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廣州,冷飲店鱗次櫛比,消夏似乎變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但對於真正的老廣來說,「冰室」才是他們這一代人對整個夏日的回憶。
因為那個時候製作冰飲品成本以及工藝要求都比較高,人們一般都是外出食用,於是就誕生了冰室這樣一個專門售賣雪糕、刨冰、沙冰和冰飲的地方。在六七十年代的盛夏時節能吃上一顆單球雪糕,其奢侈程度差不多相當於去星級酒店喝個下午茶。
但歲月變遷,這些冰室卻漸漸離我們遠去,記憶是值得珍視的,他們應該被歷史記住,所以今天吃貨妹不推薦美食,和你聊聊廣州那些傳奇冰室。
▼
順記冰室是四大冰室裡唯一現存仍處於獨立經營狀態的冰室,但已非專營冰品和雪糕,更像是一間茶餐廳。
順記是鶴山人呂順在1920年代開的。起初,為了謀生他到泰國投靠姨媽,在那裡學會了製作熱帶水果口味的雪糕。
回到廣州後,呂順當上小販,挑著雪糕到上下九一帶售賣,很受一些西關富人們的歡迎。攢夠了開店的本錢後,呂順便開設了「順記冰室」。
其中,椰子、芒果等熱帶水果口味雪糕成為該店招牌。相傳西哈努克到廣州訪問時,也愛吃順記的椰子雪糕。
現在的順記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張名片,來這裡的,除了一些懷舊的老街坊,更多的是遊客。
▼
講到「美利權」,相信好多老廣小時候都是去完兒童公園之後的「歡樂天地」,「荷包疊水」,就進店裡食個香蕉船或者炸雪糕。
開業於上世紀30年代的「美利權」,所上市的牛奶、咖啡、雪糕很受歡迎。在三層樓房中,地下與二樓座客常滿,是冰室中的皎皎者,綿花雪糕享有盛名。
今時今日的「美利權」,委身於太平館裡面,環境是老式西餐廳風格,有懷舊感覺,不過有茶位費也有10%服務費,已經不是以前冰室的消費。
當年引起轟動的招牌炸雪糕,外面一層脆皮,是裹了麵粉炸出來的脆皮,切開外面還帶著溫度的脆皮,裡面露出雪糕,當火熱的脆皮遇上冰冷的雪糕,入口就是冰火兩重天,而特色硬雪糕更是廣州僅此一家。
▼
提到皇上皇,可能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是「腊味」。很少有人知道,原來它以前也是冰室。的確,皇上皇作為老字號,在廣州開設了多家售賣廣式臘腸的分店。
不過,走進位於上下九步行街的皇上皇門店,穿過滿掛的臘腸,沿著「用餐請上二樓」的指引上樓,原來皇上皇冰室藏身於此。
老皇上皇冰室
為何腊味店會開冰室?原來,春夏季節多雨無法製作腊味,上世紀40年代,當時皇上皇的老闆謝昌想到在這段時間把腊味店改為冰室,售賣雪糕冷飲維持生計。
在這裡,單點一份至尊腊味煲仔皇飯,再來份經典的紅豆冰雪糕,老字號的正確打開方式就是如此了。
▼
陽光冰室開業於20世紀40年代,當時名為「浩記冰室」,僅為一間面積90多平方米,座位60個左右的小型冰室。
夏季經營冷飲,冬季經營白粥、油器、腸粉。在當時的飲食行業中,卻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字輩。
到了90年代,陽光冰室也漸漸地成為了狗肉煲為主打的食店,冬夏都提供狗肉煲,兼營粥粉面,但是雪糕就剩下了冰櫃裡面的五羊牌了....
而今,惠福西路 270 號與起義路 56 號的「陽光」早已不見了蹤影。惠福西路店現在變成了售賣電子零件以及廣告燈具店;而起義路店幾經易手,現在賣服裝,雖然老房子還在,但陽光冰室卻漸漸被遺忘。
▼
向群熟悉他的身份是一間粵菜館子,食客大都奔著香嫩可口的招牌白切雞而來,卻鮮有人知道這裡曾經是一間冰室。
現在也僅剩下龍津路總店牌匾下面的「冰室」兩個小字還在訴說著向群冰室的歷史,多年的變遷,向群冰室或許早已被遺忘在氤氳的鑊氣當中了吧。
當然,如今的向群總店依然是一間不錯的粵菜館子,人均40、50元,做著街坊生意。分店也在全廣州遍地開花。
▼
90年代之前的西濠二馬路,你可以把它視為「小香港」「不夜天」,短短幾百米的小馬路,匯聚了幾乎系當時城中最「巴閉」的飲食娛樂場所,其中「的彩冰室」算得上廣州城內高大上的冰室之一。
「的彩」有兩層樓,營業時間總是擠滿顧客,有逛街逛累了進來食杯紅豆冰歇歇腳的,有拍拖看完電影意猶未盡入來一個香蕉船兩份分的,更有不少南方大廈下車後直奔來「朝聖」的外鄉客
「的彩」佔盡天時地利。後來「的彩冰室」改名「的彩餐廳」,冷飲不再是主流;再後來,隨著西濠二馬路的沒落,「的彩」給一代老廣們也就只剩下零碎的憶記了。
手工雪糕堅守傳統手藝,強調手工製作的獨特性,調料配比都靠師傅的手感,自然很難批量化生產。傳統的冰室也越來越少。
正如梁實秋先生《雅舍談吃》中看似寫的是北平的吃食,實際上寫的是一種故園情。現在再去傳統冰室吃冰,吃的大多是一種情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