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品牌「三槍」上陣:17年前抗擊非典,17年後支援前線!

2020-12-23 天下網商

(天下網商記者 汪帆)「砰砰砰」,三槍!

以三聲槍響為標誌的中華老字號「三槍」內衣品牌,如今已走過八十餘載歲月。

它是中國最早的一批內衣品牌,是當時國人婚嫁必備的壓箱底物件,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件柔暖棉毛衫褲,是蟬聯二十餘年的針織內衣市場佔有率第一,天貓內衣類目銷售額第一的民族品牌。

它還是非典時期,口罩的生產工廠。當年,全廠停下生產線,紡織工人不懼危險,連夜趕製數以萬計口罩,支援全國抗擊非典。

如今,疫情當前,三槍再次挺身而出,工人紛紛返廠,三天時間拉起了一條防護服流水線,機器晝夜不停,女工一針一線,加班加點。

「我們快一點,再快一點,那些需要的人就能早一點穿上。」一位女工說。

今日(2月5日),由上海龍頭股份三槍(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首批2000件民用防護服已正式交付上海市經信委並用於疫情防控物資保障調撥。

抗擊非典,20萬隻口罩

「浪奔,浪流,萬裡濤濤江水永不休。」電視劇《上海灘》的主題曲裡,結尾的「砰砰砰」三聲槍響,至今仍留存於眾多國人的心中。這一獨特的創意,正是三槍內衣當年的冠名廣告。

1928年,幹庭輝在上海開了一個小小的針織廠。這個老闆酷愛射擊,1937年他在射擊比賽中獲得三連冠。適逢盧溝橋事變,為了表達保家衛國的決心,幹庭輝就向當時的商標局申請 註冊「三槍」商標,從此沿用至今。

當時,正好抗日戰爭爆發,弘揚國貨,抵制日貨,三槍品牌一炮而紅。

時光荏苒,三槍的「愛國」基因一直延續至今。

2003年,SARS肆虐,三槍臨危受命,趕製衛生口罩。為了保證進度,不惜停了整個內衣流水線,所有的工人不懼危險連夜加班加點,為抗擊非典出力。

三槍上下各部門積極行動起來,短短48小時就完成了從生產車間的清理、縫紉平車的調撥安裝,消毒間的規範布置,消毒設施的置備、生產工人的挑選,以及通過相關部門的檢驗等需要個把星期才能完成的工作量。

原料來不及供應,三槍拿出優於原料,用來生產內衣的40支紗棉生產20層口罩,每隻售價僅為4元。

走進車間,到處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新張貼的「明星榜」上,個人日產量最高紀錄已達1000隻。

而在非典期間,三槍每天都要向北京運送20萬隻口罩。

2003年5月22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第一批質量較好的防治非典產品名單,其中包括上海三槍集團的「三槍」口罩。

阻擊疫情,2000套民用防護服

2020年開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襲來,三槍集團第一時間行動起來,加入到應急物資採購和生產的工作中。

1月22日和26日,經過兩次緊急會議討論,三槍集團迅速結合自身優勢,制定工作方案,決心實現民用防護服生產能力從無到有的突破。

「疫情防控前線的同志們沒有防護服怎麼行?在國家最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站出來,想盡一切辦法要把防護服做出來支援前線。」三槍集團母公司龍頭股份技術總監李天劍說。

為此,三槍集團客服了設備、原材料、人員配備、生產工藝等一系列問題,拉開了一條防護服的生產流水線。

據三槍集團副總經理蔡建華介紹,「我們迅速地把本地工人召回工廠,很多人接到指令二話不說就趕到公司,用最快的速度三天就把流水線拉出來」。

大年初八,第一件防護服的樣衣打樣出來,經專家審核和市裡相關部門確認,很快準予投入生產。

「我們現在天天加班,爭取把產能創造得更多一些,希望儘快地把防護服能夠供到抗疫一線的同志們,為整個疫情防控物資的保障作出我們三槍人的貢獻。」蔡建華說。

如今,三槍集團及母公司龍頭股份已經實現日產5000套民用防護服的生產能力,首批三槍民用防護服於2月5日交付上海市經信委作疫情防控物資保障調撥。

據李天劍介紹,三槍集團下一步還將繼續快速組織內外部資源,力爭儘快達到8000套以上的日生產能力。

「和三槍同時期的品牌,很多走著走著就沒有了。但三槍卻一直走到今天,且屹立不倒。因為,力爭第一的那種激情和信念,是三槍的核心品質」龍頭股份董事長王衛民說。

而刻在基因裡的愛國情懷,正是這種品質最核心的源動力。

相關焦點

  • 內衣品牌三槍上陣生產防護服,17年前還抗擊過非典!
    「砰砰砰」,三槍! 以三聲槍響為標誌的中華老字號「三槍」內衣品牌,如今已走過八十餘載歲月。它是中國最早的一批內衣品牌,是當時國人婚嫁必備的壓箱底物件,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件柔暖棉毛衫褲,是蟬聯二十餘年的針織內衣市場佔有率第一,天貓內衣類目銷售額第一的民族品牌。
  • 17年前寫下首個非典病歷!佛山這名醫生再次站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前線
    17年前寫下首個非典病歷!大年初三一早,在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感染科病區裡,鄒敏超帶領醫生護士們早交班,布置新一天的抗擊疫情工作。「作為醫務人員,我們站在最前線,這是我們的職責,但是,大家也不要因此有太大的心理負擔,國家、省、市以及醫院黨委都高度重視,措施強有力,相信疫情不會持續太久。
  • 山西援鄂醫生父親:把17年前抗非典的行李箱傳給了女兒
    送女兒登上大巴的那一刻,王衛國想起了17年前母親坐著輪椅送別自己時的情景。2003年5月14日,他以長治唯一一批49人組成的救援醫療隊成員的身份,坐上汽車,前往疫情嚴重的太原。17年過去,在非典前線的細節已經有些模糊,但當初隨身攜帶的行李箱,仍被王衛國完好保存至今。
  • 17年前非典期間逆襲,17年後被列為被執行人,拉夏貝爾怎麼了?
    上海拉夏貝爾服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3月14日,是一家多品牌運營的自有品牌服裝連鎖零售企業,主要從事服裝自主設計與研發、外包生產、品牌推廣和直營銷售。創始人邢加興立志要將拉夏貝爾打造成「中國的ZARA」。由於對款式、設計和潮流的迅速反應,拉夏貝爾很快受到年輕女孩的追捧,一度成為80後、90後女生的集體記憶。
  • 17年前印有「非典」字樣的隔離衣再添「新冠」,這張照片刷屏了
    2月17日,江華瑤族自治縣所有人的朋友圈被這張照片刷屏了。「這是我們十七年前防治非典時,在感染病房用的隔離衣。」2003年非典疫情來襲,時年二十多歲的李芳,面對著參加工作以來的第一次面臨嚴峻考驗。從進入隔離病房工作的那天起,李芳就知道她有可能與非典「零距離」接觸,但她沒有半點退怯,全身心地投入戰鬥。十七年前那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正是有無數個像李芳這樣的白衣天使,把生命之光再次點燃,她們在抗擊非典的戰爭中,讓我們這個世界充滿了陽光。
  • 17年前上山採藥抗擊「非典 」 如今66歲的他和兒子一起抗擊疫情
    李文才是濟南市南部山區廒而村一間診所的鄉醫,行醫已48年。2003年,作為村裡唯一的醫生,他與村民一起抗擊「非典」,上山採草藥,回來清洗處理後熬藥送給村民。如今,66歲的他再戰疫情,為村裡60歲以上的老人以及一線工作人員免費發放預防用的中藥。
  • 17年前因「非典」結緣 雙警夫妻再次共上抗疫一線
    在2003年抗擊「非典」時,他與張英相識、相知、相愛,並最終結為夫妻。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役打響後,王磊與張英響應上級號召,雙雙奔赴抗疫一線。  而王磊女兒正處於小學升學階段,家中老人又長年行動不便需人照料。為保證抗疫工作不受影響,不增加家庭壓力和負擔,王磊每天早早起床做好飯菜,給女兒交代好學習和生活事項後,便急匆匆趕回崗位。「一般是弄一些『硬菜』。」王磊笑道,女兒很懂事,中午吃過飯後都會把碗筷洗好。
  • 一線直擊 | 17年後再上「戰場」,溫嶺松門醫學觀察站「指揮官...
    17年前,他作為一名瀋陽空軍軍醫,主動請纓支援駐地,抗擊非典,榮立二等功。如今,疫情來勢洶洶,他已褪下戎裝,卻不改軍人與醫生的本色,再次走上抗擊病毒的前沿。身為溫嶺市松門鎮黨委副書記,王雲鵬義不容辭地肩負起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溫嶺松門醫學觀察站「指揮官」的責任。「我有過抗擊非典的經歷,有經驗,由我來坐鎮,群眾和政府都比較放心。」他說。
  • 支援小湯山護士林萍:非典、新冠兩度抗「疫」 此生無憾
    在小湯山醫院和駐地兩點一線地往返時,北京友誼醫院護士長林萍偶爾覺得回到了17年前,那時,她在非典一線收治患者,每天深夜回到住處,也要走過樹影斑駁的小道,經過武警值守的崗亭。17年後,她再次走上抗擊「新冠」的一線,在「紅區」奮戰了40天。
  • 03年她是護士,直面抗擊「非典」;17年後她是社工
    雖然陣地換了,可吳春鳳要做的事更多了,看著中山三院曾經的戰友們整裝待發,奔赴武漢,她覺得自己依然和他們一起,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奮鬥。疫情爆發後,華林街社工站迅速成立了抗疫工作小組,社工們根據各自所長分工,奔赴到社區公共防疫的一線上。
  • 84歲的他從新披甲上陣,讓我們一起為全線的醫務工作者點讚!
    在17年以前他領軍戰勝非典,17後當病毒再次來襲,84歲的他再一次披甲重新上陣,這個人是無雙國士,更是國家的定海神針,他就是「鍾南山」
  • 17年後,詞作家化方披掛再創抗疫歌曲
    17年前,立志在北京闖出一番天地的青年化方寫了兩首歌——《雨打天堂》、《下一分鐘的未來》,那是抗疫歌曲,那一年是非典,那兩首歌讓他一舉成名。17年後的今天,早已成為著名詞作家的化方又寫了一首新歌《你的樣子》,也是抗疫歌曲,這一次是新冠。
  • 前線手記:濟南護士嶽曉萱17年後代表中醫人再戰疫情 已遞交入黨...
    從2003年院後抗擊非典,到今天主動請纓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嶽曉萱都用實際行動踐行一名醫務工作者敢打敢拼,不怕犧牲的精神。前線狀況如何?文中寫道「我已到達黃岡市,切身體會到疫區艱苦條件,疫情複雜。」但醫療隊的同志們精神是昂揚的。華山醫院張文宏主任那句「一線崗位全部換上黨員」,深深感染每位醫護人員。嶽曉萱就是懷著這樣激動的心情寫下入黨申請書:「身邊共產黨員們都不怕犧牲,不怕困難,衝在最前線。這句話深深感染了我。我發現在最危急關頭總能聽到一句話,一線共產黨跟我上。這使我更加堅定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決心。
  • 上海醫療隊急缺一次性內褲,內衣品牌三槍承諾無償提供
    2月9日,龍頭股份三槍集團偶然得知上海醫療隊醫護人員急缺一次性內褲3000條。在確認信息屬實後,三槍黨政領導班子緊急討論,決定儘管三槍不生產一次性內褲,但準備捐贈穿著更為舒適的純棉內褲,供醫護人員作為一次性內褲使用。 在進一步的溝通中,三槍得知武漢當地晚間氣溫可降至零度,疫情導致醫院、住宿地中央空調無法開啟。
  • 曾與非典正面交鋒,17年後,成為火神山醫院院長。他最寶貴的經驗是...
    張思兵說,那時他沒有見到整個設計圖紙,最想知道整個流程能不能滿足抗擊新冠肺炎的要求。比如供電,醫院原定是單路供電,後來調整為雙路供電,就是一旦一路電停了,另外一路電會自動接入。記者:為什麼要提出來雙路供電?
  • 致敬疫情中的「逆行者」,84歲鍾南山再戰防疫最前線
    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來時,8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教授重新披甲上陣。這位耄耋之年的老人針對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建議,「我總的看法,就是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鍾南山出生於1936年10月,父親是著名兒科醫生,母親是廣東省腫瘤醫院的創始人之一。1960年,24歲的鐘南山從北京醫學院畢業,踏上了與父母一樣的醫學之路。對他而言,讓病人轉危為安,就是最大的幸福。多年來,他堅守在抗擊疫情第一線,主動承擔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
  • 作文素材之2020年抗擊疫情金句大全一
    2、「抗擊疫情,責無旁貸!我鄭重提出請求,自願加入抗擊疫情一線戰鬥……」  --「抗擊疫情,責無旁貸!我鄭重提出請求,自願加入抗擊疫情一線戰鬥……」1月26日,市中醫院眾多醫護人員在微信群上發出了一份份請願書和請戰書,表達了願意投身防疫一線的願望。  3、「作為一名老村醫,在這個特殊時期,我不能袖手旁觀「。
  • 從非典到新冠肺炎,她和死神搶命搶時間
    2003年,31歲的王秋奮戰在抗擊非典的急診一線。當年,人民醫院因非典疫情遭受「重創」,兩人殉職。17年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她沒有退縮,毅然報名成為首批支援武漢抗疫的國家醫療隊成員,與同行一起,搶救患者生命。在急診的工作,每天經歷諸多生死,有因醫學發展水平受限而解決不了的遺憾,也有奮力一搏搶救成功的喜悅;有因患者不理解而帶來的委屈,也有發自患者真心的稱讚。
  • 【2020綦江警察故事】當「警服藍」遇上「天使白」 一場從非典到新...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2月6日11時訊 (通訊員 梅龍)「天使白」趕赴前線,日以夜繼攻堅克難;「警服藍」堅守後方,不是一線卻也是一線。2003年的「非典」發生時,還是一名社區民警的杜瀾臨危受命,作為第一批參戰民警,被派往最危險的「非典」隔離站執行勤務。正是在這裡,杜瀾認識了自己的愛人——同在隔離站的醫務人員左茂。正是共同抗擊「非典」時的朝夕相處,讓兩個年輕人暗生情愫,從相知到相愛,最終步入婚姻的殿堂,攜手走過了17個春秋。如今,杜瀾和左茂已不是風華正茂的年紀,卻又是單位中的頂梁柱。
  • 2003年「非典」老照片:67歲鍾南山衝在最前線,圖6令人淚流滿面
    據報導,2013年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團隊分離到一株與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樣冠狀病毒,進一步證實中華菊頭蝠是SARS病毒的源頭。【患者逃跑被強制帶回】(這是一組反映17年前抗擊「非典」老照片,每一張都是生死瞬間,令人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