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很多人都吃過抹茶,譬如女孩子都愛吃的抹茶蛋糕,抹茶味的小餅乾等等……
可你知道嗎?如今大家以為爆火的日本抹茶,其實來自於我們的老祖宗!
其實抹茶起源於1500年前的隋朝
抹茶(Matcha)是碾磨成微粉狀的綠茶,起源於中國隋朝,
在唐宋時期達到頂峰,特別在宋朝,已經有了完整的寺院抹茶茶藝(點茶)。
九世紀末抹茶隨日本遣唐使進入日本,點茶被日本人民所接受並推崇,發展成為今天的日本茶道。
抹茶就是曾經的點茶
早在唐朝年間,人們就發明了蒸青散茶(碾茶),還審定了評茶色香味的方法,並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飲料。
到了宋朝更發展為茶宴,當時最為有名的評茶專家、大文豪蔡襄在《茶錄》中評述鬥茶方法:
把團茶擊成小塊,再碾成細末,篩出茶末,取兩錢末放入燙好的茶盞,注入沸水,泛起湯花品嘗色、香、味,佳者為上。
清朝茹敦和在越言詩中說:
古者茶必有點,其採茶(抹茶)為撮泡茶,必擇一二佳果點心,謂之點茶。
這裡所指的點茶之道即為唐宋年間的中國茶道,
由此可見,中國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比現今的烏龍茶道還早了幾百年。
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來,卻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葉,衝泡喝湯,棄置茶渣。
中國抹茶道遂告失傳,形成歷史斷代。
在世界上頗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就是通過當年的遣唐使榮西在中國學成後帶回日本,
抹茶在日本得以保留、繼承和發揚光大。
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現已成為日本的國粹,引為國賓之禮,譽為日本之最。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這是唐代詩人盧仝對抹茶的讚美。
上面說抹茶上面的泡沫的形狀和顏色,一級泡沫的濃厚,不易被風吹散。
日本茶道把比較濃厚的抹茶稱為濃茶,把比較少的抹茶稱為薄茶。
抹茶與建盞更配
在宋朝,點茶風靡全社會。
不僅如此,他們還搭配了抹茶專用的瓷器——建盞。
之前古人一直覺得建盞黑漆漆的,不算好看。
但是自從點茶出來後,建盞就爆火了!
因為湯色要白,用黑色的建盞就更能體現了。
當然啦,這方面日本對於宋朝的建盞也保存得特別好。
當今世界上,僅存最完好的三隻宋朝建盞就在日本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