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及廣東民間供奉的「華光大帝」,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2021-01-20 湛江縱橫哥

一直很想寫華光大帝。大家記得我經常發的湛江一戶人家的視頻嗎?這戶人家很重視傳統節日,每逢佳節總是要做一臺豐盛的海鮮大餐,先用整雞和一刀肥豬肉拜神,再擺酒菜拜祖先。在視頻中,我們會留意到,這家人的神房供著一尊神。

這位尊神威風凜凜,有三隻眼,左右跟著兩個小神。不了解的人,以為這是二郎神。其實不是的,二郎神手執一把三尖兩刃刀,皂靴前還有一條哮天犬。而華光大帝的神像一般是拿金磚火丹(也有不拿的,只是手指捏個訣),但肯定是沒有神犬的,背後是他收服的千裡眼和順風耳兩位小神。

華光大帝,民間又稱華光祖師、華光尊皇、華光天王、馬元帥、馬天君、馬王、馬神等。為什麼有這麼多「馬」字?因為傳說他是佛祖殿前的一根燈芯,因聽經日久,化為火之精、火之靈、火之陰、火之魂。獨龍大王在雷音寺尋釁,華光將其燒死,被如來罰去投胎。投胎的人家姓馬,因此他得名為馬靈耀。

也許華光源自佛前常年燃燒不滅的燈芯,又擅長用火,所以民間將他視為「火神」。在這裡再強調一次,華光大帝與二郎神除了三隻眼的特點相似,別的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且兩者屬性相反,民間多認為二郎神是一位與水利、農耕、防止水災有關的神,甚至是水神。

從一些古書記載看,「火神」華光大帝的性格也是風風火火的。在元代楊景賢的《西遊記》雜劇中,描寫了華光「大鬧天宮」的經歷。劇本寫道——

「玉皇殿金磚是我藏,后土祠瓊花是我賞,炒鬧起天宮這一場。槍撞番四揭帝,磚打倒八金剛,眾神祗索納降。」

「上天宮鬧玉皇,下人間保帝王,保得他國無災庶民無恙,因此上感威靈歲歲燒香。我將那五嶽欺,五氣掌,五瘟神遣之於霄壤,五音中徵為偏長。五星中讓我在南天上坐,五方內將咱離位藏,誰不知五顯高強。」

另外,在民間傳說中,華光還做了這些事:先投馬耳山,後投彤華宮,在火德星君家降生。3歲因私闖鬥牛宮放跑「風之桃、火之桃」二判官,而遭到紫薇大帝誅殺,華光一靈不散,得金磚、火旗、火鴉,收神荼、鬱壘(即千裡眼、順風耳)將功折罪。後來被玉皇大帝敕封五顯靈官,主持分龍會,因得罪日值官鄧化而反下天庭,為蕩魔天尊所擒,受到招安。

由此可見,華光也是個不安分的散仙,性格火爆不羈,倒也符合火神的身份。他的那些事跡類似於孫悟空大鬧天宮。比如孫悟空後來在太上老君的丹爐中煉出火眼金睛,也是與火有緣,也被封官,最後也被招安。我甚至猜想,吳承恩也許是受了華光的啟發,從而塑造了孫悟空這個人物。

雖然華光在天宮鬧騰,但始終還是一位非常正氣的神仙,特別是對於人間來說,保國衛民,驅災闢邪,被道教列為護法四聖之一,其餘三位是關公、趙公明和溫瓊。

華光還有個名字叫做「五顯大帝」。而且他在佛教道教中都有地位,佛教稱為華光天王佛,道教稱作五顯靈官馬元帥。第一世,他由燈芯化為人身,名叫妙吉祥;第二世投胎於馬耳山馬家,那時就有三眼了,名叫馬子貞。第三世投胎也有三隻眼,名叫馬靈耀,也是後世認可的他的真名;第四世就更厲害了,投胎之時成了五胞胎兄弟,五兄弟名號「聰明正直德」,華光排名第五,蕭顯德,就是世間所崇敬之「五顯大帝」。

其實上面這四世故事很長,而且有很多靈異的情節,在這裡只能簡要說一下。因為民間的傳說,總是層層加工,到最後已經看不到事件的真相了,只能姑且聽之。比如之前我寫的康王,就有幾個版本的傳說,其中有一個是這樣的——

「康王的真名應該叫崔文瑞,是宋朝的邊關大將,一生忠義,他一直遠在千裡守護邊關。他母親去世時他在千裡之外,後來誤沾碰到母親屍水中毒而死,番鴨也吃了他母親屍水中毒,所以康王不吃番鴨,凡是康王廟都沒有人拿番鴨去拜的。」

看上去這個傳說是不是有點荒謬?然而這是在吳川流行最廣的康王傳說,代代相傳,就成了這個樣子。但我們仍然能從中看到當時的價值觀,崇尚「忠」「孝」,另外對於鴨子這種家禽,似乎有一定忌諱。

因為之前也有人告訴我,如果家裡信奉華光大帝,也是不能用鴨子來拜的。因為鴨子曾經救過華光的命,所以他不吃鴨。為什麼在湛江的風俗中,康王和華光都不能用鴨來拜?我總覺得有關聯,知道的朋友可以說一下。

另外,華光也是跟康王一樣,是從中原帶到福建,再被福建移民(主要是南宋末年)帶到兩廣海南的。而在宋代,道教發展很迅速,吸收了相當多的人神進入道教神體系,從屬於體系中更高等級的道教神。那麼華光大帝是純粹的虛擬神呢,還是歷史中確有其人呢?

有兩種說法。一是說明朝前期的王靈官是馬靈官華光的前身。《新搜神記》、《通俗編》》都有記載,王靈官本名王善,宋徽宗(1100—1125)時人,原為術士。死後由玉皇大帝封為「先天主將」,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明永樂(1403-1424)中封為「隆恩真君」,並敕建「天將廟」。宣德(1426—1435)中改為「火德觀」。道觀中多塑王靈官像,形象奇特,赤面、三目、披甲執鞭作為鎮守山門之神。

第二種說法是:華光大帝馬元帥原是福建福清縣人。生於唐光化二年(899年)九月廿八日,卒於後梁貞明元年(916年)十月初四,年僅18歲。史志稱:馬氏生前為人善良,常濟貧扶危,見義勇為,受到村民的愛戴。去世後鄉民感其恩德,立廟祀之。後晉天福八年(941年)因「陰助」官兵禦寇有功,被敕封為「調遣陰兵衛國護民元帥」。

上面兩種說法中,主人公都得到了朝廷的封號,這是「人神」出現的重要依據。至於哪種說法更真實,現在已經無從考究,傳到現在,華光的來歷越來越複雜,越來越神秘。華光大帝被不斷地升級包裝神化,有各種原因,也許是和當時的政治環境密切相關。

不管怎樣,在廣東、福建、廣西沿海、海南等地,民間對華光大帝的崇拜是一種長盛不衰的現象。有的農村建有華光廟,或是將其與別的神靈一起供奉。也有直接在家裡設神位的,比如我朋友家,這種做法更顯虔誠。為了得到華光的護佑,有人給孩子取名也要加一個「華」字在中間,表示「契華光」的意思。

每年農曆九月二十八,是傳說中華光大帝的誕辰,很多地方要舉行盛大的慶典:遊神、舞獅、舞龍、唱大戲……湛江的年例中,也經常有華光大帝參與的項目,還有「穿令」「穿杖」等驚險表演。

另外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華光大帝被粵劇班視為祖師爺。粵劇是南方一大地方戲種,因當時戲臺都是竹木搭成,又憑木船作交通工具,演戲或交通都易遭火災。華光是掌管火之神,因而,忌火的粵劇伶人奉火神華光大帝為保護神,以祝福消災。所以,位於佛山的粵劇戲行瓊花會館大殿供奉華光帝神像,每年農曆九月廿八華光神誕,粵劇戲班均舉行隆重的祭祖師活動。除了戲班,廣東及雷州半島的一些醒獅班、舞鷹雄班也供奉華光。

總之,供奉華光大帝是南方民間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富於神秘氣息。關於信奉的原因,我認為一是為了防火保家宅平安,二是為了驅邪消災,三是出於對祖先風俗習慣的傳承。

由於我地處廣東湛江,在這裡補充下華光大帝在湛江的兩個情況——

一是絕對不能用鴨子拜。傳說是因為華光是五胞胎之一,個頭小,家裡以為養不活,扔到水塘被鴨子救了,後來華光成仙后就發誓不吃鴨。如果吃了鴨子,一定要刷牙淨身,鍋也要洗過才能煮別的貢品。

二是華光是武神和財神。很多湛江人不知道華光是火神,而認為他是武神和財神,因此除了戲班,功夫班、醒獅班、習武之人和生意人都要拜華光。傳說牌九是華光發明的,所以賭博的人也拜華光。還有農村放電影也要拜華光大帝。

所以,雖然華光還是那個華光,但每個地方的習俗卻有一定差異,不可一概而論。關於供奉華光大帝的民間習俗,你那裡的說法是怎樣的?歡迎參加討論喔!

相關焦點

  • 海南民間供奉的大成至聖孔子先師是不是東魯時期的孔子
    我一直有個疑問,海南民間供奉的大成至聖孔子先師是不是東魯時期儒家思想家創始人孔子?根據史書記載,孔子在從東魯時期開始便有統治者給其封號,東周的魯哀公封孔子為尼父,漢朝的漢平帝封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北魏的孝文帝封孔子為文聖尼父,北周的靜帝封孔子為鄒國公,隋朝的隋文帝封孔子為先師尼父,唐朝的唐高祖封孔子為先師,唐朝的唐太宗封孔子為先聖,宋朝的宋真宗封孔子為至聖文宣王,元朝的元成宗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明朝的明世宗封孔子為至聖先師,清朝的清世祖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和至聖先師
  • 民間法術派別
    西南地區法教巫風盛行,西南茅山法在西南地區民間道法裡面算是拔尖一類的道法門派(比較有名望的教門)。可惜十年動亂以後西南地區的茅山法日漸式微,到今天已近沒有多少人知道西南地區還有茅山法,大家一聽茅山法就只知道兩廣·香港有茅山法了,卻不知道還有與兩廣地區不一樣的茅山法教的存在。 茅山法教,有關於茅山這兩個字,甚至很多人將其與上清宗,句容茅山扯上關係。
  • 歷史上的馬王爺是誰?他是幹什麼的?為何會有三隻眼睛?
    中國人民的智慧真是博古通今,在歷史趣聞裡,"韓信的潛蛟劍,關公發怒的紅臉,羅成的神飛槍,馬王爺的三隻眼",這些無不是老百姓們津津樂道的民間傳說。大部分人都知道楊戩的三隻眼,卻很少有人清楚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三隻眼馬王爺"。提到馬王爺,很多道觀中其實都會有他的雕像。
  • 白雲觀三清殿供奉三清教主,四御殿玉皇大帝北極大帝
    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也指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晨道君靈寶天尊、萬教混元教主玄元皇帝道德天尊。三清大殿,奉祀三清。清康熙元年改建為二層閣樓,上層奉三清,下層奉玉皇。乾隆五十一年改今名,上層奉祀三清,下層奉祀四御。今殿內中為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神位,第一化先天教主。
  • 北京白雲觀都有什麼殿,各殿內供奉的都是什麼神靈
    三清殿供奉道教的三位至高神靈。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晨道君靈寶天尊、萬教混元教主玄元皇帝道德天尊。四御殿內供奉玉皇大帝北極大帝 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神位。左邊為勾陳上宮玉皇大帝像和玉清真人南極長生大帝統天元聖天尊像。
  • 天下第一財神廟,寺內供奉了「五顯財神」,民間傳說求財十分靈驗
    今天就給大家說說天下第一財神廟,寺內供奉了「五顯財神」,民間傳說這個廟十分靈驗。天下第一財神廟原名靈順寺,位於杭州北高峰山巔,建於東晉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是當時印度高僧在杭州所建的「五靈」之一。北宋初年,因為寺內供奉了「五顯財神」,民間將其稱為「財神廟」,後被宋徽宗賜名「靈順廟」。歷代帝王、文人墨客多登臨,明代書畫家徐文長留下「天下第一財神廟」的匾額。
  • 道教四大醫藥之神,人人醫術超群,保生大帝的名字很多人不會讀
    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鬥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我國道教尊崇的四大醫藥之神,人人醫術超群出神入化,他們分別是誰?
  • ...泰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竟是華人:吞武裡大帝鄭信是廣東人(歷史...
    原標題:【薩沙講史堂第七百七十九期】泰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竟是華人:吞武裡大帝鄭信是廣東人(歷史系列第327講)歷史上的今天,1767年12月28日鄭信登基成為泰國國王。薩沙去泰國的時候,當地朋友說泰國有百分之十幾的華裔,人數接近1000萬。
  • 高功不是隨便供奉個真武華光萬天雷首就叫高功
    在民間說法裡,高功指有大神大聖神職道行最高的道教道士。官方說法,高功指道教法師的專名,在舉行齋醮科儀式時高座居中,顧被認為道功最高的道士。從官方說法來看,以龍虎山的張道陵祖師為例,張道陵創立了道教,成了龍虎山的開山鼻祖,因得道成仙有了神職,被授以正一盟威之道。所以他的子孫成了傳人,拜張道陵門下傳度授籙。一般來說,如高功撥職時需要從張道陵祖師請職,因為無神職的高功,齋醮科儀就沒有呈文奏表資格。
  • 廣東湛江近現代史上最知名的六大名人
    而湛江,曾經在法國人眼中也是東方明珠,法國人早就盯上了湛江,時間是1897年。當時的湛江,還叫廣州灣。湛江位於廣東省西南部,是一座沿海城市,因為地處廣東、廣西、海南的交匯處,地理位置極為重要。2019年,湛江市生產總值3064.72億元。
  • 大年初四「奶奶廟」上香,供奉的是哪位神靈?為何全國各地都有
    關於去「奶奶廟」上香,也是有講究的,在初三零點一過,第一波求子的人就會率先進廟許願。等到天亮以後,祭拜奶奶廟的活動達到高潮,在安徽、河南、河北、山東一帶,很多孩子三周歲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最重要的一項儀式就是去奶奶廟祭拜。但是在民間,大家都習慣稱為「奶奶廟」,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位「奶奶神」到底是誰?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 關於湛江「有求必應」的羅侯王廟,民間的傳說太神奇了
    湛江的麻斜半島,因軍港而出名,但對老百姓來說,麻斜最出名的還是那座「羅侯王廟」,又叫「大王公廟」。清初,當局曾在麻斜渡口設置炮臺,故又有「炮臺公廟」之稱。這座廟建於元朝末年,以「有求必應」而著稱,香火特旺,特別是每年正月十五那天更是人山人海,晚上的「海上遊神」轟動全城。「羅侯王廟」供奉的是誰呢?
  • 北極紫微大帝聖誕,但你知道嗎?紫微大帝有時候指的是不同的神祇
    本文摘自隨方設教,作者為尚德Shand,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農曆四月十八,系北極紫微大帝聖誕。我們一切了解一下佛教信仰和道教信仰中的紫微大帝是不是屬於相同的神祇?紫微大帝的信仰有著重要地位,不僅兩棲於佛教和道教,而且道教也有不同的神祇。無論是三官信仰中的上元天官紫微大帝,還是四御信仰中的中天北極紫微大帝,在道教界有著重要的影響。
  • 你真的了解馬王爺其人嗎?
    我們在日常交流中常常用到一些民間俗語,用以表達各種各樣的情緒,如果我們要嚇唬一個人,可能就會說:「我今天不給你點顏色瞧瞧,你就不知道馬王爺究竟有幾隻眼!」馬王爺何許人也?他又有幾隻眼呢?他為何又有三隻眼呢?且聽我慢慢道來:據《三教搜神大全》記載,馬王爺原是佛教釋迦牟尼佛殿前的一盞蓮花油燈的燈芯,由於聽習佛法日久,最終修成人形,名為「妙吉祥」。可能是因為前身就是燈芯的緣故,「妙吉祥」生性火爆,在一次與毒龍鬼王的打鬥中,使三昧真火燒死了對方。
  • 民國初年的湛江:土匪的槍械比軍隊還犀利,民間擁有大量槍枝
    新式步槍、左輪手槍、駁殼槍、機關槍、手雷……應有盡有,有德日原裝的、漢陽兵工廠仿的、民間土造的等種種樣式。武器來源也很多。一是清末民初的革命運動,不少武器流入廣東。當時革命黨人從境外運送了大量武器到廣東。事後,這些武器流散民間,甚至流到了盜匪手中。
  • 道教華北最大廟宇「東嶽廟東嶽仁聖宮」,供奉的神祇有哪些?
    而在歷史上,有資料記載的碑刻就有163通。最早的碑刻是元天曆二年(1329年)的《大元敕賜開府儀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師張公碑》,最晚的是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立於新魯班殿前的魯班會碑。在眾多碑刻中,最著名的就是由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撰寫的《大元敕賜開府儀同三司上卿玄教大宗師張公碑》,俗稱道教碑,號稱鎮廟之寶。
  • 旅遊勝地東山島,島上競供奉著關公神像,媽祖與關公神位哪個大呢
    東山島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四面環海,有豐富的海濱資源,海灣遼闊,沙灘平緩,有福建省「十大旅遊品牌」、「十大濱海旅遊精品」、「福建十大美麗海島」等榮譽稱號;同時這裡緊鄰臺灣海峽,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曾經在這裡發生過共產黨與國民黨的東山戰役;東山島還存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其中銅陵鎮是一座歷經六百餘年的文化古城
  • 中國民間信奉的道教女神們,你知道嗎?
    《元始上真眾仙記》記載:「復經二劫,忽生太元玉女在石澗積血之中,出而能言,人形具足,天資絕妙,常遊厚地之間,仰吸天元,號曰太元聖母……太元聖母生天皇十三頭,治三萬六千歲,書為扶桑大帝、東王公,號曰元陽父。
  • 「道教」的真武大帝,是明朝的一位皇帝?
    當你瞻仰或膜拜真武大帝時,你想過沒有?其實你參拜的是明朝的一位皇帝。明朝雖然還是以儒學為推行全國的顯學,但朱家天子信奉的卻是道教,而且有皇家道觀——武當山。朱家與道教的關係,還要從永樂皇帝朱棣說起。真武大帝原是西周淨樂國的太子玄武,他在武當山修煉42年,得道升仙,鎮守北方。北方在道教五行中屬水,因此真武大帝又被稱為「水神」。到了宋朝,宋真宗為避其祖父趙玄,便將玄武大帝稱為真武大帝,真武大帝的名號就這樣流傳開來。朱棣選中玄武,很可能由於其是皇家太子的出身,並且得到老百姓對「水神」的普遍擁戴,在民間聲望極高的原因。
  • 這個姓是廣東三大姓之一,在湛江有多條分支,大多源自福建莆田
    之前寫了梁姓,又寫了廣東第一大姓陳姓,現在繼續寫廣東和湛江的大姓——黃姓。黃跟梁一樣,在宋朝不是什麼大姓,排到96位,但後來發展得很快,到現在全國約有2700萬人,排第七,在廣東有500多萬人,排第三,而且廣東的黃氏人數佔全國的19.5%,無疑是比例最高的黃姓省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