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肛瘻,真的會癌變!

2021-02-12 肛腸圈

肛瘻其實是長在肛門附近的不正常隧道,通常是由感染導致的。醫生們管這條隧道叫做瘻管,瘻管的內口在肛門裡頭,外口在肛門旁邊的皮膚上,統稱為瘻口。

根據瘻管的數量和位置,把肛瘻分為幾種類型。

只有一條瘻管的叫做單純性肛瘻;超過一條瘻管的叫做複雜性肛瘻;靠近肛門部位,不是很深的瘻管叫做低位肛瘻,比較深,比較長的瘻管叫做高位肛瘻。

肛瘻的症狀都有哪些呢?

1. 嚴重的瘙癢感:當患上肛瘻時會出現明顯的瘙癢感,這主要是因為肛瘻會引發肛門流膿,肛門瘻口的部位長時間受到膿液的刺激,會引起周圍皮膚處於高壓狀態。本身肛門處於隱私的部位,長時間潮溼就會引起周圍皮膚變色,表皮就會脫落,讓纖維組織增厚以及增生,嚴重的話會出現肛門溼疹。

2. 疼痛:只要肛瘻患者的瘻管通常沒有任何的炎症,並不會有明顯的疼痛感,只是感覺到局部有不適以及發脹,行走的時候可能會有腫脹以及疼痛感,這是因為肛瘻受到了感染,膿液排不出去的時候會引起腫脹以及發炎,最終導致明顯的疼痛。患者的肛門瘻部位以及直腸會出現疼痛以及灼熱,並且排便困難。

3分泌物明顯的增多:一旦患上了肛瘻肛門會出現大量的分泌物,尤其是對於比較大的高位肛瘻患者來說,瘻管直接位於括約肌外面,是不會受到括約肌的控制著,所以不能夠有效的控制分泌物的排出,在肛門部位會常常有其他氣體以及糞便的排出。

4腫塊:80%的肛瘻患者在肛門周圍會觸摸到明顯的條狀硬塊,這屬於明顯的症狀,使用手輕輕的按一下會有明顯的疼痛感。

5流膿:大部分肛瘻患者會出現流膿的現象,這屬於特別重要的症狀,導致膿液多少主要是由瘻管的長短大小來決定的,一般剛開始生長的肛瘻膿比較多而且粘稠,帶有明顯的惡臭和味道發黃,分泌物比較多,會直接堵塞外口。隨著時間的推移,膿液會積累越來越多,若是排不出去的話,就會引起明顯的疼痛感。

1. 指診:一般患者來到醫院檢查時,醫生都會給患者做指診,把手指伸入患者肛門內摸一摸,如果瘻管不是很深,一般可以摸到瘻管的走向和內口。如果指檢不能清楚的找到瘻管和內口,就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包括探針、B超和核磁共振檢查。

2. 探針檢查:就是拿著探針從肛瘻的外口沿著瘻管往內伸,另一隻手的手指進入肛門內,如果手指觸碰到探針從內口穿出,說明找到了這條瘻管的位置、走向和內口。但如果瘻管有彎曲,探針無法順利通過就不能做。

3. 腔內B超:可以準確判斷肛瘻發病的部位、發病的範圍,能很明確地診斷肛瘻。大多數的肛瘻患者,應該在指檢之後做腔內B超。

4. 核磁共振檢查:可以三維立體的反映肛瘻的具體情況,適合特別複雜的肛瘻,或者反覆發作、做過多次手術的肛瘻。

肛門的神經非常豐富,一旦肛瘻出現腫痛、流膿的症狀,患者無論是坐著還是走路,都會很難受。另外,肛瘻還容易反覆發作,所以非常影響生活和工作。

如果不及時治療,單純性肛瘻會慢慢變成複雜性肛瘻,低位肛瘻也會因為感染嚴重,逐漸變成高位肛瘻,增大治療的難度,患者也會更痛苦。此外,超過十年的肛瘻有一定的癌變機率,所以肛瘻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不要拖延,增加治療難度。

肛瘻的根治方法,只有手術!吃消炎藥、坐浴等方法對肛瘻的腫痛、流膿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但達不到根治的效果。

生活中預防肛瘻的方法

肛瘻是一種常見的肛門疾病,在現實生活中時有發生。肛瘻久拖不治、久治不愈有可能癌變。所以患者應慎重對待肛瘻。那麼日常生活中肛瘻如何預防呢?

1. 肛門灼熱不適、肛門下墜者,要及時查清原因,及時治療。

2. 及時治療肛竇炎、肛乳頭炎,以免發生肛管直腸周圍膿腫及肛瘻。

3.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每日排便後坐浴保持肛門清潔,對預防感染有積極作用。

4. 防治便秘和腹瀉,對預防肛管直腸周圍膿腫有重要意義,因為大便乾結容易擦傷肛竇,再加上細菌侵入而感染。腹瀉者多半有直腸炎和肛竇炎的存在,可使炎症進一步發展。

5. 積極治療,肛瘻可能會引起肛管直腸周圍膿腫的全身性性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病等。

6. 建立正常的膳食習慣,因肛瘻的發生與溼熱有密切關係,所以油膩生溼熱的食物應有所節制,同時要戒除菸酒及嗜茶的習慣。應多吃清淡含豐富維生素的食物,如綠豆、蘿蔔、冬瓜等新鮮蔬菜、水果。

經久不愈的肛瘻多屬虛症,飲食上應食含有豐富蛋白質類等食品,如瘦肉、牛肉、蘑菇、大棗、芝麻。另外,虛證防治食物還有木耳、山藥、香菜、韭菜、茄子、芡實、菱、藕、茴香、荔枝、雞、羊肉、無花果等。

(文章來源於微信公眾號,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贊是一種鼓勵 | 分享傳遞友誼

相關焦點

  • 肛瘻應該怎麼辦?不做手術可以嗎?
    如果既往免疫力低下或者存在某些基礎病,也容易罹患肛瘻,例如糖尿病,愛滋病,長期口服免疫抑制劑的人群,潰瘍性結腸炎、腸結核、克羅恩病等等。性,是指發生在肛門直腸周圍的膿腫潰破或切口引流的後遺病變。典型的肛瘻就是一根通暢的完整的管道,一頭在肛竇,一頭在肛緣外,或在直腸壁。
  • 出現肛瘻不能拖,提醒:若總是不管不顧,3個危害找上門
    肛瘻不同於痔瘡,得了痔瘡後,如果沒有症狀可以不需要治療,但是肛瘻常常會引起皮膚瘙癢、破口流膿、肛緣腫塊等臨床表現,如果放任不管的話,可能會引起身體其他不適,危害機體健康。那麼,肛瘻的常見病因有哪些?患者通常會有哪些臨床症狀?如何進行檢查診斷?下面就簡單的進行介紹,以便於更好的了解肛瘻的相關醫學知識。
  • 醫生解析:肛瘻是什麼?有這5個症狀的人,謹防中招
    肛瘻中醫上稱為肛漏,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通常為肛周膿腫的最終表現,與痔瘡出血、會陰壞死性筋膜炎並稱為三大肛腸疾病,倘若未及時採取有效治療,導致其反覆發作、久治不愈,會有癌變的風險。那麼究竟什麼是肛瘻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 【獨門秘籍之肛瘻微創手術篇】---什麼是肛瘻?手術難在何處?!!
    到揚州市中醫院來檢查,市中醫院肛腸科李晟瑋主任寬慰了一番,告訴他這種病就是肛瘻,並不難治,做了手術很快就會好,這才放下心來。  什麼是肛瘻?簡單點說就是肛門上又出現了一個或者幾個出口,糞便從這些出口鑽了進去,肯定是得病了。可是肛門好好的為什麼會得肛瘻呢?這跟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經常吃辣椒、經常飲酒就是誘因,便秘也會引起肛瘻。
  • 有癌變的機會
    肛瘻是肛門直腸瘻的簡稱,是肛管或直腸與肛門外皮膚相通的一種異常管道,一般由內口、管道、外口組成,肛瘻的主要症狀是局部流膿,溼癢及疼痛,初期流膿較多,色黃而稠,糞臭味重,一旦發現肛瘻,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否則可能會引起惡變。
  • 肝膽結石癌變,真的會有
    膽囊結石存於體內,長期刺激膽囊會引起癌變。膽囊癌是十分棘手的癌症,死亡率非常高。膽囊結石還會引起胰腺炎,急診發作時非常痛,病人非常吃苦頭。還有一種結石長在肝臟,也會癌變。來自麗水的63歲顧大媽,肝臟很多結石,已有5年之久,每每急性發作時,她腹痛難忍,去當地醫院掛消炎針。最後找到洪德飛主任,要求手術徹底根治。
  • 會不會癌變?
    武漢漢西博仕肛腸醫院表示,痔瘡雖然常見,但一說到肛門的問題,不少人會覺得尷尬,不想去醫院,期望著它能自愈;而痔瘡總是反反覆覆,有些人又擔心若不治好,會不會癌變……我們究竟該如何對待痔瘡呢?    2  突發性的、輕度的  有一段時間作息不規律,常吃辛辣食物,突然出現了痔瘡,且只有少量出血、無脫出等問題,此時通過改變飲食作息習慣,如多飲水、補充膳食纖維、戒辣,並多做提肛運動、注意肛周清潔等,痔瘡症狀多會自行改善並自愈。
  • 肛瘻
    病因和病理大部分肛瘻由直腸肛管周圍膿腫引起,膿腫自行破潰或切開引流處形成外口,位於肛周皮膚。由於外口生長較快,膿腫常假性癒合,導致膿腫反覆發作破潰或切開,形成多個瘻管和外口,使單純性肛瘻成為複雜性肛瘻。瘻管由反應性的緻密纖維組織包繞,近管腔處為炎性肉芽組織,後期腔內可上皮化。
  • 男子肛周「小疙瘩」久不癒合 反覆感染催生肛瘻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黃濤 通訊員陳彥西)患肛周膿腫後,本以為只要簡單把膿液排出便可痊癒,漢口40歲的陳先生屁股上的「小疙瘩」卻始終難以癒合,甚至最終引發了更為嚴重的肛瘻。經詳細專科檢查,陳先生被診斷為「肛瘻伴感染」,需及時手術治療。「我的傷口都快癒合了,怎麼反而越變越嚴重了呢?」陳先生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很多肛周膿腫患者認為只要將皮膚表層的膿液排出或擠出後,傷口消腫,病情就會康復,實際上這只是一種假性癒合。」
  • 肛瘻手術後的分泌物多久會消失?
    肛瘻手術以後的分泌物,一般需要1-2周才能夠慢慢的消失。肛瘻是直腸肛管間隙感染的慢性期,與肛周膿腫是同一種疾病。 肛周膿腫是急性期,肛瘻是慢性期,肛瘻一般通常由外口或內口。如果是低位肛瘻即肛瘻的內口位於肛提肌下方,在臨床上通常採用肛瘻切除就可以獲得治癒,因為不損傷到肛門括約肌,不會造成術後排便失禁。一般一周左右就可獲得創面修復。
  • 外科筆記:肛瘻
    肛瘻(anal  fistula)肛瘻是肛管或直腸與肛周皮膚相通的肉芽腫性管道
  • 肛門瘻管(肛瘻)復發的原因分析
    高位複雜性肛瘻可經多次掛線使其變為單純性肛瘻。3.肛瘻切除術 ,一般適用於低位單純性肛瘻,方法為一次性將全部瘻管切除,創面為健康的正常組織,並呈內小外大狀態。較淺表的創面可作全層縫合,5天後拆線,多可一期癒合,較深的創面敞開,自然癒合。許多患者在肛瘻手術治療後又復發了,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 肛門周圍的小膿包怎麼就變成肛瘻了呢? ​
    肛瘻作為肛腸疾病中較為複雜的病種,多數人並不知道,實際上肛瘻多是因肛周膿腫醫治不妥導致。肛周膿腫在病況前期表現較為明顯,肛周一般會呈現一個或多個小硬塊,並伴有疼痛感,少量患者會呈現發熱表象。因為小包在其他部位也比較常見,一些患者一般採納消炎、止痛的方法,抵擋肛周小包的疼痛感,殊不知這個小包塊看似簡略,但十有八九是肛周膿腫。
  • 肛瘻為什麼不能自愈 5點因素導致不能自愈
    肛瘻是屬於肛腸疾病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而且也是比較嚴重的一種,你知道什麼是肛瘻嗎,在日常生活中肛瘻為什麼不能自愈呢,如何預防肛瘻的情況發生呢,帶著這些問題一起來文章中尋找答案吧。2、肛門部不能靜養,膿腔不易粘合:排糞、排尿時,因括約肌收縮或因炎症刺激肛門括約肌,使肛門括約肌經常處於痙攣狀態;3、腸腔中的糞便、腸液和氣體依舊會持續的進入瘻管,然後刺激管壁,迫使管壁結締組織增生變厚,管腔難以閉合;正因為難以閉合,又怎麼可能導致肛瘻自愈呢。
  • 肛腸醫生提醒:肛瘻一旦形成 就不要拖著指望它自愈
    紅網時刻12月8日訊(通訊員 危為)很多肛瘻患者在初期都會有一個錯誤的想法,熬一熬,用點藥,肛瘻就自愈好了。於是很多患者等到病情加重了才趕往醫院,這往往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增加治療難度。那麼,肛瘻是否會自愈呢?
  • 肛瘻了解一下
    潰後傷口久不癒合,就會形成肛瘻。去年10月,21歲的黃先生,發現肛門附近有幾個堅硬的包塊,剛開始以為是痔瘡,再加上剛找到工作,很多事情需要上手,也沒有抽出時間就診。今年,黃先生發現以前肛門口的包塊破了,而且裡面還流出了膿水。黃先生覺得膿水流出後,傷口就應該會癒合了。然而事實恰恰相反,沒過幾天,破口不但沒有消除,還出現了紅腫、發炎、疼痛等症狀。
  • 過敏性鼻炎久治不愈,會不會癌變?
    另外,有些過敏性鼻炎的患者長期使用鼻黏膜收縮劑,比如羥甲唑啉,這些藥物也可能導致鼻腔出血的,鼻腔有些血絲,不代表就是癌症,只能說明有黏膜血管的破損而已。不要太緊張,我安慰他。很多人都會擔心自己長期不愈的過敏性鼻炎會導致癌症,其實不會的。過敏性鼻炎和癌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 檢查有腸息肉會不會癌變?如果手術切除,會不會有復發的可能性
    專家發現,腸癌中的80%--90%的患者,都是由腸息肉發展而來,所以人們在查出腸息肉的時候,就會非常緊張,害怕會不會發生癌變,要不要手術切除呢?手術切除後還會不會再復發?什麼是息肉,再人體一些空腔臟器的部位,有一塊組織隆起了,就是息肉。
  • 痔瘡和肛瘻一定要分清!別以為肛門上的就是痔瘡!
    痔瘡與肛瘻雖相似痔瘡和肛瘻有哪些不同的?1、觀察分泌物及排洩物。患痔瘡,一般肛門較少有分泌物,當內痔嚴重脫出時,有分泌物存在,但分泌物多稀薄;而肛瘻多為膿性物,伴有臭味。2、痔瘡腫痛多由內痔嵌頓或炎性外痔引起,以手還納肛內後多可緩解;而肛瘻則可見肛門紅腫熱痛、肛周膿腫病史。
  • 什麼是肛瘻?出現這5個症狀的人,恐怕已中招了
    患上肛瘻具體會有哪些問題出現呢?有哪些症狀表現?肛瘻又被稱作是「肛門直腸瘻」,大多數的肛痿都是因為肛門直腸膿腫破潰又或在排除膿包後形成。腫塊逐漸變小,但是腸道內的物體卻仍然進入膿包腔體內,在癒合變小的過程當中就常常會形成迂迴曲折的腔道,然後引起流通不暢便造成不容易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