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婧「隔空」分享自己創作《2020武漢日記》背後的故事。 鍾升 攝
中新網蘇州7月25日電 (記者 鍾升)「在方艙醫院中以畫插圖的形式寫日記,原本是作為我抒發情緒的一個抒發口,打發一下住院的時間,沒想到意外做了一件記錄歷史的事。」25日,首部新冠肺炎治癒患者的抗疫日記——《2020武漢日記》作者黎婧「雲」現身江蘇書展現場,與讀者分享自己創作《2020武漢日記》背後的故事。
1月21日,家住武漢的黎婧開始了自己期盼已久的年假。彼時,新冠肺炎正在武漢大規模暴發,面對一個與往年不一樣的春節,身為插畫師的黎婧開始拿起畫筆記錄起周圍的一切。23日,黎婧從新聞中得知了武漢即將封城的消息,一家人商量後,決定留下來。「雖然留下風險比較大,可我們不想把風險帶給別人。」
儘管黎婧自此再未踏出家門一步,2月1日起床後她還是發現自己右眼特別痛,一測體溫已是37.5℃。「一開始我以為是感冒,到了6日發現還是低燒,於是第二天被安排去做了核酸檢測。」經過幾天焦急的等待,9日,黎婧收到醫院的電話,她被確診感染了新冠肺炎。
「發燒之後,我一直待在家裡,想出又出不去,非常焦急。等確診之後,社區通知我馬上可以安排住進方艙醫院,反倒讓我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當時武漢的公共運輸已經停擺,簡單收拾之後,黎婧提著一個小籃子,獨自踏上去隔離點的路途。看著路上無一人一車,孑然一人的黎婧心裡有種莫名的酸楚。這一經歷也被她完整地記錄在了自己的插畫日記裡。儘管難過,面對朋友的噓寒問暖,黎婧一路上還是認真寬慰大家。「怕是沒有用的,只有積極去面對它。」
幾番輾轉,黎婧住進了武漢沌口方艙醫院。這時她才發現,方艙醫院和自己想像中的大不一樣。「之前就覺得方艙醫院是成百上千人鬧哄哄地集中在一起,感覺不太好。到了才發現,這裡床鋪、被子都是新的,內部很寬敞、很明亮,患者、醫生間的關係非常融洽。來了之後就覺得方艙醫院沒有那麼嚇人了。大家相互鼓勵,就想著把病趕緊治好。」
通過醫務人員的悉心治療,黎婧的病情漸漸好轉。感覺重獲新生後,黎婧開始「技癢」了。通過網購買來紙筆後,方艙醫院黎婧首先畫了一幅自己站在陽光下的自畫像慶祝。隨後開始用插畫記錄自己在方艙的醫院的所見所感。她把醫生們的名字全部寫在畫上,「希望大家可以記住這些可愛的逆行者」。
自己在方艙醫院中為自己創作的自畫像。 鍾升 攝
當黎婧把自己的方艙醫院插畫日記發到網上後,馬上引發了大量網友的關注。大家紛紛表示,看了黎婧的插畫後,覺得非常溫暖,尤其是醫務人員特別「萌」。
在《2020武漢日記》裡,黎婧通過288張原創手繪,記錄了519位來自不同地區的醫護人員的故事。安徽省第三批次支援武漢醫療隊隊員熊煜評價:「黎婧用自己的插畫,撫平了感同身受的患者們心中的不安和痛楚,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給予身體力行的醫護們莫大的鼓勵和支持,讓我們充滿了力爭全勝的熱情。」
黎婧則表示:「我希望我作品中的樂觀精神能傳遞給更多人,讓大家在抗擊疫情的同時感受到力量、感受到美好。同時表達包括我在內的方艙醫院的患者們對醫務人員的感恩之心。不要害怕、積極面對,我們一定可以戰勝新冠肺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