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米芾嘲笑有些人寫大字榜書如「蒸餅」,原來是用抹布寫的

2020-12-14 藝素簡

人們常說,初學書法,要先寫大字。衛夫人也是這麼說的,「初學先大書,不得從小」。似乎大字比小字更好寫!其實不然,衛夫人所說的大字,則不過一寸見方,與我們當今所說的大字來說,可是小的多了。

那麼說,多大的字叫大字呢?衛恆的《四體書勢》記載:「時多能者,而師宜官為最,大則一字徑丈,小則方寸千言」。兩晉那時,一丈等於十尺,也就是說這字大到三米多!

有傳說大字寫法跟小字不同,大字在古代就不少見,為什麼沒有流傳下來大字榜書的用筆方法呢?

說到作大字與小字不同,其中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有一次張旭在劉璟家喝酒,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後,張旭喝得有點多了。劉璟便引他到一有窗子的小書齋中歇息。到了書齋,張旭借著醉意對劉璟說:「這間書齋太雅致了,我要給你寫『東山清致』四個字掛上。環顧四周,紙墨都是現成的,可惜沒有寫大字的筆。於是張旭乘興把衣襟揪起來,飽蘸墨汁,快意揮灑,完成了作品,寫完就酣然入睡了。

酒醒後發現,用袍襟寫得這四個字,竟然很有蒼勁古雅之趣。從此後便被傳揚出去,很多人爭相效仿,便有了「捽襟把布法」這一野狐禪的榜書書寫法。之所以說它是野狐禪,是因為這本不是合乎筆性的用筆方法,何況也只是個故事,跟王羲之背後拔筆是一樣的性質,可信度很低。

由於抹布沒有毛筆的彈性,所以眾人所寫都圓扁無縫,被米芾嘲笑說這種方法本想寫成圓筆的,無奈卻成了圓趴趴的蒸餅。這種字失去了筆鋒和筆勢,就已經成了衛夫人所說的「墨豬」了。

那麼說大字榜書要怎樣書寫呢?米芾在《海嶽名言》裡給出了答案:「須如小字,鋒勢備全。」意思就是說,大字榜書跟寫小字一樣,都要有筆鋒來往的痕跡,也要有點畫、結字的氣勢。大字榜書也是書法,那就要符合書寫的法則,符合毛筆的性質。沒有骨力,在人也是肥腴;在點畫則是墨豬。

明朝人費瀛編撰了一部專門論大字的書論,這篇書論叫做《大書長語》。書中記載:「必須名師指授,八法、運筆捽襟等法,逐一讀究,意中了了,然後落筆,則一點一畫都從規矩中來,漸覺有趣,欲罷不能矣!」

這中間提到了八法,便是永字八法,可見,大書使用的筆法和小字是一樣的。不單有八法,還有運筆,也就是筆的運動方法,這也是永字八法中的運筆方法。至於捽襟法,它同蟲書、鳥書一樣,算作美術字吧,這些小技從來都是被書家所不齒的。偶爾拿來遊戲,便不可以當真了。

如今見一些人寫榜書,多用禿鋒廢筆。筆不夠大時,甚至會把筆側著用,形成偏鋒,《大筆長語》也說了不該用偏鋒。原文是這樣的:「正德中,江右李士實以大書名,然用偏鋒法,予眼已知其脈理不正,後以寧庶人敗,所書扁署刊落殆盡。」那個用偏鋒的江右李士實不安筆法來寫,最後還是逐漸沒落了。

至於飛白,只是在墨不夠用的時候才會出現。寫大字,當然用墨多,毛筆的儲墨能力,並不是跟筆的大小成正比的。小的毛筆,蘸一筆墨可以寫數個字,但是大筆就不行了,有時候一個字都沒寫完,墨就不夠用了。

把布法和飛白髮,真的不能當做筆法的,但是不影響在一些特殊場合賣弄使用!

相關焦點

  • 古今幾人能夠寫好榜書?大字書法藝術的雄渾氣魄
    榜書,古曰「署書」,又稱「擘窠大字」。明代費灜《大書長語》曰:「秦廢古文,書存八體,其曰署書者,以大字題署宮殿匾額也。漢高帝未央宮前殿成,命蕭何題額……此署書之始也。」漢丞相蕭何是第一位運用榜書藝術裝飾帝王宮殿的書家,但不是第一位寫榜書的書家。早在秦統一文字以前,榜書就出現了。
  • 寫大字猶如蒸餅一般,完全沒有藝術性,讓人感到頗為無奈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學習書法的過程當中,一般都是從學習寫大字開始的,因而在大家的印象當中,寫大字似乎比寫小字要容易一些,不過事實上卻並不是這樣。因為古代人用的是毛筆,寫小字反而可以多寫幾個字,而寫大字的話,往往一個字還沒有寫完,筆中墨水已經用完了。也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一些人創作的大字作品,仿佛蒸餅一般,讓人感到頗為無奈。
  • 寫榜書和寫小字有什麼不同嗎?對字構、執筆等有沒有特殊要求?
    我曾比較過陝西省博物館8m高的唐代石獅與友人藏不足20cm的唐代石獅的兩張相同姿態的照片,它們給人的感覺同樣具有大唐的恢弘氣象。這給人以啟示,字的「大」不僅是字徑大小之「大」,更在於氣象大小之「大」。榜書不僅要求字徑大,更要求氣象大,而大字則未必。當今某些書家也用大草書大字,氣勢、氣象並不大,但尺幅大,塊量大,同樣也是很能抓人眼球的。
  • 米芾:好字的三個標準,你寫的字符合嗎?
    米芾的字風格獨特,被很多人喜歡。那他的字好在哪裡呢,米芾自己做過總結。一、吸各家所長獨成一家,八面自然出鋒。米芾:智永臨集千文,秀潤圓勁,八面具備,有真跡。人謂吾書為集古字,蓋取諸長處總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見之,不知以何為祖也。
  • 米芾唯一的大字真跡,流落日本100多年,被馬未都3000多萬買回!
    但是如今流傳下來的晉唐書法作品,僅為小字作品,大字作品極為罕見,很多人為了寫大字,便將「二王」的字直接放大來寫,結果字勢全無。米芾大字《研山銘》長卷在「二王」的筆法系統當中,是僅僅適合寫小字的,那個時代的人們幾乎不寫大字,書法對於他們來講,僅僅是傳遞信息的工具而已。
  • 難得一見:米芾寫隸書
    米芾愛好收藏,每當宦遊外出時,常在船上樹一旗幟,上面寫有「米家書畫船」。張醜《真跡實錄》有詩云:「快霎一天清淑氣,健帆千裡碧榆風。崇寧二年《1103),米芾出任無為守,得知此地有塊巨石,形狀奇特,米芾便命人運回州衙,安置在庭中,米芾整理衣冠而拜,並大呼道:「吾欲見石兄二十年矣。」
  • 米芾:我寫字用刷的丨私享
    米芾,字元章,號襄陽居士、海嶽山人等,吳人,祖籍太原;書法家、畫家、理論家;天資高邁、人物蕭散,好潔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號米癲,書畫自成一家,精於鑑別;曾任北宋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善詩,工書法,擅篆隸草楷行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米芾自謂作書「刷字」,意指其作書行筆方法與前人不同。
  • 在公園裡拿筆提著水筒寫大字,還收了幾個徒弟,最大的八十歲
    作者 | 三友書畫社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大家見過公園裡有好多老年人拿著大大的海綿頭的筆,提著小水筒在地下寫著大字。有的寫歐,有的寫顏,有的寫柳,有的寫趙,行書,草書更盡姿態,內容更是五花八門,蘭亭序,對聯非常豐富,讓人頓感這個城市還是有點文化底蘊的。我雖然是一個70後油膩大叔,可從17年開始,自己也開始寫開了。
  • 寫什麼字,就得用什麼筆
    你一定聽說過,小筆寫大字,大筆寫小字。
  • 米芾55歲寫的自薦信,賣弄水利知識,這書法美了900餘年
    此帖可以分為兩部分,前四行是自薦要求,可以看作是正文,寫得相對認真、平穩;後五行表明自己對治理河道的水利認知,寫得流暢、跳宕。觀此作,氣息平和,布局疏朗,用筆圓潤,少以往弩張之氣。
  • 書法中的「飛白」筆畫怎麼寫?米芾、傅山、王鐸告訴你三種技巧!
    這種筆法,相傳為漢末蔡邕見役人以掃帚寫字而創立的「飛白書」,後來在王獻之等人的傳承下成為一種經典筆法。唐太宗甚至全篇以飛白筆寫出了著名的《晉祠銘》。那麼毛筆書法中的飛白怎麼寫呢?對於一般初學者來說還真有一點難度,不是想寫就能寫出這種效果來的。根據麓風軒總結米芾、王鐸、傅山等人的經驗,一般用三種辦法可以寫出這種效果:
  • 米芾送給皇帝的一幅字,瀟灑而痛快,不愧是天賦異稟的書法奇才
    米芾行書《梁簡文帝梅花賦》米芾的書法特點,就好比是誇張了的王羲之,將王羲之一些不易察覺的筆法和變化用一種近乎誇張的「刷字」方法演繹了出來,成為了學習書法的一種「教科書」!米芾在34歲的時候,給皇帝寫過一件書法,此作叫做《梅花賦》,此作乃是米芾生平為數不多的大字作品之一,也是後人學習大字書法,領會「刷字」和「八面出鋒」筆法的經典之作。此《梅花賦》落款有「奉敕」二字,據考證此作乃是米芾34歲寫給皇帝的一幅字,這件作品後來被宋徽宗看到,服氣得不得了,一時間驚為天人。
  • 大衣哥朱之文動情寫書法,五個大字能錯倆,一幅字也能賣到20萬
    大衣哥朱之文動情寫書法,五個大字能錯倆,一幅字也能賣到20萬形容古代文人,一說就是「舞文弄墨」、「琴棋書畫」,聽起來自然是十分的高雅。而近日草根歌手大衣哥,居然也成了弄潮高手,竟然寫起了書法大字,據說一個字能賣到「4萬塊」,真是讓人「驚詫莫名」了!
  • 米芾的書法有多棒?光這一幅字,就足以令後人望塵莫及!
    米芾早年的書法學習顏真卿,後學柳公權,後發現顏柳皆出自於歐,變轉而學歐,他在唐楷上下了極大的功夫,也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後來拜訪寓居黃州的蘇東坡,經其指點,轉而學習晉人,並取齋號「寶晉齋」!米芾《多景樓詩帖》行書長卷米芾對於晉人筆法的領悟是後人難以企及的,他稱自己的作品是「刷字」,說自己寫字能夠「八面出鋒」,關於「八面出鋒」的含義,我們有視頻單獨講解過,指的是在用筆當中的換面極為豐富
  • 書法中的意趣和率真是最高境界,米芾這三種方法值得學習
    作為北宋時期「尚意」書法的代表人物,米芾與其他人的書法思想稍有不同,蘇東坡和黃庭堅認為,書法中的境界和意味,主要體現在人的修為之上,如果一個人的學識、修養、閱歷等越豐富,書法的精神境界和所要表現出的意味就會越高。
  • 米芾:寫顏體,你要拿出項羽和樊噲的氣勢
    對於顏體楷書,宋代大書法家米芾在《海嶽書評》中有這樣一句評價:「顏真卿如項羽掛甲,樊噲排突,硬弩欲張,鐵柱將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 一句話中包含了人物、情節、器物,細品一番真不失為一句精彩的意象化概括。
  • 瘦金體書法凌厲飄逸,堪稱最有特色的書體,為何練的人卻不多?
    瘦金體書法凌厲飄逸,堪稱最有特色的書體,為何練的人卻不多?書法傳承千年,能夠傳世的書法大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書體,王羲之的行草飄逸,歐陽詢的楷書端莊大氣,懷素的草書豪放,米芾的行書氣韻十足,而在眾多書法大家裡面,要說最有特色的應該還是宋徽宗的「瘦金體」書法。
  • 米芾37歲寫的一幅字,被譽為「天下第一美帖」,如今是書壇至寶
    大約900多年前,公元1088年,這一年是北宋的元祐三年,這是一個人文薈萃的時代,也可以說中國歷史上最富有的時代之一,據說宋朝的一個馬夫,所吃所用之物的價值都超過了歐洲的國王!這一年的四川省有一個叫邵子中的人,蜀地自古產錦緞,全天下最上好的錦緞便是出於這裡,邵子中手中有一段傳了3代人的蜀錦,這是一種極為華麗且上承的絹,其製作過程極為繁複,可惜的是,這種工藝如今已經失傳了!邵子中傳了3代的這一卷蜀素,想留給名家題詩,但是數十年來無一人敢寫。
  • 八面生姿,米芾視書法如生命,深受王羲之、王獻之的影響
    他曾說:「餘寫《海岱詩》,三四次寫,間有一兩字好,信書亦一難事。」 (明·范明泰《米襄陽外記》) 在常人看來區區一首小詩,米芾認真寫三四遍還不滿意,足見對自己書作的苛刻。米芾是一位虔誠崇古的書法教徒。他認為只有深入而認真地學古,在學古的基礎上才能生新意。他公然標榜自己的書法是「集古字」。他對於古典法帖的臨習極為勤奮,從未有一天中斷。
  • 易烊千璽秀書法,寫了7個楷書大字,專家:還是專心唱歌吧
    整幅作品的結構較為工整,字體的結字、筆畫寫的十分有味道,尤其是撇和捺,確實能寫出顏體的味道。我們都知道書法的童子功十分重要,童子功的入門倘若紮實了,書法得道了,對書法的成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另外,易烊千璽在小學的時候還獲過一些書法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