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巖 王山
2020-04-14 12:44 來源:澎湃新聞
提到防災教育,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警報鈴聲、抱頭躲在書桌下,集體疏散到空地上,相信這是很多中國孩子對「防災教育」的記憶。而日本的防災教育卻有截然不同的場景。
小男孩吃力地進行單人拔河運動,這是一項模擬救援落水者的趣味運動項目。本文圖片均來自+ art官網。這像不像公園裡的 「射擊遊戲」?其實這是在模擬緊急救火的「水桶射擊」。這是在進行模擬火災逃生的爬行競速運動。上面這些圖片,是一個叫「防災運動會」的項目。除了運動會,防災和戲劇也可以結合。
這是讓大人和小孩都參與進來的體驗式防災學習活動《防災博士的挑戰》。以上這些都是 + art 的防災項目。除了活動形式豐富多樣,+arts 的防災項目還特別「接地氣」,比如「豐洲防災展」就以東京的豐洲街為舞臺,在商場、博物館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舉辦。
在商場裡搭起的防災咖啡廳是一個讓人放鬆談笑的空間。以「有趣的事情比正確的事情更容易讓大家理解」為理念,+arts常常將「防災」的概念融入本就很受歡迎的活動中,讓人們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防災教育的意圖。
設計小孩子也會愛上的「防災遊戲」+arts 認為,在極端氣候和環境變化造成的災害日益增多的背景下,未來的防災教育應當包括兩部分:作為「適應手段」的防災教育和作為「緩和手段」的環境教育。
在災難中,保護自己和幫助他人的操作能力是防災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傳統的演習與訓練對孩子們來講顯得有些枯燥乏味。「一起來!青蛙大篷車」就是 +arts以「隨時都有準備」的防災為目標而設計的防災教育活動。
「一起來!青蛙大篷車」設計理念「一起來!青蛙大篷車」參考了由日本美術家藤浩志於2000年設計的玩具交換活動。在玩具交換活動中,小朋友們可以將自己的玩具兌換成積分,再用積分兌換其他玩具。在此基礎上,「一起來!青蛙大篷車」增加了以青蛙吉祥物為主角的防災訓練,孩子們可以通過參與防災訓練獲得額外積分,這些積分不僅可以兌換玩具,還可以在活動的拍賣會上競拍特殊玩具。
在玩具山中尋找喜歡的玩偶的孩子在活動中出現的防災體驗項目不僅重視趣味性,更具有實用性。所有的防災項目都以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的經歷者採訪為基礎而設計出來的,活動中的體驗項目在災難發生時都是拯救生命的技能。
活動中的滅火器體驗項目比如滅火器體驗項目,孩子們將體驗火災發生時,從大聲呼救到操作滅火器瞄準等必要操作。項目中使用的模仿真實滅火器的水槍,也是為了鍛鍊孩子們在真實火災時的瞄準技術。於是,在重複挑戰遊戲時,孩子們不知不覺具備了應對火災的能力。
活動中的擔架救援體驗項目再如,擔架救援項目模擬了搬運傷者時的場景,告訴孩子們如何用易於獲取的毛毯製作簡易擔架。活動中使用青蛙人偶模擬傷員,孩子們在遊戲中就學到了協力救助傷員的方式。
防災知識卡牌SHUFFLE此外,「一起來!青蛙大篷車」還以「救火」、「急救」、「儲備」為主題,設計了許多有趣的遊戲,比如融合了防災知識和桌遊的「防災卡牌SHUFFLE」,防止家具傾倒傷人的工作坊,普及防災儲備知識的「紙芝居」等等。與傳統的訓練演習相比,這些寓教於樂的項目更易於讓孩子們接受,是一種具有參考價值的教育方式。
如何讓大家更好地理解防災?如何以簡單易懂的形式,將防災和環境教育傳達給孩子們?對此,+arts採用了「紙芝居」的表現形式,製作了與防災和環境教育相關的插畫教材。
由+arts 組織的活動中的「紙芝居」表演所謂「紙芝居」 (註:日文「芝居」,中文譯為「戲劇」),可以理解為一種連環畫小劇本,一般以特大尺寸印刷,獨立成頁。每頁正面是圖片,背面印著臺詞和表演時的要領。孩子們需要舉著圖片,根據背面指示,表演圖片上的內容。由於「紙芝居」製作簡單、互動性強,深受教育者和學生的歡迎。
由+arts企劃設計的「紙芝居」教材之一「桃太郎物語第四章:生態覺醒」比如,+arts製作一個教材是將「桃太郎」的故事進行現代改編,講述桃太郎如何擊敗帶來突發暴雨的「暴雨猩猩」的故事。希望讓孩子們學到突發性暴雨的成因及氣候變暖的知識,同時對生活便利背後帶來的環境問題進行獨立思考。
由+arts企劃設計的「紙芝居」教材之一,「減少二氧化碳,猜猜是哪邊?」在減少碳排放的課題上,他們通過「紙芝居」介紹氣候變暖的原理與成因,讓孩子們參與思考日常生活中如何減少碳排放的遊戲。在遊戲中,孩子們將面對兩張插圖,思考哪一種行動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用肢體語言的問答形式進行學習。
在提問環節裡,小朋友和主持人進行互動這種「紙芝居」結合耳熟能詳的故事,使得「遙遠」的防災與環保命題更貼近孩子們的生活,故事中穿插的「我能做到什麼」或「大家都是怎麼做的」等問題,也向孩子們提示,自己在環境變化與防災中的主人公位置。
此外,「紙芝居」的製作與表演都相對簡單,也為教材的開發和主題設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教材的製作過程中,+arts 同志願者一起舉行多次工作坊,既可以集思廣益,也讓這種教育方式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小結日本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度,對挽救生命來說,防災的緊急應對能力和理論知識都至關重要。而這樣的知識,必須在平日裡就有所掌握、準備,才能在災難來臨時派上用場。
在日常生活中,怎樣保持對災難的關注和想像力呢?+arts 的活動設計提供了一種嶄新思路:通過有趣的、易於接受的方式,以一種喜聞樂見的形式,讓防災知識在大家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arts的防災教育活動立足於社區,不僅增強了大家的防災能力,也讓社區藉此機會聚在一起,使社區作為一個整體,共同應對災難。
參考資料防災+環境教育プログラム「防災+環境」をテーマにした、新たな教材を開発しました! 「浜キャンプSUMA」にて、環境+防災プログラムのブース出展を行いましたイザ!カエルキャラバン!みんなが楽しめる防災訓練!イザ!カエルキャラバン!(作者汪浩巖系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本科生,王山系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本科生、早稻田社會創新研究會負責人)(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日本防災,日本,防災教育,環境教育,兒童,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