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蘋果出了一款降噪耳機,雖然價格不便宜,但還是被瘋搶。得虧我囊中羞澀,不然又敗家了。不少同學在運動時候都喜歡帶著耳機,我也不例外,雖然算不上耳機發燒友,但家裡也有不少。尤其是在運動的時候,是不帶耳機就不會訓練的人。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運動時聽音樂可以讓我都精神注意力更集中,排除外界幹擾。音樂的節奏還可以讓自己都身體更好地調動起來。
但也有一種說法認為,運動帶降噪耳機也有壞處。主要包括這兩點:
1、容易造成永久性的聽力損傷
2、降低人對周遭環境的敏感性
單單看這些風險其實也很合理,而且上網搜索相關的報導,還真是有一些類似的案例發生。像什麼小王夜跑帶降噪耳機被車撞啊、自己撞樹撞欄杆啊等等。雖然自己沒有體會過,還是想出於自己平時運動帶耳機的感受來分享一下。(本文沒有任何安利,放心食用。)
市面上的降噪耳機一般分為兩種:被動降噪和主動降噪。
對於第一個爭議,我個人的體會是:其實主動降噪耳機相比於普通耳機的安全係數更高,由於主動降噪耳機能良好的隔絕外界聲音,在使用主動降噪耳機的時候並不需要開很大的音量,我們就可以聽清楚音樂。
這一點是普通耳機不能相比的,像我們在地鐵、公交等嘈雜的環境中,真的需要把音量開得比較大才能聽得見音樂。相對來說,主動降噪耳機損傷聽力的可能性會更低,更安全些。
對於第二個爭議點:我覺得還是因人而異吧。畢竟個人安全問題還是需要自己多加小心。耳機背鍋就感覺很無辜了呀。
在健身房訓練,相對來說還是一個安全係數相對高的環境。但如果你需要去戶外跑步時,路上有行駛的汽車、行人的時候,你選擇邊跑步邊佩戴降噪耳機聽音樂,確實需要自己多留心周圍的環境。
除了上面兩個,還有一種說法是運動時流的汗液會流回到耳朵,造成細菌感染。而且在耳朵有汗液的情況下佩戴耳機會使聲音分貝變大。這種情況也是存在的,我們需要在運動時還是要隔一段時間就把耳機取下來,並把耳朵內的汗液用紙巾擦拭乾淨。
其實,在我看來,所謂的安全風險和操作有關係,如果掌握了運動時耳機佩戴的正確使用方式,風險都是可以避免的。
如果銀兩足夠的話,主動降噪耳機還是比較推薦的,它能讓你更集中注意力,排除外界幹擾。而且你也可以在不聽音樂的時候使用降噪耳機,單純用來隔音。當然,在戶外使用時,還需要多多注意周圍環境變化,保證自己的安全第一。
如果沒有主動降噪耳機,在環境嘈雜的環境下,就儘量不要使用普通耳機,或者把音量調整到最大音量的60%以下。
單次使用耳機的時間要控制在1個小時以內,不要單次長時間地使用,要懂得中場休息,最好時不時放下耳機休息。每天戴耳機不要超過2-3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