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航空航天企業3D列印技術應用進展

2020-12-21 製造雲

自今年5月開始,從新一代載人飛船、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到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3D列印技術在我國航空航天領域得到了大量直接應用和在軌驗證,取得了重要進展。在國際範圍內,SpaceX已開始執行NASA商業載人航天任務,從龍飛船發動機到太空人頭盔,3D列印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期,我們列舉中美兩國航空航天企業對3D列印技術的應用進展。

美國航空航天企業3D列印技術應用進展

美國航空航天業採用3D列印技術的案例多集中在民營航空領域,像Relativity Space、Rocketlab、Launcher公開宣稱採用3D列印來製造火箭,SpaceX也不乏3D列印技術的應用。

Relativity Space是第一家進行3D列印整個火箭的公司,該公司上月宣布完成了5億美元D輪融資。其利用3D列印技術將運載火箭的零件數量從10萬個降低到1000個以下,零件數僅為原來的1%,不僅提高了火箭發動機的效率,而且通過零件的重新設計或結構改造,有效降低了火箭發動機重量,可謂兩全其美。

Relativity Space 3D列印的Aeon1發動機,約由100個零件組成

Relativity Space 世界最大的金屬3D印表機,一隻手臂進行熔絲增材製造,另兩隻用來進行減材加工

Launcher開發的E-2火箭發動機是一個整體式的高性能銅合金結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部件3D列印液體火箭發動機燃燒室,它沒有任何組裝零件,內部集成了複雜的冷卻通道,這一設計使其進入軌道所需的推進劑更少,運載的貨物更多,成本更低。

Launcher 3D列印的一體式銅合金火箭發動機燃燒室,高度達86cm、直徑40cm

Launcher 3D列印的一體式銅合金火箭發動機燃燒室

2016年,Rocket Lab 開發出世界首臺採用電動泵輸送推進劑的液體發動機——「盧瑟福」,其75%以上的部件採用3D列印製造,可3天完成生產。截至2019年7月,Rocket Lab取得了裡程碑式的進展,成功完成了第100臺3D列印火箭發動機的製造,其中70臺已經投入太空使用。11月,該公司還成功回收了一級火箭。

Rocket Lab 火箭上的9臺發動機均為3D列印製造

SpaceX在3D列印的使用方面公開報導的案例實際上並不如其他公司,Relativity的創始人也表示前者並沒有充分利用3D列印技術,但馬斯克從不諱言對這項技術的青睞。

中國航空航天企業3D列印技術應用進展

和美國動輒列印整枚火箭發動機甚至整個火箭不同,中國航天無論是國家隊還是民營企業都沒有像美國企業那樣激進,極少看到大規模整合零件數量、大幅降低發射成本的報導。不過,從近幾年的應用來說,取得的進步仍然讓我們振奮。

在國家隊方面,2020年5月發射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防熱大底框架採用雷射沉積3D列印製造,同時實驗船還搭載了立方星3D列印新型部署器以及其他60餘件金屬3D列印產品,同期更是完成了多種3D列印技術的太空在軌驗證;7月,「天問一號」發射成功,與新一代載人飛船實驗船一樣,它們都由長徵五號發射。航天科技一院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曾經介紹稱3D列印將為今後火箭的主承力部段輕量化結構設計與製造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2019年,一院211廠完成首批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芯級捆綁支座的批生產,該部件是我國首個採用全3D列印的米級關鍵承力構件,重量比原來的高強鋼設計減少30%;七月發射的長徵五號級間解鎖裝置保護板採用華曙高科連續增材製造系統(CAMS)HT1001P解決方案加工而成,整個部件尺寸直徑約5m,由50件零件拼接而成,耗時僅48小時。

採用雷射沉積3D列印製造的返回艙防熱大底框架實物

級間解鎖裝置保護板每個部件尺寸約為370mm*100mm*125mm

2016年,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發的世界首例衛星主體輕量化點陣結構也是採用金屬3D列印技術製備,採用點陣網格優化設計成功實現了減重目標。國家隊的其他單位,如航天科技四院、五院、六院、八院等單位也在不同領域取得了不凡的應用進展。

世界首例衛星主體輕量化點陣結構也採用金屬3D列印技術製備

中國民營航空企業的發展目前正處於追趕階段,包括零壹空間、深藍航天和星際榮耀、藍箭航天在內的企業在3D列印技術的應用方面也進行了積極嘗試。

2020年農曆春節前夕,北京深藍航天自主研製的「雷霆-5」(LT-5)液體火箭發動機進行了首次整機變推力長程試車,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整機研製自2019年4月方案設計到2019年8月各零部組件投產,再到2020年1月整機試車,共歷時9個月,刷新了液體火箭發動機研製的「中國速度」。在產品製造方面,深藍航天大量採用3D列印工藝,推力室主體結構全部採用3D列印製造。通過採用3D列印、電動驅控等新工藝新技術,顯著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和測試維護性以及研製的迭代速度,將主要零部件的生產周期減少到一個月內,從零部件到整機的裝配時間則減少到3小時以內。

深藍航天3D列印的發動機推力室

星際榮耀致力於研發在成本、可回收方面極具競爭力的液體發動機。目前已實現火箭發動機總裝結構的一體列印成型,總裝結構以內部成型流道的方式替代傳統的管路件,減少了零件數量,降低了組裝難度並減少了製造成本。與此同時,星際榮耀還通過3D列印一體成型了緊湊型渦輪盤,極大降低了加工難度並縮短了加工周期。2019年上半年,星際榮耀完成了15噸級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焦點1號(JD-1)的渦輪泵與副系統聯合試驗。據公開信息顯示,焦點1號發動機渦輪泵75%的零組件採用3D列印工藝,燃氣發生器採用全3D列印工藝,零件數量減少60%。7月,該公司取得中國民營火箭公司的首次成功「入軌」發射。

星際榮耀運載火箭

2018年5月17日,零壹空間自主研發的OS-X火箭「重慶兩江之星」成功點火升空。這也是中國首枚「民營自研商用亞軌道火箭」,開創了中國商業航天歷史上的嶄新起點。根據公開報導,零壹空間通過3D列印技術開發了適用於內嵌點火裝置的主動冷卻式針栓噴注器,使燃料燃燒更為充分,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燃燒不穩定性的發生。

零壹空間火箭試車

2019年11月30日,藍箭航天「天鵲」10噸級液氧甲烷發動機(TQ-11)全系統熱試車成功;上周,藍箭航天宣布順利攻克朱雀二號液體運載火箭大口徑低溫液體輸送管路設計、製造和試驗驗證難題,圓滿完成了火箭一級液氧輸送管路低溫振動試驗。TQ-11系國內現有唯一多噴管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是朱雀二號液體運載火箭的二級遊動發動機。據藍箭航天介紹,公司旗下TQ-11和TQ-12發動機在製造過程中均廣泛採用3D列印技術,其中燃燒室身部都採用3D列印一體成型,降低了研發成本和製造周期,而且更容易量產。

TQ-11成為國內目前唯一試車時間破萬的液氧甲烷發動機

END

3D列印技術已經成為航空航天領域的一項關鍵技術,它的製造特點與該行業所一直追求的減輕重量、節省燃料、縮短製造時間、降低成本相吻合。也正因此,該技術也成為眾多民營航天企業希望彎道超車的重要依賴之一。

在我國航天領域,「國家隊」的航天企業和科研院所一直都是中國航天領域的絕對主力。而體制外的民營航天企業雖不如國外企業那般激進,但也進行了積極探索,仍然展示了3D列印等先進位造技術在實現快速迭代、降低研發成本、提升火箭關鍵部件性能等方面的優勢。未來,我們期待更多航空航天3D列印技術的應用獲得公開報導,例如探月工程和火星探測任務等等。

內容來源: 3D列印技術參考

聲明:資料由本媒體號從網絡收集整理而成,所有資料版權歸原公司、機構所有。資料僅供學習參考,切勿用於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刪除,非常感謝!

相關焦點

  • 鈦合金精密熱成形技術在航空航天的應用進展
    提高飛行器的綜合力學性能並降低成本,是推動鈦合金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的重要措施。隨著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鈦合金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展,鈦合金結構件也越來越呈現出大尺寸、薄壁曲面、變厚度和整體結構的趨勢,進一步提高了航空航天飛行器的性能、結構剛性,減輕了重量,鈦合金精密成形技術將是航空航天製造技術的研究重點。
  • 2020年,這12個3D列印應用領域有前途
    汽車製造我們預計2020年將是汽車行業3D列印技術普及的關鍵一年。現在,新的金屬和聚合物生產技術已經成熟,可以被大多數汽車OEM廠商採用,而傳統3D列印技術正在變得更加可靠。這是一個總結該領域所有最新進展的機會,無論是3D列印植入物的大規模採用,還是生物列印方法和材料的迅速發展。去年3dpbm與GE,OPM合作舉辦了一次非常成功的有關骨科植入物的最新技術和市場的網絡研討會。
  • 目前3D列印應用領域及3D列印技術成型原理
    3D列印(3DP)即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又稱增材製造 ,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逐層列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3D列印通常是採用數位技術材料印表機來實現的。
  • 年終盤點:2020年3D列印10大應用、研究和重要事件
    2.中美成功驗證多種太空3D列印技術 2020年5月,新一代載人飛船實驗船在軌飛行的2天零19小時內,以航天五院為代表的團隊完成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其中包括多種3D列印技術的太空在軌驗證。
  • 關鍵結構件3D列印技術在新一代載人飛船中的應用
    此次試驗船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已具備雛形,也標誌著艙體結構、材料、控制系統等領域一大批新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超大尺寸整體鈦框架3D列印製造的首次航天應用其中重要的技術突破之一,是由航天五院總體部主導的,直徑達4米的超大尺寸整體鈦框架設計及成型技術。
  • 3D列印 成都航空動力產業園遞出的又一張靚麗名片
    增材製造產業園建設鋼軌3D列印彭州麗春「智造」, 只是成都航空動力產業園,大力發展增材製造業的一個美麗剪影。增材製造未來應用主要在航空、 航天和生物醫療, 軌道交通等方面, 2017年成都產業發展大會上, 明確了增材製造產業作為成都市先進位造業的重要內容。
  • FDM 3D列印技術在汽車行業的應用
    3D列印技術自20世紀80年代興起以來,各種列印技術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現已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包括工業、航天航空、軍事、醫療等。工業行業眾多,為了滿足不同行業的需求,3D列印應用越來越多,尤其在汽車行業,發展到現在已經有許多不同的3D列印技術。
  • 一文了解2020年3D列印材料市場規模與發展趨勢 金屬3D列印替代大
    從全球3D列印材料的事件來看,國外的3D材料研發機構廣泛,覆蓋軍方、大學和企業,而中國的3D列印材料研發仍集中在科研院所端,產學平臺暫未建立。金屬3D列印材料市場前景廣闊 國內與國外差距較大眾所周知,塑料材料一直朝著高強度方向發展,通過增強塑料強度用來直接替換金屬用於各類複雜構件,既便宜又質輕,從而使塑料材料在3d列印製造中被廣泛應用。
  • 淺析3D列印的應用領域及發展趨勢
    3D列印的主要應用領域 全球範圍內的工業級3D列印應用主要集中在交通運輸、航空航天、工業裝備、消費級電子產品、醫療五大領域。3D列印在國內的應用來看,在航天領域厚積薄發,處於擴大規模階段。在航空航天領域中,出於減重與強度要求,航空航天設備中複雜結構件或大型異構件的比例越來越高,而這正是3D列印的優勢。
  • 金屬3D列印材料的應用領域分析
    目前,金屬3D列印技術主要有「粉床選區熔化」技術和送粉/送絲「熔化沉積」技術兩類。其中,「粉床選區熔化」技術適合小型、複雜構件的製造,而「熔化沉積」技術則適合重大裝備大型關鍵承力構件的製造,不過其技術難度更大。 為了使3D列印成品達到更好的效果,加快與3D列印技術配套的材料研製、升級十分關鍵。深入研究熔化沉積列印過程中的熔池冶金、凝固、熱物理、固態相變等超常材料製備與成形基礎問題,對於3D列印技術的推廣應用意義重大。
  • 3D列印建築 會在未來取代正常房屋嗎?
    提到3D列印,或許沒有前幾年關注度高,但是3D列印技術仍然在時裝、醫療、航空航天、工業製造等領域有著深入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愈發深入。在中國,3D列印起步較晚,同樣3D列印建築起步也晚。3D列印在建築行業的應用,在很多國家都有著實踐,有些是民間自發的實踐,有些是有組織的實踐。
  • 3D列印龍頭鉑力特
    公司客戶覆蓋航空工業、航發集團、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等軍工集團,收入佔比超過50%,公司在航空航天領域的市場優勢將成為公司未來增長的重要動力。此外,公司下遊客戶也包括通信、電器、軌道交通等高端製造領域的龍頭企業。
  • 3D列印之光固化成型技術
    3D列印技術;其三是由以色列Objet公司(2012年與Stratasys合併)開發的聚合物噴射技術(PolyJet)。但使用的光源不同,在產品性能、應用範圍等方面存在差異。在目前應用較多的幾種3D列印技術中,SLA由於具有成型過程自動化程度高、製作原型精度高、表面質量好以及能夠實現比較精細的尺寸成型等特點,使之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
  • 使用3d印表機列印人像需要多少費用
    隨著3D列印技術發達,遍及到:醫療、航空航天、以及3d列印創客教育等各行各業中。當然3d列印技術也可以列印人像模型。像杜莎夫人、吳亦凡、anglebaby等明星也使用3d印表機列印人像。我們也可以列印人像送給親朋好友或者是自己的愛人,也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的!
  • 3D列印技術新進展,正帶來哪些產業新機會?
    但是3D列印技術一直在持續進化,正在成為眾多科技領域和製造業企業的標準配置。我們不妨進到3D列印技術的縱深,來看下這一曾經備受矚目的黑科技有了哪些新進展,將來技術的大規模產業化還有哪些新可能?同時這層油還起到了冷卻劑的作用,將帶走列印過程中產生的熱,防止列印出的部件變形。這也意味著這種印表機不僅僅可以列印厭氧的樹脂,為3D列印打開了廣闊的新材料空間。 3D列印的另外一項進展則是多種粘性材料的3D列印,可以實現微米尺度上控制列印物體的材料性質。
  • 【研報君】A股稀缺的3D列印龍頭,近日機構首次覆蓋,給予「強烈推薦...
    研報君觀察 近日機構首次覆蓋,給予「強烈推薦-A」投資評級 3D列印第一股:公司是A股稀缺的金屬3D列印龍頭,目前公司下遊主要來自航空航天領域,受益於我國新型航空裝備加速列裝以及武器裝備採購的增加
  • 3d列印的材料是有哪些?列印精度及後處理介紹
    用3D列印的材料是什麼?3D列印的材料一般分為金屬和非金屬兩大類,包括:聚乳酸、ABS、二氧化二鋁、尼龍、陶瓷、高溫、高韌性、高強度感光樹脂、半透明感光樹脂、軟膠3D列印、DLP進口紅蠟、DLP進口藍蠟、全鈷彩色3D列印、數控ABS加工、桌面ABS塑料等數十種材料。
  • 十張圖了解2020年3D列印市場現狀和發展趨勢3D列印材料推動發展
    3D列印在全球疫情防控中發揮的作用,反映出這項技術普及度的提高和應用領域的擴展。全球3D列印市場規模破百億美元3D列印技術最早可以追溯到1976年噴墨印表機的發明。20世紀80年代以後,3D列印行業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各種3D列印技術也在多個行業應用並發展。
  • 材料創新是關鍵3D列印產業未來趨勢如何?
    雖然3D列印技術面世已久,但是至今其仍然被認為是一項新興技術。一方面,3D列印技術到現在還處於普及初期,市場成熟度提升空間較大;另一方面,3D列印技術的應用領域愈發多元,應用範圍日漸廣泛,具備很多新的市場機遇與技術創新方向。
  • 3D列印技術發展到哪裡了?網友:造車建房不費吹灰之力
    3d列印是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有通過3d列印建造房屋,現在又有了catia和3d製造工具兩種3d列印軟體,設計建造的精度高達千分之一,可列印各種形狀的東西,降低了成本,使建造變得更容易。特別是在很多尖端領域的企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