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是不僅是地球上任何事物的常態,也是宇宙中任何星球的常態。地球生命的運動方式多種多樣,例如跑動、走動、跳動等等,而宇宙中的天體一般通過轉動的形式來體現出運動。天體的轉動分為兩種,一種是圍繞著中心天體轉動的公轉,另一種是圍繞著自轉軸運動的自傳。眾所周知,地球自轉一周就是一天,一天大約有24個小時,也就是說地球自轉周期是24個小時。因為自轉的存在地球才有白晝和黑夜的區分,那麼作為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的自轉周期又是多少呢?
儘管人類每天在地球上看到的日落和日出沒有太大的區別,但並不意味著太陽沒有自轉。由於太陽表面看起來十分均勻,像是一片火海,沒有任何明顯特徵,再加上太陽的自轉速度本來就很慢,導致很多人認為太陽不存在自轉。但是天文學家通過長時間觀測太陽表面的特殊印記,不僅證明了太陽自轉的存在,還發現了關於太陽自轉的其它信息。那麼天文學家是如何觀測到太陽自轉的存在呢?關鍵就在於太陽表面的黑子。
天文學家就是通過觀測黑子的運動來證實太陽的自轉。所謂的太陽黑子,實際上是太陽表面一些磁場活動非常強的區域,因為那裡的溫度比其它地方的溫度要低一千多攝氏度左右,因此整塊區域看起來會偏黑一些。黑子也存在大小之分,對於大一點的黑子,天文學家通過天文望遠鏡就能夠觀測到了;而對於一些小的黑子,則需要動用太空望遠鏡了。經過天文學家長期對太陽自轉的觀察,他們發現太陽自轉與行星的自轉存在明顯的區別,例如地球和月球。對於地球和月球來說,它們表面任何一個地方的自轉角速度都是一樣的,即使是在相同的經度不同的緯度上,都能以同樣的時間完成一周的自轉。
但是太陽的自轉則恰恰相反,已有研究表明太陽的自轉速度會隨著緯度的變化而變化,這就是所謂的「較差自轉」。根據觀測數據顯示,太陽表面自轉速度最快的地方同樣在赤道,太陽赤道地區只需要24.47天就能夠完成一周自轉。當緯度逐漸升高之後,自轉的速度也在不斷降低,導致自轉周期不斷增加。數據顯示,在太陽兩極地區的自轉周期與赤道自轉周期相差了14天左右。也就是說,行星、衛星等星球存在同步自轉的現象,而太陽並不存在這一現象,這是為什麼呢?
對此天文學家解釋道,這是因為太陽表面並不像地球和月球那樣存在固態的表面,而是以等離子態的形式存在著。眾所周知,太陽表面溫度高達5500攝氏度,地球上任何物體在這樣的溫度下都會融化,而氫氣和氦氣在這種溫度下也會從氣態變成等離子態,從而造就了太陽等離子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