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一位美食博主:美食作家王剛,相信很多朋友已經聽說過他了。他的做飯視頻,沒有背景音樂,沒有慢鏡頭和貓,也沒有濾鏡,就是盡職盡責認真詳細地教大家做菜步驟而已,但他的視頻讓我沉醉。語言樸樸實無華,烹飪技術紮實,信息量大,節奏快,比大部分美食視頻實用 10000 倍!
正好家裡的熟油辣椒吃完了,需要重新做一份,於是就想向王剛老師學習,也為我的讀者做一期樸實無華的烹飪視頻 —— 紅油抄手。
我對紅油抄手可謂是充滿了感情,而且兩年前我就已經專門寫過一篇《紅油抄手》的文章了。於是,這次邊做邊拍,把以前的文章內容變成了下面這個視頻,請大家欣賞:
假廚師長三坨土教你
地道四川小吃「紅油抄手」的家常做法
假廚師長三坨土的視頻
當然是假正經的啦
「紅油抄手」和「熟油辣椒」詳細的圖文製作步驟,直接看兩年前的文章吧👇。很多教做紅油的食譜,會在油裡放芹菜、大料、洋蔥什麼的,這種嚴格意義上講叫涼菜紅油,我視頻裡做的是原味紅油。我這次在文章結尾附上了涼菜紅油的做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身在外地的四川娃應該都有饞紅油抄手的時候吧?我吃過最好吃的紅油抄手是在一個路邊攤吃到的。
四川瀘州,有一個叫茜草壩的縣城,三面被長江環繞,去市區得坐輪船渡江。在茜草壩菜場門口,支著個賣紅油抄手的路邊攤,由兩位老婆婆共同經營,一個包抄手,一個配調料。沸騰的鍋爐旁擺著一條又矮又窄、重心不穩的摺疊桌,同時擠著 7、8 個大人小孩,互不交流,埋頭猛吃,吃完喝口湯,面部表情全都鬆弛下來。
一對正在吵架的情侶,倆人互不搭理並肩擠在一起。各自一碗抄手熱湯下肚後,鼻尖冒出細密的汗珠。女生默默給男生遞過一張紙巾,男生接過來,順手握住女生的手。兩個人仍然沒有說話,離開的時候女生輕輕挽著男生的胳膊。我坐在他們對面,心想,這個姐姐皮膚真白呀。
抄手攤每天早上 8 點開張,半夜 12 點收攤。晚上我餓了就管麻將桌上的大人要兩三塊錢,披星戴月去吃碗紅油抄手。雖然兩位老婆婆只賣抄手,但長條桌上的客人從早到晚都沒斷過。
漸漸地,路邊攤的名氣越來越大。一開始只有走路來吃的客人,慢慢地出現了騎自行車來的客人,最後開車來吃抄手的人也源源不斷,菜場門口的交通變得擁擠不堪。我最後一次吃是在 2004 年。十年來,這個攤子的地址沒有變,各種陳設沒有變,兩位老婆婆沒有變,抄手的味道也沒有變。外面的世界在這十年裡早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個偏僻的角落完全不為所動。
成年後我離開了四川,在無數個嘴饞的夜晚,我回憶起這碗紅油抄手的味道不停分泌唾液,幾乎吃遍了全北京的抄手,也找不到一家相似的味道。一氣之下我決定自己動手!北京買不到抄手皮,只好買現成的餛飩,在配料上力求接近。
老吳吃下第一個餛飩,驚詫地看著我,只說了一句話:老婆,你可以開館子了。
紅油餛飩成功的原因,是我掌握了做紅油的技巧。紅油是川菜的靈魂,川菜之所以能勾人食慾,往往是紅油的色、香、味在起作用。
《舌尖上的中國2》第二集中,有位煉紅油的川菜師傅叫黃世俊,在成都轉轉會餐館工作。雖然他轉行做廚師才 4 年,但他的涼拌菜遠近聞名,最拿手的技能就是煉紅油。視頻裡黃師傅那勺熱油澆下去,「滋——」地一聲,我隔著屏幕都聞到那個香味了。食慾使人進步,我開始四處尋覓做法。
雖然不少媒體都刊登過黃師傅的紅油做法,但細節缺失,無從模仿。後來我認識了右耳老師,她是一個會吃、會做、會寫的四川女人。右耳老師不但採訪過黃世俊師傅,還在自己的公眾號還原了做紅油的整個過程。
反覆閱讀理解了做法之後,我一鼓作氣,上網買好了所有材料,正式開始製作我人生中第一瓶紅油辣子。
從小到大我家都是自己做紅油吃,我媽把二荊條洗淨曬乾,用石臼捶打成粉,燒一勺菜油濺到辣椒麵上,這是最簡單也最家常的做法。
都說做紅油的油溫最為關鍵,為此我還專門買了一個廚房溫度計。工具和手感相結合,完美。
紅油的做法雖然簡單,但香味令人驚喜。有了這罐紅油,就可以做臊子麵、紅油抄手等小吃啦!做涼拌菜的紅油和此款紅油稍有不同,做法如下:
辣椒麵準備好後,鍋中倒入菜籽油,放入洋蔥末、大蔥段、芹菜末、香菜節、生薑末,小火煎出香味,且蔬菜表面起皺時,關火併撈出輔料不用。待油溫冷卻至80℃~90℃時,將其倒入浸溼的辣椒粉中,靜待24小時後即成。
學會做紅油辣子後我的幸福指數上漲了 10 個百分點。有了它我才不至於那麼想念四川的飲食,才能在異地靠自己的廚藝給自己和愛人解饞。
希望你喜歡今天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