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其實就是一場危機,也是一場災難。一個國家應對災難的情況,反映著國家的軟實力水平。日本向來就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日本人所面臨的災難不僅僅是疫情,還有海嘯、地震等自然災害。日本人為了應對突然發生的災難,開發了許許多多防災物品。有成套的防災物品包,價格上萬日元,但是這些物品往往都是提前備好的,有些可能不太符合一個家庭的情況。我的一位日本朋友,給我介紹了一些日本百元店銷售的防災物品,初看之時,還真是打開了另外一個世界的大門。
畢竟作為中國人,思維當中就沒有「防災」的意識,當真正了解到以後才發現,原來防災物品還能夠這樣做!
日本的防災物品分類
日本的防災物品一般可以分為兩類:
保護人身的物品在避難所使用的物品
保護人身的物品,其實是防災物品的最基本物品,比如水、緊急食品、電池(包含手機電池)、繃帶、地圖、口罩以及手套等。
在避難所使用的物品多是一些生活上的物品,因為日本避難所屬於集體生活,並且災難結束日程不好確定,有可能在避難所待的時間較長。這些物品有:收音機、耳栓、保鮮膜、杯子、取暖用品等。
上述的一些用品,其實都是日常用品,對於有些物品,最開始聽到的時候,也不知道為何日本人將其歸類為防災物品。但是經過日本人的一解釋,恍然大悟!
比如收音機,當自然災害導致失去了所有通信手段時,收音機就成為了了解信息的唯一渠道。在一些末日電影當中,很多人都會使用收音機來收聽情報,而非現代的電子化設備。
再比如手套,很多人認為手套的作用不大,其實不然。如果出現一些需要搬運或者幫助他人搬運的情況,還是需要保護好自己的雙手的,這樣才能夠保持「戰力」,不被災難打敗。
保鮮膜的作用其實也很大,因為災難發生的突然,自然無法帶著碗筷前往避難所,此時保鮮膜就可以起到碗筷的作用,不至於讓自己赤手空拳地吃東西。
日本的百元防災物品
很多日本人的防災物品多是自己挑選的,日本人的防災意識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階層,因此許多店鋪也推出了各種各樣的防災物品。日本的百元店,就有很多實用的防災物品,雖然平時看起來不起眼,但是經過日本人的一介紹,才發現發明這些東西用法的人,真的是太聰明了。
日本的百元店一般銷售的有鋁薄膜,但是這些薄膜一般是在廚房當中使用的,放在靠近牆的火爐旁,可以隔熱,並且也能夠防止鍋中的油濺到牆體之上,容易打掃。但是同樣可以將此物用在防災之上,因為其較好的隔熱效果,可以披在身上,能夠保存身體的熱量。特別是冬天的災難,保持身體的熱量,就意味著能夠看到第二天的太陽。
在百元店銷售的有兩種水存儲相關的產品,一個是水袋一個是水箱。水袋的話,可以作為私人用品,水箱可以多人使用。
水箱是可以拉起的,能夠裝3.5L左右的水。
水箱還帶有一個水龍頭,可以放水引用。綜合來看,其實我更願意購買這個水箱,拿起來方便,用起來省心。(笑)
廁所袋是我很在意的一個物品,其實將如廁之事作為一個重點去考慮一點兒不為過。因為人有三急,是物理規律,不能因為「廁所」比較髒,我們就不去考慮。遇到水或者人體排出的液體時,會直接固體化。
倒入200CC的水(大概一次小便的量)後,形成固體化,並且也不大,隨地可以處理。人多的時候,公共廁所肯定會不足,如果有孩子的家庭,或許可以多準備幾個。
一次性收納袋也是不錯的選擇之一,比如毛巾或者手套等都是布產品,很容易打溼或者弄髒。慌亂當中,就更不能保持這些東西的乾淨了。在平時,給這些東西套上袋子,即便是下雨天,也不會弄髒了。
上面介紹的一些東西,其實都是比較有特色的物品。日本人家庭的這些防災物品也都是隨時更新的,比如水或者緊急食物也都有保質期,需要定期更換。雖然使用的機會並不是很多,但是這種未雨綢繆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我雖然在日本待了許久,但是依舊會有一種「災難不會降臨到自己頭上」的先入觀念,而日本人的觀念則是「災難不知道何時會降臨到自己頭上」!這種思維的差異,就導致日本人家庭當中對於防災物品的準備比較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