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好奇心遠比活得老成持重更能有效提升認知思維

2020-12-18 珠江大講堂

畢業若干年後,很多人會產生「我現在什麼都不想做,沒有目標,沒有方向」的迷茫感,也許你會覺得,這世界上一定存在著某件事情,是最適合自己的,我只有找到它,才能把它做好。我現在做得不好,只是因為沒有找到最適合的那件事而已。但事實並非如此,興趣和方向並不是一開始就擺在那兒,等著你去發現,而是在你一步步探索這個世界的過程中,你逐漸建立自己跟這個世界的聯繫,逐漸形成自己對世界的幹預和影響 —— 這種影響反過來構成你的驅動力,而這就需要你通過自我好奇心驅動多看多聽開闊眼界提升格局。

我們從小所接受的教育,恰好是把我們跟真實世界區隔開來的。我們被告知,不需要去探索世界,也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只需要遵照一套已經被定下的規則就好。別人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好奇心」就此被打磨,習慣了被規訓,習慣了按照既定的道路去走,從沒想過跳出來,喪失了探索世界的激情和好奇心。

好奇心會激活與其他高級認知過程有關的大腦區域,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增強的激活可能有助於解釋好奇心對大腦的一些益處。隨著年齡增長,好奇心的源泉會慢慢乾涸。

迄今為止刺激好奇心最有效的方式還是認識陌生人、探索新地點、接受新觀點。面對熟悉的事物或許會很有安全感,但是好

{!-- PGC_COLUMN --}奇心以及滋養好奇心的新奇體驗,會帶你走向一種更充實更有意義的生活。

多讀多聽多看多想多走走

很多人讀作品,容易停留在淺層,流連於故事的內容和人物,但偉大的藝術作品,常常有很深厚的內涵和很精巧細微的技法,如果我們不深入體會,得到的,也只是皮毛。

讀書,既要了解其內容,也要對它們進行本質和屬性上的概括,評價其意義和價值,同時,更深一層,從創作者的角度去研究文本,反覆揣摩,將其拆開來看。而幾乎所有的學有所成者,都是積極思考,重視深度學習的人。

想更好的開闊自己的視野或眼界,可以利用空閒的時間,大膽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要總是沉浸在自己的環境裡面。走出去欣賞一下大自然的美麗,大自然的一些鬼斧神工的設計,去感受山縫裡的小花所綻放出來的生命力,感受一下異域的風土人情……只有走出去,你才知道世界有多大。也只有走出去,你才會真正發現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想更好的開闊自己的視野或眼界,還需要多多的與別人進行交流分享。一個人看問題的視角是有限的,與人進行交流分享的過程當中,會不知不覺的就打開了你的思路,你會有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有時候視野和眼界的拓展往往就是一句點睛的話而已。

相關焦點

  • 個人成長:沒有「好奇心思維」,就無法帶來本質的進步
    而我們的認知是一個不斷打破提升的過程,驅動這一切的前提必要條件是自己擁有一顆「愛學習的心」,驅動學習的本質就是「好奇」,它可以幫助自己不斷地開闊眼界,提升認知和格局。如果你擁有強大的「好奇心」,樂於探索事物的本質,不斷的去有效思考,你會發現,這些知識,方法論都是經過加工而成,收藏再多是無用的,只是「表層」需求而已。
  • 能讓你永遠保持好奇心的七種方法
    好奇心是人類進步的源泉保持強烈好奇心的人會越來越有價值,而失去好奇心會讓你的生活失去色彩,毫無趣味和快樂可言。認知需求低的人更有可能會依靠他人來解釋問題,或者退而尋求認知捷徑,比如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如果你有著很高的認知需求,那麼你很可能會積極地想獲得經驗和信息,以幫助你思考並提出一些假設和謎題。你會一刻不停地想要探索,想要獲得新知識。
  • 認知、邏輯、思維、系統思考能力如何提升?(下)
    電腦運作圖一個系統是三個基本點組成:要素(實體):可能是單個事物,也可能是一群事物成的子系統,比如鍵盤、滑鼠、音響就是單個事物,而主機、顯示器就是子系統。連接:把多種的要素(實體)產生聯繫,發揮它的作用。比如鍵盤,滑鼠連接到主機,讓我們輸入信息,而主機連接到顯示器,音響,讓我們接受信息。連接是系統最重要的部分,一旦切斷或者改變這些連接,就會破壞掉系統,沒有鍵盤的電腦,你拿來也只能幹瞪眼。
  • 思維訓練,拓展想像力,提升認知
    金字塔的建造一度被認為非常神秘,下面我用基本的一些思維技巧,幫助我們提升認知, 這個實例特別適合學校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想像力,思維拓展訓練下面上乾貨,破解幾個謎團:2) 這幾千萬噸的東西,能在沙地上建造嗎?3) 歷史上有無大型建築一開始就建造在沙漠上?4)如此巨大工程,每塊石頭都幾噸重,在沙漠如何運輸?通過以上幾個問題,我們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在當時該地區不是沙漠!
  • 思維認知的軟實力提升
    就來到S末端,將自然而然的開展第二條S,也就是跨越技能曲線,來到認知的軟實力的提升中。我們比拼的永遠不是單點技能,而是全面的思考能力。也就是系統的思考框架的能力,能脫離單點技能,站在行業層次的高度去理解,打通戰法。系統思考Input到Output整體的流程,當前的產品階段、市場情況、商業與業務的邏輯是什麼。來制訂一套完整的思考。
  • 孩子擁有好奇心是好事,好奇心有3大益處
    表妹雖然是個女孩子,但是沒有她不敢去的地方、也沒有她不敢摸的東西,從小的時候她就表現出非同一般的好奇心,一直是同齡人之間的領頭者,總能很好地跟同齡的孩子交往,並且是一個學習能力很強的孩子,一直保持著對未來的嚮往,充滿積極、希望的學習、工作。
  • 保持好奇心,有多難?
    但除此之外,人類還獨有第四項驅動力,那就是好奇心。毫無疑問,每個人都會對不同事物產生不同程度的好奇。如八卦熱點、緋聞花邊,常能激發我們最原始的興趣,況且只要輕輕一點,就能一窺究竟。久而久之,對甄別優劣產生疲勞的人們,自發地閹割了一息尚存的好奇心。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認為,認知較低下者更傾向於擁有十足的自信。
  • 好奇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手段
    這些問題被設計成會引起不同程度的好奇心。比如說,「什麼樣的樂器是為了模仿人唱歌的聲音被發明出來的?」或者「地球是哪一個星系的一部分?」這19名參與者被要求閱讀回答這些問題,如果不知道答案的話,可以猜,然後把他們對這些答案的好奇程度標註出來。接下來,是每一個受試者,都重新看到這40個問題以及問題的答案。
  • 簡單有趣的小遊戲,提升孩子認知力
    皮亞傑認為遊戲是思維的一種表現形式,實質是同化超過了順應。兒童早期認知結構發展不成熟,不能夠保持同化與順應之間的協調或平衡。這種不平衡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順應大於同化,表現為主體忠實地重複範型的動作, 即模仿;另一種是同化大於順應,表現為主體完全不考慮事物的客觀特性, 只是為了滿足自我的願望與需要去改變現實,這就是遊戲。
  • 簡單有趣的小遊戲,提升孩子認知力!
    皮亞傑認為遊戲是思維的一種表現形式,實質是同化超過了順應。兒童早期認知結構發展不成熟,不能夠保持同化與順應之間的協調或平衡。這種不平衡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順應大於同化,表現為主體忠實地重複範型的動作, 即模仿;另一種是同化大於順應,表現為主體完全不考慮事物的客觀特性, 只是為了滿足自我的願望與需要去改變現實,這就是遊戲。
  • 孩子的好奇心會隨著年齡而遞減,保護和發展孩子的好奇心很重要
    蘇霍姆林斯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基說過,他說:「每個人內心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慾,並且孩子的好奇心是最為強烈的,家長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要讓孩子感受到認知的樂趣,積極的接觸事實和現象,這樣才能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好的發展。」
  • 好奇心真的會害死貓嗎?
    兼聽則明,學習然後交流,才可以走出認知的繭房。好問則裕,知不足而求進取,才能突破成長的壁壘。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碰撞與融合,才能完成以我的迭代和進化。我生下來就沒準備活著回去,我們只有一個終點,但過程卻不同。所以我們可以平凡,但是拒絕平庸。我們怎樣才能拒絕平庸了,要保持好奇心,終身學習,多讀書。
  • 9個訓練方法,提升自閉症兒童的認知理解能力
    不少家長有這樣的疑問:我家孩子自閉症,認知理解能力太差了,我們該怎樣鍛鍊來提升孩子的認知理解能力呢? 有些家長從孩子一出生,就給孩子做閃卡訓練,來提升孩子的認知。這樣訓練,對於普通孩子和自閉症孩子同樣適用。但是,兒童的認知能力發展其實是可以從身邊熟悉的事物開始。 人的認知發展絕對不是孤立的,而認知發展又具有明顯的階段性、漸進性。因此,我們不能單獨訓練孩子的認知能力,認知能力的發展和其他能力是相輔相成的。
  • 理論物理學家需要保持長期的對大自然的好奇心
    理論物理學家需要保持長期的對大自然的好奇心:比如,大米是怎麼來的?稻穀生長的全過程?蠶的生長的全過程?塔吊是怎樣安裝上去的?等等對身邊事物的好奇心。人腦只有這樣長期對大自然好奇心的積澱,才有可能產生理論物理靈感的突破。
  • 過程思維:有效提升能力的關鍵武器
    我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自己的經驗,以提升我們的能力;而這種積累經驗提升我們能力的過程,我將之稱為過程思維。這樣的表述看起來有點複雜且繞。我們可以換一個更通俗的說法:能力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體現,而解決問題,需要「過程」和「經驗」。於是,過程思維應運而生。
  • 保持好奇心的重要性!
    而這種現象歸根結底可以把它總結為好奇心。 小朋友為什麼對什麼都充滿了好奇,因為他不懂,他對這個世界還不了解,所以他對所有的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好奇會讓他們去思考,去行動。有行動就會有結果,會有創造,所以也正因為如此,我們還說,要保持初心。 而大人為什麼就會變得好像一潭死水?
  • 承認自己無知,才是認知升級的關鍵
    反觀生活中的大多數人,我們更願意相信一個「所見即所得」的世界,更願意依仗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劃定認知的邊界。然而,我們看到的世界是它真實的樣子嗎?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是亙古不變的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就像你看到的藍色花朵,不是因為它本身是藍色的,而是因為它反射了藍色光而被我們肉眼識別成藍色,甚至可以說它唯一不具有的色彩就是藍色。
  • 請逼自己養成這5大思維,讓你的人生開始走上坡路
    後來,這則寓意深刻的小故事成了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被稱之為「南風效應」,也有叫做「南風法則」。 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很多時候,好好說話,平心靜氣地溝通,遠比大吵大鬧,面紅耳赤地爭吵來得更有效果。 這是「南風效應」最明顯的一點啟示。
  • 《天道》這2個經典思維,反覆琢磨,改變你的認知,提升你的格局
    《天道》這2個經典思維,反覆琢磨,改變你的認知,提升你的格局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 技術、 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整部劇反覆觀看,更加發人深思,劇中有這樣3個經典思維,引人深思,可以改變人的認知,提升格局。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區別,不是出身,不是學歷,也不是金錢和權力,而是人的思維方式。1.
  • 提升你的思維和學習方式
    古人說,立德立言立功為三不朽,立言就是思考力和認知力,人和人的差異,在長久的職場中或者生活中,除去運氣外,其實就是認知和思考力的差異。  這篇文章是給新人講我個人的總結,技能的升級通過體力上的勤奮可以到達普通人的高度,當然到達比較好的段位,還需要天賦。但是認知和思考力的升級,不僅僅要靠勤奮,而且要有敏感和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