苓(去皮)、阿膠僻之,蛤粉炒成珠子)各半兩。
  • 白礬(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白礬拼音Bái Fán別名石涅
  • 桑葉(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桑葉拼音Sānɡ Yè別名鐵扇子(《百草鏡》)。出處《本經》來源為桑科植物桑的葉。⑩《本草從新》:"滋燥,涼血,止血。"⑾《百草鏡》:"治腸風。"⑿《本草求真》:"清肺瀉胃,涼血燥溼。"⒀《本草求原》:"止吐血、金瘡出血。"⒁《山東中藥》:"治喉痛,牙齦腫痛,頭面浮腫。"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 附子(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附子拼音Fù Zǐ出處《本經》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栽培品)的旁生塊根(子根)。③《本草備要》:"水浸面裹煨令發坼,乘熱切片炒黃,去火毒。"性味辛甘,熱,有毒。①《本經》:"味辛,溫。"②《吳普本草》:"岐伯、雷公:甘,有毒。李氏:苦,有毒,大溫。"③《別錄》:"甘,大熱,有大毒。"④《本草正》:"醃者大鹹,性大熱,有毒。"歸經入心、脾、腎經。
  • 麻黃(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麻黃拼音Má Huánɡ別名龍沙(《本經》),卑相、卑鹽(《別錄》),狗骨(《廣雅》)。麻黃性質最輕,氣味又淡,《本草》雖曰苦溫,亦因其功用而懸擬之,不過言其溫和升發之義耳。乃流俗畏之,幾以為大溫大熱之藥,則李瀕湖《綱目》性熱一言誤之也。……而繆氏《經疏》更為過甚之詞,竟有味大辛,氣大熱之說。……不知麻黃髮汗,必熱服溫覆,乃始得汗,不加溫覆,並不作汗,此則治驗以來,鑿鑿可據者。且亦惟寒邪在表,乃宜少少取汗,以解表邪之寒熱。
  • 菊花(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菊花拼音Jú Huā
  • 豬膽(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中藥大辭典》:豬膽拼音Zhū Dǎn出處
  • 女貞子(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女貞子拼音Nǚ Zhēn Zǐ別名女貞實(《本經》),冬青子(《濟急仙方》),爆格蚤(《分類草藥性》),白蠟樹子(《中藥形性經驗鑑別法》),鼠梓子(《廣西中藥志》)。出處《本草正》來源為木犀科植物女貞的果實。
  • 川楝子(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川楝子拼音Chuān Liàn Zǐ別名楝實(《本經》),練實(《本草經集注》),金鈴子。仁棗(侯寧極《藥譜》),苦楝子(《本草圖經))。出處《本草正》來源為樟科植物川楝的果實。
  • 木鱉子(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木鱉子拼音Mù Biē Zǐ別名木蟹(《開寶本草》),土木鱉(《醫宗金鑑》),殼木鱉(《藥材資料彙編》),漏苓子(《中藥志》),地桐子、藤桐子(《中藥材手冊》),鴨屎瓜子(《藥材學》),木鱉瓜(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 馬勃(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馬勃拼音Mǎ Bó別名馬疕(《別錄》),馬屁勃(陶弘景),馬疕苗(《蜀本草》),灰菇(《經驗良力》),馬屁包(《袖珍方》),牛屎菇(《綱目》),灰包菌((中藥形性經驗鑑別法》),藥苞(《河北藥材》),人頭菌、牛屎菌、大氣菌、灰菌(《南寧市藥物志》),雞腎菌、地煙(《廣西中藥志》)。
  • 四金排石(結石):雞內金,金錢草,鬱金,海金砂
    來源產地《中藥大辭典》為雉科動物家雞的乾燥砂囊內膜。花卉市場就有性味功效《中藥大辭典》清熱,利尿,鎮咳,消腫,解毒。鬱金本品又可用於黃疸、膽石症來源產地《中藥大辭典》為姜科植物薑黃、鬱金或莪朮的塊根。冬、春採挖,摘取塊根,除去鬚根,洗淨泥土,入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取出,曬乾。
  • 本草簡報:金錢草
    本草簡報:金錢草 金錢草,始載於清代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曰:「一名遍地香,佛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