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兩種分析場景所披露防藍光PET薄膜採購量,計算得到的2017年後三個季度防藍光PET薄膜採購量竟比2017年全年採購量要多53.17萬平方米。四輪問詢後招股書仍出現明顯有違邏輯的內容,金張科技及其中介機構對信披質量的態度由此可見一斑。
本刊研究員 劉俊梅/文
12月4日,在創業板申請IPO的太湖金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張科技」)完成了深交所的第四輪問詢回復。
金張科技是一家專業從事新型顯示、大規模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領域用功能膜材料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主要產品為光學功能膜材料、製程用光學保護膜材料、偏光板離型膜、OCA光學膠、大規模集成電路功能膜材料等產品,最終主要用於各類消費電子產品新型顯示屏內外以及製造過程中相關功能的實現。
2017-2019年及2020年第一季度,金張科技實現營業收入3.12億元、4.19億元、4.85億元和0.8億元,2017-2019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為24.74%,營業收入增長較快。
不過,從信披質量角度來看,金張科技信披內容仍有待解的疑問。
招股說明書顯示,防藍光光學功能膜材料是金張科技的主要產品之一,其核心原材料為防藍光PET薄膜,且東麗國際為金張科技防藍光PET薄膜的唯一供應商。2017-2019年及2020年第一季度,金張科技防藍光PET薄膜的採購額分別為1.05億元、1.34億元、0.62億元和0.33億元,採購價格分別為32.28元/平方米、29.31元/平方米、26.14元/平方米和21.20元/平方米,採購價格整體呈小幅下降趨勢。
因此,創業板發審委在四輪問詢中,就金張科技向東麗國際採購防藍光PET薄膜的價格公允性、最低採購量及其達標與否的獎懲機制、是否對東麗國際存在重大依賴等問題進行了問詢。
但梳理問詢回復內容發現,金張科技向東麗國際採購的防藍光PET薄膜採購量究竟幾何還是一個問號。
招股說明書「主要原材料採購、耗用、結存情況」中顯示,2017-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防藍光PET薄膜採購量分別為326.76萬平方米、457.67萬平方米、236.95平方米和154.4萬平方米。
不過,招股說明書對防藍光PET薄膜採購量的披露不止這一處,在分析「與東麗國際約定的最低採購量」時披露了2017年4月1日到2020年3月31日間的採購情況(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金張科技向東麗國際採購防藍光PET薄膜的實際採購量為413.69萬平方米,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金張科技向東麗國際採購防藍光PET薄膜的實際採購量為473.2萬平方米,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金張科技向東麗國際採購防藍光PET薄膜的實際採購量為342.06萬平方米。
由於上述兩組防藍光PET薄膜採購量的時間區間不一致,且招股說明書正好披露了2020年第一季度的採購量,因此,本文對上述兩組防藍光PET薄膜採購量進行了一次簡單的整理。可是,最後得到的卻是一個令人難以理解的結果。
具體來看,2020年第一季度,防藍光PET薄膜採購數量為154.4萬平方米;同時,2019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防藍光PET薄膜實際採購量為342.06萬平方米;因此,2019年4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金張科技防藍光PET薄膜的採購數量應為187.66萬平方米;又因為2019年防藍光PET薄膜採購數量為236.95萬平方米。自然可知,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金張科技防藍光PET薄膜的採購數量應為49.29萬平方米。
以此類推,可計算出的結果包括: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金張科技防藍光PET薄膜採購數量應為423.91萬平方米;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金張科技防藍光PET薄膜採購數量應為33.76萬平方米;2017年4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金張科技防藍光PET薄膜採購數量應為379.93萬平方米。
但招股說明書披露,2017年,金張科技防藍光PET薄膜採購數量為326.76萬平方米。這意味著,根據招股說明書「與東麗國際約定的最低採購量」中的披露結果,並結合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一季度防藍光PET薄膜的採購量,計算得到的2017年後三個季度防藍光PET薄膜採購量竟比2017年全年採購量要多53.17萬平方米。
這無疑是一個有違邏輯的計算結果。
至此,不禁會問,金張科技所披露的防藍光PET薄膜的採購數量究竟是多少呢?看來,經過四輪問詢後,金張科技的防藍光PET薄膜的採購數量仍然成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