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2 0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中鐵大橋局集團 中鐵大橋局集團
10月1日12點
由中國中鐵大橋院設計
中國中鐵大橋局承建的
我國首座跨海公鐵兩用橋
世界最長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
平潭海峽大橋公路橋面試通車
這樣雄偉的大橋
亮燈時也是美輪美奐
大橋小檔案
姓 名: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
身 長:16.34公裡
家庭住址:大橋起於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松下鎮,經人嶼島、長嶼島、小練島、大練島,依次跨越元洪航道、鼓嶼門水道、大小練島水道、北東口水道,到達蘇澳鎮上平潭島。
特 點:我國首座公鐵兩用跨海大橋,也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
身體組成:下層設計為時速200公裡的雙線I級鐵路,上層設計為時速100公裡的六車道高速公路,共設有元洪航道橋、鼓嶼門水道橋和大小練島水道橋等三座鋼桁結合梁斜拉航道橋。
平潭橋三座航道橋示意圖
最新靚照:看這裡~看這裡~▼
大橋橋址位於世界上著名的三大風暴海域之一,風大、浪高、流急、巖硬,波浪力是長江等內河的10倍以上,全年6級以上大風超過310天,7級以上大風超過200天,有效作業時間不超過120天,被稱為「建橋禁區」。
大風起時,驚濤拍岸,施工現場像一鍋燒開的沸騰海水。
面對惡劣的環境,中鐵大橋人突破自我、勇於創新,在大橋建設中採用了一系列新結構、新工藝、新裝備,成功解決了在惡劣複雜海洋環境條件下建設橋梁的系列難題。
機械設備林立的樁基施工現場
據悉,在架梁階段,為減少海上高空作業時間,中國中鐵大橋局採取鋼桁梁整孔全焊接製造,在工廠整體製造總拼,然後裝船運輸至橋位處,在海上用浮吊整孔架設,這種方式為國內首創,填補了國內斜拉橋大節段鋼桁梁整孔吊裝架設的技術空白;為降低海上施工安全風險,大橋局歷時3年、耗資數3.6億元打造的「大橋海鷗」號起重船,是國內起重量最大、起升高度最高的雙臂架起重船;針對有效作業時間少的問題,大橋局還自主研發了一套環境綜合監測和預報系統,對橋址海域的天氣和海況進行實時監測和預報,以便施工人員最大限度利用施工「天窗點」。
極具挑戰性的建橋環境和高超的技術含量,使得平潭海峽大橋成為世界最難建的大橋之一。大橋的建成,無疑是橋梁建造史上一座新的裡程碑,對今後同類型橋梁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平潭海峽大橋不僅是長樂至平潭高速公路和福州至平潭鐵路的控制性工程,還是「十三五」規劃中北京至臺灣高鐵的先期工程。大橋整體將於今年年底與福平鐵路同步開通,屆時,平潭這座集「自貿區+試驗區+國際旅遊島」三大國家級戰略於一體的綜合實驗島,將結束不通鐵路的歷史,與福州的時空距離也將進一步縮短,實現半小時生活圈和經濟圈,對促進海西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大橋建設的難度
只有建設者知道
而承擔這份建設任務的
中鐵大橋人也感到無上光榮
因為他們參與、見證並創造了奇蹟
視頻:武漢橋梁傳媒 文字:邢影 於淼
原標題:《國慶,開車去看美麗的臺灣海峽!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公路橋面試通車》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