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轉正在「失速」,未來一天將是720小時

2020-12-13 騰訊網

話說,一天是24小時,一個月是30天,一年為365天是我們日常最習以為常的時間計算周期了,自人類從類人猿進化為人,並且懂得掌握工具進行數字記錄的時代開始,不管全球衍生了出了多少種類的文明,但是在曆法時間上的推算和規定幾乎都是一致的,即便有一些差異也非常微小,比如我們都熟悉的公曆和陰曆。

國外的公曆,也被稱為「陽曆」,顧名思義和太陽有關,簡單的來說,古代制定曆法的外國人,根據太陽每天的東升西落以及不同時間的傾斜角度(在古代可能是和地面的高度),再結合溫度的變化制定了陽曆。

而我國的陰曆,有兩種叫法,一種叫「農曆」,一種叫「陰曆」。農曆顧名思義,是和農業生產有關的,我國的24節氣就是和農業息息相關。因為我國是自古以來的農業大國,所以我們中國老百姓尤其是老一輩的基本都是按照」農曆「來計算時間。而」陰曆「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和」陽曆「的意思差不多,只不過陽曆的靶向參照物是太陽,而我國陰曆的參照物則是」月亮「,即太陰星,所以以月亮為參照物的我國曆法,也被稱為」陰曆「。

月亮這個地球的衛星可以說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關聯程度太大了,至少我們中國人中秋節的三天假就是和月亮有關——八月十五月正圓,花好月圓團圓日!

當然,開個玩笑,月球對我們地球的影響力最大的作用還是我們所熟悉的」海水潮汐「,潮漲潮落都是因為月球對於我們地球的引力作用而產生的,我國著名的錢塘江大潮也正是因為月球引力所致。可以說,如果沒有了月亮,這些潮汐現象都不會出現,而且對於一些夜晚需要月光光照的動植物來說也是滅頂之災,所以月球對於地球的重要性相信我們每一個地球人都耳熟能詳。

但其實,月球對於地球的影響力遠遠這些,甚至月亮正在慢慢的影響我們的地球的自轉速度,讓地球慢慢的一點一點的踩剎車。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情?首先我們還是要先從月亮是怎麼形成這件事情說起。

月球的起源

其實在全世界的學術界,關於月球的形成,一直有著非常廣泛的討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學術界普遍認為月球在遠古時期是一顆來自宇宙級深處的一顆」彗星「,在地球尚未誕生生命以前因為自身的運行軌跡」不小心「進入了太陽系,進而」不小心「被我們地球的引力給扯住,然後就從一顆」彗星「變成了我們地球的」衛星「,開始了周而復始的環繞運行。

但其實,這種說法是有著很明顯的漏洞的,且不說在太陽系裡地球的引力並非是8大行星中排行最大的,在整個銀河系裡,有數不清的星系星球要比地球的引力更大,那麼如果月球曾經是一顆彗星的話,為什麼這顆彗星沒有被其他星球所捕獲,而唯獨被我們的地球給抓住了呢?

當然,宇宙天體運行十分玄妙,有時候星球與星球之間的接連還真的就是如此」巧妙「,所以在我們人類登月之前,對於月球到底是怎麼來的學術討論中,支持月球是外來行星的人還是比較多的。不過隨著地球人登陸到了月球之上,對月球的土壤和成分有了進一步了解之後,學術界發現,可能此前認為月球是外來行星的說法有問題——因為月球上雖然有著不少不屬於地球的化學元素,但是也存在著有大量的地球元素!那些地球不存在的元素自然是被宇宙中各種砸向月球的隕石所帶來的,那麼月球上的大量地球元素又是怎麼上去的呢?

因此,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月球是從地球」分裂「出去的,而導致這種分裂的產生,是源自地球誕生之初的一次」天體「大碰撞。

有科研證據表明,在地球幾十億年以前誕生的初期,曾經和一個名叫」忒亞「的巨大天體發生過一次親密接觸,而忒亞天體有大呢?差不多和我們現在8大行星之中火星體積差不多大。如果當初這個忒亞和我們的地球直接來了一個滿懷的正面對撞,那麼後果就是我們都不會存在,你們今天也看不到這篇文章,因為如此大型的」宇宙級車禍「,其產生的動能巨大足以把地球撕個粉碎,如果當初是正面撞上,地球早就不存在了。

好在當初的忒亞和我們的地球只是發生了一次」側面剮蹭「,並沒有實打實的撞個滿懷,所以才給我們後來的生命留下了一塊移居地。不過雖然只是一個」剮蹭「,其強大的天體運轉速度所帶來的動能也是不容忽視的。

當時的地球自轉速度是現在的3倍有餘,如果當時有人類或者能夠觀察到太陽的生命或者儀器存在的話,你會發現當時的地球太陽從東升西落只需要8個小時,也就是曾經8小時就是我們現在的一天。而忒亞的側剮蹭直接使我們地球的高速自轉慢了下來,這個道理非常的簡單我們就不細說了,此外忒亞的側剮蹭不僅讓地球的自轉速度開始變慢,並且還從地球上生生的」撕「下來一大塊」肉「,這些被超高速衝撞所撞掉的地球組織在慣性的作用下飛向了太空,但是又由於本身速度和能量衰減較快,因此並沒有逃出地球的引力場,開始圍繞著地球做起了周期性的環繞運行。

這塊被從地球上撕下來,又沒能逃出地球引力捕捉力的天體,就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月球的最初形態。也正是因為月球上有大量的地球元素,所以現在學術界對於月球的起源是地球這種說法比較認可。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最初忒亞的衝撞只是改變了一下地球8小時自轉一周的速度,而後面滿滿演變成24小時一輪自轉卻是受到了月球的影響。

月球給地球帶來的24小時制

其實最初的月球並非我們現在看起來的這麼」圓「,甚至早期的月球連個穩定的形狀都沒有,可能和太空中奇形怪狀的隕石長的很像,這也就很難被地球給的引力給鎖死,因為受力面積不均勻。

我們都知道月球雖然不大,但是也不小啊,所以儘管最初的月球不是標準的圓形行星,可是依然會被地球的引力給抓住。也正是因為受力不均,所以月球本身的旋轉就會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導致本身的形狀不斷的被」打磨「,慢慢的形成了圓形。

逐漸定型的不僅僅只有形狀,還有月球的自轉和公轉速度。我們現在都知道月亮始終有一面是對著我們,月球另一面無論再怎麼圍著地球公轉也始終背對著地球表面,因此看起來好像月亮不會自轉一樣,但其實早期的月球是有著非常快的自轉速度的,月亮那時候完全不是現在的永遠只有一面對著我們,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正是地球引力場。

地球引力對於月球的作用大到程度?它不僅把月球從一個不規則形狀的天體給逐漸拉扯成了現在的圓形,並且又把月球進一步拉伸,形成了」橢圓形「,當然我們肉眼是看不出來的,因為月球相對於個體人類來說也是一個超級龐然大物。

而在這個逐漸形變的過程中,月球的自轉速度也逐漸慢了下來,最終在一系列複雜的天體運行演變之下,月球的自轉速度慢到和公轉速度一致。至此,月亮完全被地球的引力給鎖死了,也正是由於這種引力的鎖死,所以月亮不管是自轉還是公轉,時間都是30天左右也就是一個月,也就是一天720個小時。

也正是這種幾乎恆定的一個月的自轉和公轉,引發了地球上海洋的潮汐現象,所以這種事情有一個學術的稱呼,叫做」潮汐鎖定「。

互相」潮汐鎖定「的地月關係

中學學過物理的我們都知道一個物理原理,叫做」力的相互作用「。

月亮的體積雖然比起地球是小巫見大巫,但是也是一顆巨大的天體,因此月球對於地球的引力也是存在的,我們海洋每個月一次的潮汐就是月球引力帶來的,只是月球引力還沒有足夠大到把海水吸入太空,所以地球上的海洋就在每個月的月球引力作用力之下,升起來了又落下去,落下去又升起來。

而我們都知道,整個地球覆蓋面積最大的就是海洋,如此龐大的海洋容積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不斷的做著上升下降的運動對於地球的自轉速度是有著非常巨大的作用力的,它會極大的消耗掉地球自轉產生的動能,其最直觀的表現就是遠古時期地球的自轉速度和現在不一樣。地球自轉正在「失速」,未來一天將是720小時。

已經有大量的研究數據表明,在距離現在六千五百多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以前,也就是恐龍稱霸地球的那個時代,地球的一天只有23.5個小時,也就是說那個時期地球的自轉速度是不到24小時自轉一周。

那麼這就意味著,如果我們再把未來的時間無限制的拉長,在地月之間互相潮汐鎖定的作用力之下,地球的自轉速度早晚要和地球公轉速度變成一樣,即30天。那兒到那個時候,一天的時間可就長了,直接是一天就一個月。月亮拉扯下,地球自轉正在「失速」,未來一天將是720小時。

進一步聯想,地球屆時將會出現大面積的極晝和極夜,到時候全球的生態都會發生劇變,其中表現最快的就是需要光照的植被,他們會因為極夜的存在長期得不到太陽光的光照,進而出現死亡甚至滅絕。那麼這也就會導致以植物為生的動物也受到牽連而一大波一大波的滅絕,進而肉食動物也會因為沒有實物而相繼死亡滅絕,就更別說我們雜食屬性的人類了。

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人類遲早也逃不過滅絕的命運。不過我們恐怕未必等的到那一天,因為天體的運行改變是以」億年「為單位計算,且不說到那時候人類估計早就移居宇宙其他天體了,就算是還在地球,也等不到地球自轉和公轉一致的那一天。

因為太陽的壽命終結會提前於這一天到來,而太陽這種恆星天體的滅亡會在最後的階段發生無比巨大的膨脹,形成一顆超級巨大的紅巨星,在膨脹成紅巨星的過程中會逐漸吞噬掉周遭距離較近的天體,我們的地球恰好就在這個膨脹範圍之內。

也就是說,還沒等到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速度被月球給拉扯成一致,地球就早已經被太陽提前給滅了。

所以,《流浪地球》的故事情節還真不是大劉自己虛構的,是真的會在極遠的未來發生。

相關焦點

  • 地球自轉即將「失控」,受到月球引力影響,未來一天或720小時!
    大家都知道一天有24小時,人類日常生活中離不開時間,通過時間可以記錄任何事情,自從人類進化成為直立行走的生物來說,會使用工具和記錄數字,雖然在地球上出現了各種各樣文明出現,外面似乎有一個共同點,可以用天文曆法來計算時間,隨後出現了陰曆和陽曆,因為國內和國外對時間的認知不同,再加上時差的原因
  • 地球自轉速度在加快?或是月球惹的禍,一天720小時怎麼度過?
    除此之外受到兩者引力之間的影響,科學家發現地球的自轉速度變得越來越慢。 這也就意味著我們一天的時間將會變得越來越長,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在幾十億年前,地球曾經和一個天體發生過碰撞,在碰撞之後,有一部分被甩了出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月球,當時地球的自轉速度是非常快的,大約是現在的三倍左右,也就是說我們一天的時間只有
  • 地球自轉速度在減慢,未來會有停止的一天嗎?
    地球形成之初獲得了太陽系原始星雲的部分角動量,於是一直保持著自轉,但是地球的自轉速度在逐漸減慢,從最初的6小時自轉一周變為了現在的24小時自轉一周,理論上時間足夠長的話,地球最終將變為一年自轉一周,被太陽潮汐鎖定。
  • 人類和很多生物將在地球(行星)失速或變極中滅絕
    人類和很多生物將在地球(行星)失速或變極中滅絕。這裡的失速是指地球停止了自轉我認為要是地球停止轉動,一切生物,包括人類即將不復存在,為什麼呢停止自轉意味著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另一半將處於黑暗狀態。即一半陰,一半陽。一半溫度高,一半溫度低。長久下去,溫差會很大。類似現在月球。
  • 一天變短了?英媒稱地球自轉速度為50年來最快,網友:感覺是對的!
    英媒稱,地球的自轉速度比以往更快,所以現在一天的時長比規定的24小時稍稍短了一些。現在,全世界的計時人員都在討論是否需要刪除一秒鐘來說明這一變化,以使時鐘的走速重新與地球自轉保持一致。這是因為幾十年來,地球完成一次自轉的時間略長於24小時,但從去年開始,地球自轉的時間已經略短於此。報導指出,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原子鐘一直保持著超高精度的日長記錄。其發現在過去50年裡,地球完成一次旋轉所需的時間慢於24小時(86400秒)。然而在2020年年中,這一長期存在的趨勢被逆轉了,現在一天的時長經常短於86400秒。
  •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有一天會停下來嗎?
    自46億年前形成以來,地球每天都會繞著地軸自轉一圈,因此地球上萬物才能感受到周而復始的日升日落。如果沒有外力的改變,地球將永遠地自轉下去,直到世界毀滅,直到太陽膨脹成一顆紅巨星吞沒地球。但是,為什麼地球會不停地轉動呢?
  • 地球自轉需要24個小時,太陽自轉需要多久?科學家給出答案
    運動是不僅是地球上任何事物的常態,也是宇宙中任何星球的常態。地球生命的運動方式多種多樣,例如跑動、走動、跳動等等,而宇宙中的天體一般通過轉動的形式來體現出運動。天體的轉動分為兩種,一種是圍繞著中心天體轉動的公轉,另一種是圍繞著自轉軸運動的自傳。
  • 月球離地球越來越遠,地球自轉周期或延長到30天,為何會這樣?
    從太空上看,地球是一個巨大的海洋星球,我們對相關方面的研究從未停止。科學家們認為,地球上的水之所以不會傾瀉而出,除了地心引力的作用之外,還有月球的潮汐作用力。同時,在先進的科學理論支持下,人們對月球潮汐力的認識也越來越全面,它更像海洋發動機一樣,雖然距離遙遠,但是仍然能夠影響海水不斷的運動。
  • 按地球自轉,直升飛機停留半空12小時,是不是就到地球另一面了
    在宇宙中,並不是所有星球都像地球那麼幸運的,就在太陽系內,比如水星和冥王星,它們一個離太陽太近,導致地表溫度高達上百度,而另一個則由於離太陽太遠,因此永遠處在黑暗寒冷之中。而地球作為一個獨特的星球,距離地球的位置不遠不近,並且,在合適的距離下,地球沒有被太陽潮汐鎖定。
  • 地球自轉時,直升機在空中懸停12小時後,會移動地球的另一邊嗎?
    01我們通常所說的24消失,也就是一天,其本質上就是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並且由於地球是一個固態的星球,因此地球整體的自轉角速度是一致的,因此赤道附近的自轉角速度是最快的,大約每天轉動的距離是40000公裡,速度最高可達465米/秒。
  • 地球在自轉,離地面100米不動,1小時後降落為何還是在原地?
    地球是人類和其他生命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作為太陽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顆獨特的星球,同時它也是一顆普通的星球,同其他行星一樣,地球也有著相同的特徵,比如自轉,太陽系八大行星中,每一顆行星在圍繞太陽公轉的時候,也會在進行自轉,這些行星之所以能夠自轉,是因為受到自身慣性力和太陽引力共同作用
  • 地球自轉了45億年的時間,那麼地球自轉的動能來自於哪裡?
    地球自轉的動能,來自於地球形成前太陽系原始星雲的引力勢能。我們地球有45.5億年的歷史,目前每23小時56分4秒自轉一圈,在赤道處的自轉線速度高達460米每秒;根據轉動動能公式進行估算,地球自轉的動能高達2*10^29焦耳,相當於2500萬億顆廣島原子彈釋放的能量。
  • 地球突然停止自轉,我們的世界會發生什麼?
    在地球的最北端或最南端,線速度可能為0。因此我們此時此刻的大概的速度是405m/s,高鐵也就才97m/s。自轉與公轉不同行星由氣埃形成,由於萬有引力,互相吸引由雙螺旋旋轉變為自轉,所以地球有自轉(所以說沒有什麼自轉力,是勢能轉化為動能,行成自轉。
  • 研究發現:2020年地球加速自轉 50年來最快
    但科學家們卻驚訝的發現,地球近來自轉速度特別快,以至於一天的時間變短,在2020這一年中就有28個自1960年以來最短的日子,估計2021年地球自轉速度還會更快。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5日報導,2020年是過去50年來地球自轉最快的一年,一天的時間就比正常的24小時要短。而且地球自轉的速度還在加快,2021年或將成為「史上最快的一年」,平均一天的時間將會比以往快0.5毫秒。
  • 其他星球都會自轉,為什麼感覺不到月球的自轉?
    這次碰撞並不像小行星撞地球那樣,而是直接把地球的自轉軸撞歪了,這有一個好處就是原本地球自轉軸是正的,所以地球像是陀螺一樣來回晃動,但忒亞把地球自轉軸撞歪了後,地球的環境就比較穩定了,所以才有可能誕生生命。
  • 如果永動機不存在,地球一直自轉的能量,究竟來自於哪裡?
    為什麼地球會一直自轉?它的能量究竟來源於哪裡呢?這個問題其實扯得較遠。如果永動機不存在,地球一直自轉的能量,究竟來自於哪裡?差不多在50億年前,有一片星雲的引力受到外力的擾動,導致這個物質就開始朝新源的引力中心聚集,久而久之就看到了。
  • 地球自轉反轉後,地面會發生什麼,未來這一天有可能發生嗎?
    如果地球發生反轉,我們人類該何去何從呢,是生存還是毀滅,在大自然面前我們都十分渺小,所以為了我們的生存我都都應該小心的對待自然,這樣自然也會予以回報。決定方向的依據是地球自轉的方向,地球是圍繞著自轉軸自西望東旋轉那麼如果地球往反方向旋轉,會發生些什麼呢?
  • 地球一天長度的變化
    在不少人的認知中,地球自轉一周就是一天,地球上的一天就是24小時。但事實並非如此,嚴格來說,地球上每一天的長度都存在些微差異。根據之前的預估,地球每日時長的增幅約為2.3毫秒,也就是說每520萬年日長就會增加1分鐘。雖然這些數據只是大致推測,但也說明地球自轉的動力並非恆定不變。20世紀之前,人們曾認為地球自轉如同精準的時鐘一樣,旋轉速度恆定。在天文學上,這種以地球自轉為基礎的時間計量系統被稱為「世界時」。
  • 「閏秒」添加頻率不固定 由地球自轉速度而定
    ,  7點59分60秒不等於8點噢  □金陵晚報記者 許軍  國際地球自轉學會表示,由於地球自轉放緩的原因,2015年有第26次閏秒,時間在6月30日午夜,科學家們將再度給鐘錶額外增加1秒鐘時間,屆時原子鐘將會在23點59分59秒後停留一秒鐘,讓變慢的地球自轉跟上原子鐘步伐。
  • 用陀螺儀能夠證明地球自轉的一種現象——表觀運動
    處於地球不同地理位置的兩自由度陀螺如果放置方式不同,那麼「假似運動」的現象也不同。我們今天來看一下將陀螺放在不同的位置,我們在地球表面觀察陀螺運動,它會產生一種什麼樣的現象呢?在赤道的假似運動如果陀螺放在赤道上,自轉軸與地平面平行,如圖所示,在起始位置,自轉軸A端正對地平面,地球自轉經過24小時,我們在地球上看來,自轉軸A端在一個與赤道平面重合的平面內轉動一周,回到了原位,實際上呢,陀螺相對慣性空間的方向保持不變而是地球在自傳。如果陀螺的自轉軸與地球自轉軸平行,如圖所示,則陀螺自轉軸與地平面之間沒有相對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