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一天是24小時,一個月是30天,一年為365天是我們日常最習以為常的時間計算周期了,自人類從類人猿進化為人,並且懂得掌握工具進行數字記錄的時代開始,不管全球衍生了出了多少種類的文明,但是在曆法時間上的推算和規定幾乎都是一致的,即便有一些差異也非常微小,比如我們都熟悉的公曆和陰曆。
國外的公曆,也被稱為「陽曆」,顧名思義和太陽有關,簡單的來說,古代制定曆法的外國人,根據太陽每天的東升西落以及不同時間的傾斜角度(在古代可能是和地面的高度),再結合溫度的變化制定了陽曆。
而我國的陰曆,有兩種叫法,一種叫「農曆」,一種叫「陰曆」。農曆顧名思義,是和農業生產有關的,我國的24節氣就是和農業息息相關。因為我國是自古以來的農業大國,所以我們中國老百姓尤其是老一輩的基本都是按照」農曆「來計算時間。而」陰曆「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和」陽曆「的意思差不多,只不過陽曆的靶向參照物是太陽,而我國陰曆的參照物則是」月亮「,即太陰星,所以以月亮為參照物的我國曆法,也被稱為」陰曆「。
月亮這個地球的衛星可以說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關聯程度太大了,至少我們中國人中秋節的三天假就是和月亮有關——八月十五月正圓,花好月圓團圓日!
當然,開個玩笑,月球對我們地球的影響力最大的作用還是我們所熟悉的」海水潮汐「,潮漲潮落都是因為月球對於我們地球的引力作用而產生的,我國著名的錢塘江大潮也正是因為月球引力所致。可以說,如果沒有了月亮,這些潮汐現象都不會出現,而且對於一些夜晚需要月光光照的動植物來說也是滅頂之災,所以月球對於地球的重要性相信我們每一個地球人都耳熟能詳。
但其實,月球對於地球的影響力遠遠這些,甚至月亮正在慢慢的影響我們的地球的自轉速度,讓地球慢慢的一點一點的踩剎車。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情?首先我們還是要先從月亮是怎麼形成這件事情說起。
月球的起源
其實在全世界的學術界,關於月球的形成,一直有著非常廣泛的討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學術界普遍認為月球在遠古時期是一顆來自宇宙級深處的一顆」彗星「,在地球尚未誕生生命以前因為自身的運行軌跡」不小心「進入了太陽系,進而」不小心「被我們地球的引力給扯住,然後就從一顆」彗星「變成了我們地球的」衛星「,開始了周而復始的環繞運行。
但其實,這種說法是有著很明顯的漏洞的,且不說在太陽系裡地球的引力並非是8大行星中排行最大的,在整個銀河系裡,有數不清的星系星球要比地球的引力更大,那麼如果月球曾經是一顆彗星的話,為什麼這顆彗星沒有被其他星球所捕獲,而唯獨被我們的地球給抓住了呢?
當然,宇宙天體運行十分玄妙,有時候星球與星球之間的接連還真的就是如此」巧妙「,所以在我們人類登月之前,對於月球到底是怎麼來的學術討論中,支持月球是外來行星的人還是比較多的。不過隨著地球人登陸到了月球之上,對月球的土壤和成分有了進一步了解之後,學術界發現,可能此前認為月球是外來行星的說法有問題——因為月球上雖然有著不少不屬於地球的化學元素,但是也存在著有大量的地球元素!那些地球不存在的元素自然是被宇宙中各種砸向月球的隕石所帶來的,那麼月球上的大量地球元素又是怎麼上去的呢?
因此,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月球是從地球」分裂「出去的,而導致這種分裂的產生,是源自地球誕生之初的一次」天體「大碰撞。
有科研證據表明,在地球幾十億年以前誕生的初期,曾經和一個名叫」忒亞「的巨大天體發生過一次親密接觸,而忒亞天體有大呢?差不多和我們現在8大行星之中火星體積差不多大。如果當初這個忒亞和我們的地球直接來了一個滿懷的正面對撞,那麼後果就是我們都不會存在,你們今天也看不到這篇文章,因為如此大型的」宇宙級車禍「,其產生的動能巨大足以把地球撕個粉碎,如果當初是正面撞上,地球早就不存在了。
好在當初的忒亞和我們的地球只是發生了一次」側面剮蹭「,並沒有實打實的撞個滿懷,所以才給我們後來的生命留下了一塊移居地。不過雖然只是一個」剮蹭「,其強大的天體運轉速度所帶來的動能也是不容忽視的。
當時的地球自轉速度是現在的3倍有餘,如果當時有人類或者能夠觀察到太陽的生命或者儀器存在的話,你會發現當時的地球太陽從東升西落只需要8個小時,也就是曾經8小時就是我們現在的一天。而忒亞的側剮蹭直接使我們地球的高速自轉慢了下來,這個道理非常的簡單我們就不細說了,此外忒亞的側剮蹭不僅讓地球的自轉速度開始變慢,並且還從地球上生生的」撕「下來一大塊」肉「,這些被超高速衝撞所撞掉的地球組織在慣性的作用下飛向了太空,但是又由於本身速度和能量衰減較快,因此並沒有逃出地球的引力場,開始圍繞著地球做起了周期性的環繞運行。
這塊被從地球上撕下來,又沒能逃出地球引力捕捉力的天體,就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月球的最初形態。也正是因為月球上有大量的地球元素,所以現在學術界對於月球的起源是地球這種說法比較認可。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最初忒亞的衝撞只是改變了一下地球8小時自轉一周的速度,而後面滿滿演變成24小時一輪自轉卻是受到了月球的影響。
月球給地球帶來的24小時制
其實最初的月球並非我們現在看起來的這麼」圓「,甚至早期的月球連個穩定的形狀都沒有,可能和太空中奇形怪狀的隕石長的很像,這也就很難被地球給的引力給鎖死,因為受力面積不均勻。
我們都知道月球雖然不大,但是也不小啊,所以儘管最初的月球不是標準的圓形行星,可是依然會被地球的引力給抓住。也正是因為受力不均,所以月球本身的旋轉就會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導致本身的形狀不斷的被」打磨「,慢慢的形成了圓形。
逐漸定型的不僅僅只有形狀,還有月球的自轉和公轉速度。我們現在都知道月亮始終有一面是對著我們,月球另一面無論再怎麼圍著地球公轉也始終背對著地球表面,因此看起來好像月亮不會自轉一樣,但其實早期的月球是有著非常快的自轉速度的,月亮那時候完全不是現在的永遠只有一面對著我們,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正是地球引力場。
地球引力對於月球的作用大到程度?它不僅把月球從一個不規則形狀的天體給逐漸拉扯成了現在的圓形,並且又把月球進一步拉伸,形成了」橢圓形「,當然我們肉眼是看不出來的,因為月球相對於個體人類來說也是一個超級龐然大物。
而在這個逐漸形變的過程中,月球的自轉速度也逐漸慢了下來,最終在一系列複雜的天體運行演變之下,月球的自轉速度慢到和公轉速度一致。至此,月亮完全被地球的引力給鎖死了,也正是由於這種引力的鎖死,所以月亮不管是自轉還是公轉,時間都是30天左右也就是一個月,也就是一天720個小時。
也正是這種幾乎恆定的一個月的自轉和公轉,引發了地球上海洋的潮汐現象,所以這種事情有一個學術的稱呼,叫做」潮汐鎖定「。
互相」潮汐鎖定「的地月關係
中學學過物理的我們都知道一個物理原理,叫做」力的相互作用「。
月亮的體積雖然比起地球是小巫見大巫,但是也是一顆巨大的天體,因此月球對於地球的引力也是存在的,我們海洋每個月一次的潮汐就是月球引力帶來的,只是月球引力還沒有足夠大到把海水吸入太空,所以地球上的海洋就在每個月的月球引力作用力之下,升起來了又落下去,落下去又升起來。
而我們都知道,整個地球覆蓋面積最大的就是海洋,如此龐大的海洋容積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不斷的做著上升下降的運動對於地球的自轉速度是有著非常巨大的作用力的,它會極大的消耗掉地球自轉產生的動能,其最直觀的表現就是遠古時期地球的自轉速度和現在不一樣。地球自轉正在「失速」,未來一天將是720小時。
已經有大量的研究數據表明,在距離現在六千五百多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以前,也就是恐龍稱霸地球的那個時代,地球的一天只有23.5個小時,也就是說那個時期地球的自轉速度是不到24小時自轉一周。
那麼這就意味著,如果我們再把未來的時間無限制的拉長,在地月之間互相潮汐鎖定的作用力之下,地球的自轉速度早晚要和地球公轉速度變成一樣,即30天。那兒到那個時候,一天的時間可就長了,直接是一天就一個月。月亮拉扯下,地球自轉正在「失速」,未來一天將是720小時。
進一步聯想,地球屆時將會出現大面積的極晝和極夜,到時候全球的生態都會發生劇變,其中表現最快的就是需要光照的植被,他們會因為極夜的存在長期得不到太陽光的光照,進而出現死亡甚至滅絕。那麼這也就會導致以植物為生的動物也受到牽連而一大波一大波的滅絕,進而肉食動物也會因為沒有實物而相繼死亡滅絕,就更別說我們雜食屬性的人類了。
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人類遲早也逃不過滅絕的命運。不過我們恐怕未必等的到那一天,因為天體的運行改變是以」億年「為單位計算,且不說到那時候人類估計早就移居宇宙其他天體了,就算是還在地球,也等不到地球自轉和公轉一致的那一天。
因為太陽的壽命終結會提前於這一天到來,而太陽這種恆星天體的滅亡會在最後的階段發生無比巨大的膨脹,形成一顆超級巨大的紅巨星,在膨脹成紅巨星的過程中會逐漸吞噬掉周遭距離較近的天體,我們的地球恰好就在這個膨脹範圍之內。
也就是說,還沒等到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速度被月球給拉扯成一致,地球就早已經被太陽提前給滅了。
所以,《流浪地球》的故事情節還真不是大劉自己虛構的,是真的會在極遠的未來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