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聽說過「西餐都是洋垃圾」的說法,不少人一提到西餐,就認為是麥當勞肯德基Pizza Hut各種熱量爆炸的快餐食品。
說實話,把西餐等同於這些高熱量快餐,就跟把中餐等同於陳皮雞一樣,以偏概全。
其實無論是最大眾的漢堡披薩,還是餐廳餐單上常見的西餐菜式,都可以既保證色香味俱全,又做到營養健康,更多的了解之後,也完全可以自由發揮。
一日三餐,蔬菜水果,肉類蛋白質,奶製品,澱粉質,儘量均衡才算營養健康。那些垃圾食品之所以不健康,是因為多油多鹽多糖高熱量。那麼做健康版的西餐,就要儘量避免這些不健康因素。
明火類,就是用普通的鍋,在煤氣或者電的爐頭上做的。
鑄鐵鍋類,因為鑄鐵鍋既可以在爐頭,也可以進烤箱,所以專門列出來。
烤箱類 (oven) 燒烤 (grilling) 不用加熱烹飪的冷餐,主要包括三明治,各種小食/午餐卷。 今天先說最常見的明火類和烤箱類。
(聲明一下:本文不是菜譜書,沒有每道菜精確到步驟的具體做法,只是大概的列出些菜式點子和烹飪方法。)
明火煮的最簡單的應該算是意粉了,意粉的千變萬化,無論是手工意粉,還是超市買的成品幹意粉,無論是紅醬,白醬,pesto, 還是mac n cheese,鬼子似乎無論老少,總會鍾情於某種pasta。
因為意粉實在是千變萬化,這裡就不細說了,只想說為了營養均衡,純澱粉質的意粉,最好儘量多搭配些蛋白質和蔬菜一起吃。
其實西餐裡米飯的菜式也不少,大多數是肉類/海鮮和蔬菜跟飯做成一大鍋(很像咱們的燴飯)。
比如西班牙的paella, 主打雞肉香腸海鮮,外加藏紅花調味;
再比如義大利的risotto, 白汁牛油味兒最常見,然後加各種蔬菜和肉類/海鮮;
還有美國的jambalaya, 也是主打雞肉香腸海鮮,番茄味兒為主,加了特色的Cajun seasoning, 略帶點辣味;
除了risotto裡面的白汁和牛油熱量比較高,其它的幾種都挺健康的,蔬菜蛋白質澱粉一鍋端。
寫到這裡,估計某些同學看著有點暈了。不是說西餐麼?不應該是美國飯麼?怎麼西班牙,義大利飯也來湊熱鬧?
說實話,美帝本身就是個融合了世界各地文化的地方,吃的方面更是。如果要說美國土生土長的菜式,除了bagel和 mac n' cheese,還有啥?所以,這裡的菜主要就是「美國常見的非亞洲菜式」。
好了,接著上菜。
最家常最容易自己做的,無非是Taco, Fajitas, 和quesadilla。這仨很像,下面具體解釋。
解釋之前先介紹個這三類菜的通用食材:墨西哥餅
市面上大多數墨西哥餅是熟的,圖裡這種是生的,需要自己烤熟,平底鍋大概一分鐘,雖然多一道工序,但是味道和口感比那種熟的好吃很多。
這神奇的餅還非常適合做簡易版的韭菜盒子、肉餅和煎餅果子,這些以後再說。
Taco就是墨西哥餅,裡面卷牛肉、雞肉或者魚排,然後加生菜絲,牛油果,salsa, 碎芝士,香菜碎,捲起來,又是蔬菜蛋白質澱粉質一起搞掂。
卷好的餅,小朋友的小手拿著容易散,用錫紙包起來,一邊吃一邊把錫紙撕開,吃起來方便又好玩。
這個跟taco很類似,最大的區別就是,裡面夾的肉更常見的是稍微醃製再燒烤(grill)過的牛排或者雞排, 夾的蔬菜是炒熟的彩椒和洋蔥, 另外還可以加墨西哥米飯和黑豆。
Quesadilla就是兩張餅,中間加上喜歡的肉類或者蔬菜,然後芝士,在平底鍋上兩面煎熱。煎熱主要是把中間的芝士熱化了,就可以用芝士把兩張餅裡面的東西都粘起來了。等煎熟了,再像切pizza那樣把餅切成幾塊,小朋友用手拿著吃,特別方便。
先把餅煎熱:
撒上喜歡的肉或者菜:
再撒上芝士(隨自己的喜好選芝士):
把另一張餅蓋上:
Fish cake(魚餅)其實跟crab cake的概念一樣。
美國賣魚的地方,很多魚都是按大塊大塊的肉來賣的。因為沒有刺,小朋友吃起來特別方便。除了普通的煎烤蒸的烹飪方法之外,還可以做魚餅。
先把魚加熱到正好熟,然後把魚肉和麵包糠和調料(鹽,黑胡椒,蒜粉,洋蔥粉,可以按自己喜好加蔥、香菜、或者parsley之類的),裹上蛋液,用平底鍋煎熟。
Sloppy Joes基本是多汁加messy(亂糟糟)版本的漢堡包。
把碎牛肉+洋蔥青椒碎炒熟,加入醬汁 (番茄醬、蒜粉、芥末粉、紅糖)裡略煮入味。然後把肉夾在漢堡包的麵包裡面,吃起來的時候滴滴答答又髒又亂,所以叫sloppy....
說到爐頭的明火,不得不提一個畢竟特殊的烹飪工具——鑄鐵鍋。因為這東西既可以在明火上用,又可以放烤箱裡。所以單獨列出來上菜。
鑄鐵鍋最大的優勢就是溫度保持性高、密閉性高,所有食材的原汁原味都互相滲透。
對於華人來說,鑄鐵鍋最常用的菜式之一就是煲湯。
西餐的湯,很多是煮熟了之後打成細膩的糊糊湯,跟中餐的湯概念很不一樣。
但也有類似的,比如最常見的:
雞肉、洋蔥、胡蘿蔔、芹菜、蘑菇,出鍋之前再下點noodle (其實是小扇貝形的意粉),煲出來也特別香,經常被作為營養好吸收的病號餐。
這個跟中餐很類似,不過西餐的煲大多數是西紅柿打底的味道。一般來說分幾個主要步驟:
煎肉,煎完之後取出來——先在肉上撒鹽和黑胡椒,鍋熱了之後加油, 先把肉下鍋兩面煎香(煎到兩面各有點焦黃,不粘鍋)。這種肉和熱鐵直接接觸的過程,讓肉香味更好地散發出來。
爆香蔬菜和調料——把需要的調料(主要是洋蔥、芹菜、蒜蓉、紅蔥頭之類的)扔到鍋裡爆香,這些調味蔬菜跟熱油的接觸,也是讓它們的味道更好的發揮出來。
加液體/半液體的調料;
把肉倒回鍋裡煲。 煲的時候既可以用火爐的明火小火,也可以一整鍋塞進烤箱裡。(如果正好有其他的菜要用烤箱,就最方便了)
加洋蔥,土豆,胡蘿蔔
配上米飯或者自己烤的麵包,沾著汁兒吃,特別香。
大壯小美媽,育有一對兒女——大壯和小美。北大畢業後赴美深造,美國UIUC教育心理學博士,主要研究兒童學習動機以及教育課程設置,曾在美國多所幼兒園和學校進行教學實驗,並研究小朋友的家庭教育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