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作者首發原創文章,歡迎分享轉發,感謝關注!
如果你送孩子上學,在學校門口意外撿到了數千元錢,你的感受如何?一定是驚喜、詫異吧,然後呢?你會怎麼處理這筆「意外之財」?#教育#
有人說,找失主呀!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別人的東西不能要,這是做人的底線。但是,如果正好你的家庭很困難,非常需要這筆錢,你還能經受得住誘惑和考驗嗎?
瀋陽一家長在校門口撿到4000元,她是這樣做的
2020年12月7日,瀋陽的天氣挺寒冷。市民張新竹的孩子姚景文在69中學讀初中,像往常一樣,她騎著電動車送孩子上學。
在學校門口,他們發現地上有一個包,撿起來打開,裡面竟然有一沓現金,共4000多元,再一看,沒有找到證件之類的線索。姚景文急著要去上學,囑咐媽媽一定要等失主,兩個人還商量好,如果等不到失主,就將錢交到派出所。
張新竹在校門口等了一個多小時,沒見失主來認領,就將包和錢一起交給了附近的蘇家屯區湖西派出所。
當天下午,張新竹在班級微信群裡看到一條丟失錢包的信息,就第一時間回復了,失主很快到派出所,領回了錢包。
張新竹家庭很貧困,她每月只有1600元的工資,婆婆還臥病在床,家裡太需要錢了。4000多元,對她來說,足夠可以支付家裡幾個月的生活費。
但是,她說,撿到那筆錢,她絲毫都沒有想要據為己有,一方面,做人要有一顆善良之心,要想到丟錢的人會多麼著急呀!另一方面,做家長的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示範,如果孩子把錢看得比人品還重要,就特別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張新竹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不能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影響,影響孩子的一生。作為母親,我必須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家長優秀,學生一定不會差,學生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有很多家長,總是感慨:為什麼優秀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其實,家長對別人家孩子羨慕嫉妒恨的時候,要反思一下自己。
「落後生」十有八九跟家長有關係。所謂的「落後生」,有的學習成績落後,有的學習習慣不好,有的思想品德不好。
學校對學生要求很嚴,管理很到位,但一回到家,家長要麼放任不管,要麼管理方法不對,簡單粗暴,家庭教育對學校教育起了負面的抵消作用。
有的家長本身就有一些壞習慣,本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就不高,對孩子學習不但不關注、不重視,而且覺得讀書無用,孩子有意無意受其影響,最終也變得跟家長一樣。所以,產生「落後生」,家庭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
家長優秀,學生一定不會差。正如張新竹所說:「父母的一言一行,特別能影響孩子的行為,我教育兒子,不能動別人的一針一線,這也許是別人家的救命錢。」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几乎每天和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其言行舉止,其思想意識,其習慣品質,都無形中對孩子產生影響。
有很多家庭,地處窮鄉僻壤,經濟窘迫,家長的文化程度很低,卻培養出了清華、北大等國內頂級名校的大學生。究其原因,就是家長忠厚持家、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影響到了孩子,家長對孩子的親情陪伴、精心呵護激勵著孩子。
家長到底要做什麼樣的人。日前,新華網舉辦了第十一屆教育論壇,即「2020·CIP教育創新大會」。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莉萍表示:父母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 自己要先努力做那樣的人。
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潛移默化,「身教」遠比「言教」有力。
一名優秀的家長,應該具備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應該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應該有高度的責任心, 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關注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不但能對孩子及時地給予各種指引和幫助,而且能隨時隨地給孩子以看不見的積極影響。
結束語
那4000元錢的失主名叫沙秀偉,她是一名瀋陽的外來工,那天她也是送孩子到學校,不小心在學校門口失落了錢包,失而復得,她心存感激,充滿深情地說:「我們掙點錢也不容易,這四五千元對於我們來說也挺重要的。當時錢丟了以後,心裡沒著沒落。我得向這位家長學習,好好培養我的孩子。」
姚景文的班主任高度評價自己的學生,說他做了一件讓老師最暖心的事,他是班級的驕傲,是瀋陽69中學的驕傲。
發生在瀋陽的這起事件,看起來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卻有著積極的社會意義,值得所有的家長反思和學習。
(文中配圖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