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中鮮為人知,在英國卻變成「奢侈品」,中國人思考明白

2020-12-14 喜華春家常菜

說到美食,沒有一個國家能和我相比,中國不僅能吃而且能做美味的食物,中國的烹調方法有十幾種,一種食物可以做出多種菜餚,在幾千年的歷史中,中國對食物並不挑剔,中國有很多人不吃東西。

另外,在中國的每個區域都有許多獨特的菜系,他們享有盛譽,這些是從那個地區悠久的歷史中流傳下來的一些經典美食,非常受歡迎,但在中國中卻鮮為人知,在英國卻變成「奢侈品」,中國人你想明白嗎。

中國的飲食文化和英國飲食文化有很大的區別,所以有些食物我們很喜歡吃,但是英國不太喜歡吃,同樣地,在英國中出現了東西,這是非常流行的,但是我們國家吃的比較少,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魚子醬。

魚子醬也分為三個等級,最好的魚子醬是伊朗白羅非魚生產的魚子醬,這個魚子醬的質量很好,整體顏色是黑亮,所有價格也是市場上最貴的魚子醬,1.8公斤魚子醬壇售價約5.6萬元人民幣,外國中的所有商品都是奢侈品。

我國對於這種昂貴的魚子醬鮮為人知,有很多人對魚子醬很不感興趣,因為魚子醬雖然很貴,生產也很麻煩,但是因為魚子醬的味道很腥味,很多人經常排斥這種魚子醬。

中國人也很不明白,為什麼這樣的腥味食品在國外能賣這麼貴,而且很多人都喜歡吃,其實,這也是正常情況,因為每個國家都一定有一些獨特的飲食習慣,比如中國,不知道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哪些市面上鮮為人知的奢侈品品牌?
    講了那麼久奢侈品的品牌故事,今天小編和大家聊聊哪些鮮為人知的奢侈品大牌,小婊貝們,準備好了嗎開開眼界完全就是憑著海瑞溫斯頓先生本人對珠寶的狂熱痴迷不然也不會有 King of Diamonds鑽石之王的美譽擁有的全球著名鑽石和寶石收藏,足以與皇室分庭抗禮1950年代早期,據《生活雜誌》所評估海瑞溫斯頓擁有全球第二豐富與最重要的珠寶收藏臻品,僅次於英國皇室
  • 中國有奢侈品品牌嗎?
    封面題圖|《長安十二時辰》根據麥肯錫中國基於銀聯奢侈品交易數據做參考發布的《2019 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報告》, 2018 年,中國人在境內外的奢侈品消費額達到 7700 億元人民幣,佔全球奢侈品消費總額的三分之一,平均每戶消費奢侈品的家庭支出近 8 萬元購買奢侈品 。
  • 近代中國鮮為人知的愛國者(下):容梁的愛國智慧和義和團的愚昧
    之前的兩篇文章為大家簡單講述了容閎和梁誠這兩位鮮為人知的愛國志士,他們對近代中國的貢獻可以用巨大來形容,他們為國做貢獻的方法可以用智慧來形容,他們是近代中國真正的愛國者,是真正懂得如何愛國的人。(文章參見:近代中國鮮為人知的愛國者(上):容閎的愛國道路;近代中國鮮為人知的愛國者(中):外交家梁誠與「清華學堂」)我們運用簡單的推理,沒有容閎的留學計劃,就沒有梁誠、詹天佑這樣的人才。同樣,如若沒有梁誠,就沒有前一篇文章中所舉的那麼多極有才幹,又一心為國的人,近代中國一旦損失了這些人,又不知道要發展多少年才能彌補。
  • 英國人不明白:中國人明明也有拼音字母,為啥還非要學漢字?
    要說世界上的語言有什麼特點,那就是幾乎都是字母的形式,唯獨中國的語言不一樣,今天就一起來看一下。關於中國的語言漢語,英國人就覺得十分不明白,如果說中國人使用漢語,是因為沒有字母形式的語言文化,這還能夠理解。可是明明中國人就有拼音字母,拼音也能夠讓人分辨和理解,為什麼還非常學習那麼複雜拗口的漢字呢?
  • 賣LV不如賣口罩,沒有中國人的全球奢侈品市場太難了!
    但這2天的優惠,讓Holt Renfrew變成了一個「菜市場」,來往的人絡繹不絕,很多人看好一款包,壓根也不試背,抓到手裡就奔向下一個目標。放眼望去,手上拎著大包小裹的人,80%都是亞洲面孔。這裡幾乎每一個品牌店都有一個中國導購,他們會和經常光顧的老主顧加微信,來曝光店裡最新的皮包款式或者最新的打折活動。
  • 英國留學:奢侈品管理專業簡介
    很多留學英國的同學們都會成為代購小能手,除了化妝品就是讓女人為之瘋狂的奢侈品!買得根本停不下來!作為時尚前沿的英國,不僅擁有世界四大時裝盛會之一的倫敦時裝周,還是很多知名奢侈品的起源地,擁有很多廣受歡迎的高端時尚品牌如Burberry、Paul Sminth、Dunhill、Lee Cooper等。
  • 萬寶龍中國區董事長陸曉明:奢侈品在中國面臨的挑戰
    我們看到的奢侈品市場一方面看到了整個經濟的快速發展,奢侈品市場的快速發展,近十年排名到第三,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從奢侈品品牌來看,這上面不完全統計,但是一句話,大部分的奢侈品品牌店鋪發展在中國也是一個迅猛的比較,大部分的品牌也成為了他們品牌自己在全球排名第一的,中國市場變成了他們品牌的排名第一。剛才我們李總也說了,他們也是有好多品牌在集團裡邊兒,中國市場排名第一。
  • 奢侈品新困局:歐美日不買帳,中國人捂緊錢包
    在全球經濟復甦之際,很多頂級奢侈品企業卻因歐美日消費者不買帳、中國人捂緊錢包而處境艱難。來自義大利並在香港上市的普拉達就是個例子。這家奢侈品公司,業績已經連續四年下滑,市值也較高峰時期蒸發超過1000億人民幣。同病相憐的還有香奈兒、阿瑪尼等知名奢侈品牌。全球的奢侈品市場在過去5年都陷入了低迷。
  • 英國教授:完全看不懂中國人,為何中國人從來不提起自己的血統?
    之前有英國的教授提出疑問:看不懂中國人,為什麼中國人從來不提起自己的血統呢?尼古拉二世夫妻攜女去英國皇室探親,左起:沙皇皇后及幼女,尼古拉二世,維多利亞女皇,愛德華七世聽到這個問題,估計很多人都會有點摸不著頭腦,其實中國並不是沒有血統,只是不太注重。其實,血統的意義廣義來說,就是家族、人種、國籍的劃分。
  • 英國姑娘想不明白,黑髮最為高貴,中國人為何喜歡染頭髮?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審美觀念也在不斷的進步,尤其是女生都是很愛美的,所以現在出現了很多讓人變美的東西,化妝護膚是一方面,染髮是另外一方面,現如今,染髮還是非常流行的,尤其是各種各樣的黃頭髮,在生活中還是比較常見的
  • 中國人網購奢侈品不滿意率達42%
    中國人網購奢侈品不滿意率達42%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單一奢侈品銷售市場,中國人也成為全球奢侈品最大的一股消費力量。電商在這其中扮演的角色越發重要。要客研究院在近日發布的《中國奢侈品電商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8年,全網奢侈品電商銷售突破1400億元,並且將持續高速增長,預計2019年,中國線上奢侈品總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與高增長空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消費者網購奢侈品的體驗並不太爽,網購奢侈品不滿意率達42%。在做出購買決策時,評價才是第一要素,「大家都說好才是真的好」,價格反而是第三要考慮的因素。
  • 英國遊客在中國坐高鐵,為啥會感到尷尬?中國人:常坐就明白了!
    高鐵出行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人的交通方式,但是在其他國家,高鐵並不是那麼普遍。比如說英國,當地人除了會選擇飛機、轎車等常用的交通工具出行,更多地也會選擇火車這種出行方式。然而英國當地的火車和我們國內的高鐵自然有很大的區別。
  • 英國專家:中國人太天真,不明白沙漠的好處,竟然還想消滅它
    當初的「沙漠之都」如今變成為「大漠綠洲」。然而,英國學者卻認為中國人太過於天真,不明白擁有沙漠的好處,竟然還想著把沙漠全部消滅。難道沙漠的存在真的是利大於弊嗎?英國學者提出的質疑有何科學依據?曾有位經濟學家提出一個觀點: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財富。
  • 以前奢侈品一漲價中國人就瘋搶,但這次卻截然不同
    這段時間,受困難影響,國外奢侈品行業遭受重創,義大利一家奢侈品公司光一季度便損失2.2億歐元,英國一家奢侈品牌一季度銷售額甚至下滑一半。有專家預測,今年全球奢侈品市場規模將大幅縮水20%-35%,預計損失在600億歐元至700億歐元。
  • 法國巴黎銀行:35%的中國人通過「代購」購買奢侈品
    讀了這份調查報告,你更能了解中國人是如何在線上購買奢侈品的。中國人太能買了。
  • 田樸珺只知道英國的貴族,卻不懂中國的貴族
    田樸珺因為和王石的關係,近幾年混得風聲雲起,成為新的暴發戶,去英國轉了一圈,住在英國的別墅裡,享受英式服務,就大發感慨,嘲弄中國人沒素質,說你看看人家英國人的貴族精神,人家的紳士風度,你看人家那管家,穿著燕尾服,問個WIFI密碼都要拿銀盤子託給我。田樸珺想顯擺一下自己的優越感,好像自己也變成了英國貴族,可惜一下子就露出了自己的無知。
  • 中國人不出門,澳洲龍蝦沒人吃,奢侈品沒人買,想念中國遊客嗎?
    中國人不出門,澳洲龍蝦沒人吃,奢侈品沒人買,想念中國遊客嗎?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中國不僅開始登上國際舞臺,還影響著其他國家的發展,這表示著中國已經被國際所認可。以往春節的時候,很多中國人都會帶著家人出國旅遊,一方面是為了促進親情,另一方面也可以去採購一些中國沒有的產品,但是2020年因為肺炎的傳播使得中國人不得不待在家裡,中華兒女也十分配合國家的工作,畢竟大家的心裡也都知道只有居家才可以更快的阻止疾病的傳播。
  • 從國際一線大牌到夜市路邊攤,他們憑什麼歧視中國人?
    4月25日,法國巴黎世家新鞋發售,中國的遊客們在排隊等著買鞋。這時有幾個外國小混混插隊,一位中國阿姨出面指責了幾人,卻被小混混們動手推搡。阿姨的兒子衝過來保護自己的母親,卻被商場的保安用武力制服。最後所有的中國人以鬧事為由被趕出了店內,而插隊的混混們卻順利買到了鞋子。
  • 英國:中國仙草使我們通向繁榮
    英國最早標明日期的有關茶的記載是1658年9月23日在倫敦《政治快報》(Mercurius Politicus)上刊登的一則廣告:「為所有醫師所認可的極佳的中國飲品。中國人稱之為茶。」注意這裡的措辭,「所有醫師」,這已經是比較克制的說法了,另一位英國人託馬斯·加拉維的描述才是誇張。
  • 英國人的不可一世,碰到中國人的不屑一顧
    乾隆五十八年也就是1793年,乾隆爺終於同意了之後,來自英國的57歲的馬戛爾尼伯爵,帶領自己700人的龐大隊伍,開始了一場去往北京的旅程。 中國人把這次旅程定義為一次普通的朝覲、進貢,是多少年以來,以中國為核心的、在東亞地區穩定實行的朝貢體系的有一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