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這句話時常激勵著電子科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探測制導與控制專業2017級本科生張力夫,他始終不忘自己作為一名成電人、空天人的責任和擔當,不斷探索、不斷嘗試、不斷進步,為成為一名合格的航空航天領域的科研工作者不斷努力。本期推送,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位未來的航空人!
張力夫,電子科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探測制導與控制專業2017級本科生。曾任學院新媒體中心、院學生會設計中心負責人,負責學院分團委宣傳工作。入選航空航天學院人才特區計劃,作為第二主研和主要完成人參與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2項,其中參與的JWGF創新特區項目在2020年形成了示範性成果;以第一作者發表SCI三區論文1篇;受邀擔任國際頂級會議IEEE EMBC 2020審稿人;參與4項校級大創項目,其中主持3項,優秀結題2項;獲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
目前已保送至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師從我國無人機偵察領域學術帶頭人樊邦奎院士攻讀博士學位。
不斷試錯:熱愛、追求和奉獻
面對初入大學的迷茫,張力夫給自己定下了"多體驗,多感受"的目標。他加入了院學生會設計中心,從零學起,慢慢成為了部門的業務骨幹,接下了在航空航天學院分團委從零開始建立新媒體中心的艱巨任務,在離任時留下了一隻十餘人的精英團隊和多個受到廣泛好評的原創欄目;他還參與了學院辯論隊,與隊友們一同度過了無數難忘的時光;參與了《成電百家》書籍的採訪和編輯工作;利用休息時間鑽研編曲並實現商業授權,並由此收穫到人生第一桶金;也積極參與志願活動,希望盡綿薄之力回報社會。
他熱愛生活,獨自利用課餘時間走遍了成都的大街小巷,也在成都周邊的古鎮、城市留下了他的足跡。憑藉對身邊一切事物的好奇心,他也鑽研過很多生活小技巧,如春運如何搶火車票,並幫助周圍同學。另外,張力夫深知文理兼修的重要性,在大一是每天強制拿出半個小時時間閱讀哲學、社科領域的經典書籍以充實自己。他希望在年輕的時候能夠多了解世界、多探索未知,不要給將來留下遺憾。
不斷探索:努力、歷練和成長
懷揣著對身邊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以及在日常的學習中認識到了實踐對工科學生的重要性後,張力夫開始慢慢摸索、了解科研。他加入了學院"鯤鵬-萬戶班"人才特區計劃,在導師雙選會上認識了他的恩師,航空航天學院講師張羿老師,他被張羿老師對科研的熱愛和對真理的追求所感染,加入了張羿老師的研究小組。在張力夫大二、大三兩年,他幾乎放棄了所有課餘時間,一心撲在教研室,幾乎每天晚上都是教研室最後一個走的學生,從讀文獻、寫材料、採購設備、搭建實驗平臺做起,了解科研的全過程。他還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來練手,幾乎零基礎學習Android開發等工具,所負責的項目也被選送至全國"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創新創業大會參展。在這一過程中,他的寫作能力、編程能力、文獻閱讀能力等有了飛速的提升,也對科研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他逐漸有了矢志科研的想法,希望未來可以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為祖國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大三時,在張羿老師、學院以及張力夫的共同努力下,他們的項目先後被JWGF創新特區計劃、國家自然基金和四川省科技計劃資助,將在醫工結合前沿技術、"十四五"重點攻關領域得到應用。作為主要參與者,張力夫作為第二主研擔任了其中兩項國家級項目的實驗設計、分析、方法研究等項目推進工作。這對他既是激勵,又是鞭策。2020年,張力夫所參與的GF創新特區項目也形成了示範性成果,同時他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一篇,另有多篇在投,研究成果受到世界衛生組織、美國國家工程院Norden E. Huang院士等國際權威機構和學者的關注,申請發明專利一項在審中,也受邀為國際頂級學術會議IEEE EMBC 2020審稿。
這些成績是三年前的張力夫想都不敢想的,也是他日日夜夜辛勤付出的回報。但他始終認為,成績只是人生路上的標誌牌,自己在這一路的成長、內化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憑藉科研訓練中收穫的解決問題能力、寫作能力,他作為隊長帶領隊友參加了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在疫情期間遠程參賽並獲得了一等獎(M獎);在三年中參與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 4 項,其中主持 3 項,結題優秀 2 項;指導泰國KMITL學院的國際交流生開展科研訓練。通過科研訓練他收穫了許多,也堅定了繼續在科研領域深挖、鑽研的信念。
展望未來:初心、探索和選擇
張力夫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爺爺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並立過戰功。回想高考後填報志願時,受到父輩的影響,他毅然選擇了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這個兵器類專業,選擇了成電的航空航天學院。在清水河畔這塊廣闊又多姿多彩的土地上,張力夫得到了快速的成長,具備了過硬的綜合素質和科研工作的能力。他的恩師張羿老師常說每次看到張力夫都會想起他自己獨自在雪梨求學時的樣子,認為他已經具有了成為一名優秀科研工作者的潛質。
在不斷探索過程中,張力夫也經歷了迷茫與選擇,通過學院開設的探空火箭製作與發射等豐富的課程不斷探索航空航天專業和個人的價值,最終毅然選擇在航空航天領域深耕。也憑藉著多年來的科研積累和科研素養的培養,得到了中國工程院樊邦奎院士的青睞,已被推免至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未來將在樊院士團隊攻讀博士,從事軍用無人機相關領域的前沿研究和探索。
回首過去,最讓張力夫覺得驕傲的是,他沒有在電子科技大學這樣好的一個平臺中虛度年華,而是用有限的時間提升自我,也找到了未來的方向。作為一名空天人,他深切感受到航空航天事業是新技術的驅動者和催化劑,是未來國家的核心競爭力。展望未來,他希望自己未來能在航空航天領域為祖國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為打破發達國家高端技術封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來源: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