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由泰古康養、金洲社區主辦,文藝通和印象黛然工作室協辦的「植物染非遺手作活動第六期——拼布·拼布茶席」在金洲社區順利開啟。
活動伊始,老師先和大家分享了有關拼布的歷史、美好寓意以及手工縫製方法。
拼布就是將布按照圖案或者形狀拼接在一起,在中國自古有之,百家衣便是最好的例子。
家長向鄰居、親朋套取零散布片,將其縫製成衣服給孩子穿上,寓意著健康幸福。
這一傳統文化傳承至今,因其具有很強的創作性,已成為都市人時尚生活的一部分,展示了古樸的自然美與文化美。
「先構思好要製作的拼布,再裁剪布料所需要的大小,然後開始縫......」在活動中,老師耐心講解製作步驟。
一聽完老師的講解,大家紛紛拿出把自己帶來的舊衣服或舊布料拆解,然後照著自己所畫的圖案,進行裁剪。
大家動手以後發現,一些看起來驚豔的拼布作品,其實並不是都如同想像中那般讓人觸不可及。
我們只需要找到拼布的規律,便能利用最原始、最基本的做法,去無限放大,去無限創作。
有的小朋友在媽媽的指導下,第一次拿針,針腳雖然有點歪扭,卻也做得像模像樣。有的小朋友負責細心地裁剪出每一塊圖案。
他們都從中鍛鍊了動手能力和開拓了創造思維。
老師穿梭在學員中間,繼續為大家講解,看到有些人還沒有找到靈感,便提議,「可以試試做成豎條的形狀,不同的形狀、顏色都有著不同的魅力。」
有幾位奶奶重拾起工具,仿佛找回了當年的手感,越做越上癮。
她們把一些可愛的草木化為了指尖的靈感,用針線在舊布上拓印。作品畫面質樸清透質感呼之欲出,讓人感受到更多輕鬆溫暖的氣息。
或許我們今天瘋狂追求的時尚潮流,都是奶奶輩的傳統。
最後,每個人都陸續完成了一件件精美可愛的拼布作品,都面帶笑容,十分有成就感,變換POSE拍照留念。
林語堂說,在藝術作品中,最富有意義的部分是技巧以外的個性。拼布藝術也是如此,始終帶著無限的可能和偶得的驚喜。這或許就是拼布的一種魅力吧。
「健康養老,樂活人生——植物染非遺手作活動」最後一期就此圓滿結束。
植物染非遺手藝和「銀髮樂活」的結合,展示老年人的風採和才藝,提升老年人的自我價值感,同時激發了大家對傳統手工製作的興趣,促進社區和諧發展。
我們後續還會推出其它精彩活動,豐富更多老人家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讓傳統藝術重返我們身邊,敬請期待。
文 | zhagn
攝影 | 高向凱
攝像 | 林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