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探討了一下多樣的青銅器紋飾、饕餮紋和獸面紋淵源等問題,今天我們繼續昨天話題,再探殷商青銅器獸面紋。
四、良諸遺址「神人獸面紋」與商周青銅器獸面紋聯繫
浙江餘姚近來因發現了距今8000多年的貝丘遺址,狠狠火了一把。多年前,浙江也曾因為考古發現良渚文化遺址,出土大量精美玉器,而廣泛受人關注。其中在12號墓出土的琮王,十分神秘,《浙江餘杭反山良渚墓地發掘簡報》中試圖對上面出現的紋飾特點進行描述「……在神人胸腹部位一淺浮雕啄出獸面,用兩個橢圓形凸面象徵眼瞼,重圈眼……以轉角為中軸線向兩側展開,每兩節琢刻一組簡化的、象徵性的神人獸面紋圖案,四角相同,左右對稱。」很多學者對文中出現的「神人獸面紋」一詞給予莫大的興趣,當然也有少數持不同意見的學者,在此我們不做過多的探討。

李學勤先生在《良渚文化玉器與饕餮紋的演變》一文中,將良渚玉器中出現的神人獸面紋,與青銅器上的獸面紋聯繫在一塊。具體而言,他從良渚玉器與青銅器,皆以獸面、無角、有口為主,羽冠痕跡相承,器物有花紋襯託,獸爪向內側彎等,說明二者聯繫十分深廣。這一論說十分合理,因此,當提及青銅器獸面紋之時,大家都不約而同想起,其一脈相承的良渚遺址玉器紋飾。這給大家的啟迪是,古代物質文化遺存,都有與之相關的文化相連,考察任何遺蹟遺物,都不要孤立看待。

五、獸面紋的特徵
前面講了很多關於獸面紋的知識,那麼接下來我們講一下獸面紋的特徵,這對我們未來去博物館參觀這些文物有幫助。
殷商時期,青銅器上的獸面紋基本特徵主要有:紋飾採取陰線和陽線交叉使用,通常截取獸面首部、足部部分,以鼻稜為中心,兩邊對稱,利爪大張,突出尖角,巨目圓瞪並凸出。分布上,總體具有一定層次感和秩序感,充滿獰厲、可怖之美。

那麼,我們來欣賞下,1976年河南安陽小屯村發現的殷墟婦好墓(M5.812),其中出土的了一件較為典型的獸面紋青銅器——商晚期婦好方鼎。該鼎高42.3、長34.1、縱寬24.8釐米,重18公斤。有四條扉稜,四面以扉稜為中軸,並飾有卷角獸面紋,獸面兩側又有對稱的夔龍,夔紋較多,另外加以雲雷紋裝飾。

比較典型的獸面紋青銅器,除了文中之前提到的之外,還有獸面紋爵、商晚期婦好方彝、商中期獸面紋鬲和商獸面紋鹿耳四足青銅甗等。

六、獸面紋飾的功能及反映的商周時期的社會特點
青銅器上神奇的獸面紋飾,是幾千年前匠人們以自然形態為基礎,經過許多抽象意義上的加工,集合人類時代的某些思想觀念、審美價值以及社會情感而形成的。從在陶器上繪畫出形態各異的紋飾,到良渚文化以動物紋飾為主的玉器,再到青銅器各類紋飾,其中有相似之處,但青銅器獸面紋飾也表現了一定的社會意義。簡單說來,有以下幾點:

第一,象徵威嚴的權利。青銅器在商周時期一般作為禮器使用,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元士三也」 一說,我們看那些青銅器,會發現龍、蛇、鳳、牛、羊之類的獸面紋飾紋飾,被塑造成得越來越獰厲,具有原始感,給人以森嚴、神秘、權力的象徵意味。一些人也認為這些獸面紋有圖騰作用。
第二,祭祀中用以溝通鬼神的秘力,這一點通常也被認為具有宗教意味在內。商人十分迷信鬼神,凡事都要佔卜,根據龜裂紋的走向,判斷事物吉兇,並且在龜甲上寫出來。《禮記》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在祭祀的時候,一般會在這些青銅禮器裡面放上祭祀所用的牛羊等犧牲,等級不同,放的數量及品質也有所差距。通過青銅禮器,溝通鬼神,紋飾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小覷。
第三,馬承源先生認為,青銅器紋飾有闢邪作用。他從神話傳說中,例如禹鑄九鼎,鼎上飾以各種各樣的動物,人們看到這些能夠闢邪,來說明其社會意義。