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美國眾議院通過所謂"臺北法案",意在強化所謂的"臺美關係",內容包括協助臺地區"參與國際組織及鞏固邦交","增強臺美經貿關係"等。
消息一出,蔡當局涕零感激不已。可實際上這就是一紙空文,想憑藉這紙空文"鞏固邦交",恐怕還會因此再丟幾個吧!
一、"臺北法案"主旨僅一點
據英國路透社近期報導,3月4日,美國眾議院通過所謂的"臺北法案"。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稱,"美國要與臺方站在一起"。該法案的提出者,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組長賈德納,也叫囂道,美國"應使用一切手段",支持臺地區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
這個所謂的"臺北法案",全稱是"臺灣盟邦國際保障與強化倡議法",由賈德納等4名"友臺派"參議員在2018年共同提出。當時,蔡當局不斷丟失"邦交國",這些議員妄圖憑藉此法案幫助臺"固邦"。
該法案主要內容其實就一點,即協助蔡當局"參與國際組織,鞏固邦交"。也就是說,美國希望憑藉這個法案,幫助蔡當局參與各類國際會議,並且不再丟失所謂的邦交。
可實際上,美國在這兩點上都出不上什麼力,所以這個法案也就是一紙空文,毫無作用!
二、名不正言不順,臺當局一事無成
在馬英九時期,大陸釋放善意,允許臺方以觀察員的身份,參加世界衛生組織的世衛大會。但到了空心菜時期,世衛組織的大門對臺方關閉、之後連續幾年,臺方都在嚷嚷著要參加,但屢遭嚴拒。
聯合國允許參加各類國際會議的條件,其實非常簡單:參會方必須是一個由國際社會承認的國家。但眾所周知,臺地區顯然不在此列。所以不管美方如何鼓動盟友,都沒有辦法讓臺地區參加會議,因為規定就在那裡,無法突破!
再來說所謂的"邦交"問題。截止2020年初,臺所謂的"邦交國"僅剩15個,而且全部是名副其實的"一小二窮"彈丸小國。而且由於空心菜繼續執政,相信"斷交潮"還將繼續。
去年9月20日,南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與臺當局"斷交",使得空心菜任內的"斷交國"達到7個,打破了阿扁時期"斷交"6個的記錄。這7個國家在"斷交"前,美國是知道的,而且還不斷地"使勁",妄圖勸說它們回心轉意,結果毫無作用!
美國和臺當局的使勁方式很簡單,就是搞"銀彈"攻勢,加大援助力度,妄圖用金錢來買動這些國家的領導人。
但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規模的經濟體,第一工業生產國。任何國家與中國展開貿易交流,都會極大地提振本國經濟。兩相對比,美、臺提供的那些利益,簡直微不足道,這也就是"斷交潮"持續不斷的原因。顯然,美國的阻撓,根本無濟於事。
綜上所述,美國新通過的法案,雖然強調幫助臺當局加入國際組織和鞏固邦交,但實際上美國根本使不上力。
臺當局不被國際社會所承認,正印證了"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的道理。這個被美、臺鼓吹的新法案,只不過是廢紙一張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