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字原來有不同的含義,這是讀過《說文解字》才能知道的道理

2020-12-22 晴川與您同行

說文、解字,是許慎留給我們的智慧。

1、說文解字概述:

①名字:《說文解字》簡稱《說文》。

②作者:東漢時期許慎。

③字典:是我國首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說文解字》編著中首次對「六書」做出了具體的解釋,是首部按部首編排的漢語字典。

④時間:原書作於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到安帝建光元年,即公元100年~公元121年。

⑤內容:《說文解字》原文以小篆書寫,逐字解釋字體來源。全書共分540個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共10516字。

⑥註解:歷代對於《說文解字》都有許多學者研究,清朝時研究最為興盛。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桂馥的《說文解字義證》等;其中,王筠的《說文釋例》、《說文句讀》尤備推崇。四人也被尊稱為「說文四大家」。

2、名字的由來:說文與解字。

關於作品名稱的來源,許慎對此的解釋是,《說文解字》之名包括兩層意思:

一是「說文」,

一是「解字」,

「文」與「字」不是同一概念。

①文言文解釋:文與字。

《說文解字序》說:「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蓋,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②白話文解釋: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說:倉頡開始造文字時,大概是按照萬物的形狀臨摹,所以,這種圖畫似的符號叫做「文」,這以後,那形與形,形與聲結合的符號便叫「字」。即,「文」,就是描繪事物本來的形狀,「字」的含義是指滋生,繁衍。

③說文與解字:

「字」是後起的,秦代以前,文字只稱「文」或「書」,不叫「字」。

「文」和「字",反映了漢字發展的兩個階段,即,圖畫符號階段和概念符號階段。

古文字學家稱獨體的字為「文」,稱合體的字為「字」。

獨體的「文」,因為不能再分解,故說明之,即「說文」之義;

合體的「字」,由兩個或三個不同的「文」構成,故剖解之,即「解字」之義;

上述兩層意思合在一起,可作《說文解字》之名的含義。

3、創作背景:今文經與古文經的衝突。

①爭論。許慎所處的時代,「古文經」與「今文經」的論爭非常激烈。

②今文經觀點。當時經典多是通行隸書書寫,而書寫研習方式多是源於父子相傳,那麼,今文經的儒生,大多就認為父子相傳沿襲下來的隸書書寫方式,是不可懷疑,不可更改的。他們解說字義不嚴肅,謬語較多。

③古文經觀點。而古文經的儒生,則認為從孔壁中發掘出來的,用六國文字書寫的經典,是可靠的。

④歷史意義。這場鬥爭,對經學和文字學的興旺發展,是有益的。

處於這個時代的許慎,「性淳篤」,且「博學經籍」,並注意研究周、秦時的西土文字籀書,及「孔壁古文」,孔壁古文又稱東土文字,尤其著力於小篆和六書,諸如《倉頡》、《博學》、《凡將》、《急救》、《訓纂》等字書,為後來撰寫《說文解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⑤許慎觀點。

許慎認為,(1)有文字而後有五經,(2)今文經學隨意解說文字,是「人用己私,是非無正,巧說邪辭,使天下學者疑」。(3)要糾正今文經的妄說,提高古文經的信度,即,「理群類,解謬誤,曉學者,達神旨」,必須弄懂文字的結構、讀音及其意義。(4)他強調,「文字者,經藝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後,後人所以識古」。(5)並說「本立而道生」。以上引文見《說文解字後敘》。

⑥成書。

在長期的學習和研究中,許慎搜集到大量的小篆、古文、籀文資料,並且以廣博的經學知識為基礎,根據六書條例,在從賈逵受古學之時,即著手編寫《說文解字》,終於在漢和帝永元十二年正月草成這部巨著,這一年是公元100年。

⑦定稿,一波三折。

許慎在校書過程中,涉獵的典籍廣而精深。當時《說文解字》的初稿雖已完成,但為了利用此機會將它補充得更加完善,許慎遲遲未作定稿。

安帝元年初六,即公元119年,全國四十二處地震,災情極為嚴重。皇帝下詔三府,選屬下有能力的官員,出補令長,安撫百姓,穩定民心。

許慎樸實忠厚,又「能惠利牧養」,故,被選受詔到沛國洨縣任縣令,今安徽固鎮。

許慎致力儒學,淡於仕官,在就任縣令之前,即稱病回故鄉--萬歲裡,以便於專心審定《說文解字》。

三年後,即公元121年,《說文解字》定稿,遂由其子許衝將稿奉獻皇帝。

許慎其人,向許慎致敬:

許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也。性淳篤,少博學經籍,馬融常推敬之。時人為之語曰:「五經無雙許叔重。」為郡功曹,舉孝廉,再遷,除洨長。卒於家。

初,慎以五經傳說臧否不同,於是撰為《五經異義》,後又作《說文解字》十四篇,皆傳於世。(《後漢書·儒林列傳》)。

譯文:

許慎,約公元58年~147年,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人,今河南召陵。

由郡功曹舉孝廉,再遷,除洨長,入為太尉南閣祭酒。嘗從賈逵受古學,博通經籍,時人為之語曰「五經無雙許叔重」。

許慎所著除《說文解字》外,還有《五經異義》《淮南鴻烈解詁》等書,今皆散佚。清人有輯本。

相關焦點

  • 說文解字 | 【疒】 原來傻和白痴是不一樣的!
    造字本義:病人或孕婦臥床休養。《說文》:「倚也。人有疾病,象倚箸之形。」所以說文解字非常有趣吧!但是現今「疒」已經成為很多字的部首了,帶疒部首的字目前可查到的有228個字,而作部首時可表示和疾病有關的事物。比如下圖:
  • 說文解字:說一說並,交,奶,群,道,苦,這6個字
    文字很美妙,文字很偉大,今天說文解字:說一說並、交、奶、群、道、苦這6個字。1.並,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把「並」解釋成並排、並列的意思,說這個字「從二立」,它由兩個正面站立的「立」組成。甲骨文時,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人,兩個人並排站立在大地之上。
  • 《說文解字》:美甘也從羊從大 學者:羊大為美
    原標題:羊年納福導讀:與羊有關的字大都為褒義,如善、鮮、群、養、義、羞等。《說文解字》中以羊為部首的字有28個。這些字不僅區別了羊的顏色、大小、牡牝,甚至連不同月份生產的都分得清清楚楚,如五月生的羊羔:羜(zhù,音近佇);六月生的羊羔:(wù,音近務)。
  • 說文解字:為何古代的花被稱「華」?
    地球上有三十多萬種能夠開花的植物,可人類卻只對其中很小一部分情有獨鍾。無論是中國的牡丹、梅花,日本的櫻花,還是西方的鶯尾花、鬱金香,從古至今一直吸引著人們的目光。讀讀古詩文,就知道古人們對花有多著迷瘋狂,春日花開時,有「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也有「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 「趣」看歷史 | 說文解字:創立分析漢字的理論和方法
    漢代研治五經稱為經學,經學分為古文經學和今文經學。所謂「今文經」,是指用漢代通行的隸書寫成的經典。所謂「古文經」,是指孔壁中發現的用戰國文字書寫的經典。兩種經典的書目、篇目、用字、內容等均有不同,導致今文經學與古文經學在學術上存在較大分歧。今文經學不明古人造字的原理,在解釋典籍之時隨意解說文字。
  • 你知道《說文解字》最複雜的部首是哪個字?它代表怎樣的生活圖畫
    《說文解字》是一部字書,但它不是一般的工具書,它因解釋古代的思想文化經典而具有了與經典同樣重要的地位,是研習經學和文字學不可不讀的一部書。《說文解字》的部首是結構部首,共有540個部首,編入14卷中,反映了表意漢字因義構形的特點,所以它的歸納性要低於現代的那些查檢部首,分得較細。
  • 北師大發布「數位化《說文解字》」 平臺
    ,發布《同源字新證》新書及「數位化《說文解字》」研究與應用平臺。《同源字新證》是章黃之學代表、北京師範大學已故教授陸宗達先生的手稿,由學苑出版社影印出版。陸宗達先生是章黃「小學」,特別是《說文》學在20世紀最重要的繼承人。他秉承章太炎先生《文始》的學術思想精華,參考黃侃先生的《說文同文》和《字通》,撰寫了這部繼承章黃之學、發展中國傳統語言文字學的重要論著,對於推進當代訓詁學和詞源學的理論化和科學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每一個漢字都有一個故事,說文解字,原來這麼有趣
    每一個漢字都是逐漸演變而來,都有著它獨特的含義。今天說說來、麓、廉、法這幾個漢字。1.來。字義說明:來去的動作詞,古時視為麥類之一;許慎解釋,來是周代先人所接受的瑞麥,一莖兩穗,像芒刺之形。與來有關的字,有萊、徠、淶等字。說文解字「周所受瑞麥來麰(móu)也。
  • 從《說文解字》「女」部字看中國古代女性審美文化
    本文通過對其「女」部字中表現女子容貌、品性類字的分析,來探討它背後蘊含的深層審美文化。《說文解字》全書共收9353字,分540部,其中「女」部字238個(不包括重文13字,新附7字),以一「女」字統237字,在全書中屬最大部類之一。
  • 說文解字丨說謊
    公務人員說謊,性質尤其惡劣,不僅要譴責,更要處罰,明代午門上有一塊紅牌,上面寫著「官員人等,說謊者斬」(陳建《皇明通紀》),這八個字並不是開玩笑,明代名臣、著名哲學家李材先生就因「說謊」罪被萬曆皇帝處以斬刑。謊,是個後起字,《說文解字》寫作「詤」。《呂氏春秋》說:瞑者目無由接也,無由接而言見,詤。
  • 說文解字:說說牙齒
    一沙一世界,每一個字都是一個宇宙,說文解字,談何容易。孔子說: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從近處說起,從切身處說起,確實是一個好法門。
  • 許慎簡介及《說文解字 敘》影印原文
    先來看看許慎其人 許慎出生在現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區(汝南召陵)一代,字叔重。出生的時候班固大概不過二十三歲,賈逵不過二十五歲。下面看一下他的大概生平。 八歲入小學 十歲能讀《孝經》、《論語》,並修《爾雅》。
  • 研究《說文解字》30餘年 79歲書法家解讀漢字奧義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14日電(記者 上官雲)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花費幾十年時間研究古代文字學巨著《說文解字》,然後寫了一本書,是一種什麼體驗?對書法家何大齊來說,或許不僅僅意味著完成一個心願那麼簡單。而他的人生經歷,遠比一部書還要豐富。何大齊。受訪者供圖花費四年時間寫成一本書何大齊今年79歲,先祖在清朝嘉慶年間便已經在北京定居。
  • 摩西英語教你趣味學英語——「說文解字話(化學)元素」
    學好英語,對於個人、企業甚至國家的發展都有幫助,這個結論大多數人都不會懷疑。在這個畢業生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時代,掌握一門國際化語言技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於職場人士來說,英語水平好不好對於收入也有很大影響。
  • 國學巨著《說文解字教本》出版發行
    被世人尊稱為「字聖」的東漢許慎所著《說文解字》,匯集中國先秦時代的種種字書,是後世學習漢字、研究漢字的必讀書目。但時至今日,因近代文化斷層、歲月久磨、加之淺人妄改、版本訛誤等歷史原因,造成大部分人讀不懂。另外,由於許慎受到整理經典正字目標以及以形系聯原則的雙重功能限制,使得《說文》收字龐雜散亂,給讀者閱讀增加了難度。
  • 中華書局出版《說文解字教本》助普通人「易讀、易教、易學」
    12月9日,《說文解字教本》出版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由中國文化研究會會長默公先生所著的《說文解字教本》由中華書局正式出版發行。東漢許慎所著《說文解字》匯集了中國先秦時代的種種字書,是後世學者學習漢字、研究漢字的必讀書目,被稱為「天下第一書」,許慎也被世人尊稱為「字聖」。圖為《說文解字教本》內文。
  • 古代人的「名」和「字」——有著各自不同的含義
    在我們如今社會中,每個人都有名字,而且每個人只有一個名字,我們現代人的名字就是姓和名的組成,但是在古代歷史社會中,「名」和「字」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意思,存在著區別。在中國古代,「名」和「字」並不是一回事,二者是分開使用的。
  • 「葉」字加一筆,你能想到什麼字?除了「吐」字以外,還有兩個字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這與悠久的歷史文化有很大關係。從倉頡造字的神話傳說到龜殼上的甲骨文,中國的漢字經歷了不斷優化和變遷,最終形成了有體系,形象易懂的方塊字。
  • 許慎的說文解字,是對歷史的講解,也是對文字的考究
    今天跟大家介紹的是一本著名的字典《說文解字》,其作者是東漢的許慎。《說文解字》這本書是學習書法專業的同學必備的書籍,因為學習書法的同學必須掌握篆隸楷行草中的四體創作,然而篆書中最難的部分就屬於篆書的寫法了。
  • 汪致正系列一:你很可能不知道「德」字最初的含義是什麼?
    一,訓釋「德」字的前提訓釋「德」字的前提如下:首先,要明確商周時期的「德」應該是字義單一的通用概念,這樣當時才能溝通和交流。字義不清或產生歧義是後來的事。通用含義的德字-解釋為理性認知-德行認識,在漢代之後被淹沒,這是一種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