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李嘉誠的 黃大仙才是香港民眾的

2021-02-07 浙事知否


香港的潮汕人中間流傳著這樣一段家常閒話,這事後來還被登在了《明報周刊》上:系出名門的表妹,不顧父親的極力反對,嫁給窮表哥,在表妹鼎力支持鼓勵下表哥發憤圖強,終出人頭地。

 

文中的表哥說的就是李嘉誠。

 

所以,說起李嘉誠的發跡,就不是什麼首富白手起家,從底層的逆襲,而是活脫脫一個煽情到不行的知音體「落難公子遇賢妻」的故事。

 

儘管香港街頭報刊亭的雜誌封面,總是充斥著富豪們揮金如土的生活、糜爛放縱的情史,市井街頭,哪個富豪賺了多少錢,永遠是茶餘飯後最熱鬧的談資。但是市民心裡卻並不仇富,豪門八卦歸豪門八卦,香港人願意相信的是他們也有可能被財富突然砸中而改變命運。

 

就算沒有「表妹」幫忙發家致富,香港人不還有馬會博彩和黃大仙靈籤嗎?

 

香港人開商鋪是一定要貼靈符、請財神的,警察和黑社會都是要拜關二爺的,內地在節假日給社區發放的福利是免費理髮和義診,而香港公共團體是給市民義務算命,每年初一5萬市民爭上黃大仙廟的頭香,全民拜黃大仙更是風氣熾盛。可見,崇拜大富豪和崇拜神明在香港市民階層的心中,其實差不多就是同一個意思。

 

12 歲逃難到香港的李嘉誠,靠塑膠花生意起家,和鄭裕彤、李兆基、郭氏兄弟,統稱為香港四大家族的,就理所當然被封為了獅子山精神的代表。

 

在中國被冠以「四大家族」名號的,要麼是權利登頂,要麼就是財富登頂,或者兩樣都沾,李嘉誠這些地產商憑著資源壟斷把握住了香港的命脈。憤懣不平的市民開始把矛頭指向地產霸權,有人在公開場合大罵「李嘉誠」是魔鬼,人們再無法從他們身上看到香港夢的影子。

 

香港人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大富豪和黃大仙不是一回事,如今的香港已是「李嘉誠們」的,只有黃大仙才是香港民眾的。


 


這些年總有人把香港內地的矛盾核心,定性為民主議題,例如一人一票的訴求。但其實更根源的問題應該還是出在經濟上。

 

一水之隔的深圳,去年的GDP是2.42萬億,比上年增長7.6%,河對岸香港的GDP是2.8萬億港元,同比增長3%。若是換算成人民幣計算,2018年,香港GDP折合人民幣為2.4萬億元,深圳GDP反超香港足足200多億。曾經眼裡全是仰望的小迷弟第一次反超了大哥。

 

上個世紀80年代,香港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加工城市,也是全球第二大的服裝城市,實體經濟其實有著非常良好的發展基礎,但是香港人寧願買樓買股票也不投資實業,到了90年代後,製造業轉移至珠江三角,香港只剩下金融業和欣欣向榮房價瘋狂上漲幾十年的房地產業。

 

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一爆發,香港的地產和金融同時崩潰,有產階級打出橫幅,怒吼著要首任特首董建華滾蛋。為了救市,港府本雄心勃勃提出的「八萬五建屋計劃」不得不宣告終止。

 

被逼到牆角的董建華將施政重點轉向高科技產業,提出了「矽港計劃」和「數碼港計劃」。「矽港計劃」打算耗資100億港元重振半導體產業,打造東方矽谷,而後帶動其他相關產業。

 

臺灣的張汝京聽到消息後跑到香港建晶圓加工廠,玩慣了「限制土地供應,合謀推高地價」遊戲的香港地產商,質疑張汝京是來香港搶地皮的,即便張汝京承諾不買只租,張汝京還是被趕出了香港,耗了兩年,連半分地也沒批給他。

 

這個日後被稱為「中國半導體之父」的張汝京在香港碰了一鼻子灰,轉頭北上去了上海。上海市政府舉雙手歡迎四套班子全部出動了,政策之好力度之大出乎所料,前5年免稅,後五年減半,土地近乎免租,中國大陸這才有了後來的中芯國際。

 

「矽港計劃」擱淺,李嘉誠次子李澤楷遊說港府,啟動了數碼港項目。憑著「要做成像矽谷一樣成功的香港高科技中心」這個空頭idea,從董建華手上未經招標,拿下來64 英畝土地。

 

幾年過去,這個科技項目硬生生給幹成集寫字樓、酒店、戲院和商場的地產項目。

 

到2018年,香港平均房價28836美元每平米,世界第一。遙遙領先於排名第二的倫敦每平和第三的新加坡,GDP已經超過香港的上海,北京,深圳分別是15323美元,15088美元,13115美元。

 

當年董建華在全世界遊說他的「矽港計劃」時,內地的馬雲還在杭州湖畔花園的一處民宅中剛剛創業,騰訊的團隊也只有10來個人。

  

深圳河對岸的馬化騰OICQ 上線那年,李澤楷買了個叫「得信佳」的殼改名「盈科數碼動力」,以220萬美元購入騰訊20%的股份。

 

這家公司截胡了正在李光耀小兒子李顯龍的新加坡電信手上尋求買家的香港電訊,改名電訊盈科,兩年後,電訊盈科的市值掉到十分之一都不到,李澤楷把騰訊的20% 股份,以1200 多萬美金的價格賣給了南非一家公司。

 

這件事至今都常常被人拿出來和孫正義作對比,批評李澤楷短視。這哪裡是李澤楷沒遠見,他只是和他父親一樣,房地產才是熟門熟路。

 

世紀之交,網際網路行業與香港擦肩而過,唯一留下的只有瘋狂的房價,和更加富有的地產商。




這次香港暴力騷亂事件持續兩個多月後,李嘉誠買光香港所有左派媒體的頭版全版,刊登了兩則不同的廣告,一則是聲明禁止暴力,另一則學古人贈詩言志,隱晦地用了唐代「黃臺之瓜,何堪再摘」的典故。到底誰是武則天,誰是李賢?誰在種瓜,誰在摘瓜?除了李嘉誠自己估計沒人知道。

 

聰明人誰會把心裡話全擺在明面上啊!

 

上次提起這個典故,是16年公司業績發布會上。港內的反對派已經單純在為反對而反對,空談口號,罔顧民生,佔中20天,給香港造成了3千5百億港元的經濟損失,GDP增速預期由佔中前的4.4%大跌到佔中後的2.9%。

 

李嘉誠曾經在公開信裡說,我其實更像你的鄰居老頭而已。業績會上提起這句話「黃臺之瓜,何堪再摘」,就是這老頭兒看到自己的瓜田踩得不成樣了,迫不得已站到房頂上喊:「再踩,瓜就沒了」。


換句話說:小兔崽子們,鬧歸鬧,別影響到我做生意!

 

2012年8月,李嘉誠對香港表白:「我對這片土地有特別的感情,自己身為中國人,永遠都是中國人。我絕對不會從香港撤資。」

 

轉眼,第二年7月底,李旗下和記黃埔發布公告出售百佳超市,10月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將香港嘉湖銀座商場,以58.5億港元的總價整體出售;國慶長假前,李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電能實業宣布,拆售旗下的香港電燈有限公司。與此同時,他在歐洲大肆投資。

 

此時,再說什麼愛國愛港就顯得很滑稽了,本質上還不是個只追逐利益的商人嗎。

 

李嘉誠的語錄裡有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更加是要用之有道」。說這句話時,常常是要跟他做慈善聯繫在一起的。

 

1993年,北京市人藝建基金會,改善文化工作,時任市長陳希同向愛國港商化緣,想到了李嘉誠。當年8月,被董建華的邀請到北京,當時李嘉誠還有些狼狽,因為在中英談判時不合時宜的聲音,擔心在中央不受待見。

 

當陳希同見到忐忑不安的李嘉誠時,他立刻就意識背後的機會。愛國商人嘛,立刻表示要為領導分憂,也要為祖國的文化事業做貢獻,馬上追問了一句,「董建華捐了多少?」

 

陳市長聽完感動地好言相勸道:「這表示心意,不必比」,李嘉誠想得通透,心中拿定注意一再堅持,不顧領導的勸阻半步不退,表示:「我得比他捐的多」。最後李嘉誠出資1300萬,得償所願比董建華多了500萬。

 

既然捐了,就要有收益,千萬不能不情不願的像是隨份子,而是要積極主動,給領導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收益馬上來了。1994年,李嘉誠參與北京市城市改造項目,要求15%的回報率+15%的資金佔用費。條件如此苛刻,陳希同批下「只此一例」,21天完成所有談判。

 

真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用之有道的李嘉誠連慈善都是生意。至於這筆北京人藝基金牽扯55萬的賄款,陳希同下臺,那是後話了。



 

李嘉誠說他的基金會很低調,內地的百多個項目所捐贈的大樓都不用他的名字。這話不假,內地確實沒有用李嘉誠命名過大樓,但是香港有。

 

2005年,港大宣布獲李嘉誠捐款10億元的承諾建醫學院,校方為表示感謝決定將醫學院命名為「李嘉誠醫學院」,21名港大校友聯名抗議,這事當時鬧得挺大,要發起全球港大醫學院校友籌款,贖回醫學院原名,抵制了八個月後,校方正式改名李嘉誠醫學院。

 

有趣的是,時隔8年後,港大校長對外表態仍未收到這筆10億元的捐款。

 

港大除了醫學院命名這事,最出名的要算李嘉誠給亡妻建莊月明文娛樓了,網上流傳著各種版本的靈異故事,大體上是,莊女士發現丈夫與港姐有染,是含怨自殺,李家為了鎮魂,在龍脈正穴位置擺了風水局,以莊月明命名蓋了形似棺材的樓。也有人說擺的是基業千秋萬代的富貴局。不管哪個版本,反正都邪乎的很。

 

都知道李嘉誠極重風水,這也怪不得熱心網友的揣測了。

 

在香港人稱陳伯的李嘉誠御用風水師,臨終前,給莊月明文娛樓留下了一句「有些東西,是不能說出來的」,陳老爺子的這句話,是不是也是說給香港人的讖語。

 

如今的香港為什麼變成了埋葬他們的生活和理想的地方,也是沒處說理的。

 

看不到希望的年輕人想對抗,決定在衣食住行上都杜絕李家的產品。他出行騎自行車,避開李嘉誠的樓盤,去街角士多店買東西,不用手機……但最後他發現,他無法不開燈——電力公司「港燈」也是李家的,甚至連常喝的礦泉水也姓李。

 

那篇香港小學生作文」李家的城」不能不引起共鳴,或許全香港只有黃大仙祠才能找點希望了。

 

近幾年,去黃大仙求籤算命的香港年輕人,尤其是大學生數量激增。與之前的情形大不相同,彼時,受過大學教育的人通常是拒絕的態度,因為那是對自己沒信心對未來沒把握的人才幹的事,現在,他們對未來也絕望了,只有求籤算命問問黃大仙才能感到一點慰藉。

 

1984年,內地的金華和蘭溪兩座與黃大仙有淵源的城市被前來尋找這位神仙發源地的香港人弄的一臉懵逼,這幾年,金華和蘭溪的房價也不低,老百姓的生活也不富裕。

 

但就沒寄託過黃大仙。


 —— THE END ——


 推薦閱讀

跟緊馬雲跟緊黨

杭州往事

給李漁拍一部電視劇

蘭溪悲歌  上

蘭溪悲歌  下



相關焦點

  • 港澳遊漫記:遊香港黃大仙祠
    4月初的香港已進入了陰雨季節,可我覺得我們旅行團運氣挺好的。天上雖然飄著雨花,零零散散的,大街上的行人卻很少有打著雨傘的,我門帶著的雨傘也就沒了用場。走下了旅遊大巴,跟著男導遊的旗子,眾人夾雜在人流中向著黃大仙祠走來。
  • 李嘉誠英國再造香港城|李嘉誠|香港城|香港|李家的城|九龍海逸君綽...
    以至於2013年的時候,香港一位小學生寫出《李家的城》,這篇文章也堪稱是寫實文章中的一絕,在文章中細數了李嘉誠旗下物業和業務,還把李嘉誠和李嘉誠的兩個兒子李澤鉅、李澤楷比喻為「神」,香港的萬物皆是他們創造。有些字句也十分值得現在我們仔細揣摩。網友:「看著一間間誠哥旗下的物業,我心中有無比的感動。香港內一切的商店,不論是哪種的類型,全是誠哥帶給我們的欣賜。」
  • 香港「火」廟,黃大仙廟,高樓大廈環繞,香火瀰漫
    前往香港黃大仙寺廟。在香港的各種電影中,黃大仙經常被提及,這裡的黃大仙不僅指香港九龍的黃大仙區,而且還指黃大仙祠堂。黃大仙廟是香港最繁華的寺廟之一,也是道教唯一可以舉行道教儀式婚禮和頒髮結婚證書的道教寺廟。黃大仙四周是高樓大廈,但卻高層住宅樓卻擋不住黃大仙祠堂的氣勢和香火的旺盛。有「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感覺。農曆末日和正之前十五,大批善信前往黃大仙廟宇獎勵神恩,祈求來年上帝保佑。
  • 香港最「火」的寺廟,黃大仙祠,高樓環抱,香火鼎盛
    去香港黃大仙祠,是在2019年7月份。在香港各種電影中,經常會提及黃大仙,這裡所說的黃大仙,指的不僅僅是香港九龍的黃大仙區,更多的是指這裡的黃大仙祠。黃大仙祠,是香港香火最旺盛的廟宇之一,也是香港唯一可以舉辦道教儀式婚禮及籤髮結婚證書的道教廟宇。黃大仙在高樓的環抱之中,可高層住宅卻擋不住黃大仙祠的宏偉建築的氣勢和香火的旺盛。大有「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之感。
  • 香港十大富豪排名:李嘉誠香港豪宅曝光 盤點香港十大富豪頂級豪宅
    香港十大富豪排名:李嘉誠香港豪宅曝光 盤點香港十大富豪頂級豪宅[香港十大富豪排名]華人首富李嘉誠日前再度出售位於香港的豪宅
  • 香港黃大仙祠小攻略,求姻緣事業必去的許願聖地
    哈嘍大家好,我是大純,這幾天和男朋友一起來香港啦,錄了一個vlog,我宇哥真的是全程高冷臉。這次來香港其實就是一個主要任務,就是拜黃大仙。說真的,不用你們說,我也承認自己是一個迷信女孩,每年都來拜兩次黃大仙,要說到底有沒用,我是覺得有用的,因為每一次來許願都能夠差不多實現。
  • 香港黃大仙祠現可疑物品 警方現場引爆,疏散百人
    圖源:東網據「東網」報導,香港嗇色園黃大仙祠17日現可疑盒子,警方到場後疏散約100人,並引爆可疑物品。報導稱,今早(17日)9時26分,香港黃大仙祠職員發現上址放有可疑紙盒,內有電話及電線,遂報警求助。警方接報後封鎖現場,疏散約100人,並通知爆炸品處理課人員帶拆彈機器人到場處理,消防亦到場戒備。早上11時,警方在現場引爆可疑物品,並傳出一聲爆炸聲,事件中無人受傷。
  • 商業志|21年漫長家族德比 香港首富李兆基與李嘉誠
    來源:觀點地產網觀點地產網 和去年一樣,《福布斯》在2月份公布了新一年的香港50大富豪榜。不同的是,榜首的人不再是「超人」李嘉誠,而是他的老對手「四叔」李兆基。從1999年開始,李嘉誠都是香港富豪榜上最有錢的人,而他已經蟬聯了21年。
  • 香港風水大師蔡伯勵,只對李嘉誠說了一句話,便換來兩百萬報酬
    後來,戰爭讓時局變得動蕩,為了逃避戰火,蔡伯勵一家舉家搬遷到了香港。來到香港之後,蔡伯勵一家生活艱難,教育也變得有些奢侈。沒法上學堂,年紀也不過才十六七歲的蔡伯勵整天只能在家裡像個無業游民一樣遊蕩。成為真步堂的主事之人後,蔡伯勵在香港的名聲逐漸變大,而求他辦事的人也越來越多。無論是香港上流社會的人,還是底層民眾,但凡是求到了他,他便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他人所求。在他看來,自己不過是收錢辦事,既然收了人家的錢,就得把人家的事情圓滿的完成。
  • 美食篇:香港美食餐廳攻略之黃大仙地區素食自助餐
    去香港出名的黃大仙廟參觀,在附近周圍的商場找到一家非常棒的素食自肋餐,比吃肉還要美味,因為做出來的菜式非常好吃,甜品也不少,特別是有楊枝玉露,還是任飲,涼拌菜,沙拉也非常的多款,價錢中午一位只要八十八塊,真是非常抵食的,絕不比肉食差,因為菜式不單調還有口味很到位,讓你以為是吃到肉香的感覺
  • 三水鄭家與廣州黃大仙祠的興衰
    →1916年的廣州黃大仙祠建築。 資料圖片  □ 陳曉平(廣州/學者)九龍黃大仙祠為香港民間信仰的突出代表,名動海內外。黃大仙祠起源於1897年廣州番禺大嶺村普濟壇、1899年建成的芳村花地黃大仙祠。正是在1899-1913年間,廣州黃大仙祠「香火極盛,傾動一時」,成功塑造了黃大仙「有求必應」的靈驗形象,才有了後來在香港的輝煌。1913年廣州黃大仙祠改作他用,這15年間的歷史也逐漸模糊,其間三水鄭家的貢獻也湮沒無聞。
  • 香港真正的名門望族:邀請為何鴻燊扶靈,影響力遠超李嘉誠家族
    對於這場葬禮,不少人好奇為何沒有邀請李嘉誠、李兆基扶靈,而是選擇邀請胡應湘和李國寶。熟悉胡應湘的人不在少數,儘管財力稍遜於李嘉誠,但聲望卻是在其之上。胡應湘不僅是香港頂級富豪,同樣是全球著名的土木工程專家,港珠澳大橋的設想便是胡應湘提出的。那麼李國寶又是何方神聖呢?
  • 首富遭遇滑鐵盧,李嘉誠身家縮水23億美元,李兆基成為香港首富
    在2020《福布斯》中國香港50強富豪榜上,李嘉誠以294億美元的身家輸給了304億美元身價的李兆基,位居第二,這是李嘉誠21年來首次跌落香港首富的寶座。據悉,李嘉誠去年的身家是317美元,今年的身家與去年相比少了23億美元,身價縮水不少。
  • 香港旗袍體驗情報
    只要你是「香港情報」讀者,到黃大仙中心出示這篇文章,還可享有限時獨家優惠!準備好你的照相機了嗎?  黃大仙中心是香港現時唯一商場提供港式旗袍體驗,與香港本地旗袍體驗店「貳拾年華」聯乘合作,專業旗袍設計師Pandora 鍾情及熱愛50、60年代的旗袍,希望把旗袍普及化,鼓勵更多人穿著形成流行現象,體驗不一樣香港
  • 李嘉誠「御用風水師」,名震香港,許多富商找上門,留下8句遺訓
    了解風水的人都知道,香港是一個篤信風水的地方,不少知名的建築都與風水有關,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對風水這件事情都非常著迷,這令不少風水大師在香港聲名大噪。當然,要說起風水大師,自然要提及首富李嘉誠的"御用"大師陳伯,作為李嘉誠經商路上的助推者,陳伯的出現給李嘉誠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而陳伯的臨終遺訓也成為了名句,警醒著眾人。
  • 香港民眾:國安法會讓香港明天更美好
    原標題:香港民眾:國安法會讓香港明天更美好  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紀念日,香港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儀式。  100艘漁船一起出發進行海上大巡遊,拉開「慶香港回歸,賀國安立法」巨大條幅。另一邊巴士花車巡遊,民眾手舉國旗吶喊慶祝,現場熱鬧非凡。
  • 香港最不貪財的風水大師,李嘉誠楊受成搶著為他付醫藥費
    遠在香港的英皇集團的老闆楊受成卻比陳伯的親人更加著急上火。他想把陳伯轉送到香港,可是成都到香港好幾個小時的飛機,把重病的78歲老人這麼來回折騰,估計人還沒到就斷氣了。楊受成左思右想,不能再拖下去了,不然他一生的貴人就這麼去世了,他會遺憾終身。
  • 香港隱形女首富:公司市值高達3000億 年收租百億 實力堪比李嘉誠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這些上海商業地標的所有者都是香港人。上海的大部分商業地產都是由香港富人投資的。如果算上其他一些二線項目,這個數量將會更多。比如說,香港首富李嘉誠不僅在香港有很多投資,也投資了上海的世紀匯,但如果幾年前他沒有出售上海世紀匯的話,那麼上海就有更多的地標是屬於香港的富人。提起房地產公司,很多人可能只知道恆大、碧桂園、萬科等公司。
  • 【李嘉誠計劃投資10億英鎊倫敦造城】香港富豪李嘉誠創立的長江...
    文 / 冷靜2020-07-11 13:18:29來源:FX168 【李嘉誠計劃投資10億英鎊倫敦造城】香港富豪李嘉誠創立的長江實業集團全資附屬公司和記黃埔有限公司10年前以10億英鎊(合計約人民幣88.32億元)投資的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大型地產項目東倫敦康沃斯碼頭近日終於獲得英國政府批准動工興建
  • 「創作開運禮」大年初二黃大仙祠許願祈福者絡繹不絕,都說靈驗
    黃大仙廟,也叫黃大仙祠,原名嗇色園,是一座中國式道教寺廟,是香港香火最旺的廟宇之一。也是香港的精神寄託,因此來這裡的善男信女有保平安,求事業,問姻緣者,任何疑難雜症,求解迷津的絡繹不絕。大年初二,全家人開車來到黃大仙祠,總以為武漢疫情估計來的人不會多、沒曾想人山人海香港鼎盛。外國遊客團車直接停在黃大仙寺,不可勝計的善男信女摩肩接踵,爭先恐後地在神像前上香許願。上香的人雖然多,但次序非常好,大家自覺排隊,一會功夫就進入黃大仙主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