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和飲食禁忌

2021-02-21 南方周末


人類文化中存在著對飲食的選擇、偏愛、避免或禁止,往往有潛在的「合理」原因,形成拒食某些難以消化或具有毒性的食物的傳統。

「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風靡全國,據說它甚至帶旺了淘寶網的銷售,如傳統食品、食材、零食甚至傳統烹具。這很有意思。但有意思的不僅是這個紀錄片說了些什麼,還包括它沒有說什麼,而其中明顯缺位的似乎是中國的飲食禁忌。飲食禁忌是任何一種飲食文化的重要部分,相信中國也不例外。

中國是世界上飲食禁忌最少的民族。為何如此,有待人類學家和文化歷史學家去研究。飲食禁忌指的是,一個社會群體自覺地避免食用特定動物或植物的現象。飲食禁忌極具民族性和歷史性,不存在全世界通用的飲食禁忌。正因如此,一個民族不吃什麼,也許比吃什麼更能體現它的飲食文化特徵。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也許反倒是一個飲食文化較少特色的國家,這也是中餐在全世界各地都能變化適應、落地生根的一個原因。

多數飲食禁忌不是由文本記載、供人民謹守的律法。它隨著社會習俗的承襲而流傳至今。然而,飲食禁忌在特定地區所具有的約束力並不亞於法律。對飲食禁忌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衛生學或病源學的解釋。人類文化中存在著對飲食的選擇、偏愛、避免或禁止,往往有潛在的「合理」原因,形成拒食某些難以消化或具有毒性的食物的傳統。

《聖經》(舊約)的「利未記」中有規定,猶太人可以用什麼來做食物,不可以用哪些來做食物。食物分陸地、天空和水中三種,在地上的食物中,動物必須有蹄有腳趾,並且是要能反芻的。豬不能吃,雖然豬跟牛羊一樣有蹄有腳趾,但豬不會反芻,所以豬是一種「異常」的動物,是「不潔」的。藥理學家馬赫特(David I. Macht)研究動物,對豬、狗、野兔、駱駝,還有猛禽和無鱗無鰭的魚類做肌肉實驗(都是「利未記」認為不潔的動物),結果發現檢測物都包含有毒性的液體。

另一種對飲食禁忌的解釋是文化性的,往往與古老的禁忌觀念有關。人類學家瑪麗·道格拉斯在《潔淨與危險》中就此寫道,「如果把關於汙穢的觀念中的病源學和衛生學因素去掉,我們就會得到關於汙穢的古老定義,即汙穢就是位置不當的東西。」

這是一種非常具有啟發性的歷史文化視角,它讓我們看到「一系列有秩序的關係以及對此秩序的違背」,「這樣一來,汙穢就絕不是一個單獨的孤立事件。有汙穢的地方必然存在一個系統。汙穢是食物系統排序和分類的副產品,因為排序的過程就是拋棄不當要素的過程。」

被排序所拋棄的那些因素,它們的「骯髒」和「不潔」並不在於事物本身,而是相對的,由排序的過程和系統所決定。例如,「鞋子本身不是骯髒的,然而把它放到餐桌上就是骯髒的;食物本身不是汙穢的,但是把烹飪器具放在臥室中,或者把食物濺到衣服上就是汙穢的。」中國人的正規宴席不上狗肉、貓肉,是否與這些食品是「位置不當的東西」,因此成為「汙穢之物」有關呢?

有研究者指出,飲食禁忌還可以理解為一種「律法」和「誡命」。誡命是懲罰性的,是「關於美好德行和罪惡習慣的隱喻」。人有誡命,才不至於無所不為或為所欲為。

人類對食物的選擇是一種依循本能的行為。研究顯示,兩歲以下的幼兒會將眼前物品放入口中食用,包括石頭、昆蟲和鳥獸的糞便(好歹是「自然」的)。成人對食物的選擇、判斷力以及厭惡感更加成熟,這是經由後天在好的環境中學習而成的。如今,各種有害的「非自然」食物在中國泛濫成災,人們一方面對它們懷有本能的恐懼,一方面卻又因司空見慣變得麻木不仁——這恐怕也可以納入中國新飲食習慣的研究範圍吧。

(作者為加州聖瑪利學院教授)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希望轉載,請聯繫:copyrightnz@infzm.com。未經授權轉載的,我們將按照《微信公眾平臺關於抄襲行為處罰規則》進行侵權投訴。歡迎您分享到朋友圈。

在這裡讀懂中國
南方周末
微信號:
nanfangzhoumo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中國》與飲食文化
    大型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播出令國人自豪的傳統美食。在這紀錄片的所有主題中,食物不是最主要的主題。只有很少的故事片是以食物為主要題材,例如李安的《飲食男女》,影片中的食物可算錦上添花,然而最主要的還是人物劇情本身。這就是為何《舌尖上的中國》在2012年開播以來反響巨大的一個原因。
  • 回族的飲食文化和飲食禁忌
    回族有嚴格的飲食習慣和禁忌。回族講求食物的可食性、清潔性及節制性,民間概括為「飲食淨」。
  • 舌尖上的殘忍——中國飲食黑暗面
    這兩種食材在中國飲食上出現很晚,傳說源自明初,確切的文字記載是到了明中葉了。所謂燕窩,是金絲燕的窩,多築於巉巖峭壁之上。金絲燕是比家燕還小的燕子,每年的3月到12月從遙遠的西伯利亞飛到南海繁衍後代。它用自己分泌的唾液和從海中銜來的小魚小蝦,在巖壁上築巢以繁衍後代,築這個巢需二三十天,金絲燕要在山海之間往來成千上萬次,它的堅韌與悲壯不亞於銜微木以填滄海的精衛鳥。
  • 重說《舌尖上的中國》
    這幾天網上都在吐槽《舌尖上的中國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在無形之間還是受到了《舌尖上的中國》頭兩季的許多影響。當我經歷過兩季的火爆之後,我在問自己:人們究竟為什麼喜歡看這檔節目?或者說,人們為什麼那麼痴迷於吃?進一步我要問:為什麼相對而言人們更喜歡第一季?為什麼第二季的爭議突然多了起來?我找到了一個可能答案:節目的名字起錯了,不應該是《舌尖上的中國》,而應該是《舌尖上的中國人》。
  • 懷孕需知:孕前飲食調理的誤區和禁忌
    禁忌四:孕前食用受汙染的食物食物從其原料生產直至食用錢的製作過程中,會經理很多環節,可能會受到不同產能過度的汙染,對人體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孕前飲食最好選擇新鮮的天然食品。禁忌五:孕前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眾所周知,咖啡和茶葉都含有咖啡因,而咖啡因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物質,如果孕前長期過量飲用。
  • 最有名的中國美味早餐,卻被《舌尖上的中國》拒絕了兩次
    美食節目《舌尖上的中國》已經流行好幾年了,我相信每個美食家都看過這個節目,一個關於中國食物的紀錄片,每一集都有一個主題,每一集都是視覺和語言的碰撞,三分鐘的舞臺表演,十年的工作,那些在節目中呈現的美味,都是經過無數人的精心挑選,品嘗,文案,拍攝等,終於呈現在人們面前。
  • 日本的飲食禁忌
    (02)用餐時,不能把筷子插在盛滿飯的碗上。因在死者靈前的供桌上往往筷子擺成這種形式。(03)給客人盛飯時,禁忌把整鍋飯一下分成一碗碗的份飯,因過去給囚犯盛飯時多採用這種方法。(04)作為客人就餐時,忌諱只食用一碗就說夠了,第二碗飯即使是象徵性的,也應要求添飯。因為只吃一碗則寓意無緣。
  • 質樸才是最好的美味——《舌尖上的中國3》熱播啟示錄
    近段時間,飲食業談得最多的話題就是《舌尖上的中國3》,它沒有太多營銷,卻猶如一匹黑馬,引發了一股觀片熱潮。為什麼一部紀錄片能在《舌尖上的中國1》、《舌尖上的中國2》均熱播的前提下,其話題性和口碑度上還能三度輕鬆擊敗熱播劇?應該引起行業的深思。
  • 舌尖上的中國:牛肉蘿蔔湯
    1、人之初,第一篇2、舌尖上的中國:海參葛仙米筒骨湯3、舌尖上的中國:宮保雞丁4、舌尖上的中國:王牌蒜香骨5、舌尖上的中國:美極大蝦         6、舌尖上的中國:冬至腊味姜飯7、舌尖上的中國:醬香牛展
  • 舌尖上的中國和吃不飽的中國
    B Plan,Better Plan這些年舌尖上的中國很火。
  • 飲食禁忌
    《正一威儀經》:「正一飲食威儀:道士飲食滿腹而已,勿求精細。」
  • 減肥期間飲食禁忌有哪些
    核心提示:也許肥胖發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是由於攝入了過多的熱量而導致的,因此在平時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在減肥期間的時候,更需要大家注意自身的飲食,避免因為飲食不當而造成減肥失敗,那麼減肥期間飲食禁忌有哪些呢?
  • 舌尖上的中國:粉葛土茯苓赤小豆豬骨湯
    1、人之初,第一篇2、舌尖上的中國:海參葛仙米筒骨湯3、舌尖上的中國:宮保雞丁4、舌尖上的中國:王牌蒜香骨5、舌尖上的中國:美極大蝦         6、舌尖上的中國:冬至腊味姜飯7、舌尖上的中國:醬香牛展
  • 舌尖上的歷史與文化|農耕文化
    飲食的不斷發展與變遷造就了每個地區不同的飲食習慣和味覺傾向,這些不同的飲食習慣和味覺傾向又發展成了各種習俗與文化。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舌尖上的歷史與文化》系列課程從人類飲食歷史與文化演進的視角出發,按照舌尖上的穿越、工具、進化、傳說、發明、民族、產業、安全和科學等內容,介紹人類追尋食物、改變食物並最終改變自己的足跡。同時,課程將食物背後所賦予的歷史與文化內含穿插其間,探尋食物背後的故事,探索中華飲食歷史與文化奧秘。
  • 上班族養生禁忌 遠離5大「奪命」飲食
    辦公室族由於忙於工作,往往忽視了健康飲食的原則,在不知不覺間觸犯了一些飲食禁忌,長久下來身體健康便受到損害。    飲食禁忌1:保溫杯泡茶           茶葉中含有大量的鞣酸、茶鹼、茶香油和多種維生素,用80℃左右的水衝泡比較適宜,如果用保溫杯長時間把茶葉浸泡在高溫的水中,就如同用微水煎煮一樣,會使茶葉中的維生素全遭破壞,茶香油大量揮發,鞣酸、茶鹼大量滲出。
  • 舌尖上的歷史與文化 | 這門課的由來
    央廣網文化 > 文化專題 > 食遇中國 > 美食進化論 舌尖上的歷史與文化
  • 月經期注意事項 月經期注意事項和飲食禁忌
    如果有大失血情形的女性,應多攝取菠菜、蜜棗、紅菜、葡萄乾等高纖質食物,從飲食方面多多攝入一些富含鐵質的食物,這會對於女性身體補血很有幫助,緩解女性缺血的情況。焦慮症飲食有哪些禁忌月經是正常的女性都會有的一種生理現象。如果沒有正常的月經,女性就無法正常生育。月經期間,女性一定要學會做好月經保健,不然的話就可能會導致痛經等問題的發生。
  •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風味人間》,美食紀錄片能否拓展出更廣闊的...
    八年前,陳曉卿團隊製作的《舌尖上的中國》橫空出世,開啟了中國美食紀錄片升級換代和商業化的進程。今年,《風味人間》第二季在騰訊視頻上線,又一次引發了對美食紀錄片的熱議。有人讚嘆這一季節目更加縱橫捭闔、精緻高級的製作,但也有人質疑觀眾是否已經對「舌尖體」產生了審美疲勞。
  • 黑木耳6大飲食禁忌
    我們都知道黑木耳有著非常高的營養價值和養生功效,很多人都喜歡在飯菜中添加黑木耳,不僅可以調味,對身體也是極有好處,可是黑木耳也有自己的禁區,如果飲食不對,對身體也會造成一定的傷害,那黑木耳的禁區是什麼呢?
  • 遏制「舌尖上的浪費」迫在眉睫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和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多次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早在2013年就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從2013年起全國掀起的那場「光碟行動」行動,目的就是為了減少「舌尖上的浪費」,當時可謂成效顯著,浪費食物現象明顯減少。但如今,浪費食物現象「死灰復燃」,如何遏制飲食浪費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