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很累,工作也很辛苦,但也不能把身體熬垮了,經常鍛鍊身體非常有必要,很多人運動往往都是選擇在晚上,白天沒有時間。因為睡前不能進行劇烈的運動,所以比較平緩的走路變成了大家的選擇。
每天堅持走一萬步,不知道是誰提出來的,但是堅持的人有很多,且老少皆宜,門檻很低,那這種鍛鍊方式,效果怎麼樣呢?醫生曾直言,真是喜憂參半。
首先來說一說可喜的收穫。走路確實是一個有效的減脂方式,它是一種無氧運動,身體的脂肪得到了充分的消耗,對於肥胖的人來說,每天堅持長時間行走,減肥的效果是非常不錯的。每一步都在消耗身體的脂肪,這個不像那種劇烈運動,身體的氧氣跟不上,能量的供應消耗也不及時。
另外,長期堅持的行走,可以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提高身體的代謝能力,同時肺活量也會有所提高,還可以對血液及血管的進行養護,血液中的血糖與血脂在運動中被消耗,同時血液循環的加快,也能預防血管的堵塞。
其次,堅持每天走一萬步,身體的素質也會有所提高,免疫力也增強了,一些超過60歲的老人,他們長期的堅持行走,身體更具有活力,與同齡的不進行鍛鍊老人相比,對生活的自信心更高,大腦也更有活力,語言能力與思維能力都比不運動的人要好,更接近年輕時候。因此,堅持每天走一萬步,還可以預防老年痴呆的形成,同時有一定延緩衰老的作用。
最後,堅持行走,還能夠調節身體的協調性,保持很好的平衡感,同時疏通身上的經絡,筋骨都得到了活動,人也顯得特別精神。
以上這些都是好的一面,既然喜憂參半,那麼也會存在著不好的一面,具體是什麼呢?
先聊一聊這個一萬步到底科不科學,為什麼每天堅持一萬步呢?這個標準經過研究,每天堅持走路半個小時是比較好的,而半個小時差不多也就是行走了8000步左右,與一萬步比較接近。當然,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對於一些關節炎患者,他們每天堅持一萬步,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長期的行走,讓他們的關節炎病情有所加重,對於關節的損耗也更大,如果一味地去追求一萬步,那麼效果是大打折扣的。想要避免損傷,可以先做個小測試,先 走個1000米,如果沒有不適情況,再走1000米,這樣不斷去嘗試,直到關節出現了疼痛,那麼就要停下來,按照這樣的標準去鍛鍊。
另外,一些心臟病患者,他們本身是不適合進行大幅的運動,堅持走完一萬步,給心臟的負擔會加重,導致病情出現反覆,或有一些生命危險。因此,這類病人的運動量一定要減少,在醫生的建議下去合理的運動。
總的來說,對於身體沒有大問題的人,每天堅持行走,是一個非常健康的生活習慣,尤其是亞健康人群,一定要進行適當的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