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書架 每一家好書店都有自己的主張

2020-12-22 中國青年網

原標題:每一家好書店都有自己的主張

最近,我騎車去成都太古裡的方所書店。太古裡是一個仿古建築組成的商圈,就在千年古剎大慈寺旁邊,而方所書店在地下一層。在這個城市最核心的地方,這家巨型書店就像是一個精神象徵物。春節過後,它一直開著,而我則是節後第一次來。

太古裡是開放的商業區,但是為了防疫,四周都臨時封閉,只設了一個入口。工作人員在那裡測體溫。進去後,能直達方所的扶梯關閉了,不得不繞了幾步路,從另外一個電梯下去。書店門。再次遇到測體溫,等進門,發現了與往常的不同,整個書店,幾千平方米的營業面積,只有幾個人,都戴著口罩。

我在新書區轉悠,買了5本書,花了300多塊錢,會員價,享九折優惠。和網上相比,當然貴了不少。放在幾年前,我或許會用手機拍下照片,然後在網上購買。如今,每個月來方所買上幾本,算是我的一個儀式。

這一次儀式並不完整,按照往常,我還會在咖啡區坐下,點一杯美式咖啡,把新買的書塑封全部拆掉,翻看一會兒,再把書裝進背包,然後把購物袋還給店員。由於疫情,書店裡兩個咖啡館都關閉了,變成了純粹的購書場所,回到了10年前書店的形態。平常的方所,人流量很大,很多人在拍照,如今卻是異常安靜、冷清,但是又有著屬於書店的尊嚴。

成都的方所,在我看來可能是全國最好的實體書店。我仔細觀察過收銀臺,這裡仍有很多人為書埋單,有時候甚至需要排隊。它的營業額,有一半以上還是圖書銷售。它有自己的優勢,位置優越,有網紅氣質,而且有特定的渠道,可以銷售英語、日語和港臺版圖書,但是,這些都不是本質的。我認為,方所最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它仍然堅持辦書店最初的理想,那就是努力把好書賣出去。

在一個書店論壇上,一個設計師曾經赤裸裸地說:「現在哪家書店還靠賣書呢,我送書給讀者都可以。」這裡有一種資本的傲慢,那個辦論壇的書店,有兩三米高的書架,據說追求的是十步一景的美學,方便人們拍照或者自拍。書牆高處的書籍,已經虛化為風景,根本看不到書名。這樣設計感十足的書店,目前非常流行,幾乎每個大城市都有這樣的「網紅店」,主要靠飲品和文創產品營利,賺取一些財政支持。

成都的方所,設計感非常強,但仍然以書為核心,它任何一排書架的書,都觸手可及,這對我這種視力欠佳的讀書人,真是一種體貼。方所除了有大面積的新書陳列,還有「店員推薦」,牌子上寫著「我們讀過」。這真是讓人感動的一幕,你能想像那些店員,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還去讀這些生僻的圖書,他們一定是非常熱愛這一行。每年,書店都會推出自己的「年度選書」,現在能有勇氣做自己書單的書店已經不多了。

有一次和後浪出版的創始人吳興元聊天。我說:「聽說你們後浪有一個很厲害的出版人,以前是萬聖書園管庫房的?」他咧嘴大笑:「那就是我。」說不定,在方所那些店員和庫房管理員中間,就有這麼一個未來的出版大鱷呢。只有在真正「以書為業」的書店裡,才可能有這種掃地僧式的人物。你不能輕視任何一個狂熱的愛書人,如果他們碰巧有創業的野心,能夠成功的概率一定會更大。

方所最初在成都開業的時候,正是成都特色小書店的死亡季節。我對方所這樣的怪獸心存警惕,在繁華市中心,裝修得像個巨大的洞穴,多少有點譁眾取寵的味道。我第一次去方所,就是帶著這樣批判的眼光,但是逛了10分鐘後,就去辦了會員卡。這裡的書實在太多了,你只有讚嘆的份兒,而且你能感受到一種強烈的來自書店的「主張」。

這個「主張」就是書店的靈魂。任何一家好的書店,都有自己的主張,選擇哪些書,拒絕哪些書,其中有書店主理人的價值觀和審美判斷。小書店要有自己的主張和個性當然容易,像方所這樣的巨型書店,還要堅持某種「選書的原則」,就非常困難了。鬧市區的方所,天然帶有流量,是作家們舉辦新書沙龍的好地方,但是,據說這裡對「書」和「作家」都非常挑剔。

這種品味,要定義清楚並不容易,但是懂書的人,會在拿到書的一分鐘內判斷出來那是不是好書,是自費贊助出版,還是真的有價值。這是由裡到外的「氣質」,紙張,印刷,封面,標題,或者隨便翻開一頁,看上兩眼,就能馬上分出高下。方所的書量非常大,但在總體上保持了某種審美的水準,那種劣質的雞湯類和成功學讀物,在這裡並不受歡迎。他們有時候會大張旗鼓地宣傳一些厚重的生僻書籍,這種「挑釁」本身就具備一種力量。

從2008年開始,我逐漸養成在網上買書的習慣。網上買書便宜,又非常快捷,頭一天下單,第二天就可以收到。那時收入實在太低,去書店,只是為了記下書名,方便在網上查詢。不久前,在一家書店喝咖啡的時候,我順便在網上下了一單,當時心中竟然有一絲愧意。

經常在網上買書,弊端也非常明顯,你的視野會越來越窄。一本書會把你帶到另外的書面前,這當然是好事,但是這種通過網絡搜索進行擴展信息的方式,總是有局限的,有些新書,可能永遠都不會出現在你的視野中。我需要經常去書店,就像去大型百貨商場一樣,隨便逛一下,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對我來說,方所就是這樣的存在。我需要定期去逛,需要給自己刺激和驚喜。

在這個意義上,方所稱得上是「書店中的書店」。我認識的兩位書店從業者,都保持每月去逛一次的頻率,而且每次都會買上幾本。在那裡,他們短暫忘記了自己也是賣書的,而是回歸了「普通讀者」的身份。在書面前人人平等,作為「普通讀者」,偶遇到自己喜歡的書籍,大概就像是18歲時看到的心儀的女孩。和女孩相比,知識可以源源不斷地給人提供新鮮感,永遠不會厭倦,這是何等的幸福呢。

張豐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每一家好書店都有自己的主張
    在一個書店論壇上,一個設計師曾經赤裸裸地說:「現在哪家書店還靠賣書呢,我送書給讀者都可以。」這裡有一種資本的傲慢,那個辦論壇的書店,有兩三米高的書架,據說追求的是十步一景的美學,方便人們拍照或者自拍。書牆高處的書籍,已經虛化為風景,根本看不到書名。這樣設計感十足的書店,目前非常流行,幾乎每個大城市都有這樣的「網紅店」,主要靠飲品和文創產品營利,賺取一些財政支持。
  • 書架定做_書店書架_選購
    如今開一家書店不是說隨隨便便就去買一批書架就行了,市面上常規的書架並不適合,而生要選擇量身定製,不同的書店店鋪尺寸,定製出不同的書架。選購書架的時候注重細節也是很重要。選購適合自己書店的書架?一、內部尺寸很重要在選購書店書架時需要注意書架的內部面積,這一般根據書店的藏書數量來選擇。如果書店的書籍比較多,那麼可以多選擇一點的書架,這樣能將空間合理地利用起來。二、注意書架的質量結實度書架的質量也是一大關鍵點,由於書架的主要功能就是存放書籍,而書籍的重量比較大,所以選購的書架要有足夠的承重能力。
  • 書店書架圖片,讓你的書店更有設計感
    ,看看如何讓書店更有設計感。這一張書店書架圖片是非常簡單的,斜式的書架上整齊的擺放這各種書籍,人們都能一目了然的看到書籍的封面和名稱,拿取也非常的方便。書架的形式多種多樣,而且現在更能實現定製,傳統的書架只是用來擺放書籍,而如果自己定製就更能加入新的創意,比如可以在書架當中隔出一個相對大的空間,高度大約和三格書架的高度相同,這樣的空間可以防止各種大小的書籍,而且還能擺放裝飾品,讓讀者能有一個好的閱讀環境,而不僅僅是單調的書海。
  • 世界最美書店,每一家都美到窒息
    嘗試一場發現水石之旅,你會發現每一家你進入的水石書店,都呈現出不同的面貌。或許是義大利風格的嚴肅正經,或許是兒童遊樂區一般的活潑跳躍,全憑你的運氣。這座白色書店的書架,設計簡潔而精細,且個個「頂天立地」,讓面對書架的人陡升「學海無涯」之感,又怎能不敬惜光陰,沉醉其間呢?
  • 書店書架陳列,你應該需要了解
    方格書店書架裝修設計師了解到,關於書店書架的陳列問題,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但總體上應該結合書店書架的目標市場來定位,儘量滿足顧客的潛在心理需求,切忌根據老闆個人的喜好來確定。通常營造書店書架陳列的方式有三種:填充式陳列、展示式陳列、強調式陳列。
  • 東城15家必打卡的寶藏書店(一)
    在東城區有146家書店按照常住人口79.4萬進行數量核算每萬人擁有實體書店1.84家在全市排名第一今年北京市扶持的第一批實體書店東城區有15家入選本期起小東將帶你逛逛這些寶藏書店撩開竹簾,原木色的書架、暖黃色的光,最令小東驚喜的是,店內有一整面高5.7米的開放式書牆,有序碼放著古今中外各個時期經典精品詩集。
  • 一家好書店與咖啡廳無關
    然而漸漸地,關於書店的這些變化,傳來不同的聲音,「一家新書店,如果沒有重金聘請知名設計師設計,沒有打造出讓人驚喜的美感,簡直都不好意思開業」「書店一改傳統書店的模樣,裝修越來越豪華,設計越來越前衛……書店裡少了正常的寧靜閱讀,一片美景喧囂之下,丟失了書香」……這些批評,事出有因。如今新開一家書店,宣傳噱頭往往不在於書,而是裝潢設計——請了哪國設計師,秉承什麼設計理念。
  • 書店書架尺寸這樣選,不知道的看過來
    說到書店,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比較傳統的書架書櫃,然而現實中各種書店也對自身的環境做了很大的改進,書架的樣式就有很多種,比如有懸掛式、鋼木結合式、倚牆式、嵌入式、獨立式等等,每一種都是有自己的特點的,接下來具體解釋。
  • 讀者被款待,知識被尊重——一家好書店與咖啡廳無關
    讀者被款待,知識被尊重——一家好書店與咖啡廳無關中國青年報  作者:  2020-01-07 重慶渝中區,一家只有十幾平方米的二手書店,被舊書塞得滿滿當當,意外地在網上火了——被稱為「有文藝復古的氣息」。
  • 廣州6家值得一去的書店,每一家都能讓人呆上一整天!
    儘管現在電子資源獲取難度很低,而且便捷又便宜,但是Echo還是堅信,紙張的價值和力量依舊不變。就跟影像和音樂一樣。也堅信應該還是有很多人也還是很喜歡,最原始的那份的感覺,喜歡聽紙張與指腹摩擦的聲音。所以書店和圖書館在Echo心中,依舊是很美好的存在。不過讀紙質書的確是需要安靜的氛圍來配合,除了廣州圖書館,下面讓Echo為你盤點一下,廣州6家值得去的書店。
  • 園區最美書店,每一家都讓你沉迷!
    誠品書店有著小挑高空間設計,內裡還有另一層挑高借著書架和燈光。燈光用心的布局,裝飾的好品味,讓閱讀空間充滿耐人捉摸的趣味。寵物家人化趨勢下,書店特別增加寵物專區、開展寵物零食和鮮食料理Cooking活動, 滿足寵主對科學養寵讀物、舒適的寵物生活用品、健康的寵物食品等養寵多重需求。
  • 上海首家蔦屋書店開業:「生活方式」有了,可它是家好書店嗎?
    記者 | 林子人1繼杭州天目裡店之後,日本蔦屋書店的第二家中國大陸門店將於今日在上海開幕。一樓咖啡區 攝影:林子人開設於2011年12月的代官山蔦屋書店曾被《世界最美的書店》一書作者清水玲奈選為「全世界最美的20家書店」之一,也成為了許多遊客在東京一定會去「打卡」地標。中國目前所開的兩家蔦屋書店按照書店方的介紹是打造「生活方式提案型書店」——它有高級的概念,足夠上鏡,讓人願意前來「打卡」。
  • 廣州北京路有家寶藏書店,保留著舊畫報還主打賣舊書
    廣州北京路有家寶藏書店,保留著舊畫報還主打賣舊書如今的書店很多都會配有咖啡廳,讓顧客能夠在書店一邊喝咖啡一邊坐著讀書,但在廣州北京路就一家書店很不一樣,它既沒有坐的地方,也沒有咖啡廳,只有很多個書架子和書本,確實是和一般的書店不一樣,而且它還主打賣二手書籍的書店
  • 「實體書店」讀者被款待,知識被尊重——一家好書店與咖啡廳無關
    然而漸漸地,關於書店的這些變化,傳來不同的聲音,「一家新書店,如果沒有重金聘請知名設計師設計,沒有打造出讓人驚喜的美感,簡直都不好意思開業」,「書店一改傳統書店的模樣,裝修越來越豪華,設計越來越前衛……書店裡少了正常的寧靜閱讀,一片美景喧囂之下,丟失了書香」……這些批評,事出有因。如今新開一家書店,宣傳噱頭往往不在於書,而是裝潢設計——請了哪國設計師,秉承什麼設計理念。
  • 這才是書架,你家的都是木頭!精緻的家都應該有一款精緻的書架
    喜歡讀書的人,家裡一定要有個書架,就算沒有閱讀習慣,同樣也可以裝個書架作為裝飾用,既能收納,還可以用作裝飾。一起來看看下面這些高顏值的書架吧!雕塑書架這款書架的造型非常有趣,即使不擺放任何物品,其本身就是一款設計感十足的裝飾品。
  • 北京胡同裡開了一家沒有書架和書櫃的「書店」
    我們特別為您介紹這家沒有書架和書櫃,一周只賣一本書的「書店」。閱讀是孤獨的,但通過分享,書與人、人與人卻能產生聯繫。「未讀Club」一直希望通過某種方式讓每本書和具體的讀者發生交集,突破線上和線下的隔閡,讓閱讀真正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 通過閱讀走進成都 越來越多書店打造「天府書架」
    實體書店從單純圖書零售場所正逐漸轉型為集閱讀、展覽、文化講座、咖啡等眾多文化、藝術、創意元素於一體的城市文化新空間。涵蓋了閱讀書籍、美學生活、展覽空間、文化講座等多重文化功能的成都書店正傳遞著成都人的生活美學。在成都書店走一走,看一看,坐一坐,體會成都味。
  • 20家「最美書店」 +10家「特色書店」 有沒有你去過的?
    20家「最美麗的書店」 + 10家「特殊書店」你到過那裡嗎?
  • 階梯式閱覽區,5米高書架,書架隧道……實體書店再次進駐濟南泉城路
    濟南核心商業區泉城路再次迎來實體書店進駐。5月1日,在泉城路中段的山東國際時尚創意中心四樓,一家集圖書銷售借閱、茶飲咖啡為一體的書店迎來首批讀者。閱讀方式的改變,網絡書店的衝擊,日漸上漲的房租,作為城市文化名片的實體書店數量最近幾年一直在減少,2019年8月份位於恒隆廣場的品聚書吧關停搬離,泉城路周邊的書店只剩三家。新時報記者看到,書店內搭建了階梯教室式的圖書閱覽區,書架高度全部5米以上,圖書從地面第一層一直擺放到天花板的位置,高高的書牆營造出了「曲徑通幽」的環境。
  • 「中國書架」落戶希臘百年書店
    新華社雅典3月29日電(記者李曉鵬 于帥帥)希臘首都雅典的百年老店艾弗索達克斯書店29日設立「中國書架」,向當地讀者提供內容涵蓋當代中國、傳統文化、文學、中文學習等方面的數十種中英文書籍。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月沐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中國書架」項目旨在將中國優秀圖書介紹給全球讀者,已經在16個國家落地。他說,這一項目將使希臘讀者更好地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以及真實的、發展的現代中國。艾弗索達克斯書店執行長索菲卡·艾弗索達克斯說,現在希臘一些學校開設了中文課,越來越多的人學中文,大家對中國產生了多方面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