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的眼中,都希望孩子在進入社會之後,能找到一個穩定的「鐵飯碗」工作,例如,在中國父母的眼中,醫生、護士、老師、銀行職員等工作,都是容易找並且較為穩定的工作崗位。但是,在目前這個與時俱進的社會中,若是真想找到一個不會下崗,幹一輩子的崗位,真的是比較困難的。
例如銀行職員,一開始,人們都覺得這個崗位非常清閒,有雙休,待遇也好。但是,現在才知道,銀行職員每個月的任務繁重,完成不了可能還拿不到績效獎金等。而現在人工智慧開始進入銀行業,不少銀行職員的崗位都被智能設備「替代」了。
不僅僅是銀行職員,現在,還有醫生和教師這兩個崗位,其實也不那麼穩定了。之前,很多人覺得這兩個崗位非常「吃香」,紛紛往裡面湧入。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高校和公立醫院,算是我們口中的「事業單位」,而事業單位是由政府利用國有資產設立的,從事著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是直接受著政策領導的。
這類單位,是國人心目中的「金飯碗」。而事業單位一般分為三類,分別是承擔行政職能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從事公益服務的。高校和公立醫院,就屬於最後一類「公益服務」。
在事業單位裡工作,很多人都覺得,應該是「不愁下崗了」。所以,很多人在進入社會之後,也是開始卯足了勁考取事業編,想要成為穩定的事業單位人員。
不過,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目前不少醫生和教師的飯碗真的不算「金飯碗」。就說說教師吧,現在大多數教師的招聘都是按照合同制,不給編制了。說起來,這樣的結果是我們意料之中的。
現在的大多數公立醫院和高校,已經沒有「鐵飯碗」的概念了,最重要的是,現在「沒有編制」的現象,更是國家在推動的。早在2016年的時候,人社部在介紹著「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時候,就已經明確了「研究制定高校、公立醫院不納入編制管理後的人事管理銜接辦法」。
這是啥意思呢?這就意味著,在前幾年的時候,相關部門就已經確定了高校和公立醫院或許會取消事業編,不過會依舊保留著事業單位的性質。
說起來,有著這樣的改變,所謂的「鐵飯碗」是沒有了,但是,這時候也有著這樣的聲音傳了出來:「這會是一場大變革,我非常支持」。很多人表示,鐵飯碗的制度會阻礙社會的發展,是早晚會被淘汰的。
在取消事業編,和用人機構直接籤訂聘用合同之後,通過考核也能享有更好的待遇和權利,是一大福利。簡單來說,就是真金不怕火煉,就算是沒有編制,優秀的人也會脫穎而出,不受編制的影響,也不用互相攀比了,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線上。
最關鍵的是,未來從事這兩類崗位的就業者,幾乎就是平等的了。說回來,我國目前已經有著不少地區開始行動了,在去年年底的時候,遼寧省傳來通知,該省省直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撤銷了59家事業單位,一共收回了人員編制1345名......
看來,編制工成為合同工已經成了定居,真的要向所謂的「鐵飯碗時代」說拜拜了。
對於取消編制,只要是踏實工作、遵規守紀的人,其實依舊是不會失業的,依舊也是「鐵飯碗」。只是這種方式,給了更多人公平競爭的機會而已。那麼,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