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是指個體在群體的影響或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或違背自己的觀點,使自己的言論、行為保持與群體一致的現象,即通常所說的「隨大流」。而從眾行為,一般表現為趨同和屈從,即當個體發現自己的行為和意見與群體不一致或與群體中大多數人有分歧時,因感受到壓力,自覺或不自覺的去跟群體保持一致。
從眾心理的基本表現:舉手是一種必須的態度
中國人歷來從眾愛隨大流,如今的網絡時代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隨大流的心態看似很複雜,其實原因很簡單,大多數中國人熱衷於「表態度」,尤其是看到很多人已經表態之後,就會迫不及待的去表態,生怕還沒表態的自己,被排除在主流之外,於是當社會發生什麼「重大」事件的時候,就會出現「一窩蜂」的,「旗幟鮮明」的舉手表態。
中國人熱衷於表態,卻又偏偏不善於表態
熱衷於表態的中國人,在表態的時候往往出於「立場」的考量,而並非「是非」,對錯不重要,立場正確才是首要選擇,於是你會從各種各樣的表態中,發現各種各樣的奇葩邏輯,比如:太長不看,但以前就發現你屁股歪,想必不是什麼好話!又比如:為什麼38°你就覺得熱了?你看人家駱駝,40°以下還以為是在北極,你為啥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類似的奇葩邏輯數不勝數,令人啼笑皆非不忍直視。
把名人名言當聖旨也是一種從眾行為
名人之所以有名,當然有其不同於常人的一面,但再優秀的名人也終究是個人,也免不了會說錯話做錯事,再爛的名人也總有說對做對的時候。對於這兩種名人,咱們最正確的態度應當是,不去把誰捧上天,也別去把誰踩入地!無論名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多用腦子去想一想,多問問自己幾個為什麼,即使無法作判斷,也不要盲目的跟在別人屁股後面捧誰踩誰,因為名人之所以有名,是香是臭只是表面體現,再香的名人也有陰暗的一面,再臭的名人往往也有常人不具備的能力。
思想應當是自己對生活的感悟,絕不是從眾心理下隨大流的表態度
腦子不用會生鏽,獨立思考是一個正常人應當具備的能力,人的思想就來自於獨立思考,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思想也就不再是自己的思想,一個不會獨立思考的人,從眾就變成了他為數不多的選擇。
從眾心理的根本在於怕犯錯、怕選錯、怕站錯,其實根本無需去怕,這世上從來就不存在不會犯錯的人,只要你的觀點並不違法,犯錯選錯站錯又如何?犯錯可以改正,選錯可以重選,站錯可以換隊伍,何怕之有?又何需怕之?
從眾心理會具有強大的社會破壞力
從眾的危害性就體現在一個「眾」字,眾代表人多勢眾,俗話說人多力量大,如果是正能量的話,當然應當提倡,然而一旦是負能量,它對社會的危害性就是極其強大的。咱們中國人歷來熱衷於弘揚正能量,而又普遍缺乏獨立思考能力,於是對於能量的正負判斷往往依靠於,支持者人多勢眾還是孤掌難鳴,這就忽略了集體犯錯的可能性,我不敢說真理永遠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但有時候真理真在少數人手上!
如今的網絡隨處可見人多勢眾的批判、聲討、甚至謾罵,網絡儼然成了道德的審判庭,暴力的狂歡場,沒有多少人能保持理性的態度討論問題,到處是忙著站隊表立場,很難看到有理有據的辯論,「大義凜然」的口號,倒是喊得一個比一個響亮,滿嘴跑火車的鼓動性言論倍受追捧,理性表達的觀點卻落得無人問津的下場,網絡幾乎成了一言堂,到處都是扣帽黨。
結語:做人應當堅持獨立思考,拒絕從眾
從眾心理是一種懦弱的表現,習慣性的從眾會讓人逐漸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失去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很容易淪為他人的思想傀儡,很容易被他人操控,並心甘情願的充當打手,還以助紂為虐為榮。做人應當學會獨立思考,勇於去表達自己獨立思考的觀點,要不怕犯錯說錯,不怕被噴挨罵,要去做一個會犯錯卻能獨立思考的人,不要去充當一個「英明神武」卻只會從眾隨大流的鬼!
——「說真話,說實話,說人話」的毛毛鍋,歡迎您關注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