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受困難影響,國外奢侈品行業遭受重創,義大利一家奢侈品公司光一季度便損失2.2億歐元,英國一家奢侈品牌一季度銷售額甚至下滑一半。
有專家預測,今年全球奢侈品市場規模將大幅縮水20%-35%,預計損失在600億歐元至700億歐元。
為了挽回損失,這些奢侈品牌再次玩起漲價「套路」,特別是在中國市場,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已經率先走向正軌,另一方面就是漲價越兇,搶的中國人就越多。
據不完全統計,香奈兒在全球調價漲幅為15%-19%,一個包漲價近7000元;LV三個月來已漲價2次;古馳、迪奧也統統大幅提價。
然而這次,西方的算盤落空了。上個月央媒做過一次統計:奢侈品集體漲價,你會買單嗎,結果投票的大多數網友都選擇不會或者是觀望,放慢購物腳步。
對此,有網友認為,經歷過這場困難後,大家都變得更加理性和務實。相比昂貴的國外大牌,為品牌溢價買單,中國消費者更青睞高性價比的國貨。
特別是刺繡、漢服等融合民族文化的產品,掀起了一股國潮風。如今,地鐵裡、大街上,甚至在各路直播間,都能看見一個個身著漢服的身影,大多是90後、00後新一代年輕人。
在老一輩眼中,越年輕的人就越喜歡外國文化,因為他們生長在網際網路時代,眼界更高,思想更寬,所以越受西方文化的侵蝕。
但其實這類人跟每個時代一樣,只是極少數,甚至說比70後、80後更少,絕大多數90後、00後都更加充滿自信。
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漢服市場的總規模超過20億元。前幾天,中國最大漢服生產基地曹縣,還剛聯合拼多多上新超過500款原創漢服新品,其中一款融合了敦煌莫高窟壁畫元素與曹縣設計工藝的漢服,更是讓大家嘆為觀止。
在這背後,漢服美觀縱然是一個原因,而最重要的是體現一種民族自信的回歸。作為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漢服沉澱著上千年的中華文化。
當然,這並不是意味著大家都要重新穿上漢服,而是說漢服作為中華文化的精華、載體,需要國人去發揚和傳承,讓更多人看清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