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不行,數據真實性還存疑,金張科技的IPO夢該醒了

2020-12-17 每日財報網

應收帳款增速遠超其營收的增速,營收的增加並未完全轉化成「真金白銀」。

出品|每日財報

作者|劉雨辰

近年來,隨著5G新基建加快落地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帶動了新型顯示、智能消費電子、物聯網等一大批新興產業的崛起,從而催生了大量新興功能膜材料的應用需求,我國功能膜材料產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期。

近期,國內光學功能膜材料產品生產的企業太湖金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張科技)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申請文件的審核問詢函的回覆中披露,保薦業務現場督導發現,公司存在大量問題。

其中包括金張科技對部分主要客戶的銷售金額與依據客戶增值稅納稅申報表測算的客戶採購金額存在差異、收入確認方面存在內部控制問題、「發行人的客戶」與「發行人客戶的客戶」存在重疊等10餘項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出現或將成為金張科技IPO歷程上的一大阻礙。

據《每日財報》了解,金張科技成立於2009年9月,目前主要產品為光學功能膜材料、製程用光學保護膜材料、偏光板離型膜、OCA光學膠、大規模集成電路功能膜材料等產品。

應收增速遠超營收增速,多項指標落後同行

據金張科技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一季度,金張科技分別實現營收3.12億元、4.19億元、4.85億元和0.80億元,實現小幅增長,相應淨利潤分別為0.51億元、0.43億元、0.55億元和0.09億元。

報告期內應收帳款金額分別為2923.13萬、7124.73萬、9767.8萬和1.03億,其中,2018年和2019年,增速分別為143.74%和37.1%。應收帳款增速遠超其營收的增速。

過高的應收帳款說明下遊客戶對其資金的佔用越來越嚴重,這無疑會影響其流動性。目前這一影響已經有所顯現。報告期內,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2997.73萬元、-731.13萬元、9177.37萬元和-883.71萬元,這說明營收的增加,並沒有完全轉化成「真金白銀」流入公司帳戶。

應收帳款的不斷增加,同時也使得其應收帳款周轉率也越來越差,2017年時其應收帳款周轉率為4.63次,2018年下滑至3.98次,2019年雖回升至4.33次,但2020年1至3月則下滑至0.73次,整體下降趨勢明顯。

此外,金張科技多項指標在業內處於下風。從業績規模上來說,公司在招股書中將激智科技、斯迪克、長陽科技作為可比對象,2017年—2019年,激智科技營收分別為7.38億元、9.08億元和11.10億元,相應淨利潤為0.60億元、0.43億元和0.67億元;

斯迪克營收分別為12.89億元、13.46億元和14.33億元,相應淨利潤為0.63億元、0.77億元和1.11億元;長陽科技營收分別為4.67億元、6.91億元和9.10億元,相應淨利潤為0.25億元、0.89億元和1.41億元。

通過數據可以直觀的發現,金張科技的盈利規模遠遠落後於同行業競爭對手,不只是在存量規模上有差距,金張科技在業績的增長能力上也沒有太強的表現。

過去三年金張科技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1.95%、34.73%和15.72%。而同期長陽科技的增長率則達到23.33%、50.24%和33.91%。

《每日財報》還發現,金張科技在利潤率水平上同樣處於下風,2017年至2020年一季度,金張科技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7.91%、19.23%、20.63%和21.54%。

而同期競爭對手毛利率平均值為26.33%、25.42%、28.59%和25.16%。除2017年略高於平均值以外,金張科技在其餘年份均處於落後態勢。

主營產品價格下降,高毛利產品營佔比下滑

而盈利質量變差恐怕和公司長期在研發投入上不足有直接關係,2017年至2020年一季度,金張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為0.11億、0.13億、0.17億和0.03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46%、3.15%、3.50%和4.33%。

總體呈小幅上升趨勢,但卻不足5%,而同期行業平均值分別為5.91%、5.61%、5.89%、5.87%,遠高於金張科技的水準。此外,從整體變化上來看,金張科技在報告期內的毛利率是下滑的,而這還要從公司營收結構的變化中尋找答案。

從營收結構來看,光學功能膜材料貢獻了金張科技90%以上的營收,光學功能膜材料的平均銷售價格呈遞減趨勢,由2017年的16.55元/m減少到2020年一季度的13.16元/m,降幅達20.48%,直接壓縮了利潤空間。

另一方面,光學功能膜材料又分為高透光學功能膜材料和防藍光光學功能膜材料,其中高透光學功能膜材料營收處於高速增長狀態,從2017年1.29億元增長到2019年3.09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由41.57%增至63.84%。

而防藍光光學功能膜材料則處於下降狀態,從2017年的1.56億元減少至2019年的1.35億元,佔主營業務的收入比例由50.34%降至27.84%。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技術附加值高,防藍光光學功能膜材料的毛利率要高於高透光學功能膜材料。2017年—2020年一季度,金張科技高透光學功能膜材料產品毛利率分別為17.27%、11.59%、19.91%和19.27%,防藍光光學功能膜材料產品毛利率分別為35.27%、27.61%、21.60%和28.88%。

毛利率高的產品所佔的比重下滑,毛利率低的產品所佔的比重上升,那麼綜合毛利率自然要下滑的。

從全局的角度出發,我國功能膜材料產業尚處於起步發展階段,僅有少數已掌握該產品研發和生產核心技術、且實現大規模生產的廠商,可實現部分產品的進口替代。

而關鍵功能膜材料產品仍主要依靠日本、美國、韓國等發達國家的進口。未來要想獲得更多的市場勢必要通過技術突破來獲得國產替代的訂單,但從金張科技傳遞出的信息來看,目前似乎並不具備這一實力。

財務數據真實存疑

金張科技成立於2009年9月,目前已成為功能膜材料的骨幹企業之一。早在2013年10月,成立僅4年的金張科技就與國元證券籤訂《輔導協議》,但之後其上市計劃無疾而終。

2019年3月,金張科技再次攜手國元證券在省證監局備案,今年6月,深交所上市委受理其創業板IPO申請,後進入問詢階段。

文章開頭我們介紹到保薦業務現場督導發現金張科技存在大量問題,其中對部分主要客戶的銷售金額與依據客戶增值稅納稅申報表測算的客戶採購金額存在差異這一問題值得注意。

據審核問詢函披露的內容,保薦業務現場督導發現,根據榮茂系公司、廣州英權、上海山翊、鑫豪興、億福利、聚品恆信、鑫鴻盛源、樂際電子、美博電子9家客戶增值稅納稅申報表進項稅額以及客戶向金張科技的採購佔比,測算的報告期內採購金額為3.77億元,明顯小於金張科技帳面記錄的對上述9家客戶的銷售金額6.56億元,二者差異金額為2.79億元,差異金額佔比為42.51%。

對於這一問題,金張科技表示:公司客戶主要為民營企業,向其他供應商採購可能未全部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述9家客戶測算過程中使用的客戶向公司採購的比例數據,系根據訪談或客戶提供的說明,為概數,並非客戶準確數字,從而導致客戶從公司採購額要比實際採購金額小;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存在時間性差異,故客戶提供的納稅申報表中所記載的增值稅進項稅亦未能反映其當期取得的所有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稅。

但以公司今年一季度的營收數據作為基礎資料,金張科技2020年Q1的營業總收入為7977.37萬元,其產品所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3%,由此可以計算出當期金張科技的含稅營收為9169.39萬元。理論上,其營收要麼以現金的方式收回,要麼形成經營性債權。

2020年一季度,金張科技「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6789.02萬元,此外當期金張科技的預收款項減少了30.98萬元,在核算的時候需要把這部分金額加進去,那麼當期與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入金額大約為6820萬元,比含稅營收大約少2349萬元,如果數據是真實可靠的,那麼當期其經營性債權應當有同等規模的增加。

但截至2020年3月末,金張科技的應收票據、應收帳款、應收款項融資和應收帳款所計提的壞帳準備分別為0元、1.03億元、1077.64萬元和607.15萬元,同類項目合計較2019年末僅增加了510萬元。

而不是前文計算出的2349萬元,按照這一結果,金張科技的收入中是有「水分」的。如果以相同的方式來驗證之前年度的數據,會發現其中存在同樣的問題。

綜合來看,金張科技要想證明信披數據的真實性恐怕還要再做出詳盡解釋。對此《每日財報》將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盈利能力不行,數據真實性還存疑,金張科技的IPO夢該醒了|IPO研究院
    通過數據可以直觀的發現,金張科技的盈利規模遠遠落後於同行業競爭對手,不只是在存量規模上有差距,金張科技在業績的增長能力上也沒有太強的表現。 過去三年金張科技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1.95%、34.73%和15.72%。而同期長陽科技的增長率則達到23.33%、50.24%和33.91%。
  • 盈利能力不行 數據真實性還存疑 金張科技的IPO夢該醒了
    通過數據可以直觀的發現,金張科技的盈利規模遠遠落後於同行業競爭對手,不只是在存量規模上有差距,金張科技在業績的增長能力上也沒有太強的表現。過去三年金張科技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1.95%、34.73%和15.72%。而同期長陽科技的增長率則達到23.33%、50.24%和33.91%。
  • 金張科技大客戶銷售真實性存疑,毛利率遠低同行均值
    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金張科技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自然人施克煒、孫建和陳曉東,三人分別直接持有該公司25.5%、9.08%和8.28%的股份,另施克煒通過擔任金張諮詢執行事務合伙人,間接控制公司3.3%的股份表決權,三人通過直接和間接合計控制公司46.16%的股份表決權。
  • 夢天家居IPO:第三方回款存疑 多項財務數據明顯異常
    來源:新浪財經改制前後的夢天家居,多項財務數據發生了重大變化,這難道僅是巧合?近日,夢天家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夢天家居」)更新了招股書。招股書顯示,夢天家居於2018年進行了股份制改革。有意思的是,夢天家居改制後的付款方式及多項財務數據發生了重大變化。
  • 金張科技新增產能難消化,環保違法不斷,關聯交易數據出入
    在金張科技的營業收入中,光學功能膜材料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8,517.49萬元、38,836.87萬元、44,357.69萬元、7,334.32萬元,佔營業收入的91.50%、92.74%、91.47%、91.94%,其產能利用率和產銷率也幾近飽和。金張科技擬募集資金新增光學功能膜材料產能3,000萬平方米,是目前該產品產能的近一倍。
  • 太湖金張科技--安徽省優秀民營企業
    導讀 太湖金張科技是我國防藍光光學功能膜材料細分領域的領軍企業,其自主研發的防藍光光學功能膜材料填補了國內健康顯示護眼膜領域的空白。
  • 現場督導「成效顯著」:金張科技IPO問題頻發 銷售額與客戶採購額有...
    金張科技回復稱,公司客戶主要為民營企業,向其他供應商採購可能未全部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述9家客戶測算過程中使用的客戶向公司採購的比例數據,系根據訪談或客戶提供的說明,為概數,並非客戶準確數字,從而導致客戶從公司採購額要比實際採購金額小;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存在時間性差異,故客戶提供的納稅申報表中所記載的增值稅進項稅亦未能反映其當期取得的所有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稅
  • 【IPO價值觀】金張科技遭仿品吞噬市場份額:致銷量與單價雙雙暴跌
    基於上述觀點,本文將從金張科技主營業務方面,分析其業績難有大突破、近乎陷入瓶頸的原因所在。其中,分別對該業務下的高透光學功能膜材料和防藍光光學功能膜材料兩類產品作出分析。 由此可見,最初平分秋色的兩類產品正逐漸向高透光學功能膜材料偏移,也就是說,該產品將成為金張科技未來的主要業績支撐。 毫無疑問,該產品確保了金張科技的總營收並未出現負增長,然而2017年至2019年,其營收僅增長了1.73億元,與同行相比,其主營業務收入增長速度緩慢,甚至在2019年出現下降趨勢。
  • 江西國光IPO:保薦機構成唯一外部投資者會員增長緩慢盈利存疑
    在網際網路零售的衝擊下,報告期內江西國光的營收增速緩慢,並且每年有三分之一員工流失,公司持續盈利能力存疑。首場「雲審核」透露出發審委將特別關注疫情對擬上市企業的關注,疫情之下江西國光一季度業績或將驟降,這將給上市帶來更多挑戰。此外值得關注的是,江西國光保薦機構中信證券在公司輔導前突擊入股,疑似直投+保薦模式也是此次IPO的焦點。
  • 招股書與年報數據打架,匯隆新材信披真實性存疑
    報告期內,匯隆新材還存在依賴供應商的問題。  2017年至2019年,匯隆新材向前五名供應商採購的主要貨物為原材料聚酯切片,採購佔比分別為70.32%、75.08%、69.82%。而同行可比上市公司桐昆股份、恆力石化、新鳳鳴等,其向前五名供應商的採購佔比平均數要低於匯隆新材,分別為56.07%、52.27%、54.16%。
  • 金張科技直面監管機構 彰顯信心
    該公司以進口替代的技術能力,受到廣大投資者的關注。近期金張科技披露了最新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申請文件及審核問詢回復」,算是交易所現場督導問詢意見以及回復全文詳細披露的第一家,這也吸引了大量的市場眼球。  針對監管機構對企業的問詢函中,企業都給予了正面詳細的回應。
  • 金張科技IPO:大客戶及應收帳款疑「飽含水分」 深交所再三追問詳情
    資料顯示,這家主要為手機等電子產品提供膜材料產品的公司的大客戶普遍存在不尋常的情況:創立人原為行業內人員,在金張科技報告期內創立客戶公司,在當年或次年即躍升為金張科技排名前五的主要客戶,為金張科技創造大額銷售收入。與此同時,來自這些「大客戶」公司的增長迅猛的應收帳款又撐起了金張科技報告期內的業績遞增。  金張科技這些不尋常大客戶是否有「託兒」的嫌疑?
  • 淨利潤依賴出口退稅,盈利能力難「斷奶」,野馬電池如何馳騁IPO?
    不過,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雖然整體業績可圈可點,但營收依賴國際市場,盈利能力不穩定,應收帳款高企,拓展國內市場困難重重等問題依然不可忽視。未來,對於過於依仗外銷可能帶來的風險,野馬電池坦言,「若中美貿易摩擦進一步升級,公司的美國客戶可能會削減訂單、要求公司產品降價或者承擔相應的關稅,導致公司美國市場出口銷售收入和盈利水平下降,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不利的影響。」另外,公司還面臨應收帳款高企的風險。
  • 金張科技:四輪問詢基礎數據仍說不清 信披真實不是和監管躲貓貓
    四輪問詢後招股書仍出現明顯有違邏輯的內容,金張科技及其中介機構對信披質量的態度由此可見一斑。本刊研究員 劉俊梅/文12月4日,在創業板申請IPO的太湖金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張科技」)完成了深交所的第四輪問詢回復。
  • 凱盛新材IPO:實控人王加榮虛擬貿易增厚業績,會否重蹈「金正大...
    製圖:富凱IPO財經 來源:凱盛新材招股書 從公司披露財務數據來看,2017年-2019年3月,公司實現營收44867.82萬元、67730.51萬元、65887.67
  • 應收帳款攀高、財務數據「打架」,光祥科技信披真實性存疑
    反觀身後,光祥科技的應收帳款持續攀高,多處財務數據」打架」,信披甚至出現」烏龍」,其招股書編制水平可見一斑。應收帳款持續攀高,壞帳風險加大光祥科技成立於2006年,主要從事LED顯示屏相關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
  • 美瑞新材IPO:董秘履歷或存疑,與萬華化學牽扯多,離職員工搖身一變...
    伴隨著美瑞新材ipo即將上會,仔細研究發現,公司仍然存在諸多待解問題,比如離職員工是其大客戶;董秘履歷存疑;短期債務承壓,近一半募資補充流動資金;與萬華化學(600309,股吧)牽扯多…  與萬華化學牽扯多,離職員工還是大客戶  美瑞新材的IPO還牽扯出另一家上市公司——萬華化學。
  • 美瑞新材IPO:董秘履歷或存疑 與萬華化學牽扯多 離職員工搖身一變...
    伴隨著美瑞新材ipo即將上會,仔細研究發現,公司仍然存在諸多待解問題,比如離職員工是其大客戶;董秘履歷存疑;短期債務承壓,近一半募資補充流動資金;與萬華化學牽扯多…與萬華化學牽扯多,離職員工還是大客戶美瑞新材的IPO還牽扯出另一家上市公司――萬華化學。
  • 品恩科技IPO被否 主營業務收入多方面受質疑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20日,今年ipo共審結了267家企業,其中暫緩表決6家、待表決的10家、未通過發審會的32家、取消審核的7家,真正通過審核的公司只有212家,ipo審核通過率為79.4%,這個通過比例相較2016年數據(全年發審委共審核275家企業ipo申報、247家獲通過,通過率高達89.82%),相差了10個百分點。
  • 力鼎光電供應商與386家公司共用電話 採購數據真實性或「打折」
    所處行業「四郊多壘」,廈門力鼎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鼎光電」)或「打鐵還需自身硬」。而另一方面,力鼎光學或難掩其下遊行業「入冬」的「窘境」。近年來,境內外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連年負增長,安防視頻監控行業規模的增長也放慢了「腳步」。或受下遊「降溫」的影響,力鼎光學的業績增速放緩,主要產品的產能利用率逐年走低,其成長能力或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