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被款待,知識被尊重——一家好書店與咖啡廳無關

2021-01-07 金羊網

讀者被款待,知識被尊重——一家好書店與咖啡廳無關

中國青年報  作者:  2020-01-07

重慶渝中區,一家只有十幾平方米的二手書店,被舊書塞得滿滿當當,意外地在網上火了——被稱為「有文藝復古的氣息」。

讀者被款待,知識被尊重——

一家好書店與咖啡廳無關

2019歲末,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總店重張開業,已經連續運營了22年的老店經過兩年的升級改造,終於在千呼萬喚中歸來。讀者急到什麼程度呢?2019年六七月,甚至有人在書店門口貼傳單徵集籤名,要求儘快開業。

三聯韜奮書店的上一次開業,是2018年三裡屯分店。三裡屯店設計新穎,完美融入了這個北京最時尚的街區。這次,美術館老店新張,是否也要擺個文藝的pose?

第一撥走進書店的老讀者發現,一切還是熟悉的模樣。最大的變化是面積大了、書多了——新增營業面積400餘平方米,總面積達1800平方米,陳列圖書近10萬種、逾30萬冊。老讀者們還發現,書店的咖啡廳不見了。

近年來,頗具設計感的咖啡廳,似乎已經成為一家有調性的書店的「標配」。其實從這個角度,三聯是絕對的「先行者」。

1996年11月,三聯書店創辦「北京三聯韜奮圖書中心」,填補了北京沒有圖書大賣場的空白。更有先見之明的是,書店初創,時任三聯書店總經理的董秀玉就說,「我們開創的新型的傳統書店……以圖書為中心, 兼營專業期刊、音像製品、文具用品、多媒體電子出版物、小型展覽、小咖啡廊等。」

這些超前的理念現在看來已是常態,咖啡廳在各家書店落地生根。書店+咖啡廳,書店+文創,書店+展覽,書店+劇場……書店疊加了越來越多的行業,從一度落寞的賣場成為人流匯集的文化空間,重回年輕人的注意力中心。

然而漸漸地,關於書店的這些變化,傳來不同的聲音,「一家新書店,如果沒有重金聘請知名設計師設計,沒有打造出讓人驚喜的美感,簡直都不好意思開業」「書店一改傳統書店的模樣,裝修越來越豪華,設計越來越前衛……書店裡少了正常的寧靜閱讀,一片美景喧囂之下,丟失了書香」……

這些批評,事出有因。如今新開一家書店,宣傳噱頭往往不在於書,而是裝潢設計——請了哪國設計師,秉承什麼設計理念。2019年6月,某家知名連鎖書店北京首店開業,媒體報導的重點在於「兩級臺階一轉彎的樓梯與書架圍裹成中國結」。歐美範兒、極簡風、工業風,最近室內裝潢流行什麼風格,去網紅書店看一看,基本就能了解時下趨勢。

現在形容一家新開書店,喜歡用「網紅」。還有一個聽上去很「嚇人」的討論——「網紅書店」到底毀掉了多少人?人們在書店拍照、喝茶、聊天、遛娃,分給閱讀的時間所剩無幾。

重慶渝中區,一家只有十幾平方米的二手書店,被舊書塞得滿滿當當,意外地在網上火了——被稱為「有文藝復古的氣息」。以前來書店的,都是看書買書的。火了之後來的,大部分是拍照的。老闆不堪其擾,無奈地下了一條規定:打卡拍照者必須買一本書。

但也有人反駁,「願意在朋友圈曬的,大多是值得炫耀的事情。願意在書店拍照,說明大家把閱讀當成值得驕傲的事情」。而且,現在的書店並不僅是買書看書的地方,還承擔著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的功能,在書店辦講座、讀書會,也需要好的環境。

在觀點的自由市場裡,一時還真不知道聽誰的好。這次美術館總店的升級工程,在2018年5月確定最終實施方案:「保持傳統,回歸初心,構建以圖書為中心的公共文化空間」。書店多出來的營業面積來自過去的咖啡廳,在有限空間內把更多的書呈現出來。對三聯韜奮書店來說,開咖啡廳不是「標配」,用咖啡招呼讀者,不如「以圖書招呼讀者」。

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帶來人氣、增加收益、傳播品牌、輔益閱讀……在過去幾年中,書店擁抱咖啡廳,的確高效地實現了這些預期。實體書店從紛紛倒閉到新店遍地,閱讀在今天成為一件時髦的、值得驕傲的事,咖啡廳功不可沒。

而最近出現對「網紅書店」的探討,換個角度來看,更是一件好事,說明人們對書店的關注,在熱鬧之後再次觸及本質——書,看山還是山,書店或將進入3.0時代。

書店1.0時代,有著濃濃的國營百貨商店風,除了書架和書,沒有環境可言,更談不上服務,找書——買書——走人,就完成了人與書店交流的全過程;正如火如荼的書店2.0時代,痛定思痛,極力強調環境,書店成為一個城市的文化地標,象徵著一個時期最前沿的都市生活理念,尤其在與商業結合後,更是以吸引人氣為第一要務,只是對書的關注,可能沒有跟上。

如果書店真的進入3.0時代,想像中應該是這樣的場景:依然時尚,依然人來人往,咖啡依然飄香,來點兒小蛋糕也不錯,但這一切,都是為書服務的,書的陳列和閱讀,要得到最大的滿足。每一家書店還應該有自己的氣質和態度,推薦不同的書,吸引不同的讀者,在漂亮的外表下,以書為精神。如果在書店咖啡廳的人們,看著書聊著天,還能碰撞出一些思想的火花,那就再好不過了。

咖啡廳不是書店的「標配」,也不是取消咖啡廳才能彰顯書店的「純粹」。書店是圖書的旅居地,是讀者獲取知識的橋梁。把書砌成牆供人拍照,和只堆滿書卻沒給讀者有價值的引導,都不算為讀者服務。讀者被款待,知識被尊重,書店經營者們,若能對此念念不忘,將必有迴響。

蔣肖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Giabun

相關焦點

  • 「實體書店」讀者被款待,知識被尊重——一家好書店與咖啡廳無關
    第一撥走進書店的老讀者發現,一切還是熟悉的模樣。最大的變化是,面積大了、書多了——新增營業面積400餘平方米,總面積達1800平方米,陳列圖書近10萬種、逾30萬冊。老讀者們還發現,書店的咖啡廳不見了。近年來,頗具設計感的咖啡廳,似乎已經成為一家有調性的書店的「標配」。其實從這個角度,三聯是絕對的「先行者」。
  • 一家好書店與咖啡廳無關
    第一撥走進書店的老讀者發現,一切還是熟悉的模樣。最大的變化是面積大了、書多了——新增營業面積400餘平方米,總面積達1800平方米,陳列圖書近10萬種、逾30萬冊。老讀者們還發現,書店的咖啡廳不見了。近年來,頗具設計感的咖啡廳,似乎已經成為一家有調性的書店的「標配」。其實從這個角度,三聯是絕對的「先行者」。
  • 對話|「混合業態」是書店的救命稻草嗎?
    在過去的幾年中,很大比例的實體書店都走了「混合業態」的道路:一家書店絕不能止步於賣書,文創、餐飲、咖啡、花品、藝術空間等像五顏六色的模塊紛紛堆砌在書店之上,共同營建了一種功能遠遠溢出於售書範疇的文藝空間,它們與所有的咖啡廳、茶餐廳等讓渡空間給周六日大商場裡無處可坐的人群,並無限趨近於一家具有小資品味的店鋪的最高等級:黑白灰的高檔配色、文藝海報、名字不俗的咖啡及茶品
  • 東城15家必打卡的寶藏書店(三)
    慢下來 翻開一本書沉浸在字裡行間的安寧裡當我們給閱讀以款待它會還我們以精神的豐盛 書店不定期舉辦新書發布會、語文小沙龍、人物傳記講座、讀者分享會、文化培訓講座、藝術品展覽等,打造讀者的「文化之家」。地址:朝陽門內南小街51號電話:010-65243130營業時間:10:00-19:30公眾號:語文書店YWSD從語文書店出發,沿著朝內南小街向南騎行,穿過乾麵胡同,在胡同深處藏著一家世知書店。
  • 把書店變成網紅打卡點,東莞這三家書店做到了
    「獨立書店」的概念很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來,在電子書的發展之下,紙質書的出版和閱讀不可避免受到衝擊,再加上電商的壓力,實體書店的生存越來越艱難。很多實體書店為了運營下去,開拓出了一條賣書為主,兼有咖啡廳、文創產品、文化沙龍為一體的書店之路。
  • 媒體評男子因穿迷彩褲進書店被攔:不尊重人的書店不是好書店
    媒體評男子因穿迷彩褲進書店被攔:不尊重人的書店不是好書店 2020-09-08 18: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深圳這些特色書店,你去過幾家?
    因為,如果你看過圖書館周末清晨6點排隊進場的人群,看過24小時書吧裡凌晨仍舊在檯燈下讀書的人們,看過中心書城那些坐在地下,安靜共讀的父母和孩子,『』深圳,成為因讀書而受人尊重的城市『』,你會結結實實地被這句話所擊中。這個城市有一群逐夢人,不僅有飛快的節奏和激烈的競爭,這裡,更有新知的渴求、知識的迭代,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人群,他們塑造了城市的性格,年輕、充滿活力、永遠在路上。
  • 相約在書店之一:走上為讀者服務的道路
    三聯前輩寫道:「門市是書店前沿陣地,也是鍛鍊出版工作基本功的地方,門市店員是傳播文化知識的尖兵,必須學會圖書分類,經常閱讀一些重點圖書的前言、後記、序、跋等,以了解其內容梗概,要熟悉運用四角號碼,以便編查各種資料;要打好算盤寫好字,發票要寫得清楚整齊;要快速紮實打好郵包,做到包紮的麻繩一掩就斷,還要學習韜奮先生寫的《事業管理與職業修養》和王仿子總結的
  • 香港誠品書店開張 讀者稱不像書店像超市
    香港誠品書店開張 讀者稱不像書店像超市   90年代,誠品、金石堂等臺灣書店就已經蜚聲香港。也知道臺北有條街,全是書店。 朋友的朋友,是個在中學當老師的文藝青年,每個月都會抽一個周末跑到臺灣去,下了飛機直奔復興南路敦化路的書店區,在24小時營業的誠品或者金石堂裡通宵打書釘。第二天在外面隨便吃點東西,然後拖著裝滿新書的行李箱飛回香港。所以當我終於有機會去臺灣出差時,辦完事情,就立即奔了書店街。
  • 無關書本和他人,只照見自己內心——朱志康:臺灣無關實驗書店設計
    走進無關實驗書店,看見的是一個全白宛如告別式的空間,在這裡,暫別自己在社會上的包袱與形象,帶著最真誠的靈魂,揭開一旁的門帘,進入另一個奇幻的世界。無關書店 關於靈魂閱讀人們有欲望、有情感、有記憶、有情緒,在社會框架下我們可以扮演成符合他人期待的模樣,但是靈魂,則永遠是最真實、最誠實的,也是無法抹滅的;無關實驗書店,便是依循著這個方向
  • 蘭心大戲院旁新開一家好書店
    一牆之隔,世紀朵雲旗下第五家書店——朵雲書院·戲劇店今天向讀者開放。    「當年,我還是戲校學生,踩著自行車在這片街區穿梭。蘭心大戲院隔壁是一家古玩商店,邊門可以通到戲院,這就成了我們的『寶地』。現在,這片『寶地』變成這麼好一家書店,是戲劇人和讀者之幸。」昨天舉行的開幕論壇上,崑曲演員張軍由衷感慨。
  • 咖啡+閱讀+文化——好書店·好咖啡∣讀者書店的故事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描繪讀者書店,書店君會告訴你:這是一本可以走進的《讀者》,一間和你有故事的書店。「讀者·外灘旗艦店」是讀者品牌在全國的第一家集合概念店,位於上海外灘區域九江路230號,距離外灘僅300米。它以讀者品牌為核心,為您打造心靈休憩、精神歸屬的綜合性文化、創意、生活空間。
  • 「線上+線下」河北省新華書店多渠道滿足讀者閱讀需求
    河北新聞網訊(趙娜娜、王萌萌)歲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襲擾燕趙大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河北省各地新華書店積極踐行文化傳播使命,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在做好疫情防控及排查工作的基礎上,堅持以讀者為中心,創新營銷方式和服務方式,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時期全省讀者的閱讀和學習需要。
  • 無關實驗書店:在點點微光中靜心閱讀
    「書店怎麼這麼暗?」這是大多數人進入書店後的一個想法,但於此同時,視線卻不由自主的被架上的書本吸引。這其實也是 無關實驗書店 想探討的問題:「什麼樣的時刻會讓你想看書?」設計師朱志康顛覆大眾對書店的印象,不是明亮豐富,而是平靜而專注。在寧靜的夜晚才更能沉澱思緒,靜下心來閱讀,因而創造這樣的空間,讓大家沉靜下來,聆聽內心的聲音,找一本真的想要閱讀的書。
  • 書店備忘錄 | 來自世界各地101家書店不完全清單
    數量不多,一看就知道是有挑選和有目的的,因為主題大多跟書店還有閱讀有關。如果你留心一下你的身後,會看到有一個矮梯,矮梯上面貼著一句標語「知識的階梯」,忍不住莞爾。寧波 / 假雜誌一看小黑板上的品名就是一間專注於販售紙本的店。店內能匯聚這麼優秀的攝影集書籍是一件很可貴很不容易的事。
  • 臺灣這10家書店 去完整個人氣質都變好了
    別再說誠品書店了,臺灣這10家獨立書店,去完整個人氣質都變好了,文青裝逼必去~ 懷念手指輕拂書頁的觸感嗎?
  • 明明是家書店,但什麼都有!日本網紅「蔦屋書店」在杭開業,一定要...
    我倒是沒急著先跑書店,先去公共區域轉了個遍。之前很多人一直把天目裡當作商業綜合體,其實不是,她更像是一個「混合空間」。除了大名鼎鼎的蔦屋,整個社區零售屈指可數。以輕餐飲居多,比如首次進杭州的上海網紅咖啡品牌seesaw,第三家%Arabica,喜茶,麵包店cycle&cycle,主打高山有機食材的柴米多農場餐廳等等。
  • 四季書架 每一家好書店都有自己的主張
    原標題:每一家好書店都有自己的主張最近,我騎車去成都太古裡的方所書店。太古裡是一個仿古建築組成的商圈,就在千年古剎大慈寺旁邊,而方所書店在地下一層。在這個城市最核心的地方,這家巨型書店就像是一個精神象徵物。
  • 每一家好書店都有自己的主張
    我認為,方所最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它仍然堅持辦書店最初的理想,那就是努力把好書賣出去。在一個書店論壇上,一個設計師曾經赤裸裸地說:「現在哪家書店還靠賣書呢,我送書給讀者都可以。」這裡有一種資本的傲慢,那個辦論壇的書店,有兩三米高的書架,據說追求的是十步一景的美學,方便人們拍照或者自拍。書牆高處的書籍,已經虛化為風景,根本看不到書名。
  • 卓爾書店重啟24小時營業,讀者又可在書店通宵看書了
    今晚開始,讀者又可以在卓爾書店通宵看書了。17日開始,卓爾書店重啟24小時營業,這是武漢市首家恢復24小時營業的書店,也是目前武漢唯一一家實行24小時營業的書店。卓爾書店內,小朋友在看書。記者萬建輝 攝書店4月18日正式恢復營業,今天起恢復24小時營業。卓爾書店經理汪素娟說,24小時營業首先滿足了讀者「深夜讀書」的需求,許多讀者白天生活節奏緊張,「夜讀」成了他們放慢腳步、提升自我,追求生活品質的一種新生活方式。同時,24小時書店也為各種深夜的失意者或不歸人提供一個「心靈棲息地」。讀者在卓爾書店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