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強:臺北法案套路,美國十幾年前敗過多次

2020-12-13 海峽青年評論

2020年的《臺北法案》,說美國要支持臺灣取得不以主權國家為資格的國際組織會員與適當組織的觀察員身份,但是,《臺北法案》並未明確提到世衛組織和世衛大會的名字。

與《臺北法案》不同,2009年前,美國國會通過的,關於臺灣地區和世衛組織、世衛大會的法案一共有5個。這5個法案每一個,都在法案中明確提到「世衛組織」或者「世衛大會」。而且,這5個法案,每一個都是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通過,每一次都是總統籤署成為法律。但是事實證明,這5個法案最後都是空文一張。

我們整理了5次法案的相關信息,如圖所示。

從內容上看,第1次的重點是「寫報告」,要求國務卿給國會提交個報告,說明 「美國如何支持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第2、3、4、5次的重點是「支持臺灣成為世衛大會的觀察員」(endorse and obtain observer status for Taiwan at the annual week-long summit of the World Health Assembly)。細究起來,第3次與第2、4、5次又有點不一樣,增加了「延期」的內容。為什麼會「延期」,這與總統籤署法案的時間有關。

從時間上看,美國國會參眾議院通過「支持臺灣成為世衛大會的觀察員」的法案,是在世衛大會召開之前。但是總統都是等到世衛大會閉幕之後,才籤署法案。也就是說,法案成為美國法律的時候,世衛大會已經開完了。這才有第三次提案(H.R.2739)的「延期」。

2001年的H.R.428提案讓臺灣參與2001年的世衛大會,結果美國總統2001年5月28日籤署的時候,第54屆世衛大會早已於2001年5月22日閉幕了,也就是說雖然總統籤署了,但是這個法案註定無法落實。因此2001年8月2日,美國眾議員謝羅德布朗再度提案H.R.2739,把「支持臺灣成為世衛大會的觀察員」的年份從2001年改到2002年,這個法案參眾兩院通過後,送到白宮請總統籤署。不過,雖然總統在2002年世衛大會召開前籤署了這一法案,但是臺灣依然無法參加2002年的世衛大會。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延期」也就這一次,此後2003年、2004年兩次提案,繼續延續了法案「國會在世衛大會召開前通過,總統在世衛大會結束後籤署」的模式。

另外,從參與聯署的法案議員數(Cosponsors)看,呈現了一個逐漸遞減的情況,2001年提的法案,聯署人數有92人、24人,到了2003年、2004年再提案的時候,聯署人數就下降到10人、13人。

另外,除了國會立法之外,美國政府的官員、國會議員還曾使用發表演講、給世衛組織總幹事寫信等方式表達「支持臺灣成為世衛大會的觀察員」的想法。

發表演講方面,2002年5月14日,美國衛生部長湯普森在日內瓦世界醫學會發表演講,表示「美國支持臺灣成為世衛大會觀察員」,這是美國衛生部長首次做這樣的公開表態。2003年5月21日,美國衛生部長湯普森在日內瓦世界醫學會發表演講,再度表示「支持臺灣成為世衛大會的觀察員」。2004年5月17日世界衛生大會開會,美國在總務委員會發言,表示「美國支持臺灣成為世衛大會的觀察員」。

寫信方面,2003年5月14日美國衛生部長湯普森寫信給世衛組織總幹事布倫特蘭,2004年5月1日美國衛生部長湯普森寫信世衛組織總幹事李鍾鬱,2005年5月美國衛生部長萊維特寫信世衛總幹事李鍾鬱,表達「支持臺灣成為世衛大會的觀察員」的想法。國會議員方面,2003年5月5日,四個美國國會議員給世衛組織總幹事布倫特蘭寫信,2005年十幾位美國國會議員給世衛組織總幹事李鍾鬱寫信,表達「支持臺灣成為世衛大會的觀察員」的想法。

當時,美國還不像今天這樣拒不繳納世衛組織會費,也沒有像今天這樣不斷則指責世衛組織及其總幹事。但是十幾年前美國的行為,衛生部長寫信也好、國會議員寫信也罷,衛生部長發表演講也好,美國代表在總務委員會發言也罷,都無法讓臺灣成為世衛大會的觀察員。

十幾年來,中國和美國的實力對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十幾年前,臺灣方面不可能借美國的支持成為世衛大會觀察員,十幾年後,當然更不可能。

相關焦點

  • 「臺北法案」,不過是美國給臺灣的又一「迷幻劑」
    日前,美國眾議院通過的所謂「臺北法案」又讓島內的「臺獨」勢力手舞足蹈了一番,有的人甚至認為離「臺美建交」不遠了,還胸有成竹地到臺灣民意機構去提案。        所謂的「臺北法案」是啥碗米糕呢?簡單地說,主要就是要幫助蔡英文當局「鞏固」所謂「邦交國」「參與國際組織」以及「增強美臺經貿關係」。
  • 港臺腔:「臺北法案」?美國又來坑臺灣了
    來源:海外網美國聯邦參議院10月30日通過「臺北法案」。該法案是美國因應臺灣的「斷交潮」所設,主要內容大抵可概括為:其他國家不準跟臺灣不好,否則將面臨美國威脅。這裡頭的邏輯實在奇葩:美國自己都跟中國大陸建交,為何不許其他國家建交?
  • 美國的「臺北法案」既荒唐又可笑!
    近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全票通過所謂的「臺灣盟邦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法」,又稱「臺北法案」(以下簡稱「臺北法案」),意在表達美國政府支持臺灣與其他國家發展關係,以會員或觀察員身份參與國際組織活動,以及誰跟臺灣親近,華盛頓就考慮增加同它的經濟、安全和外交交流,反之,華盛頓就考慮減少同它的交流等等
  •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就美國所謂「2019年臺北法案」籤署成法發表聲明
    中新社北京3月27日電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27日就美國所謂「2019年臺北法案」籤署成法發表聲明,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聲明說,當地時間3月26日,美方不顧中方的多次嚴正交涉,將所謂「2019年臺北法案」籤署成法。
  • 美國「臺北法案」在國際上有何影響力?專家:這個真沒有
    美國「臺北法案」在國際上有何影響力?  針對美國國會眾議院近日通過所謂「臺北法案」,多位大陸知名學者7日接受採訪表示,所謂「臺北法案」沒有任何國際法理依據,也沒有任何國內約束力,只是缺乏實際意義的政治炒作。
  • 直說快評|如何評價美國呼之欲出的「臺北法案」
    美國眾議院當地時間3月4日以415票贊成、0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臺北法案」,這項「法案」距離完成立法程序還有待送入國會參議院進行表決,獲得通過後才能送入白宮,由美國總統川普籤署後方能「落地成法」。
  • 美國借用「臺北法案」壓制中國?不過是黔驢技窮下的鬧劇
    但是「臺北法案」本身就嚴重違背了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美國利用「臺北法案」壓制中國?和這些年美國推出的涉臺法案一樣,「臺北法案」也不過是其中的一個而已,表面上看起來是在幫助臺灣,其實就是把臺灣當成擋箭牌、炮灰而已,想要用臺灣壓制中國,滿足自己國家的政治利益。但從法案的內容來看,措辭模稜兩可,對美國徵服毫無約束力,基本等於空頭支票。
  • 美國「臺北法案」旨在消耗遏制中國,蔡英文或將島內民眾推入險境
    》(簡稱「臺北法案」),使得本已不平靜的中美關係及臺海局勢再添波瀾。不難看出,美國「一中原則」已嚴重空心化,未來美國還將繼續出臺涉臺法案,加強美臺之間互動,支持臺灣加入國際組織,以期最大程度地發揮臺灣在中美全面戰略競爭中的「棋子」作用。《臺北法案》是美國現有對華政策的延伸,但新冠疫情的全球爆發正在加速改變國際格局,對美國的對臺政策產生難以預測的影響。
  • 中國官媒評美國「臺北法案」:無論如何算計 最終將是「竹籃打水一...
    中新社北京3月30日電 (王捷先)針對美國總統近日籤署所謂「2019年臺北法案」,中國官方媒體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這個法案跟美國眾多涉臺法案一樣,嚴重違背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寫滿霸權思維、矛盾邏輯和政治欺詐,無論美國如何算計,最終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 美國會通過所謂「臺北法案」,橫豎看像廢紙一張
    3月4日,美國眾議院通過所謂"臺北法案",意在強化所謂的"臺美關係",內容包括協助臺地區"參與國際組織及鞏固邦交","增強臺美經貿關係"等。消息一出,蔡當局涕零感激不已。一、"臺北法案"主旨僅一點據英國路透社近期報導,3月4日,美國眾議院通過所謂的"臺北法案"。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稱,"美國要與臺方站在一起"。該法案的提出者,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組長賈德納,也叫囂道,美國"應使用一切手段",支持臺地區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
  • 以「臺北法案」抗中,且看美國為臺開出的空頭支票!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近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了所謂「臺北法案」,公然幹涉中國內政,插手臺灣問題,造成了臺海局勢的動蕩。該法案的籤署,違背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所約定的「一個中國」原則,同時也會給臺灣帶來極大的危害。
  • 「臺北法案」深度剖析 專家:民進黨「倚美抗中」把臺灣推入火坑
    特別是在2018年的5月到8月,臺灣接連丟掉3個「邦交國」,出現「斷交潮」。美國親臺議員對此表示「關切」,有議員擔心「若美國不採取一致措施,臺灣『邦交國』可能從17個減至0個」。2018年9月,「臺北法案」首次被提出。「臺北法案」的提出者加德納表示,美國應該使用一切手段來支持臺灣在國際上的地位,讓臺灣「邦交國」清楚知道「若你決定拋棄臺灣,會發生什麼事」。
  • 國臺辦批美國籤署通過所謂「2019年臺北法案」: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就美方籤署通過所謂 「2019年臺北法案」表示,外交部等部門已表明了我們堅決反對美方籤署「2019年臺北法案」的嚴正立場,並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世界上180個國家同中國建交,美國早在40多年前就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同中國建交。現在美國卻籤署法案阻撓其他主權國家同中國發展正常國家關係,毫無道理、自相矛盾,違背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中國的國家統一、民族復興是歷史大勢,是任何力量阻擋不了的。「臺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是絕不會得逞的。
  • 「臺北法案」給了民進黨面子,卻壞了臺灣的「裡子」
    【兩岸快評第703期】在全世界的防疫工作都進入緊急狀態的3月份,美國國會眾議院以415票贊成、0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所謂的「臺北法案」,可謂「一枝獨秀」。不管這個說法是否正確,「臺北法案」那些「中看不中用」「口惠實不至」的特色,卻是實實在在地在其發布之初就已被世人看穿了。美國想用一部「國內法」來幫助臺灣在「國際」上擴展空間、「鞏固邦交」?這事怎麼聽都透著一股奇怪的味道。就如臺灣名嘴黃暐瀚說的:「與其幫臺灣守住目前的15個『邦交國』,為什麼美國不直接跟臺灣『建交』?美國一旦跟臺灣『建交』,臺灣的『邦交國』,立刻會增加30國不止,這不是更挺臺灣?」
  • 外交部促美方不得實施「2019年臺北法案」
    中評社北京3月28日電/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7日說,中方強烈敦促美方糾正錯誤,不得實施「2019年臺北法案」,不得阻撓各國同中國發展關係,否則必將遭到中方堅決反擊。 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美國總統籤署了「臺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案」。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美國「臺北法案」真對臺灣好?名嘴爆:魔鬼藏在細節裡
    美國眾議院4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臺北法案」,參議院昨11日也一致同意通過這項法案。待法案完成立法程序,將送交美國政府籤署後生效。但法案真的如臺當局宣傳一般,對臺灣百利無一害嗎?島內資深媒體人黃暐瀚看完後發現,「臺北法案」也同時限制了臺灣以「主權獨立國家」,在國際舞臺活動的機會跟資格。
  • 川普籤署所謂「臺北法案」
    (觀察者網訊)白宮官網發布的一則聲明稱,美國總統川普已於3月26日籤署了所謂「臺北法案」。 此前,美國參眾兩院已相繼表決通過了所謂「臺北法案」。截至發稿,除了白宮方面所發出的聲明,美國國會官網尚沒有發布美國總統川普籤署成法的消息。
  • 美國新通過「臺北法案」,蔡英文當局能撈到什麼好處?
    圖片來源:網絡美國眾議院在3月4日以全票415票,通過了所謂「臺灣『友邦』國際保護暨強化倡議法」,俗稱為「臺北法案」,同一天,「美國在臺協會」理事莫健也到臺灣地區活動,先後會見了蔡英文和臺灣立法機構負責人遊錫堃。
  • 川普剛籤署「臺北法案」,美軍就過臺灣海峽,中方將如何對待?
    在此前歐巴馬擔任美國總統時期,可能還不太看得出美國對中國的極大惡意,因為那時的歐巴馬在國際事務上的牽扯太多,暫時難以集中力量對付中國。但是等到川普上臺之後,這一切都變了。川普本身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並且提出了「美國優先「的口號。他在任期間拋下了繁雜的國際事務,專心致志只為美國獲取更大利益。
  • 川普籤署「臺北法案」!我外交部:若不糾正錯誤,必遭中方堅決反擊
    有記者就美方籤署通過「2019年臺北法案」相關內容提問。耿爽表示,美方所謂「2019年臺北法案」嚴重違反了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規定,嚴重違背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粗暴幹涉中國內政,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