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程津培做客第153期大師講壇帶領交大師生走近「化學...

2020-12-23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2020年10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學大師講壇迎來了第153期活動,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程津培給廣大師生帶來了精彩的學術分享。程津培以「化學鍵能學,發展理性化學的有力工具」為主題,從化學鍵能學的重要意義、對化學反應研究重要應用價值以及近期取得的成果等三個方面,深入淺出、風趣幽默地向師生們闡釋了化學鍵能學,這一發展理性化學的有力工具。

講壇伊始,程津培開宗明義地提出了化學鍵的斷裂與形成是構建化學的基礎單元,因此研究化學鍵的鍵能,能夠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去闡釋、發現和創造化學反應。程津培還形象生動地將化學鍵比作肥沃的土壤,而化學反應是茁壯成長的果樹,只有土壤更肥沃,果樹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並鼓勵廣大學生,能在果樹上結出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果實。

程津培介紹了化學鍵能學的發展現狀,並指出了其中重要參數(pKa、BED等)資料庫的不足與預期,很自豪地介紹了國際上首個網絡版化學鍵能資料庫iBonD,該資料庫是迄今為止國際上關於鍵能領域綜合度最高、收錄數目最多的大型資料庫。該資料庫的應用不僅為有機合成設計、反應機理研究、產物選擇性預測等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更能促進全球科研資源開放共享,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和工業價值。

程津培對化學鍵能在研究化學反應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詳細介紹,其中包括PCET(proton-coupled electron-transfer)反應、亞胺還原反應、C-H活化反應等三類反應,具體分析和解釋了化學鍵能學如何在底物活化模式構建、催化劑選擇等方面起到作用,令廣大師生受益匪淺。之後,程院士也介紹了自己團隊在離子液體方面化學鍵能學研究的近期成果。例如:以pKa為基準設計出了目前為止最好的計算模型,可以達到MUE均小於1 pKa。同時也成功預測了在離子液體中氫質子自由能的數值,與實驗數值非常接近。

程津培再次強調化學鍵能學作為肥沃的土壤能夠為我們的化學之樹更有信心地來應對未來的挑戰,並鼓舞廣大師生一起努力,讓我們的化學之樹越來越茁壯。

講座結束後,大師講壇組委會向程津培院士贈送了精心準備的紀念品,以傳達交大學子對程津培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祝福。

【嘉賓簡介】

程津培院士1975年畢業於天津師範學院,1981年獲南開大學碩士學位,1987年獲美國西北大學博士學位。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TWAS)。

程津培院士主要從事物理有機化學研究,在化學鍵鍵能研究方法學和鍵能的實驗測定、自由基取代基效應理論、一氧化氮親合勢和轉移機理、NADH輔酶模型反應熱力學和機理、葉立德(Ylide)熱力學穩定性統一標度的建立和有機催化等方面做出了系統的、創新性的工作。建立了國際唯一的、最完整權威的智能型化學鍵能資料庫iBonD,為國內外學界提供免費服務,受到了同行的廣泛讚譽;並基於此提出了組合式或互補式使用多鍵能參數來解析複雜化學體系的新策略。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0餘篇。2005年獲得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13年獲中國化學會物理有機化學成就獎。

【背景介紹】

Bond energ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dvancing chemistry to become a more rational science, as evident from widespread applications of many linear free energy relationships (LFERs). As the reaction systems handled nowadays become more complicated, a conventional use of these one-dimensional LFERs in analyzing intricate situations often find problems. It points out a definite need for bond energies relevant to reactions but still unknown. And a more cogitative use of the existing energetic data is also needed. Examples are presented here to illustrate the potential of 「multi-dimensional application」 of the bond energies for reaction analysis.

相關閱讀

中國科學院院士吳雲東教授做客第154期大師講壇分享「化學反應機理研究的樂趣」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景虹教授做客第155期大師講壇展示「單細胞分析化學」

相關焦點

  • Bone Biology: From Bench To Bedside ——記肖國芝教授在武漢協和醫院骨科第179期學科講壇演講
    2018年12月15日周六清晨,在大家還沉浸在安逸的休閒時光時,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外科樓27樓傳來陣陣掌聲,國際著名骨生物學家、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終身教授、美國拉什大學骨科系終身教授肖國芝教授應邀做客武漢協和醫院骨科醫院第
  • 院士翟婉明回成都 與西南交大師生共同分享十九大精神
    寄語青年師生:不忘初心 不負時代 抓住機遇 成就夢想  報告會下午兩點正式開始,1點半不到,西南交通大學九裡堤校區國際會議廳近三百個座位便已座無虛席,連後排都密密麻麻站滿人,放眼望去,烏壓壓全是攢動的人頭。  學生們手裡託著筆記本、籤字筆,不時別過頭朝大廳入口眺望,眼裡閃爍著期待的光彩。
  • 祝賀:西安交通大學郭烈錦院士當選世界科學院院士!
    12月15日,世界科學院(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發布消息,35位科學家當選新科院士,其中中國科學家7人。其中包括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郭烈錦。祝賀郭院士!
  •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學思受聘為我校名譽教授
    9月13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春應化所學委會常務副主任陳學思教授受聘為我校名譽教授暨學術報告會在徐匯校區第三教學樓201室舉行,副校長錢鋒院士出席並為陳學思院士頒發聘書、佩戴校徽。儀式由材料學院院長林紹梁主持,化學學院田禾院士,圖書館館長、材料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林嘉平,國交處處長李永生,材料學院黨委副書記李欣欣等師生代表近100餘人生參加了會議。
  • 厲害了:吉林大學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1人!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一個學校所擁有的院士數量,是評價學校學術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為國家985、211工程,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吉林大學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1人,他們分別是——(按當選年份排序)沈家沈家驄,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唐勇院士訪問南京工業大學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唐勇、副所長劉文等一行到南京工業大學考察交流。校長喬旭、副校長邢衛紅在科技創新大樓會議室接待了來賓。唐勇院士回顧了校所雙方良好的合作友誼和深厚的歷史淵源,介紹了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在科研技術、前沿攻關、技術轉化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情況。他表示,南京工業大學學科特色鮮明,教學科研優勢明顯,希望雙方在人才培養、科研攻關、學科建設、平臺搭建等方面找到契合點,建立全面、緊密、深入的合作關係,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科技前沿,實現優勢互補,攜手共贏。
  • 110歲北大化學:為國培養人才近兩萬名,多人已成院士
    12月19日,澎湃新聞從北京大學化學學科創立110周年紀念大會上獲悉,110年來,北大化學學科已為國家培養了近20000名化學專業人才。其中本科畢業生約14000名;研究生約6000名,包括博士生2800餘名。
  • 江雷院士做客應用化學系列講座論仿生材料
    3月1日下午,中科院化學研究所江雷院士冒著暴雪來到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再次做客應用化學系列講座,以「仿生智能多尺度特殊浸潤性界面材料」為題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長春應化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陳學思研究員主持,200多名科研人員和研究生聆聽了的報告。
  • 「院士來了!」王耀南帶領長沙青少年探索智慧機器人的神秘世界
    紅網時刻長沙12月15日訊(見習記者 蔣雨岑)為了把湖南的科教資源利用起來,充分發揮湘籍院士的影響力,把創新的種子播撒進廣大青少年的心靈,12月14日下午,共青團長沙市委、市教育局、市科協、長沙市青少年宮、湖南省機器人科技教育學會聯合在長沙市青少年宮舉辦了第二期「院士來了」大講堂。
  • 2020年瑞薩杯信息科技前沿專題邀請賽頒獎典禮舉行 西安交大獲大賽...
    12月20日,2020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瑞薩杯」信息科技前沿專題邀請賽頒獎典禮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舉行,西安交大共有2個項目入圍決賽(每所學校最多2項),獲得大賽一等獎1項(全國6項)、三等獎1項。
  • 南開教授出版英文書籍 概述大環超分子化學
    日前,由南開大學化學學院劉育、陳湧、張衡益三位教授主編的新書《Handbook of Macrocyclic Supramolecular Assembly》由國際學術期刊權威機構Springer Nature出版發行。
  • 韓震教授做客大工講壇 解讀思考哲學與人生
    為進一步活躍校園文化氛圍,提升師生的哲學素養,促進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更好融合,5月31日,學校特邀北京外國語大學原黨委書記、北京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韓震教授做客「大工講壇」,為師生帶來題為「哲學與人生」的主題報告。報告會由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部長李倫主持。
  • 追憶周俊院士:一雙巨眼,洞見植物化學奧秘
    ◎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仲春時節,雲南昆明黑龍潭,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內外百花盛放,沿路連片的白色薔薇素雅含露,散發馨香,像是在懷念曾經呵護它們的老所長周俊院士。周俊院士是我國著名植物資源與植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 侯建國院士就任中國科學院新一任院長
    中新社北京12月4日電 中國科學院官網最新信息顯示,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侯建國院士已就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成為繼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之後中科院第七任院長。   據中科院官網介紹,侯建國,男,漢族,1959年10月生於福建省,研究領域包括納米材料與結構、單分子物理與化學、掃描隧道顯微學。
  •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統一教授給哈工大深圳...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包力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哈工大(深圳)教授、博士生導師張統一走進哈工大(深圳)實驗學校,為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實驗學校師生做主題報告,並擔任該校「立德樹人」榮譽顧問。儀仗隊員為張統一院士佩戴紅領巾張統一院士圍繞「在新時代綻放出自己的色彩」主題,以親身經歷講述了個人成長和科研奮鬥故事。「人做事情尤其是做一輩子的事情,一定要有興趣。」
  • 【四個一百育人行動】西安交大:培養具有自信氣質的創新人才
    除了教授領讀、朋輩分享、選修課剖析闡釋,還有曬書會、辯論賽、朗誦會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師生共讀」「自讀自悟」「集體性閱讀」活動,使品讀經典的氛圍在校園內逐漸形成。「以書豐富思想,以行實踐思想」的三萬學子「書行交大」系列活動引領校園讀書文化。
  • 華農師生表示:弘揚盧院士的精神,踐行初心使命!
    2019年8月12日4時41分,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農業科學家、作物遺傳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離休幹部盧永根同志,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9歲。根據盧永根院士本人生前遺願,喪事從簡,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他的遺體於當天無償捐獻給醫學研究和醫學教育事業。
  • 如何評價西安交大部分教職工因創新港房價上漲不滿甚至離職?
    但進入新世紀以來,由於區位限制等因素,西安交通大學的實力相對有所下降,逐步被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強勢高校趕超。毫不誇張地說,作為聲名赫赫的交通大學的正統,西安交通大學已經快到了泯然眾人矣的境地。
  • 2020年交大人的「高光時刻」!
    「嫦娥五號」直接影響自主採樣任務成敗的表取採樣視覺信息處理系統由西安交大人工智慧學院鄭南寧院士指導下的視覺信息處理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空間視覺團隊完成,該團隊成立於2007年,在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空間機器人等多個領域都承擔著重要的任務。
  • 陸林院士:災難面前,人們精神的作用非常強大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曼玉 在過去的10個月裡,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在武漢各個醫院調研、會診、提供治療方案、解決疑難問題。陸林院士記得第一次去武漢的一個多月時間裡,他就瘦了10多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