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
我看見自己在打一場比賽來回奔跑一次次接發自己的球也一次次愉快地失手沒有人替我助攻也沒有誰站到我的對面就像許多回不假思索地轉身看見我把自己拎在手中那總是些情緒激揚的夢我穿著中性的衣服羞於確認自己還是女人我不會再被誰帶走也不會再被誰丟棄我無法停下來我發現幸福就是一隻球我要獨個兒把它玩轉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臺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剛剛大家聽到的是女詩人榮榮的詩作《看見》,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詩人的故事。
60後詩人榮榮,原名褚佩榮,是浙江寧波人。她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發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風中的花束》《雨夜無眠》《流行傳唱》《像我的親人》《看見》等。曾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在內的多個詩歌、文學獎項。
榮榮對詩歌的熱愛可以追溯到她13歲的時候,當時她讀初二。那一年她在作文簿上寫下了第一首詩:「草場上,長綠草,又搖頭來又晃腦,同學們喊一聲『拔』!嚇得青草直求饒。學習上,遇困難,向你挑戰抖威風,同學們喊一聲『上』,嚇得困難忙逃跑。」當年老師對這首詩的評語是「有這麼簡單嗎」,評語裡似乎有些「善意的譏諷」,但這並沒有阻擋榮榮愛詩寫詩的熱情,寫一些並不太像樣的打油體詩,成了她初中、高中、大學裡的全部業餘樂趣。她甚至還模仿著寫了一段時間的古體詩,並從自己寫的詩句「寒絲點點可知音」裡取了個「寒絲」作筆名。
上大學之前,榮榮寫詩的範本是《唐詩三百首》,她真正接觸到現代詩歌作品,已讀大三了。也是機緣巧合,那年,化學系的榮榮選修了大學語文課,恰好那名老師是愛好新詩寫作的。有一次下課後,老師說想了解一下同學們的寫作水平,要他們交作文,榮榮沒有交文章,而是交了兩首所謂的七律,為什麼說是所謂的七律?因為平仄不合。不過,老師挺會鼓勵人,第二次上課時,老師專門走到榮榮的課桌前說,這兩首詩放到《唐詩三百首》裡去還真看不出真偽來。榮榮聽了老師的話,感覺是四個字:心花怒放。之後,在老師豐富的藏書裡,榮榮第一次讀到了北島、舒婷等人的詩。她突然發現,這些名聲如日中天的詩人的詩句,更對自己的心思,於是,校園裡又多了一名現代詩歌的狂熱寫作者。
大學畢業後,榮榮被分配在東錢湖畔的一所學校教書,之後又被調到機關裡,成為了一名公務員。這時的榮榮,沒有停止詩歌寫作。每逢周末晚上,她都會風塵僕僕地趕到市區的工人文化宮,參加那裡的文學社團活動。她的包裡總是放著一沓油印的詩稿,而且每星期的詩稿都是新的,她逢人就把詩稿拿出來,請人家指教。那時的她給人的感覺是,唯有寫詩,寫出好詩,才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在1993年的春天,榮榮離開機關,調到了當時生存維艱的《文學港》雜誌。在這裡,她和詩歌和讀者有了更深的緣分。榮榮本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中學化學教師,也可能成為機關裡的一名小官員。但是,她最終只成為了一名詩人,她希望用樸素的語言去讚美、去感慨、去拷問生命的本質、生活的真諦。
詩歌就是生活,「草堂讀詩」,有溫度、有質感。榮榮的詩歌《看見》,以及詩人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感謝關注,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