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藝術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元素,還是……

2020-12-07 國際藝術之大觀

水墨藝術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元素,當前更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來自畫家李華弌的作品,他的藝術創作已經不僅僅是對傳統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對藝術話語的重建與再創。尤其是在概念、主題、技術或媒材使用上,其都表現出極大的包容性和適應性。

本篇作品是藝術家自信地展示了自己的視覺體驗,表達了自己的關切和精神訴求,深入探討了傳統與現代的關係。與此同時,這些作品也都體現了藝術家與中國傳統文化深層的內在聯繫。正如策展人沈揆一教授所言: 「李華弌的作品已經成為構建當代中國文化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無疑是中國文化身份的象徵,並不是簡單地拘泥於傳統。相反,在觀念和態度上,這些作品都深受當代社會的影響,表達了社會和文化的當代精神。」

李華弌先生

李華弌,1948年出生在上海一個富裕的家庭,6歲開始學畫。具有典型東方美學特徵的恢宏、靜穆、尊貴、典雅的「宋式高古山水」是李華弌心中永遠高山仰止的聖峰,然而其創作中鮮明的當代思考和氣質卻成就了他在當今國際畫壇的獨樹一幟。

李華弌 作品

李華弌 飛瀑洄泓

李華弌 作品

李華弌 作品

李華弌 水石相搏

李華弌 險峰秘境

險峰秘境 局部

李華弌 雲中川

雲中川 局部

李華弌更多作品欣賞

相關焦點

  • 水墨藝術運用策略!中國風
    文/畢曉明 平面設計中水墨藝術元素的運用,需要設計師立足於傳統,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古為今用,同時將西方設計理念融入設計中,將傳統性與時代性、個性與共性,充分展現在設計作品之中。水墨藝術在平面設計中的運用,首先體現在筆墨造型方面,水墨筆觸的應用沒有任何定式,而且其內容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藉助水墨筆觸進行表達,或筆走龍蛇寫意山水,或匠心獨運描摹繁枝末節,讓觀者亨受到音樂旋律般的美感。在水墨藝術中,筆勢和線條是最能夠體現藝術情感的設計要素。
  • 中國傳統元素與報紙版面設計
    原標題:中國傳統元素與報紙版面設計 版面設計是報紙風格的象徵,是報紙的門面。利用中國傳統元素美化報紙版面,是設計創新方式之一。中國傳統元素的運用,主要包括書法藝術、傳統色彩、中國畫中的留白等表現手法,在版面創新的同時,還能傳承民族文化,值得提倡。
  • 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李庚藝術訪談
    李庚:在上述這種大環境下,有很多的藝術家,還有中國的五個藝術單位,他們提議,由鄒佩珠女士和李政道博士聯合創立一個國家級的高等研究所,命名為李可染畫院。用「院」一詞,是帶有中國傳統性的。中國傳統對繪畫理解是由畫院這種體制為代表的。
  • 試論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都來學習一下
    就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而言,雖然融合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設計作品不斷湧現,使現代環境藝術形式注入了新鮮血液,但對傳統文化元素的盲目跟風,導致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實際設計運用中不能符合現代審美理念,這就要求在進行設計創新時,設計者必須樹立正確的傳統文化意識,從而使傳統文化更好為現代設計服務。
  • 劉驍純:什麼樣的水墨畫和水墨藝術最能代表我們正處的時代?
    中國大陸的現當代水墨藝術1980年代中期興起後便一直受到學術的關注,批評、研究、展覽、出版的波浪起伏一直伴隨著現當代水墨藝術發展的波浪起伏。從這個角度看,常被稱為「邊緣水墨」的現當代水墨藝術現象始終就沒有被邊緣化。中國現當代水墨藝術的大潮正在湧起。
  • 太極神鳥穆凱水墨中國藝術發展戰略話語錄散記之一
    其三、長期推廣人類文藝大復興運動,可以讓中國的百萬藝術家有追求的目標、發展的動力,也會讓這些篳路藍縷的藝術家有可觀的經濟收入,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催生一大批代表人類代表中國代表時代的偉大藝術作品,造就燦若銀河的名家大師集群的湧現,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 中國傳統色彩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就有人沿用道家的思想有了「水墨如兼五彩」的認識,此後,宋代、元代許多畫家在道家思想影響下,在中國畫中,以水墨取代了色彩。水墨畫的出現是藝術家對色彩的一種深化與提煉,是將中國傳統的色彩文化中從有形到無形,從多樣到單一但又包羅萬象的思想內涵發展到了極致。它所具有的表現形式和審美意識,極大地影響中國藝術的發展。   縱觀中國傳統色彩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 中國傳統文化,雲南服飾文化,提煉元素從各層面挖掘的元素
    在文學創作中則主要指文藝創作和語言藝術等棄蕪求精的過程。那麼我們對服飾元素進行提煉則需要從中總結相關規律,找出特例,這個特例就是元素所在,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展現民族服飾特性,或對服飾設計運用產生較大啟發。
  • 阿瑪尼的水墨世界,對中國的傳統文化至敬,希望中國服飾走向世界
    阿瑪尼的水墨世界,對中國的傳統文化至敬,表達也非常好阿瑪尼( Armani) 是世界知名奢侈品牌,1975年由時尚設計大師喬治·阿瑪尼(Giorgio Armani)創立於義大利米蘭,他以使用新型面料及優良製作而聞名。 [1] 阿瑪尼品牌標誌是由一隻在往右看的雄鷹變形而成。
  • 新時代的陶瓷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
    到了21世紀的今天,隨著陶瓷工藝的進步,以及更多材料的加入,陶瓷工藝品創作者湧現出了許多像杜沁芬女士這樣的青年陶瓷藝術家正在嶄露頭角,他們結合時代的藝術趨勢,為中國陶瓷工藝品賦予的更多的內涵。《儒· 器》系列是以現代構成方式營造傳統器物的新形制,在這系列作品上杜沁芬女士將代表儒家核心思想的宋、明式家具器物造型與新時代人們的精神審美追求相融合。借宋、明式家具的形制張力,乘宋、明式家具的基本造型,暗寓從宋代開始形成的儒家文化穩定與秩序的「中和」之美,以及中國人博愛、忠義、守禮、睿智、正直的儒家優良品德。
  • 中國水墨繪畫的前景|劉西潔
    從中國化的傳統發展歷程來看,中國畫的最初源頭還是以「模擬寫照」的宗旨,自從唐宋以降,那種文人畫的水墨文化逐漸演化為真宗,原應非他,而是因為毛筆和宣紙二者所構成的物質承載方式以及由此所挖掘出來的文化形式與此相應。所謂「工筆」之式微成為非主流,在某種意義它是對宣紙和毛筆的這種靈性缺乏「洞穿力」的原應所致。季羨林 ║ 紙本水墨 ║ 45cm×35cm ║ 2018年這種論點有點過於「物質決定論」。
  • 水墨畫元素套入 UA Curry 7 Chinese New Year用傳統藝術賀新年
    隨著農曆新年腳步接近,各家品牌的新年特別版鞋款也一一出現,這回登場的是 Under Armour Curry 7 『Chinese New Year』 (CNY) 版本,用上了中國傳統的水墨畫元素來賀新年。
  • 『中國製造 水墨風tattoo』
    由墨色的焦、濃、重、淡、清產生豐富的變化,表現物象,有獨到的藝術效果。水墨畫:是繪畫的一種形式,更多時候,水墨畫被視為中國傳統繪畫,也就是國畫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畫,僅有水與墨,黑與白色,墨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為濃墨、淡墨、幹墨、溼墨、焦墨等,畫出不同濃淡(黑、白、灰)層次。別有一番韻味稱為「墨韻」。而形成水墨為主的一種繪畫形式。
  • 「中國最美的書」《水墨戲劇》引發閱讀熱潮
    《水墨戲劇》上個月在眾多圖書中脫穎而出,被評選為2016年度「中國最美的書」,並將送往德國萊比錫參加「世界最美的書」的評獎。對此,洛齊笑稱希望能夠再得榮譽。他深信這本書會引起西方國家的關注:「因為這本書可謂是一部集中了中國古典藝術範疇的一個文獻,囊括了中國的漢字、古典戲劇藝術的表演、古典戲劇的文獻以及中國的水墨畫、書法等中國元素,相信這本書會打動更多的世界讀者。」
  •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雕塑藝術的交融
    紡織文化雕塑,民間手工藝雕塑,大型人物銅雕 商業街雕塑的涵蓋範圍是很廣泛 河邊洗衣服人物雕塑,商業街雕塑,民俗人物雕塑 中國的傳統雕塑主要運用意向化手法
  • 無臺詞表演展現中國傳統文化——兒童劇《鷸·蚌·魚》把成語故事...
    日前,中國兒童藝術劇院2018年首部新戲——兒童劇《鷸·蚌·魚》在京首演,用創新的表現形式詮釋了中國傳統文化。成語故事的新表達《鷸·蚌·魚》由國家一級編劇、中國兒藝副院長馮俐編寫、青年導演吳旭執導。作品的靈感來源於《戰國策》中燕國蘇代遊說趙文惠王時所用的「鷸蚌相爭」的成語故事。
  • 傳統文化元素助力中國遊戲出海
    原標題:國內開發團隊多部遊戲作品進入App Store和Google Play年度榜單 傳統文化元素助力中國遊戲出海昨天,蘋果公司宣布,上海米哈遊網絡科技公司打造的《原神》成為App Store年度精選遊戲,這是中國的開發者首次獲此殊榮。
  • 150平新中式,以黑白灰精緻的美展現傳統中式的水墨藝術
    客戶是一對中年夫婦,工作繁忙,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追求生活質量和品位,夫妻二人都喜愛水墨畫,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熱情。新中式風格很適合他們,精細的設計擯棄掉多餘的配飾,正好把空間充分利用好。用質感高端的軟裝,使空間看上去更加飽滿,再融入客戶喜愛的元素,一個獨一無二的設計創意。
  • 「中國動漫日本行 從水墨中來」展覽在日本舉辦
    歷史《鐵扇公主》曾登上日本大銀幕百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動漫從水墨藝術到現代科技,從連環畫到漫畫,再到插畫和繪本,其藝術表現形式日趨豐富,不斷湧現出經典佳作。在此歷程中,中日兩國動漫文化的交流,是一曲美妙的樂章。上世紀20年代,漫畫大師豐子愷在留學日本期間受到竹久夢二作品啟發,開始了獨特風格的藝術探索,回到國內創造了獨特的漫畫表現。
  • 水路西東—宋躍林水彩·水墨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王端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鄭工、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丁寧先生、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藝術策劃負責人徐虹等多名領導、專家與著名學者,同時江西省文聯黨組書記馬玉玲、九江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潘熙寧、九江市軍分區原政委汪開華、九江市原副市長吳錦萍、九江市文聯黨組書記陸建珠、九江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旅遊局黨委書記、局長徐卿、江西省畫院院長雷子人、江西省美術出版社社長陳政等多名江西省地方領導、嘉賓出席了開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