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 先辨體質

2021-03-04 鄒玲健康創業

分享好文章,智慧中國人!

分享智慧,功德無量

歡迎免費訂閱,微信號:zl8779

中醫將人的體質大體分為九類,除去相對健康的平和體質外,還有另外八種處於所謂亞健康狀態的體質類型,即:陽虛體質、陰虛體質、氣虛體質、痰溼體質、溼熱體質、血瘀體質、特稟體質、氣鬱體質等八類。每個人體質各異這是中醫辨證治療的基礎,但每個人體質又不局限於其中一種,只是它們在隨著你的生活、飲食習慣的變化而表現不同。詳細還請去中醫院做個中醫式體檢或通過新時代體質測評軟體進行測試,以便更深入了解自己。

平和質(調養氣血 協理陰陽)

平和體質特徵:

形體特徵:體形勻稱健壯。
心理特徵:性格隨和開朗。
常見表現:面色、膚色潤澤,頭髮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鼻色明潤,嗅覺通利,唇色紅潤,不易疲勞,精力充沛,耐受寒熱,睡眠良好,胃納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紅,苔薄白,脈和緩有力。
發病傾向:平時較少生病。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適應能力較強。

平和體質人群易患疾病:

平和體質的人較少患病。「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這種體質的人大都正氣充足,抵抗力強,耐受寒熱乾濕,環境適應力強,不易受外邪侵襲。但是,身強體健之人往往不注意自身的保護,反而因為疏忽而受傷患病。季節更替,應適時增減衣被,祛暑避寒,防止一些外感性的疾病,如傷風感冒中暑、凍傷等。在疫病流行的時候,應當加強自我防護,斬斷傳染途徑。

氣虛質(培補正氣 補氣健脾)

氣虛體質特徵:

總體特徵:元氣不足,以疲乏、氣短、自汗等氣虛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肌肉鬆軟不實。
常見表現:平素語音低弱,氣短懶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紅,舌邊有齒痕,脈弱。
心理特徵:性格內向,不喜冒險。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不耐受風、寒、暑、溼邪。

氣虛體質人群易患疾病:

氣的不足常體現在懶言少語、疲乏神倦、肌肉鬆軟、情緒不穩定、善驚易恐等。外貌可見面色萎黃或淡白、易出汗、舌淡胖嫩、舌邊有齒痕、步態緩慢,會有頭暈、健忘、自汗、乏力、便溏、腹脹、食慾減退、心悸、嗜睡、氣短、胸悶、下肢水腫、小便清長、夜尿頻多、睡時流涎、目露白睛、小便清長、夜尿頻多、睡時流涎、目露白睛、出血不易止等症狀特點。這都是由於氣的不足致使全身各臟腑的機能減弱,達不到正常生理要求。

心氣的虛損會導致早搏、脈律不齊、精神委靡、胸悶自汗,尤其是在勞累後加重症狀表現,甚至易得心肌炎、冠心病以及一些神經官能症和精神類疾病。

肺氣虛會有哮喘、咳嗽無力、聲低懶言、呼吸急促、痰涎清稀、肺葉痿弱不用、肺活量低下、自汗畏風、反覆感冒等症狀。

脾胃氣虛則會引起多種消化類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潰瘍、消化不良、洩瀉,也可能有臟器脫垂、眼瞼下垂、虛勞,或有出血不易止血、傷口不易癒合、紫癜等情況出現,病人可以出現有消瘦或者肥胖的體型。

腎氣虛則會有小兒遺尿、男子遺精早洩、夜尿頻多、餘瀝不盡、耳鳴失聰、下肢水腫、腰酸腿痛、婦女月經淋漓不盡,及孕婦胎動不安、滑胎、小產等疾病。

陽虛質(溫補脾腎 化溼通陽)

總體特徵:陽氣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等虛寒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肌肉鬆軟不實。

常見表現:平素畏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脈沉遲。

心理特徵:性格多沉靜、內向。

發病傾向:易患痰飲、腫脹、洩瀉等病;感邪易從寒化。耐夏不耐冬;易感風、寒、溼邪。

陽虛體質人群易患疾病:

陽氣虛損,寒從中生,病理產物得不到代謝,臟腑機能易受損害。

心陽虛衰可導致心臟搏動無力、心臟自身滋養障礙、面色蒼白、唇舌蒼白、頭暈目眩,甚則可有胸悶、心絞痛,心臟搏動過緩,易得冠心病、低血壓等疾病。

胃陽虛可體現為腹中冷痛(得溫則減)、消化不良、嘔吐、呃逆、厭食,易得胃潰瘍等疾病。

脾陽虛體現為四肢不溫、久瀉久痢、晨起面目水腫、大便溏薄、身體消瘦。

腎陽虛可見周身畏寒,下肢水腫,小便清長,齒搖發脫,男子陽痿早洩,女子宮冷不孕、痛經、閉經、帶下清稀量多,易患早衰、不孕不育、性功能低減、水腫等疾病。

陰虛質(滋陰降火 調補肝腎)

總體特徵:陰液虧少,以口燥咽幹、手足心熱等虛熱表現為主要特徵。

常見表現:手足心熱,口燥咽幹,鼻微幹,喜冷飲,大便乾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心理特徵:性情急躁,外向好動,活潑。

發病傾向:易患虛勞、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從熱化。

發病傾向: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熱、燥邪。

陰虛體質人群易患疾病:

陰虛體質的人以虛火炎於外,而陰液虧於內為主,常見面色潮紅、手足心熱、潮熱盜汗、舌紅少津、口燥咽幹、形體消瘦、脈象細數等症。

心陰虛則心煩、心悸、失眠、多夢,易生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或更年期症候群。

肝陰虛可致煩躁易怒、兩目乾澀、視物模糊、兩脅隱隱灼痛,應當預防慢性膽囊炎、慢性病毒性肝炎、高血壓病的發生。

肺陰虛有口燥咽幹、咳痰帶血、皮膚乾燥、潮熱盜汗,要早做治療,以免變生諸如慢性支氣管炎、肺炎甚至肺結核等疾病。

胃陰虛則渴喜冷飲、消谷善飢、大便乾燥。有此症狀者應當關注自己的血糖,提前預防糖尿病的發生,飲食要清淡規律,防止胃潰瘍、胃酸過多等疾病的發生。

腎陰虧虛則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耳鳴、齒松、發脫、男子陽強易舉、女子月經不調.應節制房事,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尿道炎症的發生。

痰溼質(健脾利溼 化痰降濁)

總體特徵:痰溼凝聚,以形體肥胖、腹部肥滿、口黏苔膩等痰溼表現為主要特徵。

心理特徵:性格偏溫和、穩重,多善於忍耐。

常見表現: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口黏膩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膩,脈滑。

發病傾向:易患消渴、中風、胸痺等病。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梅雨季節及溼重環 境適應能力差。

痰溼體質人群易患疾病:

痰溼體質由於先天遺傳,後天過食肥甘、缺乏運動,導致水液內停,脾氣無力運化聚集生痰,而痰溼相混,黏膩難解,又無處不到,所留之處均會阻礙各臟腑的功能,從而變生多種不適和疾病。

痰溼留於肺,則阻礙肺氣的宣發肅降,造成咳嗽痰多、喉中痰鳴、打鼾、喘促,甚則睡眠時呼吸暫停等症狀,容易引起慢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哮喘、咳嗽等疾病。

痰溫蒙蔽清竅可有昏蒙、胸悶、精神不振、健忘、反應力下降等症狀,老年易患老年痴呆,甚或中風、胸痺等疾病。

痰溼阻遏脾胃,可有痰多、食欲不振、腹部肥胖、易倦嗜睡、流涎、腹脹、大便黏膩等症狀,易患單純性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疾病。

痰溼留於下焦,可有小便混濁、腰酸乏力、下肢酸軟、陰部潮溼等症狀,易患下肢水腫、男子前列腺肥大、女子帶下量多等疾病。

溼熱質(清華溼熱 分消走洩)

總體特徵:溼熱內蘊,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黃膩等溼熱表現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形體中等或偏瘦。

常見表現:面垢油光,易生痤瘡,口苦口乾,身重睏倦,大便黏滯不暢或燥結,小便短黃,男性易陰囊潮溼,女性易帶下增多,舌質偏紅,苔黃膩,脈滑數。

心理特徵:容易心煩急躁

發病傾向:易患瘡癤、黃疸、熱淋等病。

溼熱體質人群易患疾病:

溼熱體質多是由於先天遺傳、後天飲食不當、過食肥甘厚味、久居溼地,或勞倦過度而導致的體內火熱內蘊、痰溼停滯臟腑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溼熱留於脾胃,可有口臭、體昧重、肥胖、牙齦出血、嗜食冷飲、善飢易飽、口唇周圍起痤瘡、粉刺等症狀,易得痤瘡、酒渣鼻、毛囊炎、溼疹、體癬、牙疳、牙齦炎等疾病。

溼熱留於肝膽,則有口苦、易怒、兩脅脹痛等症狀,易得脂肪肝、糖尿病、高脂血症、急性病毒性肝炎、膽石症、黃疸等疾病。

下焦溼熱燻蒸大腸、膀胱等,可有大便黏膩臭穢、便秘便幹、熱結旁流、小便灼痛,男子陰囊潮溼,女子帶下色黃、量多、味穢等症狀,易得便秘、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等疾病。

血瘀質(疏肝理氣 活血化瘀)

總體特徵:血行不暢,以膚色晦黯、舌質紫黯等血瘀表現為主要特徵。

心理特徵:易煩,健忘。

常見表現:膚色晦黯,色素沉著,容易出現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 點,舌下絡脈紫黯或增粗,脈澀。

發病傾向:易患癥瘕及痛證、血證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不耐受寒邪。

血瘀體質人群易患疾病:

體內氣血運行不暢或血液循環受阻可導致多種不適症狀,血瘀體質常表現為面色晦暗、黑眼圈、皮膚乾燥、脫屑、有暗斑,指甲乾枯脫屑,頭髮乾燥、分叉、打結,影響女性美容。

氣滯血瘀還可以有情志方面的改變,如煩躁易怒等,另外女子可有經前乳房脹痛、腹部刺痛,易得單純性肥胖、黃褐斑、雀斑、甲錯,女子髒躁、經前期症候群等。

寒凝血瘀主要表現為刺痛,常有定處,食冷加重,得溫則減,常有偏頭痛、胸脅痛、胸痛、胃痛、腹痛、肌肉刺痛、關節疼痛等症狀,易得偏頭痛、胸痺、肋間神經痛、急性胃腸痙攣,女子痛經、月經延期等疾病。

熱毒血瘀,則伴有口舌生瘡、痤瘡粉刺、口燥咽幹、發熱,以及各種疼痛症狀的出現,易得疾病包括單純性肥胖、急性胃腸炎、膽石症、腎結石、血尿、腎絞痛、中風、腫瘤、女子急性盆腔炎及急性泌尿生殖系感染等。

氣鬱質(疏肝理氣 調暢氣機)

總體特徵:氣機鬱滯,以神情抑鬱、憂慮脆弱等氣鬱表現為主要特徵。

心理特徵:性格內向不穩定、敏感多慮。

常見表現:神情抑鬱,情感脆弱,煩悶不樂,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發病傾向:易患髒躁、梅核氣、百合病及鬱證等。

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對精神刺激適應能力較差;不適應陰雨天氣。

氣鬱體質人群易患疾病:

常見症狀可表現為胸脅、脘腹等處或損傷部位脹悶或疼痛,疼痛特點多為脹痛、竄痛、攻痛,症狀時輕時重,位置不固定,按之一般無形,痛脹常隨噯氣、腸鳴、矢氣等而減輕,或症狀隨情緒變化而增減,常善太息,鬱鬱寡歡,自言自語,或喜悲傷欲哭,或易激動惱怒,行為偏執。

肝氣鬱結可導致情志方面的改變,可有性格抑鬱,或偏激暴怒,或默默寡語,或精神緊張壓抑,或兩脅脹滿、腹脹,或腹中走竄疼痛、善太息,或女子乳房脹痛、月經不調。或易悲傷欲哭、失眠健忘、多夢等症狀;易得疾病有抑鬱症、癔症等精神類疾病,肋間神經痛、慢性膽囊炎、慢性肝炎、失眠,女子乳腺增生、月經不調、更年期症候群等疾病。

氣滯腸胃則可出現胃脘脹痛、腸鳴、矢氣、便秘或者洩瀉,日久可致胃腸功能紊亂。氣鬱日久可導致痰飲鬱結,可有咽癢、痰多,自覺喉中有異物咳之不出,咽之不下,易得慢性咽炎、梅核氣等疾病,甚或一些疑難雜症。也可以鬱而化熱、化火,變生其他疾病,如痤瘡、口腔潰瘍、大便燥結、小便灼痛、牙疳口臭等疾病。還可導致血瘀,形成氣鬱血瘀體質,易得臟器囊腫、肌瘤,甚至腫瘤。

特稟質(益氣固表 養血消風)

總體特徵: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過敏反應等為主要特徵。

形體特徵:過敏體質者一般無特殊;先天稟賦異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常見表現:過敏體質者常見哮喘、風團、咽癢、鼻塞、噴嚏等;患遺傳性疾病者有垂直遺傳、先天性、家族性特徵;患胎傳性疾病者具有母體影響胎兒個體生長發育及相關疾病特徵。

心理特徵:隨稟質不同情況各異。

特稟體質人群易患疾病:

過敏體質表現的症狀多種多樣:皮膚瘙癢、脫屑、發紅、灼痛、潰破、瘡瘍癤腫、蕁麻疹,以及咽癢、目澀難睜、紫癜,甚至出現呼吸窘迫、心動過速、哮喘、昏厥等急危重症狀,易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性疾病等。

小編來告訴大家九種體質的記憶口訣哦~~

1.平和質:精力旺,很健康,很燦爛。
2.氣虛質:免疫差,易疲勞,常虛喘。
3.陽虛質:手腳涼,全身冷,不耐寒。
4.痰溼質:身體胖,大肚腩,油光臉。
5.溼熱質:易長痘,常口臭,大便黏。
6.血瘀質:血黏稠,易忘事,常長斑。
7.氣鬱質:很脆弱,常鬱悶,多傷感。
8.陰虛質:水缺乏,五心熱,口咽幹。
9.特稟質:易過敏,嘗噴嚏,起風團。




【更多精彩內容 詳見下期分享】

相關焦點

  • 中醫養生:溼熱體質怎麼辨?​溼熱體質怎麼調?
    溼熱體質怎麼辨  溼熱體質可由先天稟賦形成,也可由後天失調而致,如嗜菸酒、常熬夜,或滋補不當、滋補過度會催生或加重溼熱體質;長期情緒壓抑,借酒澆愁,或長期生活在溼熱環境也會導致溼熱體質。溼熱體質者因溼熱之邪一陰一陽,在人體纏綿難解,如油入面,具有「內蒸外發」的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5個方面。
  • 中醫九種體質,你是哪一種?想防病養生,先辨識中醫體質!
    中醫可以通過望、聞、問、切來收集患者身體情況,包括臉色、聲音、胖瘦、壯弱、行動、舌苔、脈象等來判斷一個人的體質。中醫體質分為以下九種: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溼質、溼熱質、血瘀質、氣鬱質、特稟質。
  • 中醫九種體質及體質養生知識
    一,平和體質(健康派)特徵:該體質人群體形勻稱健壯,面色、膚色潤澤,頭髮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精力充沛,睡眠、食慾好,平時患病少。這種人一般性格內向,情緒不穩定,比較膽小,不愛冒險。患病傾向:容易感冒,生病後抗病能力弱且難以痊癒,還易患內臟下垂比如胃下垂等。常見美容問題:面色萎黃或淡白,不開心。
  • 中醫體質辨識——9種體質養生方
    ……要回答這些問題,就要先了解什麼是「中醫體質」。中醫體質是人類生命活動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指人體生命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後天獲得的基礎上所 形成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固有特質。體質的形成與什麼因素有關呢?
  • 【中醫文化】中醫音樂養生——古琴
    古琴同樣講究「天人合一」「陰陽平衡」,其與中醫二者息息相通。中醫藉助湯藥、針灸來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古琴則是藉助音律相和來調身、調息、調心而調攝身心、祛病保健,其二者的核心理念是從不同的角度平衡身體陰陽,達到祛病強身、保健養生的作用。音樂作為人類抒發情感和需求的一種方式,很早就在醫學上被運用了。
  • 【學會專稿】國醫大師葛琳儀:中醫治未病與體質辨識
    ,如《難經》、《金匱要略》等提出了「肝病傳脾」、當「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既病防變」觀點,由此構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中醫「治未病」思想。對於「未病先防」,應在「未病」時重視養生、調攝,以防邪、闢邪;對於「既病防變」,則是在「既病」時應早期診斷,注重截邪、安髒,以防止疾病的傳變。那麼,中醫「治未病」的現實意義是什麼?
  • 中醫養生 熟水建功
    中醫養生,就是運用食養、藥養等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時下,中醫注重養生、預防疾病的觀念深入人心。日前,在由北京角樓圖書館、今麥郎飲品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舉辦的「涼白開健康飲水知識普及」活動中,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主任、博士生導師於智敏教授結合中醫養生知識暢談健康飲水,教大家如何喝對水。
  • 體質養生 – 氣虛體質
    【中醫寶典App】中醫古今書籍在線/離線閱讀 >>>
  • 九種體質養生之一血瘀質
    (來源:百度文庫)點擊以下文字繼續查看文章:九種體質養生之一溼熱質、痰溼質化去瘀血百病消!這個太重要了!心臟不好、骨折、痔瘡等等患者尤其要看!(羅大倫)㊙城裡人絕對不知道的秘密:瑤族老壽星用它泡腳百病消!
  • 氣虛體質如何養生?
    氣虛體質源於一身之氣不足,養生就要養脾胃,補益氣血。本文分析氣虛體質者的用方用藥及養生。
  • 彭溫雅醫師個人簡介 彭溫雅 中醫減肥課程
    什麼方法,可以養成「不老」體質,從骨子裡美足一輩子半個娛樂圈都在悄悄用中醫養生。
  • 艾灸前辨清體質 陰虛火旺者不宜
    中醫認為,可適當藉助艾灸顧護陽氣、扶正固本,從而調整和提高機體免疫機能,增強冬季的抗病能力。寧夏中醫醫院暨中醫研究院針灸科主任冶尕西介紹,艾灸雖是很好的養生手段,但艾灸的適合人群是有講究的,在進行艾灸前應辨識體質,若選用不當,非但沒效果,還可能會適得其反。艾灸是不是人人適合做?當然不是。冶主任表示,「艾灸適合治療的是一些寒性、虛性的疾病,主要以慢性疾病為主。
  • 平和體質的人,注重養生更長壽!
    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般,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即使是外貌相同的雙胞胎,體質上也是各有不同。所以,在中醫療養中,除了講究標本兼治,更擅長因人而異的對症治,依據體質來藥調食養。早在《黃帝內經》中,中醫就對人體體質進行了詳細的論述,並將人群體質主要劃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溼質、溼熱質、血瘀質、氣鬱質、特稟質9種。今天我們就先著重了解一下平和質。
  • 【健康養生】三伏天養生,中醫有「五宜」 !
    這段時間該如何養生,才能保持身體的健康?中醫認為,夏季人體的陽氣升散外發,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在機體臟腑外面,肌膚腠理常處於開洩狀態,經常出汗以適應暑熱天氣,因此,機體很容易表現臟腑功能紊亂,並容易形成氣虛,出現身體乏力、飲食減少等症狀,甚至發生中暑、腸胃失調等病症,影響健康。但與此同時,這個季節也是我們調養身心的最佳時節。
  • 中醫養生因人而異,九型體質辯證、調養全攻略,趕緊收藏吧!(下)
    點擊灸大夫即可免費關注,擁有貼心健康小管家昨天跟大家分享了體質養生的前五種,今天繼續分享餘下的四種。
  • 你會養生嗎?先來看看自己是哪種體質,再去談養生!
  • 方法不對小心越補越虛 男人壯陽要辨清體質對症進補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方法不對小心越補越虛 男人壯陽要辨清體質對症進補 我經常腰膝酸軟,是不是腎虛啊?腎虛要不要補?吃點什麼能補腎? 也難怪,電視廣告裡天天說這樣是腎虛,那樣要補腎,恨不得全國人民都腎虛! 但講真,你真的腎虛嗎?如果真是腎虛,又該怎麼補?首先,來看看。
  • 養生體質九大門派 你屬於哪一派
    現在流行的中醫所說的9種「體質」,實際上是指一種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第三態」,也叫「亞健康狀態」,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體質類型的劃分。這裡我用三個同心圓來給大家做一個圖解。最裡面的圓是健康態、第二個圓是亞健康態、第三個圓就已經成為病態。中醫的「陽虛證」,是一種病理狀態,也可以說是疾病,需要到醫院找醫生進行治療。
  • 朋友之間多分享:中醫揭秘五種不同體質的秋補法
  • 保健 |【健康養生】三伏天養生,中醫有「五宜」 !
    這段時間該如何養生,才能保持身體的健康?中醫認為,夏季人體的陽氣升散外發,氣血運行亦相應地旺盛。在機體臟腑外面,肌膚腠理常處於開洩狀態,經常出汗以適應暑熱天氣,因此,機體很容易表現臟腑功能紊亂,並容易形成氣虛,出現身體乏力、飲食減少等症狀,甚至發生中暑、腸胃失調等病症,影響健康。但與此同時,這個季節也是我們調養身心的最佳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