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識:聽說你在喝春茶,別說這些你不知道
品茶雜誌 魏興華 整理
一年之茶在於春,春茶的品質可以說是一年裡最好的,但喝春茶之前有些事你必須知道。
【正文】一年之茶在於春,由於春季氣溫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頭年秋冬季較長時期的休養生息,體內營養成分豐富,所以,春季不但芽中肥壯,色澤綠翠,葉質柔軟,白毫顯露,而且與提高茶葉品質相關的一些有效成分,特別是胺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的含量也較豐富,使得春茶的滋味更為鮮爽,香氣更加強烈,保健作用更為明顯。所以,一年之中春茶最令人期待,但關於春茶,以下這些你有了解過嗎?
1、春茶不是越新鮮越好
鮮嫩的春茶因其滋味鮮爽、香氣濃烈,歷來備受追捧,但春茶過於新鮮,非但無助保健,更可能引發疾病。剛採摘下來不久的茶葉由於沒有經過較長時間的放置,其所含的多酚類、醇類、醛類等物質無法得到充分揮發,因此,可能導致飲用者出現腸胃不適、腹瀉、腹脹等不良反應,會加重腸胃疾病患者的病情。
同時,新茶中的咖啡因、活性生物鹼以及多種芳香物含量也較高,易使神經系統興奮,飲用者可能產生四肢無力、冷汗淋漓和失眠等「茶醉」現象,神經衰弱、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尤應高度警惕。
飲春茶不宜太新鮮。有的茶,比如普洱茶、黑茶等本來就是越陳越好。綠茶等雖然適合新鮮飲用,但過於「趕」也會引發相關疾病。因此新鮮採摘的春茶最起碼應存放半個月以上,等茶中的多種物質自動氧化後再喝,也就是說,清明採摘製作好的茶葉,要到穀雨後再喝。
2、春茶不是越早品質就好
春茶,可以籠統地說,是一年中最先採摘的茶。但有不少人認準清明、穀雨這樣的節氣,認為不是這個時候採摘的茶就不能說是新茶。其實這種看法沒有把茶產地的緯度及茶山的高度考慮進去。實際上,有的地方在清明前已經可以出產茶,而有的地方清明時節茶樹才開始發芽。這就是古人說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在有些高山地區,真正的春茶可能比南方要晚上十天半月。
中國的頂級名優綠茶,很多集中在以安徽、浙江、江蘇為核心的長江流域江南茶區,但這裡的頂級綠茶,絕大多數不是早生種,發芽率受天氣制約的因素很強,最好地方的原生種一般都要到3月中下旬之後才出得來。
以西湖龍井為例,最特級的原料是來自群體種的一芽一、二葉,而非早生種的細嫩單芽,採摘的最好時間是在4月初而不是更早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它們的物質內涵最豐富,口感亦為最佳。
而除了江南茶區,雲南普洱茶亦然,根據當地制茶的經驗,班章茶重香,因此班章區域的茶要早一點採摘的茶做出來是最好喝的,所以3月中下旬就差不多開始採摘了。但易武區域卻恰恰相反,易武茶中湯水滋味,最好的採摘製作時間應該是清明以後為最佳。
可以說,每個區域有其各自的地理、氣候和樹種條件,也都有其專門的採摘時間,一味求「早」,其實是對不同茶葉差異性的漠視。
3、春茶不是全是芽頭的就好
製作傳統的名優綠茶,對其品種和滋味都有了成熟的體系,並不是全芽頭最好。因為茶葉的內含物質在茶樹的不同部位含量不一。茶多酚、咖啡鹼就主要分布在第一、二葉,胺基酸主要分布在芽頭。
所以芽頭固然鮮嫩,但是口感的醇厚度還是需要葉片中的內物質作為支撐。比如說經典茶中的太平猴魁,正宗的太平猴魁就要求「兩葉一芽」。
4、春茶不只是綠茶
春茶,一般指由越冬後茶樹第一次萌發的芽葉採制而成的茶葉。我國對春茶的理解主要以時間劃分,立春後到穀雨節前,這段時間採制而成的茶葉大體上稱為「春茶」。另外,對春茶不同的劃分,有文獻稱清明至小滿為春茶,有文獻則認為5月底以前採制的為春茶,還有的文獻稱春茶指當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採制的茶葉。
春茶又分為早春茶,中春茶,晚春茶,早春茶指從立春到清明節前十天以前;中春茶指清明節前後各十天內所產的茶;晚春茶指的是清明節十天後到穀雨節前。至此,春到達穀雨節時就不叫春茶了,應叫初夏茶。
春茶主要以芽茶為主,以綠茶為多,其他茶類也會在這個時間段採摘製作。另外,春茶品質的好壞,主要決定於冬天的長短,越冬期越長,茶質越高。
小編推薦:
茶知識:春茶為何廣受追捧?
茶知識: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喝茶好處多多
品茶論道:綠茶,千萬別再用杯泡了
茶資訊:2016年普洱古樹春茶價格預測
茶知識:不要太迷戀「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