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改革後,工勤編將取消編制嗎?
事業單位改革將在2020年接近尾聲,這次改革的中,不僅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的部分人員隨職能劃轉被分流到其他事業單位,剩餘將全部取消編制轉向市場。不少單位雖然保留了事業屬性,但是人員將實行合同制管理。其實改革中影響最大的還是工勤崗編制的人員,隨著工勤崗編制逐步減少,工勤崗終將成為「合同工」!
這也就意味著工勤編制將實行動態管理、逐步縮減,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已經要求對空編不再給予使用,人員只出不進,機構編制部門給予及時收編,並通過調整轉換為非在編聘用人員來完成工作,因此工勤人員只會越來越少,自然也是不會受到重視。
什麼是事業單位的工勤崗?
事業單位的人員也將隨之大幅度精簡,除了按單位精簡之外,也會按崗位比例精簡,目前崗位可以分為: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工勤崗三大類。
其中管理崗和專業技術崗則屬於幹部身份,只有工勤崗屬於工人身份。所以工勤崗與其他兩個崗位相比,有一個致命的障礙,就是「身份問題」。事業編的工勤人員,和企業裡的工人序列,是一樣的,發展前途受限制很難突破。
工勤崗主要負責後勤服務、輔助職能替代性比較強,所以改革後正逐步推向社會化和市場化,由政府購買服務代替。
目前黨政機關的工勤崗位已經取消,工勤人員處於只減不增的狀態。工勤編制隨有的工勤人員隨退隨銷,直至全部撤銷。事業單位的工勤崗位也逐步縮減,工作職能由公益性崗位或者社會服務代替。
事業單位的工勤編人員有沒有發展前途?
由以上內容我們能看出,改革結束後工勤崗將逐步成為合同工。後勤人員,招聘時的要求也是最低的,所以在事業單位改革之後,更多的單位選擇了不再設立此崗位,而是進行選擇外包,採用合同制。
但實際上工勤人員雖然受政策原因無法提拔為領導職務,但仍有不小的優勢,原因如下:
1.有工資保障的「鐵飯碗」
工勤人員都是通過鑑定職業資格水平來區分級別,分為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五個等級。其中高級工的工資水平和普通科員差不多,技師和科級領導差不多,高級技師能夠到達副處級領導的水平。
工勤人員還可以參加工勤考試,一般每5年一次,考過以後則可晉升到高一級別的崗位,從初級工到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逐步提升。簡單類比一下,高級工工資略高於管理九級職員,相當於行政科員的工資,技師則可類比專業技術中級職稱工資,所以,高級別的工勤崗位工資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2.可多渠道發展
通過參加轉崗培訓,可轉到管理崗位,或者專業技術崗位。這對於無法通過考試晉升的初、中級工,無疑又多了一個選擇,以此來提高工資水平。而轉崗培訓雖然也需要考試獲取結業證書,但是考試難度可忽略不計。
3.體制內
事業單位的工勤崗位的,主要是軍轉安置,或是部分低學歷人員,這兩類人員共同特點是,一學歷偏低,二年齡偏大。放在現在的就業市場,無疑也很難找到更好工作,如果自己創業也需要自擔風險。所以作為體制內即使薪資待遇不如別的崗位,也比大部分工作者有保障。
工勤編崗位有哪些?
比如,司機、門衛、食堂、文印、發行等工人崗位。不過目前基本不引進新的工勤編,除非是安置型的退伍老兵,或特殊人員。
也就是說工勤編的出口是很小的,但是想進入事業單位的工勤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長期安穩、工作壓力小、待遇比社會上要好,可以享受事業單位的其他福利。混到退休,也是一件人人羨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