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太陽的人」鍾武律:為什麼我們還需要第二個太陽?

2020-12-23 中國發展網

中國之聲獨家專訪「造太陽的人」:為什麼我們還需要第二個太陽?

近日,我國核聚變發展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12月4日14時02分,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那麼,究竟什麼是「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實現了哪些技術突破和自主創新?中國之聲獨家專訪了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副所長鍾武律。

為什麼我們還需要第二個太陽?

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的核心溫度大概在1500萬度~2000萬度,而地球上的金屬材料在1000度左右就會融化。鍾武律介紹,中國的「人造太陽」所要做的,就是在地球上建一個能夠承受住1億度、甚至超過2億度高溫的裝置。

鍾武律說:「太陽到目前為止估計已經燃燒了大約50億年,太陽為什麼能夠永不停歇的燃燒呢?是因為它的質量非常大,它靠這種萬有引力可以很強有力的把這些聚變材料,也就是它外層的氫元素原子核不斷的往太陽芯部擠壓,實現一個非常高的溫度,非常高的密度,自然而然就發生核聚變反應。」

△鍾武律曾做演講《受控核聚變:用「人造太陽」點亮能源夢想》

鍾所長經常遇到人問他,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太陽,為什麼還要再造一個太陽呢?鍾所長解釋說:「這種裝置的原理是和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是類似的,就是核聚變的原理,所以它不是一個新的太陽,而是一個聚變裝置,或者我們說它是一個聚變堆,其實我們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它來實現核聚變,並且釋放能量,用來發電。」

核聚變實際上是整個宇宙的能源,建造「人造太陽」也是為了通過核聚變反應持續穩定地輸出能量,最終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從而造福人類。由於核聚變的原理和太陽發光發熱的原理很相似,所以,這些以探索聚變清潔能源為目的的裝置被人們稱為「人造太陽」。

「人造太陽」是如何發電的?

目前,東方超環(EAST)、中國環流器二號A(HL-2A)、M(HL-2M)都屬於「人造太陽」實驗裝置。鍾武律介紹,此次建成的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是我國新一代先進磁約束核聚變實驗研究裝置。他說:「這個裝置它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採用了先進的結構和控制方式,具有先進的偏濾器位形的優勢。它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的託克馬克裝置,它的體積是目前國內現有裝置的兩倍以上,等離子體的電流的能力可以提高到2.5個兆安培,等離子體離子的溫度可以達到1.5億度的樣子,也就是說太陽核心溫度的10倍。」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在HL-2M裝置建設過程中,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聯合國內多家研製單位,在裝置物理與結構設計、特殊材料研製、材料連接與關鍵部件研發、總裝集成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實現了可拆卸線圈結構,增強了控制運行水平,提升了裝置物理實驗研究能力;攻克了高鎳合金雙曲面薄壁件大型真空容器模壓成型和焊接變形控制等關鍵技術;掌握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異形銅合金厚板材製造成型工藝,實現了高強度膨脹螺栓組件的自主國產化;研製成功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內首臺大型立軸脈衝發電機組。以HL-2M裝置建設為牽引,西物院掌握的特種材料、關鍵設備、極端條件精密製造等關鍵技術,已形成「同步輻射」效應,在航空、航天、電子等前沿領域實現創新應用。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

我們能控制得住「人造太陽」嗎?

核聚變,又稱核融合,簡單說,就是兩個質量較輕的原子核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重核的過程,它與核裂變原理相反。人類已經可以實現不受控制的核聚變,如氫彈的爆炸。

鍾武律介紹,想利用核聚變能,就必須要讓核聚變變得可控,這就意味著必須要滿足三個非常苛刻的條件。「第一個條件它需要的溫度特別高,因為只有溫度特別高,它這個原子核才會具備足夠高的動能,也就是原子核的才會跑得更快。第二個條件等離子體的密度要足夠高,高的概念就是原子核之間碰撞發生聚合反應的這種概率要提高。第三個就是要長時間地控制住這些原子核,就是將高溫高密度的核反應條件維持足夠長的時間,這樣才能夠使核聚變發生,並且可以持續下去。」

然而在地球上,沒有任何材料可以把1億度高溫的等離子體給直接包裹起來。但是科學家想到了一個辦法——用強磁場的方式,把帶電粒子約束住。鍾所長回到核西物院的時候,正好趕上2A團隊重點攻克一項關鍵技術——實現高約束模式運行。經過1萬多次的實驗,團隊終於在2009年於國內首次實現了高約束模運行。

「人造太陽」離我們並不遙遠

我國核能發展實施「熱堆-快堆-聚變堆」三步走戰略中,將聚變能作為解決能源問題的最終一步。

人類對於清潔能源的期待是沒有廢氣、沒有放射性廢物排放、資源豐富的一種能源。鍾武律介紹,核聚變能恰恰就是這樣一種能源。他說:「第一,核聚變的反應燃料,我們說它的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其中核聚變反應的燃料氘它是可以從水裡面提取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核聚變它的反應是具有固有安全性的,它不存在所謂的不可控,不會存在所謂的爆炸。第三,因為核聚變反應它不會排放廢氣,不會有溫室氣體的產生,也不會產生長壽命的放射性產物。所以它是目前人類認識到的最理想的能源。」

鍾所長總喜歡在自己分享研究成果的時候以一首歌來結尾,這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種太陽》,他說,研究核聚變能的這種感覺就像人類第一次看到自己點燃了篝火——發光發亮,充滿希望。當下,從國際國內核聚變研究發展的概況和現狀來看,業界普遍認為,預計在本世紀中葉能夠實現聚變能的商業應用。

△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

目前,國家原子能機構正在研究布局一體化核聚變研究創新體系,打造國家級核聚變創新研究平臺、國內外專家學者交流平臺、青年科學家成長平臺,全面促進我國核聚變事業由並跑向領跑邁進。(總臺央廣記者 周堯)

相關焦點

  • 專訪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副所長鍾武律 解讀...
    太陽的核心溫度大概在1500萬℃—2000萬℃,而地球上的金屬材料在1000℃左右就會融化。鍾武律介紹,中國的「人造太陽」所要做的,就是在地球上建一個能夠承受住1億℃,甚至超過2億℃高溫的裝置。他說:「太陽到目前為止估計已經燃燒了大約50億年。太陽為什麼能夠永不停歇地燃燒呢?
  • 太陽每秒鐘消耗6億噸氫,怎麼不會變小呢?
    這是許多人疑惑的一個問題。太陽每時每刻都在燃燒,物質只會越燒越少吧,怎麼就沒看到太陽變小呢?物質越燒越少,變成能量離開了,這個道理是對的,但太陽變小可不是人類眼睛能夠看出來的。太陽壽命100億年,現在大約年齡50億歲。
  • 人類需要的是太陽還是月亮?科學家:月亮借太陽的光,你認為呢?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科學改變了很多人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包括所謂的陰陽和日月活動,那麼,以目前的認知來看,人類更需要的是太陽,還是月亮呢?縱使太陽系中的行星大多都擁有不止一個月亮,但和地球同步旋轉月球,卻是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中國人歷來就有賞月的習慣,並傾注了複雜的思念之情,所以才有了月圓之夜便是團聚之時的寓意。
  • 教你製作零誤差時鐘(太陽鍾)
    有圖有真相GO既然叫太陽鍾,就與太陽有關,因為指針是始終指向太陽,所以叫太陽鍾,錶盤也是與眾不同,是24等分錶盤,沒有分針也沒有秒針,只有一個角度針。根據此原理還可以做生物鐘,指示四季變化,只需將太陽鍾放平再加一層陀螺儀即可;你能將太陽鍾和生物鐘做出來嗎?老張講科技原創,可轉載並註明出處。
  • 為什麼不能用望遠鏡看太陽?看看這個豬眼的下場,你還敢嗎?
    為什麼不能用望遠鏡看太陽?看看這個豬眼的下場,你還敢嗎?在上小學的時候,學習科學的過程中,我們知道放大鏡擁有聚焦的能力,把放大鏡放在太陽底下,它們會聚焦在同一個地方,如果在聚焦點放上一團易燃物,不一會兒就會冒出青煙,很容易就會著火。
  • 除了太陽以外,我們星系還有「第二太陽」
    除了我們現在所了解到的八大行星之外,還有一顆冥王星。這是因為冥王星的體積實在是太小了,而且在它的附近發現了更多的星球,從而推動國際天文聯合會重新定義了行星。根據重新定義的行星,冥王星正式從地球九大行星中除名。但是在這次會議之後,除了接受會議對冥王星決定的人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持不同的意見。其中一部分人認為,冥王星依然是一顆行星。
  • 太陽表面5500℃,地球上有什麼物質能靠近太陽而不被融化?
    眾所周知,太陽的力量非常強大,每秒鐘釋放出的光和熱遠超我們的想像。太陽的表面平均溫度大約為5500攝氏度,核心處的溫度更是高達1500萬攝氏度。很多人不明白,這個溫度是怎麼測出來的呢?不管是單質還是化合物,任何掉落到太陽表面的物質,一瞬間就會被轉化成等離子體,原有的分子、原子形態已經不復存在。其實太陽就是一個巨大的等離子體火球。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金屬的熔點很高,鎢的熔點更是高達3410攝氏度,白織燈中就是靠鎢絲通電燒紅之後發光發熱。不過鎢並不是地球上熔點最高的物質,而是熔點最高的金屬單質。
  • 太陽天秤座 平
    太陽主要代表人格,生命力,目標,追求,父親,太陽的能量是外顯的。天秤座,繼處女座後第二個不容易的星座。
  • 太陽為什麼沒有人登錄?了解下日冕磁場的衰變,與太陽耀斑爆發
    我們都知道,我們腳下這顆星球,由內而外有地核、地幔、地殼還有對流層和平流程,合稱大氣層。已知地球上的生物往往大多數都生活的在地表、對流層和海洋之中,少部分生活在地下暗河中。但是,儘管這種,地球上已知所有生物的能量來源幾乎都是直接或者間接的來源於太陽。
  • 如果太陽熄滅了,我們需要多久才能發現?
    我們每個人都不停地在為生活而奔波於忙碌,但我們也會偶爾停下來去思考一些未知的事物。太陽對我們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那麼假如有一天太陽熄滅了,在地球上的我們可以立刻感覺到嗎?答案是否定的。假如太陽就在此刻停止發光,那麼它不會對此刻地球上的事情發生影響,因為光從太陽到地球是需要時間的,大約八分鐘以後,我們才會看到太陽熄滅。麥克斯韋方程預言,無論光源的速度如何,光速都應該是一樣的,那麼如果有一個光脈衝從一個特定的空間地點的特定時刻發出,在時間的進程中,它就會作為一個光球面發散開來,球面的形狀於大小與光源的速度無關。
  • 地球在飛快的自轉,每秒鐘463米超過音速,我們為什麼感覺不到
    地球在赤道上的自轉速度是每秒鐘463米。這是因為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區的自轉線速度是不同的。例如在北極圈(北緯66.5°)地球自轉線速度是大約每小時750公裡。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地球是一個球體,它的周長最大的地方在赤道上。我們離開地球赤道後,越是靠近地球兩極,所在緯線周長就越短。然而,不管是在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它的自轉一周花費的時間都是24小時。
  • 地球自轉需要24個小時,太陽自轉需要多久?科學家給出答案
    眾所周知,地球自轉一周就是一天,一天大約有24個小時,也就是說地球自轉周期是24個小時。因為自轉的存在地球才有白晝和黑夜的區分,那麼作為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的自轉周期又是多少呢?儘管人類每天在地球上看到的日落和日出沒有太大的區別,但並不意味著太陽沒有自轉。
  • 太陽把我們怎麼了
    太陽的西端充滿著各種氣,如果你能捕捉到其中一種那就富可敵國了,太陽上那嚇人的高溫給了宇宙萬物的生存條件,你可能永遠也找不到以太陽為支點的物質和基礎來發家致富,如果你堅持要到太陽上去,那麼恭喜你啊,你已經被地球除名了,因為地球同樣不要叛國賊。
  • 【水族問與答】太陽草生長正常,還需要太陽草適用液肥嗎?
    ,請問需不需要換水,有啥後遺症嗎?(魚缸中六隻球魚及數十顆各類太陽草)答:一定要換水,而且最好要全部換,如果沒有換水,整缸水草可能會收到超高濃度微量元素的毒害反應而腐爛,或因水體總離子濃度突然急劇升高,而產生生理脫水症狀。甚至於連魚也可能遭殃。
  • 孩子一句話,他就整了個「太陽地球和月亮」……
    原來,今年10月,馬興江接兒子放學回家,兒子連續兩天問,「為什麼冬天比夏天黑得早」,雖然認認真真地給兒子解釋了,但總感兒子聽得有些模稜兩可。馬興江的愛人高四菊還特意在黑板上畫圖演示,但收效甚微。馬興江告訴兒子,不用再問了,過幾天給他做個「三球儀」出來,讓他徹底學明白。
  • 《太陽的後裔》宋仲基和宋慧喬兩個入戲比觀眾還深的人
    我到現在都不能忘記我為《太陽的後裔》瘋狂的日子。在火車上刷微博看到這部俊男美女很養眼的電視劇,然後跑去百度百科裡搜,光是研究百科就研究了半個小時,那時候劇才更新兩集大概。為什麼突然想感慨一下呢?因為最近又看到了雙宋離婚的新聞。
  • 為什麼一般人中午都不敢直視太陽,但早上和晚上就可以?
    為什麼一般人中午都不敢直視太陽?難道在同一天裡,地球和太陽的距離不是一樣遙遠?縱使漫天星辰可能代表了距離我們若干光年的恆星、乃至星系,但它們終究還是不及月亮和太陽的光輝更加耀眼奪目。所謂日月星辰,這大概也代表了這些地球之外的宇宙存在體在人們心中的排位順序。
  • 五年級《太陽》,教師筆記帶你了解太陽,學習說明方法
    三、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理清寫作思路課文敘述層次非常清楚,學生默讀課文,理清課文段落層次,課文1-3自然段是介紹有關太陽的知識。4-8自然段是說明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這兩部分內容通過「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 」這個句子自然連接起來。
  • 太陽的後裔第二部拍攝播出時間 太陽的後裔2男女主角
    說到近年來最火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和《太陽的後裔》(分集劇情/在線觀看)絕對是最有影響力的兩部電視劇,不僅成功塑造了金秀賢和宋仲基兩位國民偶像,也讓韓劇老公一詞在網絡上大火,如今《太陽的後裔》兩位主演宋仲基和宋慧喬終於因戲生愛,10月份就要結婚啦,這個消息對於粉絲們來說不知道是喜還是憂呢?不過小編接下來要說的不是兩人的感情,而是《太陽的後裔》第二部的消息!
  • 中國人造太陽是太陽溫度10倍,是怎麼做到的,不怕裝置融化了
    為什麼美國印美元就可以全世界買買買,本質上很大程度靠的還是石油霸權,你不用美元我就不賣石油給你,你要怎麼做?人造太陽如果成功商用或許就可以一勞永逸地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問題,像以後石油,煤炭的地位重要性也就沒有那麼高了,順便還可以解決美國的石油霸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