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是一種習慣!打卡坑害孩子,不過是家長懶惰的說辭

2020-12-12 曦曦媽談教育

昨晚臨睡前,曦曦媽收到系統推薦的這樣一篇頭條文章「班級群裡的打卡風可以停止了,別讓打卡坑害了你的孩子」。這篇文章有52萬閱讀量,獲得了2120個點讚,以及964條評論。

文章從幾個方面解說了打卡坑害孩子的緣由:第一個論據,打卡是對孩子專注力的一種破壞;第二個論據,打卡會加重家長和孩子的焦慮;第三個論據,打卡會助長孩子的攀比心和虛榮心;第四個論據,作者認為打卡的行為其實就是浮在表面上的東西,是虛無的,正確的打卡是不打擾、不離開陪孩子一同進步。

顯然,這點讚的2120個讀者,是極其認同這篇文章的,可以說是說到了他們的心坎上。而我大致瀏覽了一下這964條評論,我發現97%以上的都是來互訴衷腸的,都一致認為打卡就像完成任務,走形式主義一樣,沒有任何意義,不過是勞累了孩子,拖累了家長。

我雖然能夠理解這部分家長的義憤填膺,但我其實並不認同打卡就一定是在坑害孩子。首先,打卡是一種習慣的養成,孩子是否在「表演」,全看家長是否認真對待。當家長認為這是在表演時,哪怕孩子確實很認真,家長也會覺得這不過是孩子在認真表演,認真裝好學。

對於那部分學習不打卡還自以為蠻有理的家長,曦曦媽認為你們有必要反思以下幾點——

(1)最先放棄學習的可能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我表姐就是一個佛系的家長,夫妻倆都在建築公司上班,平時加班也比較多,家裡有個正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女兒的接送問題幾乎都是家裡六十歲的兩個老人負責,從一年級上期開始,孩子的語文老師就要求每個學生每天必須視頻打卡閱讀,而我的表姐就是那個永遠不會打卡的佛系家長。

表姐一副不耐煩的樣子告訴我們:「閱讀本來就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你說每天非要去打卡幹什麼?搞得跟完成任務一樣,莫名其妙多了一些緊迫感。我就是臉皮厚,不管老師在班級群裡@我多少次,批評就批評,反正我是不會打卡的。

家裡老人六十歲,雖然他們有智能機,但我也不想教他們去幫女兒打毫無意義的卡。在加上我們平時加班多,回去孩子都睡了,難不成我還去把女兒叫醒,讓她來打卡不成?」

表姐說,或許就是因為自己從來不打卡的習慣,老師總是跟孩子穿小鞋,動不動就要請家長,弄得自己也是鬼火冒。其他姐妹表示不理解,紛紛認為:「哪有你這樣的家長?不都是應該配合老師的嗎?」

表姐自己也說了,班裡其他孩子打卡都堅持得很好,但自己的女兒卻是想閱讀就閱讀,不想閱讀就不閱讀的狀態,畢竟老人不懂父母也不管。

打卡看似是老師給父母安排的一項工作,但懈怠工作的家長,和積極配合的家長,他們的孩子之間已經開始出現差距了。孩子會認為我學不學無所謂,反正我父母也覺得老師的要求不合理。

(2)優秀是一種習慣,父母的不堅持就給了孩子懈怠的機會。

女兒從小受姐姐們的薰陶,對舞蹈尤其痴迷,所有興趣班都可以不報,但舞蹈必須要學。從4歲半開始學跳舞,現在六歲了,這一年半的時間裡,她天天練習舞蹈從未有一天缺席。

疫情期間,老師也為她們免費上了幾節線上課程,結束之後都會提醒孩子們一周至少訓練兩次。並且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夠把訓練基本功和舞蹈的視頻發到群裡,老師會進行適當點評,幫助孩子們取得更大進步。

不管是老家也好,還是在主城也罷,每天練舞和閱讀已經成了女兒的習慣。早上起床洗漱完畢,我幫她梳頭的時候,她就開始閱讀。漢字、古詩、小故事、英語等,她已經知道排著順序一天讀一種。晚飯後她會先休息玩耍,每天都能保證在睡覺之前把基本功或舞蹈練完。

有一天她肚子不太舒服,我勸她上床休息就不練舞了。但因為習慣了每天堅持打卡練舞,所以只要不練舞她的內心就會湧現出一種自責,會覺得愧對自己,這種感受甚至比肚子疼還難受。於是她頂著肚子疼,也露出燦爛微笑,堅持把舞蹈練完之後才安然入睡了。

優秀是一種習慣,當偶爾打卡一次的你,在抱怨孩子比較懶惰的時候,堅持每天打卡的孩子,已經不用父母催促就能自覺自愿地完成訓練了。

(3)嫌棄打卡煩瑣的是家長,期待孩子優秀的也是家長,這不自相矛盾嗎?

這段時間還好,大部分孩子都返校上課了,家長們抱怨網課不好的哀嚎聲也停歇了許多。時常喜歡關注新聞的家長都會發現,前段時間家長們對網課義憤填膺的評論,可能現在都在你的腦海你浮現,因為他們的反應太過激烈了,所以不得不讓人記憶深刻。

有的家長說網課對孩子視力不好;有的家長說在家上網課孩子沒有學習氛圍;有的家長說上網課就是跟家長增加負擔;甚至有家長因為老師晚上十點催促孩子交作業,而以擾民為由給舉報了……

人都有惰性,這是自然的。那段時間父母和孩子都被困在家裡,每個人都養成了睡懶覺的習慣,突然接到上網課的通知後,別說孩子反感,家長更反感。因為孩子要上網課,父母也得早起,一會兒是早餐,一會兒是早操,一會兒是提交作業,一會兒是體育課……忙得家長滿頭大汗,生怕遺漏了什麼。

當你在嫌棄網課各種不好的時候,總有家長在義不容辭的堅持;當你在抱怨自己孩子無法專心上網課的時候,總有孩子在自律性極高的跟著老師的思路認真好學;當你抱怨孩子只能上差學校的時候,好學校總有優秀的孩子去報到……

又想孩子優秀,又懶於配合老師,懶於監督孩子,但反過來又無限渴望孩子非常出色,希望孩子每次都能夠考得高分,這難道不是一種異想天開嗎?

————————

父母對待打卡的態度,其實也影響著孩子對待學習的態度。您認為打卡是作秀,是煎熬,還是認為打卡其實是督促孩子變得更優秀的推動力呢?歡迎發表你的看法哦。

相關焦點

  • 三個方面告訴家長怎樣讓孩子變得自信,怎樣讓優秀成為孩子的習慣
    健康的自信是一種不可多的的優秀品質,而為什麼有的孩子自信滿滿,而有的孩子卻顯得唯唯諾諾,缺乏自信?這不僅僅是孩子自身性格的問題,更和家長的教育密不可分。我們直到,自信的孩子能更從容的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順境和逆境,能更茁壯的成長,那麼,作為家長,應該怎樣為孩子簡歷健康的自信呢?怎樣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呢?
  • 一年級的孩子太懶惰,有什麼好的招數?
    不同的孩子的適應性也是不一樣的。同樣的一個新的事物,一個新的學科或者一種剛剛接觸的學習。適應性高的孩子,有可能會比較快的切入,比較好的接納一些自己之前沒有學過的東西。也比較快的融入周圍的人和環境和小朋友。可是適應性差的孩子,就有可能看上去,漫不經心懶散的,好像都沒太有興趣的樣子,家長也可能理解為「懶」,其實並不是因為孩子懶,只是因為他對於陌生環境和新事物的適應性不那麼好。
  • 幼兒園「打卡」活動,培養孩子好習慣還是流於形式?家長褒貶不一
    晚飯前,收到了幼兒園老師發的消息,主要內容是:園裡的親子閱讀活動開始了,這是一個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良好契機,希望家長配合不要懈怠,每天抽時間陪伴孩子閱讀,並在朋友圈進行閱讀打卡。後面還附上了打卡的標準模板:一段話+三張照片,其中一張孩子讀書的照片,兩張幼兒園照片。
  • 聰明而懶惰的孩子怎麼教育?
    實際上,以我從教30年的經驗來看,我真的沒有見到過不聰明的孩子。我也沒見過幾個非常聰明的孩子。意味著什麼?也就是說,人與人同為人,智力水平差不多,沒有人比人聰明到哪去了。那麼我就只說說,孩子懶惰該怎麼辦?先要知道,為什麼孩子會懶惰?還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偷懶的基因?勤勞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懶,就是不願去做麻煩的事情。懂了這一點,就該懂了,幫他從懶惰變成勤奮需要堅定的決心。
  • 《中國青年報》評鄭爽:佛系工作態度,是懶惰,沒有責任感的說辭
    《中國青年報》評鄭爽:佛系工作態度,是懶惰,沒有責任感的說辭前兩天的鄭爽,因為一場直播中的情緒失控,而再次引發巨大爭議。雖然之後鄭爽再次直播,態度良好,且粉絲全力維護。在正文裡,編輯用鄭爽之前在綜藝裡的發言來證明:一些佛系的工作態度,是一種停滯不前的狀態,是懶惰,是沒有責任感的說辭。很明顯,《中國青年報》代表的主流媒體,對於這次直播的爭議,並不支持鄭爽的做法。到目前為止,粉絲和網友也是各執一詞,難以說服。
  • 懶惰是一種病
    懶惰是一種病 說實話,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覺得懶惰是一種病,而且也越來越深信懶惰不僅是暗藏在靈魂深處與生俱來的
  • 【家教】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出來的
    優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來的,所有家長都要知道。這個階段切忌把追求成績錯誤地表現為要孩子當第一名,更不該只重視分數高低和名次,使孩子錯誤放大成績的意義與重要性。鼓勵孩子追求"自己的最佳表現""跟自己競賽",讓孩子了解成績是一種自我檢驗而不是分數、名次的追求。小學一二年級還要培養孩子每天朗讀、寫簡單日記的習慣。總之,一定要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
  • 家教|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陪出來的
    優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來的,所有家長都要知道。這個階段切忌把追求成績錯誤地表現為要孩子當第一名,更不該只重視分數高低和名次,使孩子錯誤放大成績的意義與重要性。鼓勵孩子追求"自己的最佳表現""跟自己競賽",讓孩子了解成績是一種自我檢驗而不是分數、名次的追求。小學一二年級還要培養孩子每天朗讀、寫簡單日記的習慣。總之,一定要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
  • 李玫瑾教授坦言: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懶惰和遊戲,而是最親的父母
    文\張媽編輯\張媽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都是所有家長最關心的頭等大事,許多家長總會覺得還是會因為一些壞習慣或許因為懶惰而耽誤了學習從而毀了一生。那麼,究竟什麼東西能毀了孩子的一生呢?或許很多人會說是電腦遊戲,遊戲裡面的打擊快感和精美畫面無疑都是讓孩子為之沉迷而荒廢學業的東西,畢竟沉迷遊戲的孩子在上課和做作業的時候滿腦子都是遊戲根本無心學習;還有人說是懶惰是人墮落的原罪,懶惰的孩子往往不喜歡學習,他們也沒有刻苦學習的心。但是這些都是只要家長加以引導和教育,孩子都可以改正過來。
  • 清華學霸姐妹花的學習計劃表流入網絡,優秀的孩子從來不會懶惰
    學習成績一直成為了各家長看孩子的標準,就會有許多家長攀比各家孩子的現象。學習成績高自然讓家長高看,家長的臉上也有了光彩。但這也讓很多家長既羨慕又發愁,發愁自己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為什麼不和別人家的孩子一樣。於是想盡辦法讓孩子提高成績。
  • 家長每天和孩子共做一件事,孩子就會優秀起來
    一個孩子習慣的養成很重要,一個好的習慣可以陪伴他一生,讓他終生受益。女兒有個習慣,每天背誦一首古詩,這個習慣讓女兒學會了堅持,學會了自律。之前聽說過21天習慣養成法,所以在孩子身上實驗了一下,一開始的幾天需要家長的催促和強化,等到了20多天,孩子慢慢的變被動為主動,直到後來背古詩成了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及至現在孩子的早起讀書,背誦都相對省心很多。即使孩子再自律,畢竟他也是孩子,也有懶惰的時候。
  • 認真是一種態度,優秀是一種習慣
    為了讓孩子們儘快地融入到學校生活中,讓學生能夠認識到學校對作業的重視,推動學生的作業書寫,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官莊小學特開展了優秀暑假作業評選活動。2020年9月8日,二至五年級孩子們的暑假作業被整整齊齊地擺放在學校三樓的錄播教室。馬校長、於燕校長、劉金曉、陳秀萍、段美莉等老師作為評委對孩子的作業進行了仔細的翻看和認真的評選。
  • 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德安二幼2020年讀書月活動倡議書
    活動倡議書親愛的家長朋友們:  您好!  時光淺淺,書香致遠。多讀書、讀好書悄然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德安二幼「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閱讀月活動如約而至。  圖書漂流、閱讀打卡、故事媽媽(爸爸)等活動將一一展開。
  • 如何解決學生不良學習習慣?幫學生克服懶惰心理,很重要
    克服學習的局限性,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覆練習形成並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學無止境,教師要教導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要善於總結自己的學習經驗,同時善於借鑑別人適用的優秀經驗。聰明的學生一定能找出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乘風破浪,早日達到勝利的彼岸。
  • 李玫瑾教授直言: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毀掉孩子一生的不是遊戲和懶惰,而是最親的父母。 ,都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傷害。 真正優秀的教育是培養孩子良好的情商品格 家長們往往對孩子的能力培養十分重視,認為能力優秀的孩子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在社會上打拼出一條出路。
  • 孩子成長總安於現狀?家長巧用「跳蚤效應」,孩子主動走出舒適圈
    對於有孩子的家長來說,家長們更希望孩子能夠努力上進,力爭上遊,不僅在學習上能夠在班裡名列前茅,在生活當中也能成為一個人見人愛,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王女士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家的孩子更優秀,所以經常給孩子灌輸一種努力上進的觀念。
  • 堅持了21天,孩子的習慣養成還是失敗了?行為在前幫助家長補救
    在《老師請回答》節目中,一位家長提問,說自己高一的孩子手機不離手,提到學習整個人的狀態就不對,她害怕是因為疫情而影響了孩子學習的狀態,堅持對她的孩子來說,真的太難了,該怎麼緩解呢?校長提醒道,我們不能因為疫情的出現,而把所有的原因歸於疫情。
  • 優秀孩子是家長陪出來的?1-9年級這樣陪讀,高中就輕鬆了
    一位名校校長曾跟課長語重心長地說:現在學校裡各方面優秀的孩子,大部分是家長陪出來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其實與學校教育沒啥大的關係,多半是這個孩子的家庭教育做的好;而一個所謂「差生「也多半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的確,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是,怎麼陪卻是大有學問的!今天課長推送一篇名校老師給陪讀家長的建議,1-9年級都整理齊全了!
  • 送孩子上學撿到4000元,你會怎麼處理?家長優秀學生才優秀
    家長優秀,學生一定不會差,學生是家長的一面鏡子有很多家長,總是感慨:為什麼優秀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其實,家長對別人家孩子羨慕嫉妒恨的時候,要反思一下自己。「落後生」十有八九跟家長有關係。家長優秀,學生一定不會差。正如張新竹所說:「父母的一言一行,特別能影響孩子的行為,我教育兒子,不能動別人的一針一線,這也許是別人家的救命錢。」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几乎每天和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其言行舉止,其思想意識,其習慣品質,都無形中對孩子產生影響。
  • 美國「羅森塔爾效應」證明,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誇出來的
    文|小歆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中國很多父母都很崇尚「謙虛」,認為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養成謙虛的習慣。所以,這些父母會儘可能地控制誇獎孩子,生怕孩子養成了驕傲自大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