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以用戶價值為根本」,是騰訊用戶導向的基本內涵。
對企業培訓人來說,培訓對象就是用戶。騰訊學院新員工培訓項目組(以下簡稱「項目組」)表示,隨著不同角色、不同職位的員工進入公司,為了滿足不同訴求,從用戶思維出發,騰訊的新員工培訓體系依據「公司—業務組—部門」三層級別無縫銜接,在公司層面分為了針對社招、校招、實習生、國際化新員工的四條培養通道。
■公司級新員工培訓四通道
社招,注重員工融入公司集體
社招渠道進入公司的新員工自身擁有一定的工作經驗,也會對公司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進行了解。
所以,騰訊學院在面對社招進來的新員工進行培訓方案設計時,會把幫助其更好地了解和融入騰訊列為重點。
例如設置企業文化、公司應知應會的制度等相關課程,合計包括6門面授課和6門網課。
校招,看重員工對學生身份的轉化
應屆生除了需要了解公司之外,還要從校園人轉化為職場人。
所以騰訊學院安排了更多相關的課程來為員工快速進入職場做指導。
例如職業素養,以及業務技能相關課程,進而為其能力進行補充,合計包括13門面授課和2門網課。
實習生,注重員工能力提升
實習生群體在騰訊中有一定的留存比例,雖然,並不是每位實習生都最終都能被錄用,但也應該做好準備,了解好公司方方面面的內容。
騰訊學院提供了三門網課,幫助實習生在實習期間了解公司、避免發生違規行為。如實習生被留用後,則成為正式員工,隨後參加校招新員工培養。
國際化新員工,重點解決文化差異
國際化新員工一般存在文化以及語言上的差異。
針對這一特點,騰訊學院重點推出了英文版騰訊企業文化、跨文化差異等課程內容,幫助國際化新員工了解企業。
而新員工們參加了員工培訓之後,也會回到所在部門及小組,參加對應業務的新員工培訓。
■業務組和部門級新員工培訓
承接公司級的培訓內容,在業務組層面的新員工培訓主要重點在於學習對應業務的內容,將業務組中的業務介紹、崗位技能、規章制度等內容提供通過線上以及當面傳授的形式,向新員工講解。
例如,線上推送業務相關的工具百寶箱、優質的網課資源、業務大咖的成長經驗給新員工;面授方面,部分BG面向畢業生會採取以戰代訓的方式,讓畢業生們在實際項目中學習成長。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設,公司層面的新員工培訓主要劃分為三個部分來設計。
首先,從堅定新員工的信心出發,讓新員工感受到網際網路和騰訊是正確的選擇,因而設置網際網路行業相關課程,涉及行業介紹和公司戰略布局、業務介紹等;
第二步,幫助新員工融入團隊,獲得歸屬感,為此設置了企業文化以及制度相關課程;
第三步,讓新員工了解騰訊的思維方式和行事方式等,從而在工作中更好地發揮自身價值,收穫認可並滿足自我實現的需求,例如設置了產品研討會、新人實驗站訓戰結合的課程。
新員工視角融入三步曲
依據上面三個步驟,騰訊為不同崗位分路的新人都設計了跟其特性相匹配的培養項目、主題活動,不斷讓新老員工分享交流、相互進步。
01
設計專門的實踐體驗
騰訊擁有六大事業群,新員工入職後的崗位通道也會比較多。項目組以「體驗」為關鍵要素,針對新人的不同特性,設計出與其個性相符合的培養項目和主題活動。
邊學邊做的產培生
騰訊的「產品思維」業界聞名,也十分重視對於產品新人的培養。
事實上,騰訊的產品新人雖然是依照產品經理標準招收入職,但產品經理這一專業並未在大學開設過。
這些產品新人通常來自計算機、數據等其他學科。
因此,產培新人入職後,要十分重視從應屆生到產品經理的角色轉化。
項目組專門為員工設計了「產品培訓生」項目(以下簡稱「產培生」),總共時長為兩年,內容包含輪崗及系統化培養。
輪崗採用「雙選」模式,例如業務部門提供數十個崗位,供產培生選擇,與此同時業務也在挑選與崗位要求相匹配的候選產培生。
最終,通過面試的方式完成「雙選」,實現人與崗位的最佳適配——即在一個崗位實踐一年後,按照「雙選」模式再去另一個崗位實踐一年。
且兩年輪崗實戰期間,產培生獲取的學習資源十分多樣化,包括從典型的工作場景到內外部最佳產品實踐、從自發學習交流圈到標杆企業遊學等。
實踐代替實戰的T族新人
作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無論是校招還是社招模塊,騰訊都對技術人員培養投入了大量精力。
項目組將IT技術新人稱為「新T」,在他們入職時提供公司研發方面統一的流程、工具、平臺,讓「新T」去學習和體驗。
此外,項目組還為員工創造了更多機會,讓其快速成長。其中「騰碼特訓營」和「新T Lab」便是代表。
■騰碼特訓營
騰碼特訓營採取了面授與網課相結合的實際操作模式,在課程中讓學員編輯代碼,進而在實踐與體驗中加深記憶。
■「新T Lab」
「新T Lab」是一個在線學習平臺,學員可按照網頁上提示的步驟逐步體驗騰訊內部整個研發流程。
第一步,從申請研發資源開始,逐步了解公司的研發環境;
第二步,通過在線學習平臺學習公司統一的代碼規範課程,並參與考試;
第三步,實際操作編寫代碼、提交、編譯及上線測試,從而體驗一整套的研發上線流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提倡開源協同的當下,公司在「新T Lab」中放入了更多新推出的組件和工具,供新T自由選擇使用。
02
鋪設員工溝通的道路
在學習文化方面,騰訊重點強調「分享、總結是更好的學習」,在公司內部的培養實踐中,始終延續著「分享」的優良傳統,新人培養項目和活動同樣如此。
除了將經驗豐富的資深員工安排進行經驗傳承與分享,騰訊同時還搭建了各種發言的途徑平臺,來幫助新員工向前輩和公司高層傳達自己的心聲。
落實貫徹自由交流與理解的方針
「騰訊達人」和「鵝廠老兵話鵝廠」是騰訊兩個比較傳統的社招新人培養項目。
代表騰訊希望摒棄大企業的強勢作風,通過讓新人與」老兵「交流,探索、挖掘騰訊的真正面貌。
騰訊達人
新員工可選擇想了解的業務部門同事,或者在內刊、K吧或各種宣傳中挖掘,搜索到欣賞的「騰訊達人」。
訪談聊天包括文化融入、工作效率、職業道路、溝通協作、自我學習等方面——話題開放,不被局限。
鵝廠老兵話鵝廠
與「騰訊達人」不一樣的是,「達人」的自由度更加廣泛,由新人自己尋找「老鵝」並選擇訪談話題;「鵝廠老兵」對社招新人進行分享,主題通常集中在兩個方向,一是分享職場經驗,包括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以及平常工作的「小經驗」等;二是分享自身與公司的故事。
由此可見,二者雖形式不同,但目的一致——希望老員工通過自身鮮活的例子來分享對公司的理解和感受,讓新人接收到的信息更為真實,而不是刻意包裝之後強行讓新人接受。
另外,項目組持續對95後群體進行分析、研究,並結合新員工培訓的需求調研得出,95後所希望的培訓是真實且有趣的,對「權威」的興趣度與接受度在下降。
鵝廠脫口秀
基於年輕人喜歡的話題,採用脫口秀的形式分享出來。
同時也將企業想要傳遞的內容利用脫口秀的形式呈現出來——項目組希望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將公司文化與價值觀傳達給應屆畢業生。
這一形式不僅加強了新員工的參與感,也完全貼合了他們的喜好和需求,屬於共創而非灌輸,更易於被95後接受。
回歸系列,打破信息交流屏障
在經歷8天封閉培訓之後,校招新員工會重回各自崗位,進入各大事業群和部門參與相關培訓。在每一年的11月和12月,騰訊學院會為該年度應屆畢業生組織「畢業生回歸」系列活動。
為何要舉辦這個活動?
一方面,新員工在公司適應一段時間後,可能會產生職場上的困惑,比如自身的職業發展,與領導溝通的技巧等等,回歸活動旨在幫助畢業生解決階段性的困惑與挑戰,類似師兄師姐新老員工直接交流,分享職場經驗等。
另一方面,能讓公司管理層直接面對新員工。項目組會邀請公司的高層直接面對應屆生進行交流,包括創始人馬化騰、各大事業群負責人等。
03
持續迭代以應對需求變更
隨著新員工群體的年輕化,其培養方案也會緊跟時代變化。
對於當時的新員工培養效果,項目組每年都會進行復盤,吸取經驗。為後續培養方案的更新迭代做好準備。
比如,在學習內容上,隨著畢業生的職場基礎能力越來越強,項目組將已有「office課程」由必修課調整為選修課,在滿足部分同學訴求的同時,也給予了大家更多自主選擇權。
同一時刻,結合年輕化員工的愛好特點,學習設計上增加趣味化、體驗式的形式,如在公司升級了新的文化價值觀後,為了讓新員工們能更深刻理解新的文化價值觀並有效踐行,在學習安排中加入「我眼中的騰訊範兒」短視頻拍攝及「發現騰訊」——畫出你心中騰訊文化等任務。
快速應對臨時需求
除了每年度都持續開展的優化思考,快速應對臨時的培訓需求也是騰訊培訓工作者的必備能力。
在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防控期間,為應對特殊時期下的新員工培訓需求,項目組快速將面授內容全部調整為線上課程;同時通過運營微信群,展開了雲開班、雲破冰、雲分享、雲交流等一系列活動。待疫情緩和後,進而組織了兩天兩夜的「小Q創造營」,為校招新員工創造線下見面交流和互動的機會,並且設計了多種充滿趣味的輕量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當公司得知眾多騰訊校招生所在大學取消畢業典禮之後,傾盡可用資源專為其舉行了畢業禮,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應屆生的遺憾,更讓他們感受到騰訊是一家有溫度的公司。
事實上,完全從學員角度出發,注重體驗、分享、迭代三大特徵,亦是真正將「溫度」貫徹了騰訊新員工培養全體系。這一片沃土中,充滿了暖心且積極的能量,相信必能結出累累碩果。
(文章來源網絡,侵刪)
更多培博會文章,歡迎點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