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手工蛋袋 把福氣掛身上|植物染非遺手作活動第五期

2020-12-14 文藝通

6月20日上午,由泰古康養、金洲社區主辦,文藝通和印象黛然工作室協辦的「植物染非遺手作活動第五期——端午節·手工蛋袋」在金洲社區順利開啟。

說起端午節,我們就會想到划龍舟、吃粽子、掛艾草等等,有趣的編蛋袋卻鮮為人知。今天,小編就帶你們走進金洲社區,體驗手工編蛋袋的樂趣

把蛋袋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寓意逢兇化吉,吉祥安康,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避邪除災的願望。」活動開始,老師首先給大家分享了關於蛋袋的習俗由來,特別有趣。

這些五彩的蛋袋深受大家的喜愛,老師還沒講解步驟之前,他們就按耐不住,偷偷撥弄起放在桌上的彩色羊毛繩

看到大家迫不及待的樣子,老師也立馬進入步驟講解。「大家提起毛線的中間,留出大概50cm左右的長度,一側打結,開始編三股辮......」

這次,為了更好照顧老年人和小朋友,老師把步驟分解寫得更加清楚、詳細,幫助大家更好上手操作。

桌上已經放好了6根裁剪好的彩色羊毛繩,隨著老師的話音一落,她們就迅速開動。

兩兩合作,絕對是又快又好編織出蛋袋的訣竅。

有些小朋友幫媽媽拉著繩子,媽媽一邊講解,一邊細心地編蛋袋,編到一半後就會給孩子,輪流編織,讓孩子把理論知識轉為實踐,手腦結合

這些手上功夫,還是老年人最為擅長。彩繩在她們手中靈活翻轉,不一會功夫一個個色彩繽紛的蛋袋就誕生了。

有些人是單打獨鬥,但是速度卻不落下乘,她們巧用帶來的水杯或者柱子,進行編繩的步驟,而且在編織蛋網的時候,用水杯還能更加高效,大家見了,也紛紛模仿。

這邊的編織熱火朝天,我們另外一邊的鴨蛋也出鍋了。老師精心準備了艾葉和五味草用來煮鴨蛋,不僅是它們可以驅邪、清熱降火,還可以讓潔白的鴨蛋染上漂亮的顏色。

用艾葉和五味草煮的鴨蛋

大家把鴨蛋裝進五彩蛋袋中,有的掛在身上,有的掛在隨身包上,都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編織蛋袋的過程不僅是動手操作的過程,更是親子相伴的過程,也是展現老年人風採的過程。

大家不僅感受了傳統文化的魅力,還收穫了一份獨特的端午節禮物,把滿滿的祝福帶回家。

蛋袋展示

本周的活動就此告一段落,但是還有更多精彩的體驗還在繼續。讓植物染手藝作為一個持續性發展的「銀髮樂活」的項目,豐富更多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下一期的「拼布·拼布茶席」,我們不見不散。

文 | 陳蘭

攝影 | 高向凱

攝像 | 林俊強

相關焦點

  • 拼布·拼布茶席,拼出一份特別的心意|植物染非遺手作活動第六期
    7月4日上午,由泰古康養、金洲社區主辦,文藝通和印象黛然工作室協辦的「植物染非遺手作活動第六期——拼布·拼布茶席」在金洲社區順利開啟。活動伊始,老師先和大家分享了有關拼布的歷史、美好寓意以及手工縫製方法。
  • 刺繡·束口袋·帶得走的祝福與思念|植物染非遺手作活動第三期
    6月6日上午,由泰古康養、金洲社區主辦,文藝通和印象黛然工作室協辦的「植物染非遺手作活動第三期——刺繡·束口袋」在金洲社區順利開啟。此次活動也是文藝通線下「園區、社區、藝術展區、街區、校區」五大區塊中——「社區區塊」的落地。文藝通攜手印象黛染工作室,不僅在線上提供優質的文藝內容服務,同時也實現線下落地,為大家帶來生活美學的快樂。
  • 鉤針編織圖解:立夏端午節蛋袋,去年就想鉤的網兜金魚教程
    蛋兜來源於傳說幾千年以前,天上有個瘟神,每到端午節都要溜到下界害人。受害者多為小孩,輕則發燒厭食,重則臥床不起。母親們紛紛到女媧廟祈求。女媧後來告知各位母親,在每年端午節,都讓孩兒在胸前掛上一隻蛋兜,可保平安。 」從此,立夏、端午節掛蛋的習俗逐漸流傳開來。
  • 端午節蛋袋,這奶奶輩的鉤編手工,現在不知還有多少人會!收藏
    「又是一年端午時,遙將祝福掛柳枝」。下周,端午佳節馬上又要到了,不知道小夥伴們,都想怎麼過呢,地方又都有哪些習俗?吃粽子、插艾葉,還有給小孩子胸前掛蛋袋的習俗呢。小愛記得小時候到端午節時候最喜歡奶奶給做的五彩繩,荷包,香包,各種裝飾品,最留念的也是蛋袋,用來裝雞蛋或鹹鴨蛋。
  • 鉤針萌萌小雞造型蛋袋,非常好看,給寶寶鉤幾個!附圖解
    其實這個民俗也挺有意思,關於掛蛋兜,民間流傳著一段傳說:相傳很久以前,天上有個瘟神,每年端午的時候,總要溜到下界播疫害人。受害者多為孩子,輕則發燒厭食,重則臥床不起。做母親的對此十分心疼,紛紛到女媧娘娘廟燒香磕頭,求她消災降福,保佑後代。女媧得知此事。就去找瘟神說:「今後凡是我的嫡親孩兒,決不準許你傷害。」
  • 吉福社區端午節手工製作活動
    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吉福社區三長代表攜手轄區居民在活動室開展端午節手工製作活動,通過製作手鞠球、香囊、五彩繩,讓大家在手工中感受到傳統節日的魅力。「吃粽子、喝雄黃酒,賽龍舟、懸掛艾葉菖蒲、掛香囊和系五彩繩」,這些都是端午節的習俗。而製作手鞠球、寓意與端午節傳統文化精神相契合。活動中,工作人員首先向大家介紹了端午節的由來,並分別向大家講解了手鞠球、香囊、五彩繩等製作步驟。桌子上的針線、五彩絲線、小珠子、布片、等製作材料一應俱全。大家紛紛開始動手認真製作。
  • 「非遺新造」全新天然植物染系列亮相廣東時裝周
    生活在左受邀出席此次時裝周並亮相非遺主題大秀,以設計為針線、服裝為載體向世界展示中國非遺文化的非凡魅力。此次秋季廣東時裝周,生活在左以「桃花源」為主題,與植物染非遺傳承人黃榮華合作,加上中紡院浙江分院攜手,將現代時尚元素融進設計中,重新演繹古老的植物染手藝。
  • [兔子*手作]咕咕雞~端午節卡通蛋袋
    ~~~~~~~~~~~~~~~~~~~~~~~~端午節編織蛋袋的由來和傳說:相傳很久以前,天上有個瘟神,每年端午的時候,總是溜到下界播疫害人。瘟神知道女媧法力無比,不敢和她作對,就問:「不知娘娘有幾個嫡親孩兒在下界?」女媧一笑說:「我的孩兒很多,這樣吧,我在每年端午這天,命我的嫡親孩兒在衣襟前掛上一隻蛋袋,凡是掛有蛋袋的孩兒,都不準你胡來。」到了這年端午,瘟神又下界,只見一個個孩子胸前都掛著一個個小的網袋,裡面裝著煮熟的鹹蛋。瘟神以為這都是女媧的孩子,不敢動手。就這樣,端午給孩子掛蛋袋吃蛋之俗逐漸流傳開來。
  • 福利|湖北非遺傳承人手工打造的香包,端午戴一個,健康一整年
    時間過的飛快,沒兩天就是端午節了。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其由來和楚文化息息相關。關於端午節流傳最廣的歷史故事是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後,屈原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愛國主義詩人,遂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香包?
    端午節掛香包是一項傳統習俗,雖然現在很多人已經不太了解這個習俗了,但是在一部分地方端午節的時候仍然保留著這一習慣。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 當中華傳統文化遇上西方藝術元素…端午假期,這場非遺·手作市集火...
    ……非遺·手作文創市集來啦!6月8日下午由臺海網主辦,寶龍一城協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手作文創市集活動圓滿舉行漢服、古琴、植物敲拓染、剪紙捏麵人、4C手衝咖啡、衍紙、拼豆豆8項非遺及中西方手作項目一齊亮相寶龍一城!
  • 非遺傳承,銘悅園社區開展手工絨花製作活動
    為了豐富社區居民日常生活,帶領居民進一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12月11日,臨河裡街道銘悅園社區組織開展了「非遺傳承?花容鄰裡」手工絨花製作活動。銘悅園社區手工絨花製作活動現場活動開始,老師為居民們詳細介紹了絨花的製作過程,需經染色、軟化黃銅絲、勾條、打尖、傳花等近十道工序。製作一朵直徑約十釐米的絨花,至少得花兩三天,還不包括選購蠶絲等前期準備工作。由於時間有限,此次活動為居民提供的是已經做好的絨棒,來教大家使用絨棒做成絨花。
  • 掛艾草、戴香包、吃粽子,端午節有它獨特的美
    從古自今,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有划龍舟、戴香包、吃粽子、掛艾草等習俗。每逢端午,人們會去山上採摘艾草插在門口,艾草有驅邪保宅的作用,也寓意著美好的生活。艾草作為草本植物,有極大的藥用價值。艾草性溫,入脾、肝、腎經,有祛溼、止血、消炎、止咳等功效,也常用於針灸。
  • 手作課堂丨3月26日,植物染+古村一日遊
    3月26日(下周六)這一日與清淨和自由靜處精選各式植物、中藥作為材料以傳統植物染工藝手工染制清麗脫俗 春色動人活動時間3月26日(周六)活動地點廣州市海珠區新港東路黃埔古村學習內容植物染色知識古法套染學習親手完成一條植物染圍巾
  • 通州:非遺傳承——銘悅園社區開展手工絨花製作活動
    為了豐富社區居民日常生活,帶領居民進一步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12月11日,臨河裡街道銘悅園社區組織開展了「非遺傳承·花容鄰裡」手工絨花製作活動。銘悅園社區手工絨花製作活動現場活動開始,老師為居民們詳細介紹了絨花的製作過程,需經染色、軟化黃銅絲、勾條、打尖、傳花等近十道工序。製作一朵直徑約十釐米的絨花,至少得花兩三天,還不包括選購蠶絲等前期準備工作。
  • 送給媽媽的禮物|植物染手作圍巾,為愛上色!
    走近植物染,一起親手染一條圍巾,感受植物生命力在布料上的生命軌跡!植物染色是指利用大自然中自然生長的各種含有色素的植物提取色素來對被染物進行染色的一種方法。植物染流程選布——洗布——煮染液——濾染液——加媒染劑——投入染液——取出——清水衝洗——晾掛風乾——熨燙展平
  • 街鎮動態丨「小手作非遺 心中承文化」--五馬街道開展青少年「非遺...
    本期非遺創藝坊主題選取二十四節氣(處暑)、皮影戲、繡球花燈、年畫四項,每項活動均由轄區內十五名社區青少年參加。活動伊始,社區青年志願者為大家介紹什麼是「非遺」、「非遺」的現狀、如何傳承「非遺」。
  • 非遺進社區|「星星之火」傳統手工技藝興趣社之龍鬚糖體驗活動
    2020年7月25日,由步湧社區黨委、步湧社區工作站主辦,深圳市藝立方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星星之火」傳統手工技藝興趣社之龍鬚糖體驗活動取得圓滿成功。主持人宣布,將為本次活動中表現優秀的小朋友們頒發精美獎品——非遺刺繡錢包,現場的氣氛頓時變得更加活躍起來。
  • 閨女手作|'絨花'富貴
    菊花絨花和百合絨花(圖片來源:聰媽拍攝)《延禧攻略》裡的南京絨花非遺傳承人 趙樹憲 手工製作(圖片來源:百度百科)絨花始於秦朝,唐朝《中華古今注》中就記錄了當時秦始皇讓他的妃子「插五色通草蘇朵子」;唐代,被列為皇室貢品,主要由揚州呈上
  • 端午節到來,艾草應該掛在什麼地方?有什麼講究?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了,端午節是我國歷史比較悠久的一個節日。在端午節當天,人們都提前早早準備包粽子,用糯米、豆、板慄、豬肉等等一起製成美味又可口的粽子,以此紀念端午節的到來。但是端午節除了包粽子以外,人們還比較習慣掛艾草,那麼對於掛艾草有何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