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熱點
今天18時2分,將迎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我們的節日」南京工作室、南京餐飲商會日前聯合發出「過好中國傳統節日」倡議書,通過推出冬至套餐、懸掛冬至標語等行動,共同營造冬至節日氛圍。
讓傳統節日「活」起來
過節,無論一個地方還是一個家庭,得有條件,譬如一定的經濟實力,才能過個好節。每次過節都歡歡喜喜的,人們自然就會喜歡過節、盼著過節。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過年才能吃上一頓餃子,到每天都吃得比過去春節還好,不少人感覺傳統節日的氣氛不如過去濃厚了,這固然因為邊際效益遞減,也說明我們對物質和文化生活的期待值更高了。同時,隨著文化自信日益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無論從物質和文化消費,還是從身份認同的角度出發,過好傳統節日的呼聲都越來越高。
過好傳統節日,更是傳承與發展傳統文化的需要。在消費升級的當下,喜歡就是生產力,當有越來越多的人從相對被動的「過好節」,轉向主動的「好過節」,這份喜歡與好奇就能讓傳統節日成為一個個潛力巨大的文化IP,並與其他IP聯動,撬動新的市場。
對於地方來說,傳統節日還有獨特的價值。不同地方有不同節俗,突出傳統節日在地方的特色與內涵,有助於擦亮地方文化品牌。譬如,南京人過冬至要喝雞湯、吃餃子,有「逢九一隻雞,來年好身體」的說法,白局唱詞裡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此次南京餐飲商會號召會員單位推出「2020冬至祝福套餐」,點一份雞湯,送一份餃子,正是通過市民最熟悉的飲食文化,喚起大家對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關注。
不過,現代人要求高了,一個節日不是吃好就算過好,把「過好節」的人轉化為「好過節」的「粉絲」更不容易。我們的傳統節日不少,許多都與美食相關,但不得不說,除了元宵、粽子、月餅等與特定節日唯一關聯,包括冬至在內的一些節日,美食缺乏唯一關聯性——餃子就適用於好幾個節日。像這樣的節日要想令人印象深刻,就必須在「吃」之餘,豐富其他活動,這些活動既可承古意,亦可立新篇。
「我們的節日」作為文化活動項目,其內容與目的是豐富傳統節日文化活動,挖掘傳統節日文化內涵,闡釋節日現代意義,引領新的社會習俗。尤其是未來屬於年輕人,傳統習俗的傳承與發展和傳統藝術一樣,不能一味復古守舊,需要在留住老味道的同時,符合當代審美趨勢與價值觀,善用當代表達來彰顯傳統魅力,用年輕人的「語言」與他們溝通,贏得更多年輕人的認同。
當傳統節日對於人們來說不僅意味著「吃什麼」,更能讓人瞬間聯想到節日相關的歷史淵源和東方美學,聯想到仍然活躍的限定活動,那麼這個節日就與現代人建立起了緊密的聯繫。通過加深人們對節日文化的價值認同和情感認同,讓傳統節日「活」起來,「活」得夠時尚、有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