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面紋KO饕餮紋:獰厲之美——殷商時期青銅器獸面紋飾再探

2020-12-07 歸來且閉關

昨天我們探討了一下多樣的青銅器紋飾、饕餮紋和獸面紋淵源等問題,今天我們繼續昨天話題,再探殷商青銅器獸面紋。

四、良諸遺址「神人獸面紋」與商周青銅器獸面紋聯繫

浙江餘姚近來因發現了距今8000多年的貝丘遺址,狠狠火了一把。多年前,浙江也曾因為考古發現良渚文化遺址,出土大量精美玉器,而廣泛受人關注。其中在12號墓出土的琮王,十分神秘,《浙江餘杭反山良渚墓地發掘簡報》中試圖對上面出現的紋飾特點進行描述「……在神人胸腹部位一淺浮雕啄出獸面,用兩個橢圓形凸面象徵眼瞼,重圈眼……以轉角為中軸線向兩側展開,每兩節琢刻一組簡化的、象徵性的神人獸面紋圖案,四角相同,左右對稱。」很多學者對文中出現的「神人獸面紋」一詞給予莫大的興趣,當然也有少數持不同意見的學者,在此我們不做過多的探討。

良渚玉琮神人獸面紋

李學勤先生在《良渚文化玉器與饕餮紋的演變》一文中,將良渚玉器中出現的神人獸面紋,與青銅器上的獸面紋聯繫在一塊。具體而言,他從良渚玉器與青銅器,皆以獸面、無角、有口為主,羽冠痕跡相承,器物有花紋襯託,獸爪向內側彎等,說明二者聯繫十分深廣。這一論說十分合理,因此,當提及青銅器獸面紋之時,大家都不約而同想起,其一脈相承的良渚遺址玉器紋飾。這給大家的啟迪是,古代物質文化遺存,都有與之相關的文化相連,考察任何遺蹟遺物,都不要孤立看待。

商中期獸面紋鬲

五、獸面紋的特徵

前面講了很多關於獸面紋的知識,那麼接下來我們講一下獸面紋的特徵,這對我們未來去博物館參觀這些文物有幫助。

殷商時期,青銅器上的獸面紋基本特徵主要有:紋飾採取陰線和陽線交叉使用,通常截取獸面首部、足部部分,以鼻稜為中心,兩邊對稱,利爪大張,突出尖角,巨目圓瞪並凸出。分布上,總體具有一定層次感和秩序感,充滿獰厲、可怖之美。

商獸面紋鹿耳四足青銅甗

那麼,我們來欣賞下,1976年河南安陽小屯村發現的殷墟婦好墓(M5.812),其中出土的了一件較為典型的獸面紋青銅器——商晚期婦好方鼎。該鼎高42.3、長34.1、縱寬24.8釐米,重18公斤。有四條扉稜,四面以扉稜為中軸,並飾有卷角獸面紋,獸面兩側又有對稱的夔龍,夔紋較多,另外加以雲雷紋裝飾。

商晚期婦好方鼎

比較典型的獸面紋青銅器,除了文中之前提到的之外,還有獸面紋爵、商晚期婦好方彝、商中期獸面紋鬲和商獸面紋鹿耳四足青銅甗等。

獸面紋爵

六、獸面紋飾的功能及反映的商周時期的社會特點

青銅器上神奇的獸面紋飾,是幾千年前匠人們以自然形態為基礎,經過許多抽象意義上的加工,集合人類時代的某些思想觀念、審美價值以及社會情感而形成的。從在陶器上繪畫出形態各異的紋飾,到良渚文化以動物紋飾為主的玉器,再到青銅器各類紋飾,其中有相似之處,但青銅器獸面紋飾也表現了一定的社會意義。簡單說來,有以下幾點:

商晚期婦好方彝

第一,象徵威嚴的權利。青銅器在商周時期一般作為禮器使用,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元士三也」 一說,我們看那些青銅器,會發現龍、蛇、鳳、牛、羊之類的獸面紋飾紋飾,被塑造成得越來越獰厲,具有原始感,給人以森嚴、神秘、權力的象徵意味。一些人也認為這些獸面紋有圖騰作用。

第二,祭祀中用以溝通鬼神的秘力,這一點通常也被認為具有宗教意味在內。商人十分迷信鬼神,凡事都要佔卜,根據龜裂紋的走向,判斷事物吉兇,並且在龜甲上寫出來。《禮記》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在祭祀的時候,一般會在這些青銅禮器裡面放上祭祀所用的牛羊等犧牲,等級不同,放的數量及品質也有所差距。通過青銅禮器,溝通鬼神,紋飾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小覷。

第三,馬承源先生認為,青銅器紋飾有闢邪作用。他從神話傳說中,例如禹鑄九鼎,鼎上飾以各種各樣的動物,人們看到這些能夠闢邪,來說明其社會意義。

相關焦點

  • 青銅器中饕餮紋的含義
    《呂氏春秋·先識覽》中說道:「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饕餮是四兇之一。傳說黃帝戰蚩尤,蚩尤被斬,其首落地化為饕餮。 《神異經·西荒經》也有類似記載:「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近現代的研究已經對這種獸面紋是否就是饕餮紋產生了質疑,只是由於長期以來的傳統稱謂才導致了饕餮紋的盛行。
  • 青銅饕餮及其羊圖騰符號的歷史扭曲
    然而, 這種「紀念碑性」的「禮器之道」, 卻在「紀念碑」之「物」的歷史化過程中遮蔽了「羊鼎」宏大的歷史敘事意義, 甚至將具有「獰厲之美」的羊紋饕餮誤識為面目猙獰、貪婪恐怖的化身。商武丁時期, 青銅「以文為貴」向「以素為貴」轉變後, 世俗化宴樂攻戰圖逐漸取代了饕餮紋的地位, 羊圖騰紋飾便從青銅器裝飾主紋的領域消失。
  • 歷史的指紋:青銅器紋飾上的先祖信仰與文明
    夏商時期,人類從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的標誌之一,就是青銅器上出現了想像力豐富,猙獰狠厲的饕餮紋,又稱獸面紋,從西周中後期開始,肅穆驚悚的獸面紋逐漸演變成柔和輕鬆,有一定審美傾向的圖案。商代青銅方鼎這時期青銅器上的紋飾普遍是神秘而威嚴的獸面紋,這是因為青銅器大都以祭祀祖先、神靈為用,場面需要莊嚴肅穆,還要使人心生敬畏,所以這時期的獸面紋飾看上去頗有觸目驚心之感,
  • 溝通「天地」 商代牛首紋青銅器
    蓋紐飾有雷紋,蓋體飾獸面紋;頸部一周飾目雷紋;肩部飾有一對牛首形半環雙耳和一對羊首浮雕,突起的羊首兩側飾有夔龍紋。腹上部一周飾圓渦紋和獸面紋,腹下部飾九個蕉葉紋,其中一面飾有牛首鼻穿。三處牛首紋樣裝飾藝術趨同,牛首寫實性較強,為水牛形,大角小耳,牛角向上彎曲,高聳鼻梁,圓鼓雙目。
  • 玉琮王上的「獸面紋」到底寓意為何?
    尤其是出土的良渚玉器,其數量之多、質量之精美,令人嘆為觀止,不僅引發愛玉人士的關注,也在海內外學術界掀起一波波「良渚熱」。而在有關良渚玉器的研究中,最常在學者之間引發熱議的,莫過於普遍出現於玉琮、玉鉞或一些錐形器上的主題紋飾「獸面紋」了。雖然獸面紋在不同器表上,有繁簡和精粗之差別,並且雕琢的技法也有細線刻琢、淺浮雕和透雕等不同表現,但其最重要或最基本的造型,當屬那一雙圓睜的巨眼了!
  • 龍山文化古玉賞析——獸面紋玉冠飾
    獸面紋玉冠飾反面獸面紋玉冠飾,長13.9mm,寬6.8mm,厚1.5mm。獸面紋玉冠飾,整體為半圓形,直邊中心厚向弧邊過渡為薄邊,正面呈弧形,反面為平面。冠飾正面飾獸面紋,對應上方的直邊飾角狀頂,紋飾兩側對稱有單面喇叭孔,紋飾下方弧邊為嵌口,飾有嵌槽和三個單面喇叭孔。首先,從入土特徵分析。獸面紋玉冠飾整體呈赭色、土黃色等沁色,局部有黑沁。由於製作打磨精細,玉器整體包漿渾厚,油潤度、光澤度厚重,玉表形成了橘皮紋現象。器身局部發生鈣化。
  • 「居高食露 精潔可貴」 古代青銅器上的蟬紋之美
    棲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夏商周三代是我國青銅藝術最璀璨時期,目前所見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數以萬計。我國古代青銅器有著端莊凝重渾厚古樸的造型 ,製作精美的紋飾誇張而豐富,特別是蟬紋、饕餮紋、夔龍紋、鳳鳥紋等都在中國考古史和美術史上都佔有不可取代的位置。
  • 乾隆時期的仿古玉紋飾來源——仿青銅器造型或紋飾
    網絡配圖明末清初,是玉器仿古的另一個重要時期。與宋代相較,仿古器不僅數量多,而且器物體量變大。網絡配圖乾隆時期仿古玉,或者說清代仿古玉,主要有四類:1.仿商周青銅器造型或紋飾;2.仿前代玉器的造型或紋飾;3.仿其他門類藝術的造型或紋飾;4.仿古意。
  • 青銅器藝術的起源發展和青銅器的分類及用途
    導語:中國古代的青銅器藝術包括夏、商、周時代,這個時代也是奴隸社會時期。這個時候留下最重要的文化遺產就是青銅器。青銅藝術在世界之林藝術之中是有其獨立特殊的地位的,沒有哪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留下如此之多的珍品。
  • 青銅器知識:鳳鳥紋圖案!
    但是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銅器紋飾中,很少以鳥作為裝飾主題的,因此認為青銅器紋飾與所謂圖騰崇拜直接有關的說法,就有人提出懷疑,因為公認玄鳥是商族的圖騰,但是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銅器主要紋飾中,很少有這個主題,因而「天命玄鳥,降而生商」似乎沒有得到什麼反映。
  • 饕餮紋的存在其實是宋代金石學興起後人們對夏商的誤解!
    《左傳》:『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念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兇,謂之饕餮。』杜預云:『縉雲,黃帝時官名,非帝子孫,故以比三兇也。貪財曰饕,貪食曰餮。』」漢代的馬融、王肅就認為三苗是饕餮,也不是獸類。
  • 古代玉器常見紋飾大全
    西漢金玉相連龍帶鉤龍紋乳釘紋3、雲雷紋:連續迴旋形線條構成的圖案。圓形轉角的稱雲紋;方形專角的稱雷紋。在商周時期的玉器和青銅器上最為盛行。 戰國期 玉雕饕餮紋玦 9、獸面紋:怪獸的臉。
  • 清早期獸面紋回紋玄紋三足爐
    清早期獸面紋回紋玄紋三足爐 清早期獸面紋回紋玄紋三足爐 【藏品尺寸】:高6.6釐米,口徑10.5釐米,底徑10釐米
  • 紋飾圖典:幾何紋樣之雲雷紋
    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人們認識到了雲和雨、雨和萬物生長的緊密關係後,就對高高在上的雲產生了崇拜和敬畏之感,故而有了「雲雷紋」。也有猜測說雲雷紋可能脫胎於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渦紋,有著延綿不絕、生生不息之意。
  • 別樣雲雷紋
    器物顯而易見的外觀,使得紋飾施制的塊面變得不規則起來,雲雷紋是諸種紋飾中最能夠適應各種形狀的紋飾,尤其是處理那些特別不規則的塊面。因為雲雷紋本身小型化,可以被填充到主紋輪廓形成的不同空隙中;又具有相似性,可以被快速地「複製」化,可能並不需要真正的模件製作。
  • 【硯外之藝】 古代玉器常見紋飾大全 丨 玉器愛好者必讀
    西漢金玉相連龍帶鉤龍紋乳釘紋  3、雲雷紋:連續迴旋形線條構成的圖案。圓形轉角的稱雲紋;方形專角的稱雷紋。在商周時期的玉器和青銅器上最為盛行。  戰國期 玉雕饕餮紋玦  9、獸面紋:怪獸的臉。  獸面紋 陰線刻 淺浮雕 西周
  • 大禾人面紋方鼎:一張禁止出國展覽的大臉
    中國人有一種鼎崇拜意識,「鼎」字也被賦予「顯赫」、「 尊貴」、「盛大」等引申意義,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時期……無論是外邦還是中原,鼎出之政,既得到應許,也鬚根於天道人心。中心者,用鼎;喪心者,失鼎。鼎作為一種象徵,常出現在祭祀禮儀中,因此也被視為一種禮器。
  • 《山海經》上古神獸之饕餮,四大兇獸之一,有何玄機!
    饕餮紋【taotie】饕餮紋是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上最常見的紋飾之一大多數情況下它只有一個巨大而誇張的面部沒有身體看起來兇猛莊嚴透著一種神秘而肅穆的氣氛在這些青銅器上並沒有刻著饕餮二字在商周時期的文字記載中我們也並沒有發現任何相關的說明但是在戰國末期(成書於先秦時期)的《呂氏春秋》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句話周鼎著饕餮
  • 文物鑑賞|西周饕餮紋銅鼎
    文物鑑賞|西周饕餮紋銅鼎 2020-09-18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認識古代玉器的主要紋飾及其演變
    古玉器的主要紋飾有:龍紋、蟠螭紋、饕餮紋、谷紋、雲雷紋、乳釘紋、圈紋、薄紋、重環紋、渦紋等。 古代青銅器上的蟠螭紋,其身體和腿似龍,而面部似獸。此紋於商、明,周,是春秋戰國和漢代玉器上的主要紋飾。戰國的蟠螭紋,圓眼大鼻,雙線細眉,貓耳,頸粗大且彎曲,腿部的線條變彎曲,腳爪常上翹。身上多為陰線勾勒,尾部呈膠絲狀陰刻線。漢代,眉上豎且內色,眼眶略有下墜,鼻梁出現了細線劃紋,身體與戰國時沒有差別,只是尾部出現由兩個卷紋只有三條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