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帝國英國巔峰時期究竟有多少強?

2020-12-23 地史科科長

日不落帝國一詞最早是用來形容16世紀時的西班牙帝國的,它來源於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五世)的一段論述:「 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

縱觀世界歷史,能有資格稱為世界帝國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殖民時代的大英帝國。算上領土、自治領、殖民地和託管地,當時大英帝國人口數量4.13億,約佔全球人口總數的25%。大英帝國控制的疆域總面積更是達到了340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兩個俄羅斯。而這些土地並不是集中在一起,而是遍布全球。五大洲、四大洋,隨處都能見到米字旗飄揚,陽光在任意時刻都照耀在大英帝國領土上,因此有「日不落帝國」等稱呼。

所以在19世紀這一詞則被普遍作為大英帝國的別稱,特別是在維多利亞時代,那時候英國出版的世界地圖把大英帝國用粉紅色標出,生動地表現出英國在全球範圍內的霸權。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日不落帝國英國究竟有多強大?

土地

首先就從土地面積上來看,在英國巔峰時他們的土地面積都是世界最為領先的。

日不落帝國殖民地

在19世紀初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了鼎盛時期,其領土面積領土約3367萬平方千米,是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從英倫三島蔓延到甘比亞、紐芬蘭、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馬來亞、香港、新加坡、緬甸、印度、烏幹達、肯亞、南非、奈及利亞、馬爾他以及無數島嶼,地球上的24個時區均有大英帝國的領土。是有史以來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和最大的環球殖民帝國(指在世界的各大洲都有殖民領地的環球霸權),大英帝國在當時主宰了世界的科技、文化和經濟貿易,傲視全球長達一個多世紀之久。

就是因為英國的殖民地太多,很多國家時差不一樣,所以才有這麼一個說法

人口

大約有4到5億人口,佔當時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是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國;當時,全世界大約4~5億人——也就是當時全球人口的約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國的子民,要知道在那個時代,4億人口也是極為龐大的數字了,放在現在那就是多達17億人的水平,而這一水平,也是佔全球1/4,等於控制了整個地球1/4的土地以及人口,創造了歷史也成為了整個歷史上第一大的帝國,更是曾經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強國。

教育

從學校數量上來說:十三世紀,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建立,至今都是世界一流大學的典範;1410年到1582年,四所新式蘇格蘭大學的成立,為英國高等教育開闢了新的土壤;1384年到1612年,赫赫有名的九大公學的相繼成立,為英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輸送了大量的人才;一時間英國大學鼎盛,其學術地位佔據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牛津大學

從教育家角度來說:直到十八世紀,英國知名教育家數量達到了20位,超過整個歐洲合計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從科學成果來說:英國共有科學家36位,包括博物學家、航海家、數學家、化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學者、醫生、哲學家九大類,他們的科研成果佔據了世界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名師薈萃、師生雲集,吸引著大量留學生來學習;市民、職業階層、教士之子成為高等教育的受益人;文學、藝術等領域快速發展;社會思想風氣大解放;英國皇家學會的出現更是鞏固了高等教育的發展。

可以說無論在大學數量、教育名人數量、學術成就、人才培養還是高等教育輻射力等多項指標上,英國都么么領先於世界。

經濟

維多利亞時代被認為是英國工業革命的頂點時期,也是英國經濟文化的全盛時期,當時英國的經濟佔到了全球的70%。維多利亞時代中期,英國達到強盛的世界之巔,當時,它的工業生產能力比除其之外全世界的總和還要大,它的對外貿易額超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

在強大的工業基礎上,又催生了英國繁盛的貿易,來自世界各地的原材料源源不斷地運往英國,然後往返的船隊再把英國的工業品運往世界其他地區,就這樣英國在世界範圍內建立了以英國本土為中心的貿易和航運體系。當時英國的貿易佔到了世界的將近三分之一。可以說,世界各地的財富都源源不斷地運往英國本土。

工業

1840年,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奠定了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的地位。19 世紀50~ 70 年代,是英國自由貿易資本主義發展的鼎盛時期,史稱 「維多利亞時代」。 在這期間,英國工業革命已經完成,英國鋼鐵產量佔世界總產量一半以上,進 出口貿易佔世界總額的 1/3 以上。1850 年,英國生產了世界煤產量的 60.2%、 鐵產量的50.9%、加工了世界棉花產量的46.1%。這個漂泊在浩瀚海洋上的小小 島國成了不容小覷、名副其實的 「世界工廠」。英國的工業總產值已經佔到了世界總量的34%,鋼鐵產量佔到了世界的一半,鋼鐵、機械、紡織品等工業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英國有了「世界工廠」的美譽。

英國全盛時期主要工業品的產值

軍事

英國在1588年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正式成為世界海軍第一強國。其後英國開始走殖民地經濟路線,即利用殖民地當成原料供應地和商品傾銷市場,其中印度還成為英國的兵源地。

18世紀的英國因為殖民地遍及世界被稱為日不落帝國,此時的英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海軍不必說,此時的英國皇家海軍號稱可以單挑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的海軍總和。

英國先後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和海上馬車夫荷蘭,確立了自己的海上霸主地位,並在1815年英國在拿破崙戰爭中取得勝利,成為了真正的世界霸主,全球警察。

無敵艦隊

為了維護自己的全球霸權,英國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軍事實力,尤其是海軍實力,海軍是英國維護全球利益的戰略武器,海軍的強大與否是海權時代的強國的標準,1790年英國的海軍總噸位是48.6萬噸,法國為31.43萬噸,第西班牙為24.22萬噸,儘管英國海軍排名世界第一,但仍然沒有確立絕對優勢。而英國的海軍理論認為:想要保住自己的霸主地方,海軍實力要比除英國外的其他六大海軍實力的總和還要多,確保英國能同時接受一個,兩個,甚至是更多國家的海軍共同挑戰,能同時應對兩到三場大規模海戰才是大英帝國需要的海軍。

於是英國開始大肆造艦,到了1815年,英國的海軍總噸位達到了世界第一,法國仍然排名第二,但減少到22.83萬噸,俄國排名老三,為16.73萬噸,西班牙淪落到第四,只有5.5萬噸了。同時,英國的海軍總噸位已經超過了排在它之後三個國家的海軍噸位總和了,而基本相當於當時世界其它各國海軍總噸位數的總和。

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即使經濟上後來居上的美國,在海軍實力上和英國差的不是一星半點。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英國的主力軍艦是日本海軍的五倍,是美國的兩倍,是德國的三倍,大英帝國的實力可見一斑。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美國超過,英國海軍一直是世界第一。

陸軍不能說是世界第一,本土陸軍一直很差,布爾戰爭和鎮壓北美殖民地戰爭(我們叫美國獨立戰爭)就可以看出來。當然裝備不差。歷史上瑞典、俄國、普魯士等都足以讓英國陸軍不敢囂張。英國人口是個短板,英國人從印度招募士兵來彌補人口的不足,但是英國重海輕陸的國策是彌補不了的,英國孩子從小的理想就是參加海軍,應徵是失敗的才會去陸軍。

政治

國的政治制度是典型的君主立憲制,其主要特點是「議會至上」、以內閣為權力核心、君主虛位、政黨組織嚴密.首先,英國實行議會民主制,體現「議會至上」的原則.議會至上,即立法權在三權中居於核心地位,行政和司法機關。

文化

隨著經濟飛速發展,社會也進行著巨大變革的,英國的文學也隨著時代發展,下面介紹幾個代表作家。

1、奧斯汀 奧斯汀(1775——1817)生於英國一個牧師家庭的奧斯汀天生就對文學有 著非常濃厚的興趣。她的小說 主要描寫了鄉紳家庭裡女性的婚姻與生活,以一種輕快活潑又風趣詼諧的方式 體現了女性世界的酸甜苦辣,著重描寫少女從懵懂與盲目走向認識現實、認識 自我的過程。奧斯汀也因此被譽為描寫女性意識的卓越作家。完成《理智與感傷》、《勸導》、《曼 斯菲爾德莊園》、《艾瑪》、《諾桑覺寺》、《傲慢與偏見》等六部小說。

2、薩克雷 薩克雷(1811——1863)薩克雷父親是東印度公司一名官員,自四歲喪父 後,年幼的薩克雷繼承了父親巨額遺產,常常出入於上流社會,過著公子哥生 活。 在他的一生中寫過大量小說,例如《彭登尼斯》、《亨利·埃斯蒙德》、《紐克姆 一家》、《維吉尼亞人》,中篇小說《巴利·林頓的遭遇》 ,短篇小說集《 勢利 眼集》等。最具代表意義的要算是以辛辣諷刺見長的長篇小說《名利場》,它真 實的再現了1810~1820 年攝政王期間英國上流社會之間勾心鬥角與腐敗醜惡。 這部小說篇幅宏大,情節跌宕起伏,是文學史上獨一無二的瑰寶,薩克雷也因 此在文壇上與狄更斯齊名。

3、蓋斯凱爾夫人(1810——1865)蓋斯凱爾夫人自幼受到父親文學修養和宗 12 教信仰的影響,並且進入當地一所女子學校學習。處女作是發表於1848 年的《瑪麗·巴頓》, 這部作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工人階級的悲慘的生活與命運,在19 世紀英國文學 上佔有重要地位。蓋斯凱爾夫人夫人一生發表 過六部長篇小說(包括《瑪麗·巴頓》、《北與南》、《露絲》、《克蘭福德》、《西 爾維婭戀人》、《夏洛特·勃朗特轉》)。

4、勃朗特三姐妹 夏洛蒂(1816-1855) 代表作是世界著名女性著作之經典——《簡·愛》。這 部作品雖不能說是巨作,但也稱得上是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 從女性要求 獨立平等的角度,展現了英國19 世紀上班也社會現實。揭露了當時的為慈善事 業的殘暴本性,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本質;同時也表達了 婦女要求平等地位同樣待遇的思想,為婦女解放運動奠定了一定思想基礎。

5、喬治·艾略特 喬治·艾略特(1819-1880)原名瑪麗·安·埃文斯,生於沃裡克郡一個農村 家庭。對宗教有著虔誠的信仰的喬治·艾略特曾進入過兩所女子學校學習。她 心地善良,終生熱衷於慈善事業。於1859-1876 年間創作了《亞當·彼得》、《弗 洛斯河上的磨坊》、《織工馬南傳》和《米德爾馬契》《丹尼爾·德薩達》等7 部 13 長篇小說。她的早期作品主要描寫了19 世紀初期單純質樸的鄉村生活,而後期 作品則牽涉到重大歷史事件及政治社會內容。描寫細緻入微,人物刻畫也非常 的生動傳神。

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在1865年曾這樣描述: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羅地海是我們的林區,澳大利亞是我們的牧場,秘魯是我們的銀礦,南非和澳大利亞是我們的金礦,印度和中國是我們的茶葉種植園,東印度群島是我們的甘蔗,咖啡,香料種植園,美國南部是我們的棉花種植園。

相關焦點

  • 英國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後來是怎麼衰落的
    19世紀,英國憑藉著工業革命和海上霸主地位,成為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大的國家,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到了維多利亞女王時期,英國已經在各大洲都擁有了殖民地。並且世界上諸如法蘭西帝國、沙俄帝國、大清帝國等強國都被英國擊敗。所以,說英國是當時世界的霸主也並不為過。
  • 歷史上的英國,曾經被稱為「日不落帝國」,這其中有何深意?
    前些年蔡依林的《日不落》大火,歡快的節奏,甜甜的情歌,讓人對日不落的愛戀充滿了期待,據說蔡依林在英國拍攝MV的時候,還是在低溫下穿著吊帶出鏡的,想想都覺得冷。言過正傳,本期話題:曾經的英國為什麼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 老師不會告訴你,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其實不是英國而是它
    大家都知道,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曾經統治世界。但是大英帝國統治世界的時間卻眾說紛紜,有些人認為大英帝國的輝煌只持續了19世紀,有些人則認為大英帝國在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已經統治世界三百多年。所以我們來看一看,大英帝國究竟稱霸了多久?起初,大不列顛只是一座孤懸海外的小島,在歐洲諸王看來,它不過是一塊被徵服的土地。
  • 老師不會告訴你,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其實不是英國
    眾所周知,曾經的大英帝國號稱日不落帝國,一度稱霸全球。但關於其稱霸的時間卻眾說紛紜,有的說大英帝國的輝煌僅僅是在19世紀;還有說法稱,大英帝國在擊敗了西班牙無敵艦隊之後,取而代之,稱霸了世界三百多年。那麼我們接下來看看,大英帝國到底稱霸了多久?
  • 如果英國人當年遷都美國,能否將日不落帝國的輝煌延續至今?
    中國歷史,大一統的歷史時期,要遠遠超過分裂時期,長期統一帶來的結果是各個地區,特別是中國的腹心之地徹徹底底地被都城的標準所同化。即便如此,都城的改變所帶來的變化依然是巨大的,巨大到現在的歷史學家認為宋朝之後,古典意義上的中國已經不存在。畢竟是兩個地區,不管如何同化,各個地區都不可能完全相同,都會有自己的特色。
  • 英國百眼巨人:日不落帝國的「四不像」神獸?
    大英帝國曾經的輝煌,已經在20世紀上半葉消磨殆盡。無論是海軍,陸軍還是空軍,英國幾乎在向美國全面靠齊。英國已經有太長時間沒有獨自進行一場戰爭,所以1982年馬島海戰爆發的時候,整個英國都有些不知所措。面對戰爭,英國皇家海軍只能想盡辦法增加輔助船隻,許多貨櫃貨輪甚至都被改造成了運兵船和武器平臺,頗有些敦刻爾克大撤退時的樣子。我們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百眼巨人號,也在馬島戰爭中初露崢嶸,彼時的它還叫「競爭者貝贊特」號。後來皇家海軍正式引進此船,改進後就成為了日不落帝國的「四不像」神獸:百眼巨人號。
  • 日不落帝國的日落,看20世紀之後的英國,為何逐漸退出第一梯隊
    同時英國還曾成為了海上貿易的霸主,也是第一個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有著日不落帝國的美名。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英國產生了放任自流的自由主義,這種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雖然在最初的一段時間中為經濟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是這卻使得英國不能夠適應國際經濟環境中的競爭事態。生產的自由調整在20世紀之後為英國帶來了經濟上的動蕩,拉大了英國和其他資本主義強國之間的差距。
  • 「日不落帝國」VS「第一陸軍」,老話新說:英國還能打過印度嗎?
    「日不落帝國」衰落史「日不落帝國」英國在全盛時期,通過戰爭和殖民的方式統治了全球超過四分之一的土地及人口,那時候的英國人生下來就有一種「使命感」,仿佛他們的存在就是為了統治地球。但是隨著時間到了1850年,在這之後的100年間,是世界公認的「英國衰落時間段」,百年間發生了太多的事情,而件件都與大英帝國的國運相關。從第一次工業革命讓其他國家的崛起開始,到第二次布爾戰爭英國慘勝,導致英國殖民地停止擴張,也導致了英國對殖民地的控制力減弱。
  • 血戰東南亞:「日不落帝國」為何會在自己的殖民地一觸即潰?
    ,就意味著自己的日不落帝國又失去了一塊控制範圍,一旦自己離開了東南亞,再想要回來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了。▲二戰時期英國軍隊這個時期的英國人實際上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日不落帝國體系走到了窮途末路,整個時代已經是暮年了,英國沒有能力來保護自己在亞洲地區的利益,英國的強項在於自己強大的海軍力量
  • 一戰時,英國實力有多強大?看完這組數據,不愧是日不落帝國!
    列寧曾經說過:要檢驗資本主義國家的實力,除了戰爭,再也不可能有其他方法了。誠如斯言,在20世紀的前半頁,發生了兩場世界大戰。兩次世界大戰,帶來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今天這篇文章聊聊老牌資本主義帝國英國,在一戰後期,夥同法、美兩國,一錘定音,擊敗德國。眾所周知,在一戰前夕,德國就是世界第二強國,英國能與德國周旋數年,沒有一定經濟實力做後盾肯定是不行的。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其實力底蘊究竟如何呢?下面這組數據帶你見識一下一個百年帝國的積累與沉澱!
  • 喬治六世:日不落帝國的守護人,英國最後輝煌的見證者
    這位傳奇的君主實際上同時還是日不落帝國最後的見證者,在他的手中日不落帝國終於走向歷史的終點,開始逐步退居為列強,而不再是以前的那個世界霸主。當我們翻開歷史評價他時,如何看待他手中的英國?這其中包括膝蓋彎曲和慢性胃病、結巴,結巴一直都是他最大的敵人,這使得他很難在公眾場合向溫莎王朝的先輩一樣,對於帝國的人民起到演講激勵的作用。阿爾伯特14歲時,他開始作為海軍學員參加皇家海軍學院。像許多皇室的次子一樣,他都有非常豐富的軍事經驗。雖然他在早期表現並不盡人意,但1913年進入船上培訓時他表現的還算是不錯。
  • 國會大廈、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大本鐘,品日不落帝國的鼎盛繁榮
    議會大廈在 英國 留學的一年中正巧碰上了脫歐Brexit風波,幾乎每個周末到這附近總能遇到一些人時而集會表達意見;時而站 上高 臺發表激情的自由演講;有些也會默默地站在路邊,用旗幟和海報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 昔日的「海上霸主」,全球首個日不落帝國,如今仍控制地中海命門
    眾所周知,「日不落帝國」的名號平素是用於稱謂大不列顛島上的大英王國,殊不知,西班牙才是世界歷史中第一個建立真正意義上「日不落帝國」的國家,甚至於在16世紀到17世紀中葉之間,西班牙曾經是毋庸置疑的全球頭號強國。
  • 高考熱點——「日不落帝國」
    「日不落帝國」——英國1、英國殖民擴張的優勢:1)地理優勢——地處大西洋航運中心;2)經濟優勢——手工業發達,資源豐富;3)制度優勢——2、英國早期殖民擴張的過程:(1)英西戰爭:1588年,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國開始走上殖民擴張的道路;(2)組織壟斷性的貿易公司,拓展殖民地。
  • 在這個領域,法國堪稱「日不落帝國」,「殖民地」遍布世界!
    在大航海時代,英國後來居上,掌握了全球制海權。法國先後丟失澳大利亞和北美殖民地,成就了英國「日不落帝國」的輝煌。法國雖然在殖民地爭奪過程中,處於完敗。但是有一樣東西,卻在這些地區牢牢紮根,延續至今。那就是:法國紅酒!法國紅酒的「戰鬥力」明顯要強於法國士兵。
  • 英國勢力並不強,為什麼在國際上很狂妄?
    英國曾經是全球霸主,號稱日不落帝國,現在雖然日不落帝國已經沉入海底了,英國已經淪為美國的跟班,打手了,但日不落帝國的精神思想已經滲透到英國人的血液裡了。 縱使英國不再是全球霸主,但英國人在精神上還願意抱著腐朽沒落的大英帝國棺材板不放,英國人寧可守著大英帝國的一副破敗不堪的棺材板,英國人在精神上也不願意承認日不落帝國沉入海底的事實。
  • 中國能否成為超級大國,中國離超級大國還有多少路要走?
    世界上第一個被冠以超級大國稱號的就是西班牙帝國,第二個出現的超級大國就是英國,另外一個就是同美國一樣在二戰之後同時成為超級大國的前蘇聯。那麼這4個國家是如何抓住機會成為超級大國,在鼎盛時期有多強大呢。作為第一個超級大國的西班牙,目前國土面積只有50.5萬平方公裡,人口4673萬。
  • 英國國防參謀長揚言打敗中俄,日不落帝國的迷夢難醒!
    英國國防參謀部長尼克·卡特上將最近在媒體撰文稱:為了打敗俄羅斯和中國,必須在它們自己的遊戲中取勝。要贏得勝利,就必須在他們自己的遊戲中擊敗他們,因此在戰爭的門檻之下擊敗他們。作為美國的鐵桿跟班,英國一直對美國戰略計劃亦步亦趨,為美國馬首是瞻,這次面對中俄的過激言論,除了向美國大哥表示效忠以後,更多的是為了提高可能因脫歐而下降的國際威望。作為老歐洲裡的另類,歷史上耍慣了歐洲大陸均勢政策的英國,在加入歐盟幾十年以後,發現自己不太適合,找到了自己的「初心」,決定脫離歐盟。
  • 英國大膽叫囂,要派出炮艦逼中國為疫情賠錢,還當自己是日不落?
    近日,英國一名保守派右翼公知「穆雷」聲稱:英國應讓中國為新冠疫情帶來的損失賠償,在必要時可以派出炮艦「鎮場子」這一行為遭到了中國網民一頓嘲笑,這位英國公知怕不是還活在百年之前,還當如今的英國是「日不落帝國」麼?
  • 日不落帝國的維多利亞女王的珠寶童話
    皇冠之下,正是這個身高不過1米5的女子,讓這個國家從一個普通國家一躍成為世界強國,世稱"日不落帝國"。今天要和大家聊的就是這位曾經的傳奇——在位64年,一手締造了「日不落帝國」的維多利亞女王,以及她帶來的珠寶傳奇。維多利亞女王的一生成就了政治上的輝煌和傳奇,亦留下了愛情與珠寶的童話故事。形成於19世紀的維多利亞珠寶風格,奢華、絢麗、典雅而恬靜、造型複雜、線條飽滿、選材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