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及周邊地區科考(一期)成果獲肯定|歡迎公眾參與解謎

2020-12-14 中國綠髮會

20日上午,綠會研究室組織召開羅布泊科學考察(第一期)小結會議,梳理野外工作及成果並討論科研工作,交流下一期科考規劃,力爭取得更多成績,推動羅布泊及周邊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參會人員包括周晉峰博士、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潘伯榮研究員及科考隊全體專家成員。

首先,綠會研究室楊曉紅主任對一期科考野外工作進行總體回顧並分享經歷體會,科考隊追循雀河、塔裡木河、車爾臣河三條內陸河的流向,從上往下直抵尾閭羅布泊,全線進行#生物多樣性# 和#河流水文# 調查,歷時10天行程數千公裡,順利完成綜合性科考任務。返程後,按計劃進行後續資料整理及論文撰寫等。

隨後,科考隊專家成員分5組:總體組、植物組、動物組、土壤組、水生生物組介紹一期科考階段成果並進行分析。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盧善龍副研究員代表總體組,詳細解讀科考工作每天任務行程,並分享科研進展。結合此次考察的結果,科考隊初步分析為,羅布泊流域整體生態環境呈恢復狀態,但湖泊中心是否能發生逆轉性變化,還需等待和觀察。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於順利副研究員代表植物組對本次觀測到植物分布、種類等進行分析,發現分布植物有鈴鐺刺、短穗檉柳、小葉鹼篷、黑果枸杞、花花柴、木麻黃等數十種。

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張春蘭博士介紹動物組調查成果,第一期科考共布設動物樣線11條,記錄陸生野生脊椎動物43種,其中鳥類36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3種,鳥類中水鳥的數量最多,獸類中塔裡木兔的數量最多。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黃俊豪博士分析水生生物組調查成果,此次考察發現新疆本土魚13種,還發現大量軟體動物、田螺、河蚌等,最多的是蝦類。中小魚類,共7種。還有外來魚類,引種大多來自長江中下遊;對本土魚類造成了一些威脅,包括捕食等,擠壓了本土魚類的生存現狀。因為本次科考採樣時間較短,外來種的構成情況待後續詳細調查。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王紅雷博士分享目前土壤樣本分析進展及問題。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潘伯榮研究員對科考工作成果表示讚賞,並對調查、研究、宣傳等工作提出專業建議,包括要區分羅布泊及其周邊區域,保持嚴謹、科學態度。

最後,周晉峰博士進行總結,感謝與會專家,此次科考成果斐然,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將成果變為更好的成績,也希望有關社會愛心企業予以關注支持。按照潘伯榮研究員建議,正式將科考項目名稱改為:羅布泊及周邊地區科學考察項目。針對後續工作,周晉峰博士強調一是我們要長期發布#羅布泊之謎#,在開展科考同時,向群眾開展科普宣傳。二是中國綠髮會正式成立「中國綠髮會原野保護地·羅布泊及周邊」,歡迎當地誌願者或者愛護生態環境朋友踴躍參與。鼓勵公民科學家參與,形成良好互動機制支撐科研工作。三是對明年下一期科考工作予以大力支持。四是研究在羅布泊建立長期監測站,紮根落地。

整理/飛 審/橡樹 責編/Angel

相關焦點

  • 羅布泊地區野駱駝活動範圍縮小種群數量減少
    野駱駝是世界珍稀動物之一,國際自然資源聯合會將其列為「易危種」,在世界範圍內其存量不過千隻左右,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新疆阿爾金山脈-羅布泊地區及青海、內蒙古和蒙古人民共和國。阿爾金山-羅布泊野駱駝自然保護區位於阿爾金山東段北麓的山前傾斜平原和沙漠,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野駱駝保護區之一,另一個保護區在蒙古。
  • 10年前4人科考失蹤,10年後1人回來~羅布泊探險走出來的活人(1)
    你聽說過死亡之海嗎,沒錯就是羅布泊無人區。據說只要去這的人都是有去無回,還想再了解的小夥伴可以搜索一下「彭加木」你會得到更多收穫。今天說的這部電影《雙魚隕石》講的就是發生在羅布泊的故事,因為沒什麼明星,更沒多大的宣傳力度,顯然是一部低成本電影,我最開始還真沒太在意,後來好多粉絲向我推薦,看了一下以後眼前一亮果然很香,拍出了國際級懸疑大片的感覺了,那必須解說一下。故事是這樣的,一隻科考小隊在1999年進入羅布泊勘測就再也沒走出去失去了聯繫了。
  • 揭秘中國最詭異羅布泊雙魚玉佩
    揭秘中國最詭異羅布泊雙魚玉佩 人類被複製成鏡像人/真相 老一輩的人都聽說過 羅布泊雙魚玉佩事件 ,被定為中國機密事件,網上關於雙魚玉佩的消息少之又少。參加考察的生物學家彭加木也無故失蹤,該事件發生後新疆出現了很多倍複製的鏡像人,也就是被複製的人!我國把雙魚玉佩事件高度保密,消息被封鎖!
  • 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到底為了尋找什麼而犧牲的?
    他前後過了三次羅布泊,揭示了這個生命禁飛區的秘密。 他是彭加木。 如果只是穿越探險性的羅布泊,就瞧不起這個科學家了。 重水是製造核能不可缺少的物質,60年代我國需要大量的外匯購買,在自己的土地上能找到重水嗎?
  • 羅布泊什麼時候乾枯的,為什麼乾枯,是人為造成的嗎?看完你就知道了
    羅布泊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逐步萎縮,經過了近50年「掙扎」,最終在70年代初完全乾涸,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但很難衡量兩個因素哪一個佔比更大。
  • 他是彭加木夥伴,入羅布泊考察38次,最終他發現樓蘭美女的秘密
    而羅布泊就像一個拿著劍的騎士守護著樓蘭,阻止那些追隨者來染指樓蘭。彭加木就是其中的一個追隨者,他在羅布泊神秘失蹤再也沒有回去。而夏訓誠作為彭加木的夥伴,一直將彭加木的失蹤放在心上,曾38次入羅布泊科學考察並尋找彭加木的蹤跡,最終他發現樓蘭美女的秘密,並掀開了羅布泊和樓蘭神秘的面紗。
  • 江西五十鈴聯合《中國國家地理》科考活動第三季正式啟動
    ▲ 第三季啟動儀式嘉賓合影左:江西五十鈴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SUV品牌部經理 黃浩 右:《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科考部主任 陳輝橫斷山脈金沙江、瀾滄江、怒江與獨龍江平行構成「四江併流」的壯美絕景,科考隊在獨龍江畔周邊的村莊尋訪到15位紋面老人
  • runningman新成員表現獲肯定?RM最新一期在哪裡可以看
    幾經波折的韓國人氣綜藝《runningman》最新一期節目中迎來了新成員全昭旻與梁世燦的初次亮相。在宣布引進新成員時,《runningman》受到了不少極端網友的抵制,而隨著最新一期《runningman》收視的上升,新成員表現獲肯定?
  • 四川「最強」大學生:保研中國科學院,研究成果獲美國院士肯定!
    入選航空航天學院人才特區計劃,作為第二主研和主要完成人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2項,其中參與的JWGF創新特區項目在2020年形成了示範性成果;以第一作者發表SCI三區論文1篇;受邀擔任國際頂級會議IEEE EMBC 2020審稿人;參與4項校級大創項目,其中主持3項,優秀結題2項;獲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
  • 羅布泊發生過哪些詭異事件?彭加木失蹤的真相是什麼?
    今天趣歷史小編為大家帶來羅布泊的神秘事件,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作為我國十大禁地之首,羅布泊可不是浪得虛名的,這裡發生了太多離奇而詭異的事情了,讓人不敢輕易踏足於此。除了彭加木的失蹤之謎以外,最值得注意的就是羅布泊的雙魚玉佩事件了。先前網傳有一位老兵回憶了雙魚玉佩事件的全部過程,看完之後感覺整件事非常的玄幻。
  • 「科學」號在馬裡亞納海溝科考取得階段性成果
    新華社青島12月18日電(記者張旭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了解到,我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正在馬裡亞納海溝開展科學考察,已獲得火山巖樣品和全水深海水樣品等。「進入12月以來,作業海域海況明顯好轉,科考有了明顯進展。」航次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國良說。據了解,科考隊員利用電視抓斗在4438米的深海採集到200多公斤火山巖樣品,其中最大的一塊接近100公斤。此外,科考隊員在馬裡亞納海溝附近海域採集了六個站位的全水深海水樣品,過濾海水1萬餘升。
  • 「無人區」猜想|為什麼不能把雅魯藏布江的水引入到羅布泊?
    於是有人開始想,如果能夠將雅魯藏布江的水引入到羅布泊地區,豈不是可以大大緩解羅布泊的乾旱情況。 羅布泊的改造 羅布泊之所以成為沙漠地區,主要是因為它的位置。我們知道,羅布泊降雨非常少,屬於乾旱地帶。這是因為羅布泊位於我國西部地區,遠離海洋,導致來自海洋的溼潤空氣難以到達這裡。
  • 廣州地鐵十四號線一期獲國家優質工程金獎
    其中,廣州地鐵十四號線一期工程獲評國家優質工程金獎,廣州地鐵十三號線首期工程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廣州地鐵十四號線鄧村車輛段內列車蓄勢待發 圖/廣州地鐵提供記者從上述名單中獲悉,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和參與勘察及設計的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9號線工程、西安市地鐵4號線工程、廈門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分別獲得了國家優質工程金獎和國家優質工程獎。
  • 西藏羌塘藏羚羊產仔遷徙科考獲得新發現—新聞—科學網
    本次科考分別赴尼瑪縣榮瑪鄉色吾雪山藏羚羊產仔地附近、雙湖縣魯古瑪布塘、申扎縣魯確塘藏羚羊棲息地、申扎縣國謝塘、申扎縣馬躍鄉色萊塘等地,首次採用無人機與地面觀察的空地結合方式進行科考。 科考活動使用西北工業大學魅影無人機,在代替人員對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動物進行高效準確樣線及樣方調查的同時,也實現了對重點區域野生動物進行持續監測及對重點對象的個體行為進行持續跟蹤的目標。
  • 專業保暖首選波司登羽絨服 全新系列助力中國科考夢
    直到80年代初,我國成立了首支南極科考隊,科考隊員們帶著為國爭光的情懷和探索自然極限的使命對南極地區進行氣象、地質、海洋生態等領域的科學探測活動,中國南極科考的篇章才由此開啟,我國在南極問題上有了真正的「話語權」。
  • 無人區羅布泊,是什麼吸引你去穿越它
    羅布泊地貌 古羅布泊的形成,距今有1800多萬年。塔裡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匯聚於此,形成湖泊。羅布泊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河網密布,森林植被,水草豐盛,動物種類繁多,使採集,漁獵,放牧為主的遊牧民族在此定居。這裡出現了區域小國家,樓蘭古國便是其中之一,並成為古絲綢之路的咽喉。當時的羅布泊,商賈往來,駝鈴叮噹,加之草軟羊肥,一派昇平景象。
  • 2020青島極地科考書寫新紀錄新傳奇
    前不久,參加南極科考的黃海水產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剛剛回到青島。近日,青島涉海高校、科研院所的10多位科研人員又從上海出發,乘坐「雪龍2」號參加中國第37次南極科考。回顧今年的極地科考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給科考人員增加了許多困難因素。在這特殊的一年裡,南北極的「青島身影」又書寫了不同尋常的歷史紀錄。
  • 海珠溼地開園八周年 啟動粵港澳大灣區植被生態修復科考大賽
    9月26日,粵港澳大灣區(海珠溼地)植被科考修復大賽啟動儀式在海珠溼地舉辦。來自粵港澳三地知名高校院所的師生、社會各界植物愛好者以及自然教育專業志願者等人士參加了此次啟動儀式。八年來,海珠溼地憑藉良好的生態修復成效和服務功能,國內外影響力及全球知名度不斷提升。
  • 羅布泊的前世與今生
    提到羅布泊,人們就會想到樓蘭古國,因為樓蘭古國與羅布泊有關。樓蘭古國,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小國,位於羅布泊西部,孔雀河道南岸7公裡處,處於西域的樞紐。於公元前176年前建國,公元630年卻突然神秘消失,共有800多年的歷史,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貌之中。
  • 科考團隊在九寨溝自然保護區發現兩種珍稀瀕危苔蘚植物
    多位植物學專家表示,花斑煙杆蘚、耳墜苔等苔蘚植物的價值,遠遠超出普通公眾的認知。「團隊將對兩種苔蘚植物進一步觀察研究,力爭形成科考報告,將研究成果集結發表,揭開珍稀瀕危苔蘚植物更多神秘面紗。」潘紅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