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古塔將軍駐地舊城遺址位於海林市舊街鄉,包括寧古塔將軍駐地舊城遺址和寧古臺遺址。
寧古塔將軍駐地舊城遺址位於舊街鄉古城村西的海浪河南岸。俗稱舊街古城,由昂邦章京正黃旗吳巴海於崇德元年(1636)監造。據《盛京通志》載:「在海浪河南岸,有石城(內城)高丈餘,周一裡,東西各一門。城外(外城)邊牆周五裡,四面四門」。《寧古塔山水記》載:「城方二裡,壘石成垣,城內民居,寥寥數家,東西各一門,以通往來,大帥公署在焉」。外城今已不存,僅存內城東牆和北牆部分段落,城牆用黃土雜以碎石塊夯築而成,層間夾以木棍層。現存東北牆長約160米,西北牆長約150米,高約2-3米,底寬約14米。木棍雖已腐朽,但痕跡清晰可辨。在內城東北角有一圓形炮臺土壘殘跡。城內散步有青花粗瓷片,是典型的清初遺物。該城為清初寧古塔將軍駐地,是清初統一黑龍江流域的軍政中心,康熙元年(1662)清政府將寧古塔昂邦章京改為鎮守寧古塔將軍,由於考慮軍事上和地理上需求,時寧古塔將軍巴海選擇據寧古塔將軍城東南25公裡靠近牡丹江北岸處建設新城(今寧安),新城歷時三年於康熙五年(1666)竣工,將軍府從寧古塔將軍城搬遷至新城,後老城逐漸荒廢,稱「舊城」、「舊街」。
寧古臺遺址位於寧古塔舊城以東1千米海浪河南岸。寧古臺是一個突兀的橢圓形小山,當地人稱龍頭山,也稱「點將臺」,表面西高東低,沿山崖邊緣有一周土築城牆,西北兩面山勢陡峭,東側較緩,南與山體相連。城牆周長約400米,寬約5米,殘高0.5米,城牆西南因取石破壞約70米,東北側最低處有門址,城東南有兩道溝壕寬約40米,間距約30米,城內東部有石堆遺蹟。寧古臺約始建於唐代渤海國時期,明清時期,這裡設軍事哨卡,是寧古將軍府前哨,順治元年(1644),清朝為加強驛站官吏,設寧古臺管理寧古塔至吉林間的驛站事宜,在抵禦沙俄的入侵時,清政府在此點校軍隊出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