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上午,綠會研究室組織召開羅布泊科學考察(第一期)小結會議,梳理野外工作及成果並討論科研工作,交流下一期科考規劃,力爭取得更多成績,推動羅布泊及周邊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參會人員包括周晉峰博士、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潘伯榮研究員及科考隊全體專家成員。
首先,綠會研究室楊曉紅主任對一期科考野外工作進行總體回顧並分享經歷體會,科考隊追循雀河、塔裡木河、車爾臣河三條內陸河的流向,從上往下直抵尾閭羅布泊,全線進行#生物多樣性# 和#河流水文# 調查,歷時10天行程數千公裡,順利完成綜合性科考任務。返程後,按計劃進行後續資料整理及論文撰寫等。
隨後,科考隊專家成員分5組:總體組、植物組、動物組、土壤組、水生生物組介紹一期科考階段成果並進行分析。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盧善龍副研究員代表總體組,詳細解讀科考工作每天任務行程,並分享科研進展。結合此次考察的結果,科考隊初步分析為,羅布泊流域整體生態環境呈恢復狀態,但湖泊中心是否能發生逆轉性變化,還需等待和觀察。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於順利副研究員代表植物組對本次觀測到植物分布、種類等進行分析,發現分布植物有鈴鐺刺、短穗檉柳、小葉鹼篷、黑果枸杞、花花柴、木麻黃等數十種。
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張春蘭博士介紹動物組調查成果,第一期科考共布設動物樣線11條,記錄陸生野生脊椎動物43種,其中鳥類36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3種,鳥類中水鳥的數量最多,獸類中塔裡木兔的數量最多。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黃俊豪博士分析水生生物組調查成果,此次考察發現新疆本土魚13種,還發現大量軟體動物、田螺、河蚌等,最多的是蝦類。中小魚類,共7種。還有外來魚類,引種大多來自長江中下遊;對本土魚類造成了一些威脅,包括捕食等,擠壓了本土魚類的生存現狀。因為本次科考採樣時間較短,外來種的構成情況待後續詳細調查。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王紅雷博士分享目前土壤樣本分析進展及問題。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潘伯榮研究員對科考工作成果表示讚賞,並對調查、研究、宣傳等工作提出專業建議,包括要區分羅布泊及其周邊區域,保持嚴謹、科學態度。
最後,周晉峰博士進行總結,感謝與會專家,此次科考成果斐然,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將成果變為更好的成績,也希望有關社會愛心企業予以關注支持。按照潘伯榮研究員建議,正式將科考項目名稱改為:羅布泊及周邊地區科學考察項目。針對後續工作,周晉峰博士強調一是我們要長期發布#羅布泊之謎#,在開展科考同時,向群眾開展科普宣傳。二是中國綠髮會正式成立「中國綠髮會原野保護地·羅布泊及周邊」,歡迎當地誌願者或者愛護生態環境朋友踴躍參與。鼓勵公民科學家參與,形成良好互動機制支撐科研工作。三是對明年下一期科考工作予以大力支持。四是研究在羅布泊建立長期監測站,紮根落地。
整理/飛 審/橡樹 責編/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